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我国粮食安全须坚持基本自给的方针] 灭火战术原则是什么
 

[我国粮食安全须坚持基本自给的方针] 灭火战术原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17 04:31:27 影响了: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的重要物质。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粮食问题显得更为严峻。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历届领导人工作的一个中心目标。温家宝总理多次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呜,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然而,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选择,有学者却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我国粮食生产在国际市场不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扬长避短,把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在工业和其他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上,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实现粮食生产大国到粮食进口大国的转变。他们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起来,国家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把全球产粮国都看作是自己的粮仓。这样,既可以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讨价还价的实力,缩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又可以以低于国内的成本获得粮食资源,享受产粮国政府对粮食产业实行的价格补贴。这就是所谓的“粮食进口论”的主张。这种通过粮食进口来实现的粮食安全战略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它在逻辑上暗含了两个不成立的前提:一是将粮食视作一般性的商品,二是假定国际粮食市场上供给充足。而且,“粮食进口论”更没有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
  
  一、粮食商品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粮食安全不能完全冀望于国际市场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是“口粮”和战略物资。如果粮食严重短缺,可能会发生饥荒,引起社会动荡。因此,粮食是社会的“稳定器”。只有保持粮食价格稳定,才能保持全社会物价的稳定。这是因为,粮价持续上涨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产业的波动将对其它产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见,对一国来讲,粮食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还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社会、政治问题。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选择上,一些学者主张放弃“粮食自给的包袱”,通过“粮食进口”来确保粮食安全。的确,从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看,美国、阿根廷、加拿大这些平原居多的国家,非常适合于机械化农业生产。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低成本优势,而日本、欧洲、中国等因多山或丘陵密布,其农业生产成本必然相对较高。让美国、阿根廷等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去生产粮食,而日本、欧洲、中国等去买粮食,似乎符合经济规律,是“各得其乐”的事情。但是,粮食是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战略物资,其生产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企望靠纯粹的经济规律来调节其供求常常会出现“失灵”。一旦出现世界范围内因气候异常等原因造成粮食减产,粮食供给出现紧缺,各产粮大国就会优先考虑其国内消费需求,减少粮食的出口,从而推动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下降。如1972年世界范围内气候异常造成的许多国家粮食减产,就导致粮食价格短期内迅速上涨,世界产粮大国纷纷采取“奖入限出”政策,甚至中止粮食出口,此举让许多粮食进口国不得不四处奔走寻找新的粮源,出现粮食恐慌。2006年以来,世界粮食供应相对短缺后,不少产粮国优先保证国内需求减少粮食出口,使不少粮食进口国都陷入了粮食危机,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如果像有些人鼓吹的那样,放弃自求粮食基本平衡的政策,寄希望于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难免受制于人,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危险。
  
  二、国际粮食供求的严峻形势为我国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敲晌了警钟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到2008年上半年达到顶峰的世界粮食危机,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又一次敲响了警钟。这场世界粮食危机是二战结束6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它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波动幅度大、影响程度深。
  主要表现在:   一是粮食库存猛降,严重削弱了调节和稳定市场粮价稳定器的功能。2000年末,全球粮食库存量最高达到6.3亿吨。2006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继续下降到3.75亿n屯,为2000年粮食总库存量的59.52%。2008年初,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到3.7亿吨,仅为2000年末粮食储备量的58.73%,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2007年,全球小麦库存量下降了11%,最大小麦出口国美国的小麦库存数量更降至60年来的最低点。全球粮食库存猛降严重削弱了调节和稳定市场粮价的功能。
  二是粮食价格暴涨,不断突破历史高位。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价格上涨47%:2008年,泰国大米的价格更是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每吨360美元飙升至1000美元左右。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市场恐慌迅速蔓延,各国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及控制通货膨胀,纷纷采取限制粮食出口、鼓励进口的措施。
  三是严峻的粮食形势影响深远,已从经济问题向政治问题演变。据不完全统计,这次粮食危机涉及到世界66亿人口的一半以上,有20多个粮食主产国和30多个缺粮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地饥民靠一种“泥饼”充饥,其总理被迫下台。墨西哥引发了“玉米饼骚乱”事件。菲律宾派出了“大米警察”维持米市秩序。连号称“世界粮仓”的美国,也有两大超市对居民买粮采取限购措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粮价持续飞涨令全球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海地、埃及、喀麦隆、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因粮食价格飞涨而先后发生骚乱。这次粮食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并且,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趋势看,粮食供应将长期紧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气温每上升一度,粮食生产将减少1%~1.7%。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世界粮食单产增速将难以提高。从目前来看,世界粮食单产增长已经由上世纪60年代的年均2.7%下降到现在的0.8%。此外,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影响了粮食生产。全球城镇化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39%增长到2004年的49%,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还导致了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比例逐年下降,耕地资源大量减少。有限资源决定了粮食产量的上升空间不大。与粮食供给紧张相对应的是,世界粮食需求增长速度很快。全球人口的增长导致全球粮食需求增加。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全球人口可能达到72亿,养活新增加的人口需增加粮食供给23.9亿吨,增加耕地面积15.7亿亩。再加上人类的膳食结构的逐步改善,人均消费肉类、奶制品在逐年增长,导致饲料粮需求逐年上升。另外,生物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应用,也增加了世界粮食的工业需求。2007年,美国有20%的玉米 被用于生产乙醇,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25%左右。有资料显示,到2017年,美国打算将乙醇产量提高到350亿加仑(约合1324亿升),为此将用掉3.2亿吨玉米。因此,从长期看,世界粮食供求趋势并不乐观,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能买到所需要的粮食。
   三、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更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若把我国粮食安全交给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将难以满足这么大的粮食需求量,从而造成世界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有些人总喜欢将日本与我国类比,认为日本人多地少,每年都是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进口国。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不可忽略:我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每年对粮食的需求量高达5亿吨左右。根据我国粮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粮食需求总量将由现在的5亿吨持续增长到2030年的7.2亿吨左右。从国际粮食贸易来看,近年来年均贸易量大体保持在2400亿公斤,约为我国粮食年度总产量的50%。我国进口国内需求量的1%,就相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可见,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供给相对于国内粮食需求是十分有限的。就目前而言,我国即使把国际市场上所有的贸易粮买光,也只能养活40%的中国人,况且我国人口还在迅速增长。在未来世界粮食安全潜伏着危机的前提下,若我国不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而依赖国际市场进口,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满足这么大的需求量,也会影响世界市场的粮食供应,尤其会给低收入国家购粮带来不利影响。从我国来讲,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就是我国农业人口多。我国13亿人口中,现有70%左右生活在农村,若“甩掉粮食自给的包袱”,不搞粮食生产,农民的出路难以解决。土地的配置难以协调。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在短期内要将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是极不现实的。粮食生产外的其他“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也是难以提供那么多的就业岗位的。而且,若我国放弃粮食生产,冀望于通过大量进口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试想,我国的外汇支出以及进口粮食带来的交通运输也将是很大的问题。此外,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不会改变,如果依赖进口粮食来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对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也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建立粮食安全体系,才会拥有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四、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思路和对策
  
