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学校少年宫
 

[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学校少年宫

发布时间:2019-06-04 14:29:45 影响了:

第一篇: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

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

一、场所基本情况

(一)场所名称、资金投入等

1、活动场所全称:**省**市**区雨敞坪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

活动场所所在地区:**区雨敞坪镇中心小学;

活动场所建成时间:建成于2014年10月,前身是**区区级乡村少年宫。2014年5月起,通过进一步修缮和设施设备添置等,规模和档次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活动场所占地面积:10189平方米,其中运动场面积3360平方米,建筑面积3933平方米。

资金投入,经费保障:在先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千万的基础上,2014年,**区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雨敞坪镇政府相继投入13万元建设经费保障少年宫顺利建成;2014年初,区教育局再次投入2万元运转经费保障活动开展;201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20万元建设经费。

(二)场所服务能力

1、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情况:

**区雨敞坪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合理进行改造、置换和共享,做到了一室多用。教室就是活动室,操场就是活动场,课桌就是活动台。既满足了少年宫活动要求又合理地节约了教育资源。目前建有十室一场:电脑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劳动技能室、棋艺室、书法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运动场建有200米的塑胶跑道,有能满足体操、田径、球类等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器械。

各功能室设施设备齐全,可同时供400余人参加活动,为少年宫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场地保障。

2、师资配备情况:

**区雨敞坪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实行学校管理体制,由彭敏校长任主任,学校教师兼职管理人员及辅导员。从实际需求出发,教师根据自身爱好和专业特长结合具体活动项目申报相应的辅导员,真正做到"一师两用"。聘请相关专职教师、五老人员、民间艺人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形成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为少年宫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目前,聘任校内辅导教师13人,校外辅导教师10人,五老人员5人,民间艺人5人。

(三)场所服务对象

乡村学校少年宫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一-六年级所有的少年儿童,力求面向全镇,辐射全镇,让镇内青少年从中儿童受益。

(4)落实公益性情况

1、主要功能:以学校为基地,以活动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免费开办各类兴趣培训班,组织广大少年儿童,广泛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2、组织活动功能:组织全镇社会公益活动、学科竞赛等,调动和激发青少年的各种兴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服务措施

1、积极创设活动载体,促成养成教育。

少年宫在配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创设载体,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例如少年宫在每周周三、周六,以及寒暑假等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健美操、书法、绘画、棋艺、球类、葫芦丝、劳动技能等12个活动兴趣小组,提高了未成年人远离网吧等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了自觉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意识。

2、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绚丽舞台,让青少年感受成功、增强信心。

雨敞坪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多次开展乡村少年宫家长开放日暨汇报演出、"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童心向党、快乐成长"歌咏比赛、学生创意绘画比赛、电脑绘图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才艺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赢得了掌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增强了成材成长的信心。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健康成长。

除抓好对青少年兴趣和特长培养外,乡村学校少年宫大力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洒扫应对"、"日行一善"、"文明小博客"、"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健康成长,使少年宫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教育基地。

4、拓展服务空间,发挥社会育人功能。(敬请期待好范文网推出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

雨敞坪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先后承办了**区中小学(雨敞坪片区)科技节,雨敞坪镇"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等。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市、区各类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如鼓号队比赛获得区级一等奖;健美操表演获区校园文化艺术节二等奖;绘画活动中有40余人次获国家级金、银、铜奖,60余人次获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区it节中,学生10余幅电脑绘图作品获区一、二等奖;阳光体育运动会获区一等奖;校合唱队表演获区一等奖,教学班合唱比赛获区一等奖;在区科技节中有45人次获一、二等奖;征文比赛有50余人次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奇奇运动会取得**市第四名等等。乡村学校少年宫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赞扬,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场所,家长放心的教育重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发展的现实困难

1、运转经费不足。活动开展所需的耗材及设施设备的添置、专业辅导教师的聘请等还需更多的后续保障经费。每年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5万元运转经费,投入相对过少。

2、师资不稳定。现有的少年宫辅导员,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兼职。一是学校现有的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辅导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艺术培训,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难达到兴趣班的专业要求。二是外聘专业教师多为镇内其他乡村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本身身兼数职,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少年宫上课缺席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学生对该活动项目的兴趣。

3、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农村少年儿童居住分散,路途遥远,交通极为不便,并且父母常在外打工,学生多为自己步行或搭准点班车来校。乡村少年宫作为公益性活动场所,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向学生开放,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时的安全问题无法保障。

四、建议与设想

1、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希望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乡村少年宫发展规模和速度逐年提高运转经费,让所有农村少年儿童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参与各类培训活动,健康成长。二是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少年宫项目为四年,后续运转经费怎么保障?

