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小学生端午节演讲稿精选多篇
 

小学生端午节演讲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4 15:44:40 影响了:

  小学生端午节演讲稿精选多篇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生端午节演讲稿精选多篇

  篇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马上就要到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会珍惜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鸦某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篇二: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典故》。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篇三:

  职工同志们:

  又是一年艾叶香,又是一载蜜粽甜。值此传统佳节,谨祝矿工兄弟及家属亲朋端午安康!

  端午节的来历,我们耳熟能详。端午,又称端阳,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又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祛病防疫也好,纪念诗人也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是一个充满形式感、正义感的节日。

  端午节的记忆,我们回味无穷。儿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两个礼拜,祖母或母亲会为我们制作精美的装有艾叶的“香袋”,缝在衣服上面;再用五彩的丝线搓成细绳,系在我们的手腕脚踝上。等到端午节的清晨,全家人早早起床,到河边洗脸梳头,再登高望远,把香袋和丝线丢在野外,寓意“掉灾祛灾”。如今,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传统形式少了很多,但曾经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于心间。

  端午节的涵义,我们必须传承。“端午”算不上大节日,却能同春节、中秋、元旦这些喜庆团圆的节日一起,历经数千年岁月流转,仍被传承纪念,甚至在2009年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自然有其不同寻常的文化内涵。其一,它见证了数千年人类和自然相抗相融的文明进程史。古人通过图腾祭祀驱灾祈福“逃避”自然之灾,后来人类依靠科技进步试图“降伏”自然之力,如今我们“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其二,它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爱国诗人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被奸人反对,惨遭流放,最终悲叹祖国被侵,抱石投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主义乐章。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屈原的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赋予了端午节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

  曾经少不经事的我们,总把端午当成喜庆的节日来过;如今成长成熟的我们,应借节日之机,结合本职工作,有所思、所感、所悟。

  一是要崇尚自然。“人类”可能是自然界中的匆匆过客,而“自然”则会是持续永恒。所以,无论是在每天的生产作业中,还是在当前高压推进的环保攻坚中,我们都应敬畏大自然,尊崇大自然。要敏觉感知地质之变,注重把握自然规律,合理化解自然之灾,确保安全生产。在环保工作中,要坚持做到开发和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与自然和谐共处,给子孙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二是要爱党爱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中高速发展,经济社会空前进步,人民福祉大大增进,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国际上个别发达国家恶意打压阻挠发展,国内少数党员及民众叛党辱国偶有发生。我们要坚持客观辨证地看待发展,始终增强爱党情怀、爱国情感,立足本职岗位,共树文明新风,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助力加油。

  三是要坚持正义。在任何一段发展中,“正”“邪”都是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体,但自古以来“邪”不压“正”。当前,国家发展环境暗流涌动,邪恶势力依然存在;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虽加快向好,但仍有些许负面声音在“浅吟低唱”。我们广大干部职工,要学习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气节,学习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岸,坚守初心,坚持正义,忠诚奉献,埋头苦干,把个人的幸福融入到国家进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追求、去成就,正如习总书记所指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同志们,2018年时间已经过半,煤炭形势持续上升,安全生产逐步稳定,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各项工作势头喜人。借此传统佳节,诚相祝,再鼓劲,愿我们的事业像龙舟竞技,矿工的家庭像艾草温馨,幸福的生活像粽子香甜,企业的发展如美酒烈烈!

  篇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404班的黄一凡。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是怎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诗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颗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心。

  祖国母亲用她的身躯为我们支撑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开辟出了一片成长的沃土。今天的我们无需用舍弃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只需把热爱祖国这一信念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动上:努力学习,尊敬师长,遵守公德,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今天的我们重拾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

  棕叶飘香,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重温屈原先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篇五: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