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英国“哥曼德”特种部队破袭重水工厂:哥曼德特种部队
 

英国“哥曼德”特种部队破袭重水工厂:哥曼德特种部队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8:01 影响了:

  1940年4月9日5时许,德军向北欧国家丹麦、挪威发起突然袭击。3艘满载德军的登陆船在丹麦港迅速登陆,并向腹地推进;伞兵部队也来个中心开花。迅速从空中占领了哥本哈根等地的机场。德军仅用4个小时就占领了丹麦全境,丹麦很快失陷。与此同时,德军多路登陆并空降部队,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挪威。挪威军队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还是沦陷了。德国赤裸裸的入侵行动,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其扩张,争夺战略空间、掠夺资源的需要,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就是,占领挪威制造重水的维莫克化工厂,抢在盟国之前。制造出原子武器。这种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一旦落入战争狂人希特勒之手,很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丹麦,挪威沦陷后,同盟国家的元首,尤其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对此忧心忡忡……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不可缺少的原料,是用于取得铀235制作过程中控制原子核反应的理想减速剂。当时世界上能够提炼重水的工厂只有一家,那就是挪威的维莫克化工厂。德军占领挪威后,希特勒立即命令这家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重水,产量成倍提高。照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大约2年后,德国就可以得到建造一座核反应堆所需要的5000千克重水。希特勒闻讯,大喜过望,脸上露出狡黠的微笑。
  真是一家欢喜一家忧。英国首相丘吉尔闻讯后心情相当沉重,如果听任希特勒一直笑下去,他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决不能让希特勒的阴谋得逞!于是,丘吉尔首相当机立断,向英国战时内阁面授机宜,决定从源头上开刀――彻底摧毁纳粹制造重水的维莫克化工厂。英国战时内阁首先进行了先期准备――搜集了有关维莫克化工厂翔实的情报:维莫克化工厂坐落在挪威奥斯陆西部约110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势十分险要。它由一座钢筋混凝土浇灌的7层楼房和同样坚固的电解水工厂组成,建筑在深约300米的一条峡谷边缘上。化工厂四周,环绕着“飞鸟不得过、猿猴愁攀援”的悬崖绝壁。为加强防卫,德军还在所有进出口通道及工厂内派驻一个连的兵力进行把守。面对地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的化工厂,英国战时内阁一时一筹莫展。
  开始他们想到实施轰炸,但很快就被否决了。原因是这对于四周有群山环抱的化工厂来说,轰炸不但难以伤到工厂皮毛,而且很可能给毗邻的维莫克镇的居民带来灾难。最后,英国战时内阁还是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哥曼德”特种部队,由特种作战司令科林・宾格斯具体指挥,国家安全协调局首脑斯蒂文森保障协调。
  宾格斯和斯蒂文森接令后不敢怠慢,马上建立情报网,搜集情报。他们发展的挪威“三剑客”对完成此项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6岁的挪威化学博士利夫・多伦斯达德对德国原子武器生产进程及维莫克化工厂的布局了如指掌。在英特工的掩护下,他几经周折逃往英国,并加入英特种作战部队,后来作为突击队主力成员参加了破坏维莫克化工厂的行动。艾因纳尔・史吉纳兰德身材魁梧,头脑冷静,遇事沉着,并且是个滑雪能手和神枪手。他逃往英国后,也作为主力突击队员和利夫博士一起参加了破坏维莫克化工厂的行动。奥德・斯培海姆在德军入侵挪威后只身乘船逃到英国,曾掩护艾因纳尔逃往英国,后又返回挪威,搜集维莫克化工厂的情报。
  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在英国特种作战训练中心接受了培训,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出色地掌握了必备的技能。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他们搭乘一架英国轰炸机,飞抵挪威上空,在距一秘密情报联络站约30千米处跳伞而下,然后滑雪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该情报站。不久,他们就建立了一个“情报网”,把有关重水工厂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发往伦敦。之后,他们做好了接应后续突击队员的准备,等人员一到齐,马上进行破袭行动。
  