2、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现有的专业培训仅限于少年宫建设初期的管理人员,而经常创造条件对乡村少年宫现有师资进行提升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议分省、市、区三级定期组织对乡村少年宫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3、城乡帮扶,组织城乡少年宫教学交流。目前,各市区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先后建起了多所城市学校少年宫。城市学校少年宫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资源来说都优于乡村少年宫,建议市、区组织城乡少年宫"一对一"帮扶指导,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4、建立辅导教师奖励机制。

乡村少年宫的辅导老师在完成平时的教育教育任务之外,肩负起少年宫兴趣小组上课的重任,工作压力相当大。如果能建立起一种奖励机制,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辅导老师予以一定的表彰或奖励,能激发辅导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少年宫教学的的优质高效。

雨敞坪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

第二篇:关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调研报告

贺禄飞 李孚春 谭晓文

2014年12月,耒阳市财政局会同市文明办、教育局等多个部门,以乡村学校少年宫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对该市小学青少年宫—小水中心完小青少年宫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

一、基本情况

小水镇位于湖南省耒阳市南部,地处南通郴洲、北抵衡阳城乡连接处,与泗门洲、公平圩、太平圩、磨形、灶市等乡镇办事处接壤,据传圩后一溪江汇集耒水,两者相比,故曰小水,小水镇由此得名。小水镇交通便利,107国道、京广铁路复线贯穿南北,京珠高速公路途经小水镇7.2公里。小水镇资源丰富,以盛产煤炭、锰、石灰石、高岭土等为著名。目前该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共1所,位于小水镇中心完小,配备5名教师,建有9个不同功能的小型活动室。

二、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推动耒阳市教育健康发展,有利于夯实耒阳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有利于增强耒阳市人才事业发展后劲。党和国家的事业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继承,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开创。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代代相传,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使我国未成年人从小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精神,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确立

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志向,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只有关心爱护未成年人,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耒阳市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成绩

耒阳市历年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成长高度重视,特别自2014年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组织机制、系列活动、教育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1 .强化组织领导,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耒阳市教育部门作为全市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统筹协调,多管齐下,为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一是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主管领导和辖区学校具体抓的德育工作机制。农村各中心校普遍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的德育工作机构,形成了党、政、工、团、少先队组织、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二是建立对各学校德育工作的考评制度。实行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将各学校的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底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了赶学比超、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机制。三是因地制宜、细化量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准则和考评内容。构建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德育工作体系,完善《学生在校一日生活常规》、《纪律考核检查评分标准》等学生常规制度,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积极开展行动,德育工作活动进一步常态化

耒阳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不断丰富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进一步常态化。一是启动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活动。把影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成为了每个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二是利用耒阳烈士陵园、蔡伦纪念馆、农耕博物馆等文化教育基地,对学生开展历史传统教育。利用耒阳市党史展览馆、培兰斋等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教育。三是大力开展法制宣传、禁毒宣传、廉政文化、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四进校园”活动。使学校依法治教,远离毒品,远离腐败,传承慈善文化,成为一块净土和乐土,强化了法制教育效果。四是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2014年和2014年,耒阳市连续两年召开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通过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城乡校容校貌变美了,育人的理念变新了,常规管理变精细了,活动品位变高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了。五是组织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智力七巧板拼图比赛,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六是通过组织“三生教育”读书征文、书信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道德教育内涵。七是以全市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三湘读书月——红色经典展演大赛”。积极推行红色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3.注重多措并举,德育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

耒阳市采取多种形式和多项措施,促使德育工作环境优化。一是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活动;按照“三贴进”的要求,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课题研究、设立“心理咨询室”、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举办专题讲座、组织高中考考生考前心理辅导、开展师资培训等措施,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加强师德建设。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化,狠抓师

德教育,评选表彰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师德标兵,树立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形象;教育广大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明确每一位教职工的岗位德育职责和任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2014年,市教育局评选表彰了20个先进集体和40名先进个人。三是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设。抓紧创办家长学校,正确引导家庭教育,调动社会力量,创造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大环境。各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策,积极争取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四是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联合工商、公安、文化、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了市区、乡镇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和打黄打非活动,加大了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及时清理整顿黑网吧,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五是加强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耒阳市计划构建“四馆合一”的文化设施体系,把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神农博物馆“四馆”合建,形成耒阳文化设施大集聚,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聚焦效应。六是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成长的校园环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免除了学杂费,低保家庭学生的教产教科书免费提供。