  粮食商品的重要性、特殊性,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和粮食供求长期偏紧的形势,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其基本思路就是要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和措施:
  1.建立耕地、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资源
  第一,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要严格执行《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和建立以生产粮食为主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遏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侵占行为,并禁止抛荒撂荒等现象的发生。第二,要保证耕地资源的可转换性来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即通过耕地在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可转换性来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一旦粮食预警机制显示未来可能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就可以迅速把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转换成粮食生产。第三,要加快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提高复种指数。目前,我国耕地的2/3为中低产田,单产比相同气候条件下的高产田要低150~200千克的产量。如果每公顷增产375千克,全国就可增产200多亿千克的粮食。据统计和测算,我国耕地的复种指数现为159%。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到2030年复种指数可提高10%,而我国复种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丁增加耕地100公顷。第四,要积极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同时,保证灌溉设施得到保护和有效利用,并不断加人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灌溉面积。目前,我国的灌溉面积约占耕地的一半,如果较大幅度地增加灌溉面积,保持粮食稳定增产还有很大空间。
  2.建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多渠道投入的长效机制,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表现出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致使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要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当务之急是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还应加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的多渠道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充分利用WTO框架下的“绿箱”政策,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要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综合治理洪涝旱碱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要实施好粮食战略工程,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投入和整体开发,通过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农业机械化等手段,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
  3.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对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作用
  在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科技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此,国家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增加资金投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高新技术集成体系。要以水土资源为核心,围绕旱作技术和灌溉技术、土壤肥力与肥料施用、光能利用与耕作制度、品种优化关键技术、土地利用等环节,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高新技术集成体系。同时,要更加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示范户的培训,使稳产高产的农业技术能够得到尽快的推广和运用,全面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完善粮食支持保护机制,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治本之策。目前,我国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仍然偏低,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二、三产业的积极性比种粮的积极性更高。如何增加粮农收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呢?一是以WTO“绿箱政策”所认可的方式对粮食生产进行直接补贴。二是用足用活“蓝箱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基地的各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减少农民的各种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加大粮食基础性科研的力度,解决粮食品种升级换代的问题: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提高粮食的优质率和竞争力:建立粮食生产经营保险体系,增强粮食产业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的模糊规定打好“擦边球”。通过所谓的民工建勤、义务工货币化等方式对农民生产进行补贴,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根据WTO国内支持“微量允许标准”条款,建立健全农产品的价格支持体系:对种子、化肥、灌溉等投入进行补贴,等等。使农民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从种粮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
  5.建立灵敏、准确提供综合信息的粮食预警体系和粮食生产抵御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
  粮食预警体系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 “信号器”。因此,一定要有预警意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随时监测报告我国粮食安全的各项预警指标,及时地把国内、国际粮食生产、市场供应、储备等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地提出报告,供政府决策者作为参考依据。同时,由于粮食生产周期长,市场反应能力差,自然风险大,为增强粮食生产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护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生产者的利益,建立粮食生产保障制度和保险体系势在必行。
  6.确立“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大力发展粮食的替代产品
  在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要着眼于“大粮食”范畴,即不仅谷物是粮食,而且各种养殖业农产品也应纳入粮食的范畴。简单地说。就是只要能够食用,可以少消费粮食的物品都是粮食的替代品。大力发展粮食的替代品不仅可以避开耕地的数量约束,而且可以优化国民的饮食结构,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是大力发展动物养殖业,增加动物性食品的供给量。二是大力发展水产业,充分利用淡水水面和海洋资源,增加水产品供给量。三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将各种可食用的农产品,特别是鲜活的、不易贮藏的农产品加工。延长这类食品的保质期,这样即可成倍地增加粮食替代品的数量,从而提高我国粮食的安全系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