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致辞稿 > 香蕉标准化生产攻克国际贸易绿色壁垒
 

香蕉标准化生产攻克国际贸易绿色壁垒

发布时间:2020-02-07 13:00:53 影响了:
   摘要:香蕉标准化生产是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香蕉专业协会、农民香蕉合作社的组织领导下,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以香蕉产业的优势和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来吸引资本市场的介入,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及更多投资者的参与,建立一个机制促使我国400多万亩彼此孤立、各自为战的蕉园,联合成众多共同利益体系,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以香蕉标准化生产建立起来的香蕉产业园区对于推动香蕉产业化经营,攻克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国产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标准化;
香蕉;
产业集团军
 
    香蕉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水果,其鲜果消费量居全球之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近几年全球香蕉年出口量保持在1500万吨左右,进出口额130亿美元上下。全球最大的四家农业企业都以香蕉的生产和销售作为其主营业务,其中前三家是美国的chiquita公司、Dole公司和Del monte公司,第四家是欧洲的Fyffes公司。欧美常常为这四家公司的利益,在香蕉市场准入、生产补贴等方面爆发贸易战。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区,2008年种植面积440多万亩,产量预计可达700万吨以上。近年由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中央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等因素,我国香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热带高效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等问题使我国香蕉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2001年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与此同时,这几年不少国家纷纷同我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相继承认了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大门的迅速敞开,但门槛却不降反升,绿色壁垒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制约出口的瓶颈。近期一些农产品出口企业累遭红灯:出口的蔬菜或食品,因为农药农药残留超标,导致大门紧闭……
 
    我国华南特别是海南岛地区,其特殊的气候,决定着香蕉具有品质好、风险低和反季节等优势。但是国内香蕉产彼此分离、各自为战的现象十分突出,产业链条相互脱节。过多的产业内耗导致整体经营低下,在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中,就像“游击队”遇到了“集团军”,香蕉产业的客观优势没有转化经济效益。2006-2007年连续发生的香蕉乙烯利催熟、蕉癌和香蕉有毒短信三个事件,使我国香蕉产业损失惨重,为保护广大蕉农的利益,胡锦涛同志还专门就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冷静分析这些事件,其实受损最大的还是广大蕉农和个体户,是香蕉“游击队”,而对于“集团军”,由于有组织的力量,且产品大多走的是高端市场,影响就少了许多。同时近年来香蕉价格的大起大落,也是“游击队伏击集团军”,“抑或集团军歼灭游击队”的集中体现。
 
    治标治本,治病除根。发展标准化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组建“集团军”最经济、最有效的武器。以香蕉标准化生产建立起来的香蕉产业园区是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总结出来的一个产业化发展模式。它是在共同利益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园区品牌两条纽带,实现生产者大联合,形成香蕉产业的“集团军”,它对于推动香蕉产业化经营,攻克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国产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标准化香蕉产业园区的建设思路和运行模式
 
    标准化香蕉产业园区主要是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香蕉协会,以及有关的农民合作组织等有关方面的组织领导下,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以香蕉产业的优势和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来吸引资本市场的介入,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及更多投资者的参与,建立一个机制促使我国400多万亩彼此孤立、各自为战的蕉园,联合成众多共同利益体系,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在共同利益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扶持香蕉产业化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统一技术、统一品牌、多元投资、共同运销,从而根本上改变我国香蕉产业彼此分离的经营方式。产业园区内不同的生产者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园区品牌两条纽带相互连成一个整体,并共同遵守园区的规则,维护园区成员的共同利益;
联合产生规模效益,标准化奠定了品牌营销的基础,两者都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香蕉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产业园区是香蕉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它着眼于香蕉产业化相关要素的有机整合,并通过资本市场化、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管理科学化和销售品牌化运作,在各产业环节之间建立利益共享与抗风险机制,使相关要素产权明晰,利益明确,并使其纳入到整个社会化生产体系中来,实现生产社会化。
 
    根据香蕉产业的特点,产业园区可以围绕生产、流通、金融、保险四个方面开展业务。在生产领域,主要有技术服务与产品质量检测检疫、合作采购、联合采收保鲜与包装;
流通领域有共同运输、仓储和销售;
金融保险则是根据我国国情,在产业园区内部,配合金融、保险部门,为香蕉产业提供金融和保险服务。
 