四、耒阳市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等,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

一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和公共文化设施缺失。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缺失,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的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的错位,导致言行举止失范。

二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严重缺失。在耒阳市农村,大多数未成年人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异地打工。由于爷爷奶奶受教育程度低、见识面窄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留守儿童采取溺爱甚至放纵的态度,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受到好的家庭教育,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随着这一群体的逐渐扩大,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人交往,无法和社会沟通。

三是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机制不尽完善。我国还没有完善发达的农村未成年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关救助保护困境儿童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帮助困境儿童走出生活困境、心理阴影的社会关注还不够。

四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不宜乐观。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再加上理想、信念的缺失和青春期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狭窄、容易冲动,一不小心,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但这是极个别的现象。但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形成好的教育环境,这种趋势可能会蔓延下去。

五是黑网吧、游戏厅、低俗图书音像读物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由于行政执法机关集聚城区,农村行政执法人员缺少等原因,导致对农村的黑网吧、游戏

厅、低俗图书馆监管不力,同时,乡村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给了这些低俗场所一定的生存空间。

对于上述问题,无论是农村未成年人校外互动阵地的单薄,还是留守儿童的管理失范;无论是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较弱,还是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抬头或者不良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的不当诱惑。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都在于农村未成年人缺乏一个温馨舒适、功能齐全、能让其身心受益的活动场所。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村公益基础设施较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五、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抓手,打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亿万农村家庭的民生福祉。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儿童享受到更加公正、更加优质、更加有效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认为,亟须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抓手,强力打造农村未成年人的美好精神家园。

1. 乡村学校少年宫定位于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进宫有益、面向广大乡村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应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民政、体育、教育等部门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彩票公益基金扶持的重点项目,将取之于民的彩票基金更好地用之于民,同时,民政和教育部门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在本部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财力投入,为少年宫的建设配齐资金。

2.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一种公益性场所,应谨慎规划、周密部署。经费安排,宏观上由省厅统筹安排,微观上由县市区具体分配,以利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维护和运营。对于其建设成本,可分为学校现有闲置校舍的维修装修和活动

器材的配置,应先由县市区财政局的投资评审中心进行客观、公正、第三方地测算,由财政部门综合股对其绩效目标进行评价,以方便财政部门知晓其建设成本并协调安排建设资金。对于其维护和运营,可由财政部门委托当地乡村中心校进行管理,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先由中心校垫付,年底实行报账制,根据其正常运营时实际发生的水、电及日常设施维护费用(可设合理上限值),从专项资金中予以安排。

3.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对当地乡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基地。应按照就地原则,由当地乡村中心校统筹择优配备一支有责任、会担当、能吃苦、有专长和亲和力的专职教师队伍(根据实际情况配备3-5个人)。对于其培训,由教育部门统一根据教育规律、参照其他地方先进经验制定一个实施细则。教师工资可由乡镇和本级财政部门共同负担。

[稿源:耒阳市财政局]

[作者:湖南省耒阳市财政局贺禄飞李孚春谭晓文]

第三篇:乡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

“乡村学校少年宫”尴尬生存翘望前路

2014-05-24 13:44:45来源: 黄河新闻网教育频道

黄河新闻网教育频道讯(记者 张炜)2014年,国务院批准,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旋即,“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广大农村学校潮水般涌现。目前,太原市共有2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几年过去了,这些特殊少年宫开展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山西大学几名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开始了一项针对太原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情况的调查。

市委要求文明办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以农村中小学现有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农村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文体科技活动为重点,满足基本课外活动需求为目标的公益性教育文化辅导机构。2014年年底,太原市文明委为14所乡村小学授予“乡村学校少年宫”牌匾,要求学校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吸纳校外各有所长的志愿者,对学生进行科学、艺术、体育等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2014年底再挂牌8所这样的“乡村学校少年宫”。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了解到,太原市委在《太原市关于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各县(市、区)文明委要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镇街办要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未成年人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领导、文明办牵头、教育部门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市文明办负责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意见,总结推广经验;市教育局负责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衔接,负责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间的横向交流,负责对‘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内辅导员进行培训,负责组织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主题教育活动、特色技能培训、教育研究成果交流研讨和各种比赛展示活动;文化、体育、科技、卫生、民政、司法等部门和团委、妇联、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特点,通过开展‘志愿下乡’、‘城乡手拉手’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本部门本单位专业人员深入各‘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指导和帮助。市内新闻媒体要开设专题、专栏,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形

