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英语教学中的新路标:英语路标指示牌图
 

英语教学中的新路标:英语路标指示牌图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6:15 影响了:

  [摘要] 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对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新知识的接受与应用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新路标 学生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意识到: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对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新知识的接受与应用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心理学实验表明,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思维能力,教师是学生心理奥秘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者。尽管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心理状态不一,思维品质存在差异,然而,只要是一个成熟的教师,就会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笔者的尝试路标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非逻辑思维
  
  1.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由于想象没有任何框架,所以任意飞跃、演变,甚至无中生有,所以,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关键在于发挥想象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想象的兴趣和胆量。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能并能有所创新。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使思维活动超载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向未知领域。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在教英语单词时,激发学生对单词词义的想象,有助于记忆,对课文内容的想象;有助于理解。其次,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也是训练学生想象的好方法。阅读中,教师应加深指导,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只在乎情节的记忆,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章课文的内容,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作品的创作意图等。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激起学生浮想联翩。如课文中的football match等系统生动的复述或表情朗读,分角色的朗读,可使学生进入各种角色。
  
  2.举一反三,培养联想能力
  联想是大脑的一种跳跃式检索方式。以一个事物的现象、特征、变化,想到另一个事物的现象、特征、变化,而这两个事物不一定有逻辑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可以通过知识的某种联系,增加知识的有序性;若知识间没有直接联系,可通过中介知识,将他们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群带。由于想象,可以摆脱思维的束缚,所以,能使思维更流畅。如课文中由mooncake想到moon;由mid―Autumn想到christmas―christmantree―christmas father―socks―房间布置,由sports―basketball―players―runners.
  
  二、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
  
  1.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就是要学生具备挑剔的目光,敢于怀疑,因为对已有理论怀疑是产生问题的摇篮。
  
  2.大胆揭露,消除权威迷信
  一般而言,中学生心中的权威,一是教材,二是教师,当他们了解教材中也有不妥的甚至错误的提法,当他们发现教师也有犯错、犯难的时候,他们就不会那么迷信权威了。通过训练,同学们也会在各种资料和练习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既加深了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有意设错
  引发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逻辑错误,思维定式错误,片面性等。对此,可有意设置一些错误的命题,来引发学生批判,使学生口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诱使学生“上当”,从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达到顿悟的境界。
  除此之外,还可进行单元测试时,有意设置不规范答案,如在单项选择中设两个正确答案或不设正确选项,以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演示操作,激发创造思维
  创造性活动,首先来源于对创造活动的欲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操作、绘画、电教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形象型教学,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学习英语的情绪。教师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特点教学。例如,在教“planting tree”时,我让一个同学准备几棵小树,一把锄头,一个水桶,一根木棍,一条绳子,上课时,我说“There are some trees.We are going to plant trees.Do you like do it?”学生看到可爱的小树苗及其它工具,都兴奋起来,让他们看幻灯片,口头讲述planting tree的几个步骤,然后叫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都踊跃起来。
  
  2.有意设疑,引导探竟
  朱熹说过,读者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表现在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情景,在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处设障立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深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实质,为解决教学难点,丰富感情,认识过渡,奠定基础。因此,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中经常有意制造矛盾,创造一种“悱愤”的心理情境,激起认知冲突。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讲例1)He has been there twice.但加上这句:2)He____(go)to the park twice a month.有的学生会想当然地加上has gone(应为goes)例:3)He____(go)there twice last year,却是went,用一般过去时。
  
  3.放手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把学生按优、中、差搭配分组,把教学中认为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弄明白的问题,经过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则适时给予点拨、引导,这样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人人参与的机会。例如,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是初中阶段的难点,在区别时,大胆放手让他们讨论。首先区别概念,然后是时间。这两点过后,是一些较为模糊的,没有时间的,如Tom来了吗?这样的句子引起学生更为激烈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如是强调对现在的影响,用现在完成时,Has Tom come?如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则用一般过去时,Did Tom come.还有另一类的情况,如灯灭了,也使很多学生感到困惑,讨论的结果,如灯一直没亮过来,用现在完成时,The light has gone out.如不强调灯一直没亮或可能已亮了,则用一般过去时,The light went out。通过放手讨论,学生对这个超难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那以后,再碰到这类的困难就不会发生错误。
  因此,课堂讨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中通过讨论,可使师生各抒己见,又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集体共享每个人所得,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印象。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往往产生于其细小的闪念,本可为普通的一瞬间,教师要特别留意这闪念和瞬间,在引导学生读说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它,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一姿一容,把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发现学生积极思考的萌芽,排除堵塞思路的障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