    三、标准化香蕉产业园区的扩展方式
 
    产业园区的扩展,就是吸收更多的农户和企业加盟到标准化生产和共同运销的行列中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首先产业园区的扩展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所谓“无形”,就是加盟的生产者不局限在某一地块上,也不局限在某一区域内,只要认同标准化生产和共同运销的理念,便可申请加盟;
所谓“无限”,就是不限定发展的规模,而是根据销售能力、管理水平和资金状况作综合评估,然后制定发展的计划。产业园区的扩展过程就是香蕉生产合作事业的发展过程。我国现有400多万亩香蕉,绝大多数蕉园生产和经营方式都还相当落后,这为产业园区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强调的是产业园区在起步时所吸收的成员中,企业和专业户所占的比例会大一些,但随着园区的不断扩展,农民所占的比例必将逐步增加,最终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标准化生产联盟。因为农民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专注、也是最具成本优势的群体,而园区的模式使农民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其次,产业园区的扩展必须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我国生产香蕉的省份主要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不同的省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竞争,但也具备很强的互补性。各个省份虽然都有自身的长处,但也存在不足。如果单靠某一省份是很难做到周年供货的,就算是勉强做到了,也并不是始终都效益最高。而营销网络则需要长期稳定的货源支持,并且始终要求由最具优势的产地来供货。因此,需要不同省份之间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营销网络的优势,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海南是综合条件最优越的产蕉区,其优势主要表现在高品质、低风险和反季节3方面,但也只有体现在上半年。因为上半年其他省份容易遭遇寒害,就是没有寒害,冬季低温也会使其产品品质远远不如海南。而下半年海南风雨交加,上述3方面的优势都不明显,并且集货和出岛均存在诸多不便;
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出蕉区的优势在“正造蕉”,即下半年收获的香蕉,因为这个季节受寒流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此外,这些产蕉区靠近市场,运输成本比较低,加上植蕉历史悠久,蕉区基础设施相当完善等,也是其明显的优势。只有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各省份的香蕉才能优势互补,使产业链条得以周年顺畅运转,产业园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从而驱动香蕉产业的全面升级。
 
    四、标准化香蕉产业园区是国产香蕉进军国际市场的有力保障
 
    香蕉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水果,全球年进出口额达130多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中,日本想市场最为成熟,不仅量大,而且价高,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日本香蕉消费量达99.6万吨,市场平均价格1441日元/件(注:一件26斤),计人民币99元/件,合3.8元/斤。香蕉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特色型农产品,我国香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品质优势。中南美和菲律宾等地区常年气温较高,香蕉生长快产量高,但营养积累少,品质和风味也比较差,这种“好看不好吃”的“塑料香蕉”已为日本等国消费者认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香蕉曾经占领了日本市场的80%,为台湾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90年代后,因土地、劳动力等因素的制约,香蕉产业开始没落,至2006年只占日本市场的2%,另外菲律宾香蕉约占80%,中南美厄瓜多尔等其他地区占剩余的17%上下。在日本市场,台湾香蕉比菲律宾等地香蕉价格高1-2倍,原因是台湾气候优越,管理精良,所生产的香蕉品质上乘,深受日本消费者的欢迎。
 
    我国华南特别是海南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台湾相近,可以生产和台湾一样高品质香蕉,是填补台湾在日本市场原有份额的最佳产地。近年来,已有少量海南优质香蕉出口日本,价格比菲律宾等地香蕉高50-100%。日本市场对海南香蕉寄予很高的期望,最近占有全日本香蕉30%市场份额的Freshsystem株式会社已多次邀请海南省香蕉协会组团赴日本考察香蕉市场,可见一斑。
 
    虽然海南乃至国产香蕉品质优良,深受日本消费者喜爱,可是近年来,国际市场的门槛是不降反升,绿色壁垒尤其是农药残留量问题,已是制约出口的瓶颈。国际贸易最有力的武器是采用“集团军”模式,散兵游勇式的“游击队”将不敌“集团军”。当前国内香蕉产业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局面如不从根本改变,将难于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可见“绿色壁垒”、“游击队”……是国内香蕉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制约。以香蕉标准化生产建立起来的产业园区将会有效打破绿色壁垒,并组建香蕉产业的“集团军”,治标治本,治病除根。可以预计,一旦产业园区在全国铺开,国产香蕉占有原台湾香蕉的日本市场份额,乃至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陪生等.国内外香蕉产业发展概况[J].香蕉,2003(3).
    2、过建春等.中国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热带农业,2007(12).
    3、许林兵.国内外香蕉生产概括[R].中国热作学会年会报告,2006.
    *本文为农业部“十一五”948香蕉项目和香蕉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06—G32。
    (作者单位:夏勇开,海南大学;
过建春,海南大学;
琼州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