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浓厚氛围。”

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挂牌初期,都办得红红火火,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两年过去了,当我们再去关注这些少年宫时,却发现,由于安全顾虑、管理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原本红火的乡村少年宫,此时多已偃旗息鼓。“乡村学校少年宫”生存尴尬

本次科研调查的负责人是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的于谷雨同学,他走访了太原市杏花岭区的小返学校、尖草坪区的芮城小学和营村小学。

于谷雨介绍:我们乘公交来到了小返学校,杏花岭区山头林立,道路崎岖蜿蜒。下了车,于谷雨对我说:“从城里到这里,也就50分钟的路程,时代却像倒退了50年。”我们向门卫大爷问“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事,大爷一无所知,只说里面有个牌子。小返学校就一栋教学楼,左边是初中用的,右边是小学用的。教学楼左边是厕所,右边是公寓楼,公寓楼北边一半是食堂,南边一半是宿舍。

小返小学是杏花岭小返乡的中心小学,有不到300名学生,30名老师。是太原市第一批挂牌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之一,2014年11月挂牌的。全校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主要靠语数外老师兼职。学校有两名体育老师,是外地来的支教志愿者,这学期支教活动结束就得走了,校长正犯愁下学期体育谁来教了。本校少年宫特色活动是“独轮车”,当年文明办拨的一万块钱主要就是买了独轮车。教孩子们独轮车倒不是因为独轮车太好了能怎样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而是本地除了能找到个教独轮车的教练,找不见任何有特长的人物。少年宫还有书法课程,老师是当地一位退休老先生,义务为孩子们上课,这学期讲完,老先生就不能再讲了,书法课也快要停了。少年宫还有葫芦丝、健美操、篮球等课程。学校最缺的是老师,再者就是经费。

中午,小返小学的李江主任留我们在那吃饭。我们坐他们学生一起,几个学生都是6年级的。据孩子们介绍,毕业班要考初中,少年宫活动就不参加了。5年级是参加的,觉得搞得活动挺好玩的,很喜欢,他们几个学的是篮球、足球。不过暑期、星期天都没什么活动。我们问他们寒暑假、星期天做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玩,可是问他们玩什么,没有一个孩子能说清楚。这些中午留在学校吃饭的孩子,有的说是家远,有的说家里没人,家长去地里干活了,要很晚才回来。基础教育改革,规定小学4点20放学。可是据了解,学校是顶住压力到5点半放学,倒不是为了成

绩考虑,主要是孩子们早早放学了,回家没人管束,老师跟家长都不放心。学校里的饭中午都是四块钱一份,尽着吃,饱了为止,只有浇面和拨烂子,早晚是一块五一顿,馒头、白菜。

下午,我们去了芮城小学和营村小学。芮城小学是一所中心小学,学生闲暇教育开展的相对较好。贾校长向我们介绍说,在“乡村学校少年宫”挂牌以前,芮城小学就十分重视开展学生课外活动,每年都有固定的经费投入。就在这个下午,他们学校的足球队还出去比赛了。包了两辆车,一辆一百,再加上吃饭,这一次活动就好几百。芮城小学也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全是语数外老师兼任。为了搞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一年5000聘了个书法老师。营村小学在芮城小学南边不远处,据了解,该校有180名学生,仅有12名教职人员,开展语数外的教学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要说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了。

出了营村小学,我们看到的是一排排建好的还没住人的小区和正在建的小区,小学出去走一公里,就是大幅的墙体广告,宣传这个小区,说居住在这怎么高档怎么有品位怎么宜人怎么舒适。这样的反差,让我们无法不震撼。

大学生与农村孩子的明天

昨日,于谷雨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团省委、山西大学团委、学院老师的支持下,他们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目前,山西大学已与小返小学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这个暑期,山西大学将派遣一批各具才艺的大学生志愿者寄宿在小返小学,为孩子们开设舞蹈、球类、棋类、书法、绘画、表演等十数种课程。

山西大学帮助小返小学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具体由山西大学教育知行社组织实施。教育知行社奉行“知行合一,教育先行”理念,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投身教育实践,许多农村学校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此次活动将在7月初开始,为期一个月左右。期间,由知行社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将全部住在小返小学,方便与孩子们交流、互动。至于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目前,小返小学正与教育知行社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教育知行社的以为成员向记者表示:“我们一定会派出最优秀的志愿者,给孩子们一个最难忘的暑假!”

