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寿从笔端来:花竹幽窗午梦长,此身与
 

寿从笔端来:花竹幽窗午梦长,此身与

发布时间:2019-04-02 04:18:39 影响了:

  书法,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艺术园地中的奇葩。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胸襟开阔,气质升华;还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古往今来,书法家多寿星:颜真卿76岁,柳公权88岁,欧阳询8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孙墨佛100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启功、舒同93岁……现代医学考证也表明,在20种能使人长寿的职业和技艺中,书法名列榜首。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紧张是颗****。”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异常加快,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中,而这种状态会破坏人体的动态平衡,影响人的心脑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而长期静养,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所依靠,又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终日无所事事,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实践证明,闲散是腐蚀生命的毒剂。
  练习书法是动静结合的运动,一张一弛是健康的必须条件。一个人光动不静不行,光静不动更不行。练习书法使人从紧张中轻松下来,又从闲散中充实起来,从而起到调节生活节奏,促使肌体平衡的作用。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曾患有多种慢性病,郭老建议她练习书法,几年后,于立群的病全好了。说明练习书法,可万念俱消,心境阔恬,达到形神共养的目的。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指出:“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他这里所说的“气”主要是指精神气、灵气,本就兼含精神与物质,能使生理机能调畅,手、腕、臂、身协调,使呼吸、血液循环,脑神经活络,整个运动过程都在生理、精神协调一致中进行。也就是说,若有某种心理性或器质性的疾病,并因这些疾病使自己心理或生理失调,那么写字则有使失调的机制渐趋和谐之功能。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曾说: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口不出言,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书法讲求调息、呼吸、练气,故作书者必须静心养气,运笔之前调节情绪,抒发心怀,排除杂念,以便能集中精力进行书写(这尤其适用于篆、隶、楷等相对属于静态的字体)。从这一角度看,书法与“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宗门武库》)的佛家禅定功夫并无二致。又与讲究调息、凝神入静、以意导气,通过养气来调动人体内在本能力量的气功同出一辙。周星莲所说的写字“先须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按这种方法去做,“自然之气机”便流行于体内,精神与生理机制便协调于完美,真进入这般境界,又何异于当代流行的“心理疗法”。练书法,“牵一笔而动全身”,与练气功、打太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学者毛庆臻曾说:“古人作书无论行、楷、草、隶……故能章法浑成神明贯注,令观者兴会飙举,精力陡健,不待搦管而思结构之密,昔贤所以有‘特健药’之喻也。”自唐宋以来,有些文人用“特健药”来赞赏书法中的精品,以示其对人的健康作用胜过名贵药物。这其实也是优秀的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人之心理的一种有益的调节作用。南宋大诗人陆放翁用亲身体会印证了这种观点,他在看到了人称“梅妻鹤子”的林逋的书法作品时说:“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其意是说,欣赏一副书法作品,能够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有利于身心健康。看来,把书法精品比为“特健药”实不为过。
  由此可见,练习书法,不但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中枢神经有美的信息储存于脑际,将力量送到笔端,倾注于纸上,心灵也得到净化。书法作品及书法活动可以起到养性怡心、使大脑得到积极休息的效果,既可自娱,又可娱人。如能持之以恒,不仅陶冶性情,而且又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书法习练的“有氧运动”,具有四种生理功效:可使脑电波稳定、可减少能量消耗、可降低血液中的乳酸盐浓度、可降低血压平缓心律。凡此种种,皆为书法养生的奥妙所在。如今,许多退休的老人都进入老年大学习书练字,这无疑对丰富晚年生活,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古人云:“寿从笔端来。”斯言诚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