  “燕子”折翅
  
  英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根据利夫博士他们提供的情报,立即制定了代号为“燕子”的破袭计划。按照该计划,英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精心挑选的4名挪威籍突击队员打“前站”,空投到维莫克化工厂附近,在与利夫博士他们接上头后,负责接应后续突击队员。尔后,后续32名突击队员乘坐由轰炸机牵引的2架滑翔机(鉴于德国没在挪威设置防空雷达,及滑翔飞机噪声小,英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决定使用滑翔飞机)着陆,实施破袭维莫克化工厂的行动。
  1942年10月24日傍晚,“燕子”破袭行动拉开了帷幕。4名突击队员登上了飞机,经过几小时的飞行后抵达挪威上空,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顺利跳伞。着陆后,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散落的装备找齐。此后15天,队员们都是在海拔1300米的雪山上度过的,与利夫博士他们取得联系后,合兵一处,并做好了接应后续突击队员的准备。
  11月19日,2架“哈里法克斯”轰炸机各自牵引着1架乘有16名突击队员的滑翔飞机,飞临挪威上空。不幸的是,由于英国皇家空军首次用轰炸机牵引滑翔机,机组人员缺乏经验,再加上天气不好,第1架牵引机由于导航设备发生故障,接收不到“燕子”4名突击队员的无线电信号,只得靠地图推测飞行,结果飞入密云层,机上结冰,操作失灵而丧失高度。当飞临斯塔万格北部时,牵引绳又突然断裂,滑翔机在黑暗中迫降损毁,16名突击队员中8名丧生,另8名虽从残骸中爬出,但立即被德军俘获,4名因伤势过重死在德军野战医院中,另4名被处决。同样的命运也降临到第2架滑翔机上。由于其脱离过早,滑翔机在赫莱兰德附近着陆。担任拖曳的轰炸机撞在附近的一座山上,机组人员全部丧命。德国侦缉队通过截获英军之间的无线电信号,很快到达出事地点,14名幸存者被俘后,并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全部被枪决。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1名德国军事情报官员在搜查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张地图,而在重水工厂所在地维莫克镇下方划了红线。德军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德国驻挪威的最高指挥官――约塞特・泰鲍温总督亲自视察维莫克镇的防务。随后纳粹党卫军也在这一地区大肆搜捕,只要谁有一点点亲英的嫌疑,立即予以逮捕。好在他们没有抓到利夫博士、艾因纳尔及先期到达的4名突击队员。在白色恐怖期间,由于德军封锁,生活条件越来越艰苦,利夫博士他们所剩食物几乎告罄,无线电的电池也快用尽,但他们仍坚持在千里雪封的高原上继续搜集情报。
  