第四篇:饮马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

xx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

近期,xx小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就乡村学校青少年宫情况做了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访谈了少年宫工作人员、中小学校辅导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场所服务能力

1、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情况:

学校少年宫自建成以来,陆续增设了图书室、计算机室、美术室、舞蹈室、、手工活动室、音乐室、器乐室等室内活动场所,约占总面积的40%左右;乒乓球活动场、篮球活动场、羽毛球活动场等室外活动场所,约占总面积的50%左右;办公区约占总面积的10%左右。

各个活动室根据活动需要分别配备了活动器材,能基本满足该活动片区的青少年活动需求。

2、师资配备情况:

学校少年宫均从本学校教师队伍中选拔出有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的教师,组建了一支有爱心、敬业、奉献的少年宫辅导员队伍。

(三)落实公益性情况(功能定位)

1、主要功能:以学校为基地,以活动为载体,利益课余时间、节假日组织广大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广泛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2、组织活动功能:组织该片区社会公益活动、学科竞赛等,调动和激发青少年的各种兴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培训功能:开办各类培训班,有兴趣的青少年均可免费参加;

4、教科功能:辅助xx小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科研工作。

二、服务措施

1、积极创设活动载体,促成养成教育。

少年宫在配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创设载体,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例如少年宫陆续在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舞蹈、器乐、书法、绘画、球类、计算机、手工制作等活动项目的培训,提高了未成年人远离网吧等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了自觉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意识。

2、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绚丽舞台,让青少年感受成功、增强信心。

如学校少年宫多次开展“六一晚会”、“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学校少年宫多次开展象棋竞赛、“唱红歌、读红书”、“庆六一、颂党恩”等活动,在这些才艺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赢得了掌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增强了成材成长的信心。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健康成长。

除抓好对青少年兴趣和特长培养外,还组织了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图片展览、拒绝毒品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全面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健康成长,使少年宫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校外教育基地。

三、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发展的瓶颈和现实困难

1、运转经费困难。一是先期投入导致经费压力大,据调查统计,在推进少年宫建设时,仅简单投入设备和正常运转,已经花费十多万元,二是设备设施添置维修资金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缺口大,学校无法承受。

2、师资缺乏。现有的少年宫辅导员,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兼职,而学校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校外教育理念,达不到兴趣班的专业要求,不能满足少年宫专业活动开展的需求,若对外招聘专业教师又会增加学校费用负担。

3、安全隐患。农村少年儿童分散居住在学校周边不同的村,路途遥远,最远距学校15里,交通极为不便,。

四、建议与设想

1、规范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体制。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须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管理、指导、评价,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活动程序和内容,统一建立健全制度和措施,统一组织和协调运转经费,统一组织教师培训,统一竞赛和评价。以达到管理有章有序、资源共享、互助共赢。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由国家根据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规模和速度逐年提供运转经费,让所有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在节假日参加活动,健康成长。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由国家提供经费,分省、市、县三级定期对活动中心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4、统一规范活动中心教学内容。建议组织撰写活动教材及管理条例。

第五篇:桑植县乡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

桑植县乡村学校少年宫调研报告

近期,桑植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就乡村学校青少年宫情况做了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访谈了近千名青少年、少年宫工作人员、中小学校辅导员,初步掌握了我县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本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场所基本情况

(一)场所总量、名称、隶属关系等

目前,在桑植县已经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共有两所:

1、活动场所全称:桑植县洪家关乡村学校少年宫; 活动场所所在地区:桑植县洪家关贺龙元帅红军小学; 活动场所建成时间:2014年5月 ,首次开展活动的时间:2014年9月;

活动场所的直接主管单位是:桑植县教育局;

活动场所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83平方米;总投资:20 万元;

2、活动场所全称:桑植县陈家河乡村学校少年宫; 活动场所所在地区:桑植县陈家河镇贺龙希望小学; 活动场所建成时间:2014年3月 ,首次开展活动的时间:2014年5月;

活动场所的直接主管单位是:桑植县教育局;

活动场所占地面积:21462平方米;建筑面积:6487平方米;总投资:20 万元;

(二)场所服务能力

1、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情况:

两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自建成以来,陆续增设了图书室、计算机室、美术室、舞蹈室、棋艺室、手工活动室、音乐室、器乐室等室内活动场所,约占总面积的40%左右;乒乓球活动场、篮球活动场、羽毛球活动场、跑道等室外活动场所,约占总面积的50%左右;办公区约占总面积的10%左右。

各个活动室根据活动需要分别配备了活动器材,能基本满足该活动片区的青少年活动需求。

2、师资配备情况:

两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均从本学校教师队伍中选拔出有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的教师,组建了一支有爱心、敬业、奉献的少年宫辅导员队伍。

(三)场所服务对象

乡村学校少年宫服务对象是4岁——18岁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少年儿童;每年的服务青少年达到1000人次以上。

(四)落实公益性情况(功能定位)

1、主要功能:以学校为基地,以活动为载体,利益课余时间、节假日组织广大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广泛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2、组织活动功能:组织该片区社会公益活动、学科竞赛等,调动和激发青少年的各种兴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培训功能:开办各类培训班,有兴趣的青少年均可免费参加;

4、教科功能:辅助桑植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科研工作。

二、服务措施

1、积极创设活动载体,促成养成教育。

少年宫在配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创设载体,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例如少年宫陆续在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舞蹈、器乐、书法、绘画、棋艺、球类、计算机、手工制作等活动项目的培训,提高了未成年人远离网吧等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了自觉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意识。

2、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绚丽舞台,让青少年感受成功、增强信心。

如陈家河乡村学校少年宫多次开展“六一晚会”、“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周”等活动,洪家关乡村学校少年宫多次开展象棋竞赛、“唱红歌、读红书”、“庆六一、颂党恩”等活动,在这些才艺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赢得了掌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增强了成材成长的信心。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健康成长。

除抓好对青少年兴趣和特长培养外,还组织了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图片展览、拒绝毒品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全面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健康成长,使少年宫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校外教育基地。

4、拓展服务空间,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少年宫承办了该片区中小学生的艺术大赛,内容涉及书法、绘画、舞蹈、器乐等。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市、县各类大赛并获个人荣誉,如陈家河少年宫的乒乓球兴趣小组,参加全县小学乒乓球锦标赛,荣获男子团体第五名、女子团体第二名,2名女生个人单打进入全县十强;舞蹈兴趣小组编排的《我是女兵》参加全县中小学文艺调演,荣获二等奖;写作兴趣小组的易宗宝等12名学生的作品在《澧水文学》刊物发表;洪家关少年宫的象棋兴趣小组参加桑植县第二届小学生象棋赛荣获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团体第三名;器乐兴趣小组获全县中小学文艺调演二等奖等等。

三、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发展的瓶颈和现实困难

1、运转经费困难。一是先期投入导致经费压力大,据调查统计,目前洪家关和陈家河两所学校,在推进少年宫建设时,仅简单投入设备和正常运转,已经花费十多万元,占用了学校全年远转保障经费的三分之一;二是设备设施添置维修资金严重不足;三是管理人员和教师工资无着落。至今当地政府未将此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导致资金缺口大,学校无法承受。

2、师资缺乏。现有的少年宫辅导员,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兼职,而学校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校外教育理念,达不到兴趣班的专业要求,不能满足少年宫专业活动开展的需求,若对外招聘专业教师又会增加学校费用负担。

3、安全隐患。农村少年儿童分散居住在学校周边不同的村组山寨,路途遥远,最远距学校15公里,交通极为不便,孩子翻山越岭,存在一定安全问题。

四、建议与设想

1、规范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体制。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须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管理、指导、评价,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活动程序和内容,统一建立健全制度和措施,统一组织和协调运转经费,统一组织教师培训,统一竞赛和评价。以达到管理有章有序、资源共享、互助共赢。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由国家根据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规模和速度逐年提供运转经费,让所有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在节假日参加活动,健康成长。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由国家提供经费,分省、市、县三级定期对活动中心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4、统一规范活动中心教学内容。建议组织撰写活动教材及管理条例。

桑植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2014年3月21日

第一篇: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xx村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任xx镇xx村村主任助理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xx镇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xx村村级发展迫在眉睫。本人现将这段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现状

1、xx村地处xx镇北部山区,隶属xx办事处,与xx区xx镇xx村相邻。全村有460户,共1299人。总面积4913.2亩,其中耕地面积1450亩,林地面积176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35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地处山区,灌溉条件极差,耕地也主要以山地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抗旱的棉花和地瓜;极少部分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与玉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2、xx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党员37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做事积极认真,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村内村风淳朴,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3、xx村村内企业很少。目前,村内仅有一家供销超市、一家塑料编织袋厂、一家爱民棉花加工厂,可解决本村近百名剩余劳动力。这些企业都是本村村民个人投资或与他人合资兴办的,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低,根本解决不了本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地处偏远山区,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转变不均衡,观念参差不齐,大多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懒惰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闭塞,农业技术很难推广,大多数群众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导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二)家庭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本村人均耕地面积才一亩多,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耕地全为无水浇条件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差。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更是限制了本村农业快速发展。

