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主体性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尊重学生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主体性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尊重学生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9:26 影响了:

   [摘要] 实施主体性教育,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就不可能完成好,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实施主体性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主体性教育 学生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就不可能完成好,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同时,课堂教学包括一系列的环节,从新课预习、讲授新课到提问讨论、练习巩固再到组织复习测验,每个环节都应落实学生主体性的指导思想,都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从而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成功。
  其次,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法,使学生独立思考,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起关键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要求:(1)时间上有宽度。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感的勃发,需要时间作保证。(2)活动上有广度。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过多地让少数尖子生或成绩好的学生活动,而忽略了大多数或少数能力偏低的学生。(3)内容上有深度。实践证明,当学生处于困惑而自己具有一定基础,只要经过一番努力就能解除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兴趣最大。因此,教学内容要达到一定深度,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总之,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越多,就越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机会,灵活巧妙地加以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交流。为此,要求教师的教学做到:(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识需要,创设“问题”情景,层层设疑,环环紧扣,进一步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2)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学中的这种“间隙”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3)指导学生学会交流。在课堂上教师精讲是必须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更重要。教学中,教师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而是要区别主次、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教师要提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如组织小组讨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创设争论情境,鼓励学生在争辩中磨练思维、磨练语言。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灌输的位置,而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积极大胆主动地参与活动。总之,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尤其是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环境中,能够大大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增强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心,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大胆尝试,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在主体性教育中,教师不再支配一切,而主要是起“导向”、“指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转换,以适应主体性教育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内化、事物的理解和加工,主要依赖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而来自外部的因素,诸如教师的教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只是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充其量只是一种催化剂,只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因此,在主体性教育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就是作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是向学生解释和讲解学习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和思维活动引向学习任务,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这样,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课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特别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去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去研究学生的思维,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践和运用这些方法。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并表现出各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富有好奇心、思想开阔、深思熟虑等,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体性教育特别重视方法的教学。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渐变得主动和独立,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技术和思维的技术。教师要以教练的身份训练学生,指导学生练习,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情景,设置合适的问题,不断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
  小组或班级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用到讨论,特别是在高年级更为突出。主体性教育则非常强调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讨论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谈,讨论的目的并不是要寻找一个最终答案,而是寻找各种可能性。在讨论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以平等的身份成为讨论的参加者,或者担任主持人的角色,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指定讨论的范围,控制讨论的时间等。许多讨论都比较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有些讨论,强调让学生自己引导。例如,合作学习,由学生们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起解决某个任务,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任务。教师在这里就起一个观察者、监控者、促进者或参加者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积极转换角色,使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