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坚持目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课堂目标结构
 

坚持目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课堂目标结构

发布时间:2019-04-04 04:16:54 影响了:

  摘 要:数学教学应有总体目标和章节目标,教师要有教学目标,学生要有学习目标。坚持目标教学,引领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一种较好的做法。  关键词:目标教学;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实践证明,行为目标能引领人们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若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斗志,就会盲目从事,停滞不前。教学也是如此,有总体目标、章节目标,教师有教学目标,学生有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才会有动力。有了目标一切教学活动才能围绕目标进行。下面就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谈谈目标教学法的教学尝试,与同仁共勉。
  一、创设情境,导入目标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想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关键在于问题的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学目标。
  如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新课的引入是展示问题——已知三根木棒,能否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已准备好的12根木棒,分成四组,第一组长度分别为:10cm,15cm,20cm;第二组长度分别为:10cm,10cm,20cm;第三组长度分别为:10cm,15cm,30cm;第四组长度分别为:10cm,20cm,20cm。分别让学生实脸,结果是“可围”和“不可围”的两种情况,教师接着问:在什么情况下“可围”,在什么情下“不可围”?提问为学生点燃思维的火种,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对照目标
  引导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教师重在引导、激励,贵在传道、授法;学生重在参与、获取,贵在乐学、勤思。从而让学生乐学、会学,减轻学生负担,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做法是根据前一步教学目标的提出,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探求达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三角形三边关系”后,悟出问题的实质,要想“可围”必须满足“三根木棒中任意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的长度”。这样对照目标,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收益较大。
  三、质疑解疑,落实目标
  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学生自主质疑、解疑贯穿于目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回授,有针对性地质疑、解疑,以疑促思,以思带新。教师继续提出如下问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根据是什么?怎样推导“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如何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这样设疑引思,使目标得以落实。
  四、变式训练,强化目标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需要精心设计。对于课堂练习,要少而精,有目的性、针对性,难易适度。注意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练习层次动态发展。要改变传统的、低效的、令学生讨厌的、甚至有违学生身心健康的作业方式和内容。要让学生把完成作业练习当成一种乐事、趣事来完成。这样练习,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显然,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按照一定标准,设计适当梯度的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也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如将前面提出的问题变为:已知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10cm,15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使它们围成三角形。试问:(1)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有什么限制?(2)当第三根木捧多长时,所围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若以10cm长的木棒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问第三根木棒的长有什么限制?(4)若以10cm长的木棒作为底,问腰长有什么限制?(5)若以10cm,20cm长的棒作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求它的周长。(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9,且第三边长为偶数,求此三角形的周长。这样将课本中的练习题及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而学生又需要掌握的知识“串联”起来,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所谓小结,就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或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并使之升华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期望,又是教学的归宿。根据前四步的教学,教师再组织学生归纳小结有关知识、技能,指出所学结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教学目标深化。一节好的数学课,既要有凤头,又要有豹尾,小结不仅是知识内容的归纳,还是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需要小结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论是什么方法,教师总是要根据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朝着目标走捷径,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谢永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5,(4).
  [2]杨燕.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J].中学生理科月刊(初三版),2003,(7).
  [3]杨大为.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2003,(10).
  [4]侯怀有.考点知多少[J].语数外学习(七年级),201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