(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仅有一眼井,仅能满足全村日常人畜正常饮水,无法满足日常农作物灌溉。

(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全村现有外出务工者450余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村内企业少,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本村剩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

(五)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这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强化整体素质。

一是从党员干部入手,提高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

二是利用农家书屋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和推动力。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科技的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三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摆脱贫困封闭的环境。而教育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唯一途径。

二、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重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市、镇水利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勘探队,对全村水利环境进行勘探,在合适的地方再打一眼井,专门用于农田灌溉。

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好村级垃圾站的功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粉刷墙壁,保持墙壁整洁。

三是改善我村交通条件。通过政府支持及利用全村在外“名人”,积极募集修路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方便村民出行。

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

根据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余老年人、妇女、儿童在家的实际,充分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荒山资源,扩大经济树木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全村种植花椒600亩,但是规模小,种植

零散。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山地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农业效益,是一大课题。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种及发展区域。二要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根据本村山区地形及种植历史,花椒、核桃是两大主栽经济树种,而且这两个树种相比较更适合本村山地,管理技术简单。三要培植种植大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大户可以带动村林果业快速发展,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收益。四要实行“公司+种植户”种植模式。为了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种植户造成不可预计的风险,采取引进一些大公司、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发展我村棉花、地瓜、经济林木种植业。

第二篇: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村级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任初麻乡初一村驻村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初一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初一村村级发展迫在眉睫。

一、初一村现状

1、初一村地处**县东部山区,全村有204户,共1299人。总面积4913.2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面积176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35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地处山区,灌溉条件极差,耕地也主要以山地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抗旱的棉花和地瓜;极少部分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与玉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2、初一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党员33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做事积极认真,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村内村风淳朴,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二、存在的问题:(一)因地处偏远山区,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转变不均衡,观念参差不齐,大多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懒惰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闭塞,农业技术很难推广,大多数群众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导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二)家庭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本村人均耕地面积才一亩多,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耕地全为无水浇条件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差。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更是限制了本村农业快速发展。(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仅有一眼井,仅能满足全村日常人畜正常饮水,无法满足日常农作物灌溉。(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全村现有外出务工者350余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本村剩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五)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这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强化整体素质。

一是从党员干部入手,提高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二是利用农家书屋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和推动力。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科技的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三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摆脱贫困封闭的环境。而教育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唯一途径。

二、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一是重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县、乡水利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勘探队,对全村水利环境进行勘探,在合适的地方再打一眼井,专门用于农田灌溉。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好村级垃圾站的功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粉刷墙壁,保持墙壁整洁。三是改善我村交通条件。通过政府支持及利用全村在外"名人",积极募集修路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方便村民出行。

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根据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余老年人、妇女、儿童在家的实际,充分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荒山资源,扩大经济树木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山地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农业效益,是一大课题。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种及发展区域。二要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根据本村山区地形及种植历史,马铃薯、菜籽是两大主要种植物种,而且这两个物种相比较更适合本村山地,管理技术简单。三要培植种植大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大户可以带动村林果业快速发展,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收益。四要实行"公司种植户"种植模式。为了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种植户造成不可预计的风险,采取引进一些大公司、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发展我村牛羊育肥和拉面经济。

第三篇: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14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4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14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14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

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2014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14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2014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2014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计划

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2014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1、扶贫攻坚,率先突破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空壳村”,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市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强村或强企业带动等办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第四篇:我市农村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14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4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14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

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14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

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堽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

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14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14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14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请你支持:WwW.hAoWOrd.CoM)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2014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管理规定,对村级**管理、**决策、**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

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2014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第五篇: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14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4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14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14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

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1、扶贫攻坚,率先突破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空壳村”,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市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强村或强企业带动等办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第一篇: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为加强领导,深入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了解居民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xx路办事处聚财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书记xxx为领导的调研工作组。xx月xx日上午,该调研工作组深入到聚财社区居民群众当中,进行了走访调研工作。走访通过入户调查、询问交谈,收集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我辖区居民的相关居住状况,查找相关问题。现结合我社区一年来的各项实际工作,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走访概况及重点

