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专题三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_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
 

专题三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_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

发布时间:2019-07-30 09:42:21 影响了: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一、考纲与课标

二、复习方法

1、本专题要求考生明确一条主线和五个发展阶段,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从产生到发展的演变过程。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朝、宋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

2、本专题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它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为我们当代社会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所以,考生要多分析传统文化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对世界21世纪新文化的构建的影响,例如,孔子文化年等活动。

三、知识要点

一、儒家思想

(一)春秋:形成(孔子)

1、政治思想: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德治);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

3、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他撰写的鲁国史书《春秋》与其他五部书《诗》《书》《礼》《乐》《易》并称“六经”,成为儒学的基本文献,而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

1、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2、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但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学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秦:低潮(焚书坑儒)

1、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文化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引起统治者不满。

→目的: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

2、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

史上的一场浩劫,被称为“灭学之祸”;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四)西汉:正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政治上“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大体定型;

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核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文化体制和政策的转变。

(2)内容

积极:儒学地位上升,成为正统思想,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

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教育体系建立

(1)中央: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大官僚

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太学清议)。

(2)地方:郡国学校

(五)宋明:理学阶段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①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②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唐宋调和之风兴盛

③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学者不断思考和探索

④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地位高

2、程朱理学

1. 含义: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2.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3. 主要思想: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

③人性论:“存天理,灭人欲”

4. 发展:①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②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③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3、陆王心学

1. 陆九渊心学:①世界观: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②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

2. 阳明心学:①世界观:良知即天理

②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致良知”

4、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5、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六)明清之际:质疑、批判中发展(反传统的思想家)

1、李贽:反正统意识

(1)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2)思想:

第一,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第二,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封建专制思想)

(1)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

二是他们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

三是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

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2)各自特色: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①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②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③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启蒙精神

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②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试图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强烈愿望;注重实学,著作中囊括了各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

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①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3)评价:

一方面,这些大胆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在他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1、原因:

(1)经济上:各国变法,废除旧制(井田),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2)政治上:

各国之间:战乱需要人才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

各国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政治保证。

(3)思想上:私学盛行,造就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2、意义:

(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基础。

四、知识深化

一、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

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

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以礼教为主。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

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中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

心的新儒学。

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中国明清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同: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深刻批判,都反封建

异:1.中国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法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神学;

2.中国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法国提出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前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革命产生影响有限;后者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五、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2013·广州模拟)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2.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4.(2013·中山期末)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5.(2013·洛阳一模)《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C.趋向“三教合一” 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中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 )

3.前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革命产生影响有限;后者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五、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2013·广州模拟)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2.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4.(2013·中山期末)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5.(2013·洛阳一模)《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C.趋向“三教合一” 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中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 )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7.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D.“致良知”

8.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9.李贽《藏书》中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这一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在于( )

A.主张追求私利,倡导工商皆本 B.批判自私本性,提倡社会道德

C.提倡个性解放,发展资本主义 D.强调尊重私欲,反对封建理学

10.(2013·肇庆期末)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为解决“其专在上”的弊端,英国创新的一种政治体制是( )

A.三权分立体制

C.内阁制 B.民主共和体制 D.君主立宪制

11.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C.维护儒家正统 B.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经世致用

12.(2013·福建八市模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

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8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14.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