  “神鹰”出击
  
  “燕子”出征未捷身受损,悲观的气氛一下子笼罩着联合作战司令部(刚成立不久,下辖特种作战司令部),但这并没有影响其炸毁维莫克化工厂的决心。根据利夫博士他们提供的情报,从维莫克化工厂生产出的第一批重水已运往德国,很显然德国加快了制造原子武器的步伐。情况十万火急!于是联合作战司令部又立即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决心再次破袭维莫克化工厂。
  1943年2月16日夜,从“哥曼 德”特种部队精心挑选的6名突击队员,组成的“神鹰”突击队(队长罗尼)再次踏上了征程。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伞降到了距维莫克西北45千米一个结冰的湖面上。由于他们没有与利夫博士他们联系上,只好先隐蔽起来。这时,天气骤变,下起了暴风雪。他们只好躲在一间小木屋中饥寒交迫地度过了5天。直到第6天他们才与利夫博士他们取得了联系,合兵一处后,决定12人全部参加这次袭击行动。
  他们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他们根据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侦察到的工厂情况及地理情况,进行了严密的分工,艾因纳尔带领5名队员负责掩护,队长罗尼及利夫博士等7名队员负责爆破。他们还确定了行动路线、掩护及破袭方法、撤回路线等。队员们对工厂的布局、内部结构及德军警卫情况也早已熟稔于心,个个摩拳擦掌,发誓要勇闯龙潭虎穴。随后,队长罗尼宣布了最后行动命令:“全体人员一律穿英军制服,每人带两片氰化钾,在可能被俘时必须服毒,不能活着落入德国人之手。”
  2月27日晚8点,突击队抱着必死的决心悄然踏上雪橇出发了。由于他们带着敏感的爆破炸药,提心吊胆地滑过了积雪覆盖的森林和多险的雪地来到峡谷的底部,又遇到了一道长约几十千米、高约三百米的峭壁。他们迅速取出冰钉、绳索、挠爪绳,将所有绳子连接起来,然后将挠爪固定在绳端,再将一枚小火箭绑在挠爪上,点火后,火箭带着挠爪飞向峭壁顶部,挠爪落地后深深扎进冰里。随着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2人一批,借助冰钉,凭借精湛的冰雪技艺迅速地抵达峭壁的顶端。而后,他们又一个接一个坠绳而下,山下面则是一马平川,他们借助雪光悄悄向10千米外的维莫克工厂滑去。队员们沿着铁路堤岸小心翼翼向前爬行,在距工厂460米之内时,他们清楚地听见工厂机器的轰鸣声。趁德军正在换岗的空当,队长罗尼悄声向大家下达了命令:“开始行动!”
  只见一个队员猫着腰径直奔向工厂大门,他使用一把大号钢剪迅速切断了紧锁工厂大门的铁链,队员们鱼贯而入。担任掩护任务的5名队员占据了有利地形,黑洞洞的枪口虎视眈眈密切注视着敌人,战斗一旦打响,他们就立即冲进去把卫兵干掉,掩护爆破组实施破袭和撤回。
  罗尼率领爆破组迅速向生产重水的工厂车间冲去。由于对工厂结构了如指掌,他们只花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找到了安装电缆线的通道,它一直通向毗连的重水车间。在黑暗中,7名突击队员顺着通道向重水车间摸去。途中他们遇到一个睡得迷迷糊糊的警卫,并没费多大的劲就将其制服。当他们进入重水车间时,发现1名正在监视生产线的专家,罗尼立即命令2名队员对其进行看守,其他队员在能造成最大破坏之处――重水电解池周围迅速绕上炸药和导爆索,并接上雷管和导火索。一切都如他们在英国训练时那样轻松自如。安装完毕,利夫博士又从容地检查一遍引爆线路,示意罗尼带领队员及那名专家、挪威籍卫兵先行离开,而后他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导火索。利夫博士一口气飞奔至地下室门外,追上了躲在一堵钢筋水泥墙后面的罗尼和其他队友。
  就在此时,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从重水电解池车间传来,撕破了夜空的宁静,随后刺耳的警报声也响成一片。从酣睡中惊醒的德国卫兵顿时乱作一团。不待他们从房子里冲出来,守株待兔的掩护组就破门而入,一阵猛烈火力扫射,十多名德军还没来得及抵抗,就统统命丧黄泉。而另一处营房中的德国卫兵和挪威籍卫兵慌慌张张地套上衣服,拿上枪一窝蜂地冲进通道。一时间,警报声、射击声和叫骂声不绝于耳,整个工厂像炸开锅一样。趁乱,罗尼和他的队友们紧贴着通道的墙壁向外冲去,冲进来的德国卫兵竞和他们“失之交臂”而毫无察觉,任由他们在茫茫夜幕掩护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这样,德国苦心经营数年的重水工厂顷刻之间陷入瘫痪,450千克极其珍贵的重水也化为乌有。几小时之后,德军驻挪威司令官冯・法尔根霍斯托将军气急败坏地赶到工厂,在视察了重水装置废墟后,他气得几乎要发疯,不住地咆哮道:“干得真漂亮!干得真漂亮!”随后,他立即下令全力搜捕破坏者。一个整师的德军开到维莫克镇,雪地巡逻兵和侦察机也对周围地区进行了严密搜索。所有通往工厂的公路及山间小路都被封锁,盖世太保对工厂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居民住宅进行逐门逐户的搜查,可惜一无所获。
  此时,突击队员们早已换上滑雪板,向瑞典方向疾驰而去。他们马不停蹄地滑了两天两夜,进入瑞典国境,在当地游击队的接应下,大部分队员安全飞回伦敦,而利夫博士、艾因纳尔及另3名队员则在游击队的掩护下,又回到了挪威进行地下活动。他们同德国的巡逻队不断地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利夫博士、艾因纳尔还经常眷顾维莫克化工厂,继续监视维莫克化工厂德军的动向。
  
  “再送一程”
  
