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论地域经济对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 关于大学生安全问题
 

【论地域经济对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 关于大学生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19-07-17 15:18:24 影响了: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地域经济对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区受教育程度、社会歧视与不公、交通便利程度、高校层次、信息的接收度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女大学生安全;影响因素;地域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社会安全隐患逐渐暴露,正在对女大学生乃至女性群体的安全状况产生威胁,侵害事件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数据模型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中国范围内各地区各层次的高校大学生,其中女性占70.83%,男性占29.17%。影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因素很多,包括女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目前关于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的研究已有很多,笔者就不在赘述,而主要探讨地域经济对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应该如何从根源上尽可能减少对这类群体的伤害,为社会稳定和谐尽一份力。   一、地域经济如何影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违法行为通常是由于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分析看待一个问题,女大学生仅是个人因素,更深层面上应该从经济方面来挖掘。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又会影响到社会公平、地区交通网络发达与否情况、区域的信息传播与接收度以及高校的层次水平。   (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不公与歧视   通过分析案例发现,不同地区的事故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近20年内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北方地区占42.31%,东南沿海占38.46%,西南地区占19.23%,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几乎没有发生此类事件。同时,在对女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北方地区遭遇过安全事故的大学生有20%,东南沿海地区有9.59%,西南地区有11.5%,同样,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几乎没有遭遇过此类事件。因此,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相对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人员复杂,地区内人们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歧视,容易引发此类问题。西南地区,相对较次,事故发生比例相对较小,但也有发生。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经济欠发达,区域内贫富差距并不大,犯罪率也较低,此类事件不易发生。   地域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大学生们对未来的期望越大,当现实状况不能达到理想状况时,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当被问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时,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不够的占43.75%,家庭、学校、社会等施加压力过大和成长环境造就的各占28.13%。可以见得多数女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调节,使得心理问题愈发严重,甚至造成心理伤害。   (二)交通网络   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经过案例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多由于返校或离校途中转车失联。大学校园由于面积广,占地较大,一般选址于城市周边的郊区。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一般较少经过,可供大学生们选择的交通工具减少。而像公共汽车这样特殊的交通工具,为了使更多的居民能够乘坐,中途经过的站点比较多,这样在起点或者终点乘坐的大学生往往要等待很长时间。在紧急情况或者打不到出租车的时候她们可能就不得不选择“黑车”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些大车站,或是春节等人潮高峰期,要想打车也得费一番功夫,在女大学生独自一人拿着行李的时候她们也许就选择了黑车。“黑车”可能不是她们的第一选择,但她们或许也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三)信息的传播与接收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凭借媒体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近发生的事件。女大学生安全事故一发生,人们便可以马上知道。而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是有地域差异的。表现在传播者和接收者。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信息传播越多而迅速,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关注,有了解的欲望。有案例显示,一些初高中生在看了新闻报道之后,模仿失踪来达到与家长闹矛盾、令其担忧的目的。媒体多次将发生的事件告诉孩子,可能只是想强调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繁性,警醒自己的孩子在外时刻保持警惕性,却未料到这样的举措激发了孩子的另一种想法。同时,某些潜在犯罪分子有欲望报复社会,却苦于找不到方法,此类事件的报道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手段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四)高校的层次与水平   中国的高校分布广,遍布全国。高校的层次和水平多样,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高校分布越密集,且高校层次水平混杂。调查发现,一本高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7.69%,二本的发生率为12.77%,三本和专科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4.63%。可见,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发生与高校的层次水平相关,层次水平较低的学校安全问题发生率越高。   二、对减少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建议   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力求达到收入分配公平,减少社会不公与歧视现象。其次,减少交通接驳的死角,完善高校公交路线,提高女大学生出行的便利程度,让黑车司机无可乘之机。再次,不必过分报道此类事件。新闻媒体的力量或者说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看似密集的女孩失联事件,让不少女大学生陷入莫名的恐慌之中。如今这种莫名的危险氛围,不过是一些舆论制造的一颗烟雾弹。这颗烟雾弹一边塑造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潜在危害,一边利用人们对这类暧昧与罪恶事件的兴趣,来博取眼球和注意力。最后,强化教育,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人身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适当开设防身术班,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和防御能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的处世原则,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认真负责,对自己也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 不必渲染“女大学生遇害”事件[N].北京青年报, 2014-8-31.   作者简介:胡小凤(1995.09- ),女,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李冬梅教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