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与评价体系初探]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与评价体系初探]

发布时间:2019-01-15 04:10:16 影响了:

   [摘要]如何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其中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必修)》中提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其中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依据。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
  
  在创新教育思想、新课程新课标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正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翻天覆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各种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中学教育教学领域。
  传统教学一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即教学结束后实施的评价。该模式忽视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难以真正落实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对学习的诊断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增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和操作计算机、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信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借助这个平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变教学模式,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同时更应该重视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应明确建立“教―学―评”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将对教学评价和规划融合到教学设计中,使其成为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确保评价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促进作用。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面向应用、面向生产、突出技能,实现了技能教学与素养教学相结合,确保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改革教学模式
  
  1.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创新型教师。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能力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学生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便于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新型教师之所以能胜任对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和启发,在于其具备多元化、合理化的知识结构。只有具备“博”与“专”相统一的合理知识结构,才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创新型教师的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教学,他们往往把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因此教师应首先主动接受创新教育,使自身的能力水平符合创新教育的需求。
  2.改变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力量源泉,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课学习的主要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选择教学软件应注意其操作难度,讲授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使其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和持久,观察力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只教给学生练习打字,而更应注重它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整合,而在此过程中则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真正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当学生在依靠自己的独立思维解决了问题时,必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创造的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环境的营造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目标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争论、交流,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营造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造力培养相适应。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BBS上组织某个中心知识点的大讨论,举行学生间的网页制作比赛等。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的氛围。
  
  三、完善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的,考核评价是教学效果重要检验手段之一。合理的教学方案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来衡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外,还注意采用题库考核、任务完成分析等方式,评价公正客观,效果显著。由于题库题型多、规范性强、覆盖面广,并符合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强化了基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经过上述评价方式的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增强了教学内容结构连贯性,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WINDOWS基本操作贯穿于计算机应用的全过程;指法熟练程度及速度影响排版制表;函数应用训练了学生利用数学分析问题、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强,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和实验项目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综合练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了学生对其它科目的学习。外文软件的使用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函数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WORD小报的制作激发学生对语文、美术的学习。这些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学习,提高了学生智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论
  
  在新课改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从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评价体系入手,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打破传统被动灌输的局面,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良好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