  1943年底,伦敦接到利夫博士、艾因纳尔发来的密报说:维莫克化工厂通过一年的修复又重新恢复生产重水。于是,盟军先后派出多批飞机对这家工厂及其发电站进行空袭,但每次空袭效果极差,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有许多飞行员和挪威平民丧生。在这种情况下,联合作战司令部再次把破袭维莫克化q-U的重任交给利夫博士、艾因纳尔等队员。
  利夫博士、艾因纳尔接到伦敦的命令后就立即投入行动。他们通过情报网打探到:有一批相当于6个月产量的重水(约613千克)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往德国。他们立即电告伦敦,请求借此机会袭击德国的重水运输线。他们的请求很快得到伦敦的批准,并授予利夫博士此次行动的指挥权。
  他们首先摸清了这批重水的运输路线。德国人先用火车把重水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到廷斯贾克湖边的渡口,从湖上轮渡到廷诺塞特,再从那里把重水分别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到黑罗伊,尔后再继续装船运往德国。其次,他们制定了采用炸船方式销毁重水的方案。他们把炸船地点选在德军疏于防范的廷斯贾克湖渡口,认为在该渡口既容易得手,又可从根本上销毁重水。若在此将渡船炸沉,使之沉入约400米深的湖底,要想再打捞上来比登天还难。
  他们将上述方案报请伦敦并获得批准。为以防万一,伦敦也进行了双保险部署。特种作战司令部向挪威的另一个特工组布置了任务,一旦重水到达黑罗伊,便设法袭击装重水的货车;英国皇家空军也接到命令,必要时在海上把装载重水的轮船炸沉。
  接下来,他们进行了炸船的准备工作。在对廷斯贾克湖渡口德军警卫情况、渡船及航渡班次等充分掌握的基础上,他们制定了周密的炸船计划。他们决定在渡船离岸45分钟后,引爆炸药,这样即使时间上稍有差错,也能保证船在深水区沉没。并且为了使被炸的船无法继续行驶,他们决定把炸药安放在船头。先让船头沉入水中,使尾部的螺旋 桨和舵吊在半空中,这样船就无法返回渡口了。为了尽量减少乘客和船员的伤亡,给他们留出一定的逃生时间,决定使用8千克可塑性炸药,这样既保证能把船炸沉,又不至于马上沉没。他们还把炸药做成3.5米长的灌肠状(便于固定放置),同时还使用了2只引爆定时表,大大增加了爆炸成功的概率。
  一切准备停当后,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带好爆炸装置,于2月19日夜向廷斯贾克港口摸去。因为他们已探明当晚11点左右,德军将重水装上“海多罗”号渡船,第二天上午,这艘客货两用渡船还需搭载乘客(德军意在把乘客当人质,认为这样运送重水更加保险)。此时,船上的水手准备靠岸过夜,德国卫兵还未到达,船上只有挪威的守卫人员。他们乘此良机,在夜幕的掩护下躲过德军的巡逻队,猫着腰从一座桥的下面摸进港口。当他们摸进渡船时,船上警卫人员要么正在睡大觉,要么正在玩扑克。他俩轻手轻脚越过警卫人员的门口时,正玩得起劲的警卫却浑然不知。由于他们对船体结构了如指掌,不多时就找到了通向底舱的暗门。他们进入前部底舱后,迅速就把炸药和电动雷管安好,并调整好引爆装置的时间。就在他们安装完毕准备撤离时,却听到暗门处有脚步声响起,他们立即躲进暗门梯子的下面,并做好了战斗准备。原来是一个手拿电筒的警卫来检查底舱,就在这名警卫沿梯而下之际,他俩同时出击,用枪托砸向这名警卫的脑袋,可怜这名警卫一声没吭便气绝身亡。随后,他们马上离开了渡船和港口,悄然消失在茫茫的夜幕里。
  当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到达安全地点后,总觉得渡船爆炸可能会伤及无辜的乘客,于是他们准备好一艘汽艇准备实施营救。第二天上午10点整,载有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船准时起航。10点45分,炸弹准时在湖的深水区爆炸。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起,船上的船员、警卫及乘客乱成一团。船长随即组织救生船逃生,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也把他们的汽艇开了过来,加入营救的行列。5分钟过后,渡船的船头没入水中,船尾高高翘起,稍顷,便带着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徐徐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贾克湖湖底。
  
  行动点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英国经过长达3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在付出了沉重代价(83名优秀军人,多架飞机)之后,依靠“哥曼德”突击队员超乎寻常的表现,终于炸毁了德国赖以生产原子弹的重水工厂并阻断了其重水运输线路,这对希特勒的打击是致命的,其原子弹的美梦也随之彻底灰飞烟灭。
  “哥曼德”突击队的行动有几个方面是值得称道的。一是突击队员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即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克服多大的困难,也要炸掉维莫克化工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们冒着敌军严密搜捕、自然环境恶劣的双重危险,克服严寒、饥饿等难以想像的困难,长时间潜伏在敌后,一旦战机出现,像利剑出鞘一样,视死如归,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勇闯龙潭虎穴。试想,如果其行动犹犹豫豫,意志左右动摇,决心摇摆不定,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是很难想像的。二是计划周密,胆大心细,英勇果敢。尤其是“炸船”行动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利夫博士、艾因纳尔首先把德军运送重水的路线摸得清清楚楚,而后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个细节都进行了深思熟虑;2个人选定有利战机果断出击,行动中胆大心细,对出现的意外情况果敢应对,从而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