走访所见群众基本生活状况良好,对社区管理工作评价较为满意。主要分析重点几户走访对象,情况如下:

xxx:孤寡老人,常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

xxx:辖区居民,xx学院退休教师。

xxx:低保户,环卫工人,因身体残疾导致家庭贫困。

xxx:老党员,患有脑梗塞。

xxx:地毯厂下岗职工。

二、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走访群众所见现实情况及以上重点对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居民群众对新时期各项社会保障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深入,遇到问题不能够根据各项程序享受政策优惠。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居民生病后不能够顺利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实现医药费用报销。此处充分表现出居民对政策优惠的相关程序以及办理手续了解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优惠政策反而成了落不到实处的空架子。原因为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宣传面点散零星,不够全面;二是对办理程序手续过程讲解不够清楚。

(二)突发意外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相关原因情形增加。成员中有残疾的、年老体弱的,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原因之一。现下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成了居民们关注问题的重中之重。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是一知半解,到底如何办理、需要何种手续、办理后会享受到什么待遇也是一片茫然。xxxx年是xx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改造的重要的一年。xx区是学院社区双创旱厕改水厕的示范点。这项工作开展至今马上一年了,从刚开展的开展困难到后来的顺利开展,再到后来的一系列后续工作都得到东区居民及租住户的大力支持。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xxxx年冬天,因为天冷,水流量小,再加上一些居民家的水厕电热丝使用不当烧坏了,部分居民对此比较不满意。高专东区普遍为租住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流动人口较多,据居民们反映,自从装上了监控盗抢现象相对来说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环境卫生比较差,自从去年旱厕改水厕以来,小巷里到处是大小便。都是现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居民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三、今后工作中的重点解决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如何更好的向居民宣传介绍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的办理情况;

4、旱厕改水厕工作的后续该如何保障,更好的做到令居民满意。

5、创建“平安xx”工作如何更好的开展。

四、政策落实情况

从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部分困难家庭的住房、孤寡老人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购买等实际生活困难。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和多数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给予居民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

2、日常生活中对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帮助。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帮扶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3、不定时开展宣传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办理的活动,让广大居民随时了解政府的新政策。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加强平安xx工作的开展,对辖区内的综治维稳情况随时了解,积极征询居民意见,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篇: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个"民"字,突出一个"实"字,解决一个"难"字,力求一个"和"字,先后八次到**县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接地气,入村户,真实了解了当前**县黄渠桥镇前光村的基本情况、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的评价及农民急盼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帮促工作的针对性。

一、可喜变化

前光村位于**县黄渠桥镇西,辖区面积12014亩,有9个村民小组;2014年全村在册256户,人口848人;在册耕地4236亩,在册荒地2700多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通过对50多户的走访,总体感觉:

一是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入村道路铺上了柏油,其中第5、6村民小组也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方式铺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电价也实现城乡同价;宽带已进村入户,村村通工程全面建成,农民每户只交20元的安装费,都能免费接收40多个卫星频道,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依赖;手机、摩托车很普及;旧村部经过积极争取县组织和民政部门资金,已在原小学旧址上成功改造,办公和公共服务能力大为改观。

二是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高度认可。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项惠民政策补贴大都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全覆盖,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推行,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自治区的高龄补贴,低保户和五保户也都能得到相应的补贴和救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耕地经营权证书、荒地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房屋所有权证书正在办理之中。四组村民马会亮讲:"国家现在对农民的照顾确实好,很多政策想都想不到。60年代我家里5口人4个劳动力,辛辛苦苦一年还得返过来再给大队钱。比起那个数着米粒吃饭的年代,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呢!"六组村民70多岁的老大爷郭茂会说:"共产党的政策比儿子都好啊!跟自己儿子要200块钱,儿子给不给不说,还得看儿媳妇的脸色。现在坐在家里,国家每个月都给我钱,共产党确实是好啊"。调研中,听到赞不绝口的基本上都是广大农民对当前党的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高度认可。

二、存在问题

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前光村是目前镇14个村中地势最洼、农田基础设施最差、农民收入最低的村。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紧张。前光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基本没有村集体收入,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村正常办公费用除了村干部工资和镇上提供一些必须的纸张笔墨外,水电、取暖等一系列开支都得依靠村支书到处"化缘"。如前年村支部郑书记就四处托同学好友的关系,从市地震局要来4000元、县建设局要来20140元、市地税局要来5000元的款项才得以维持。部分村务支出甚至需要村干部垫付,如仅村委会网络信息费用这一块,村妇女主任就垫付5年共计2500元。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前光村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沟渠设施都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60%以上为低洼盐碱地。除了前几年对上新支渠进行过水利设施改造外,很多年来没有任何的水利项目落户该村,斗渠、毛渠没有得到有效砌护,排水沟也没有得到正常清淤。7组村民赵万福的老伴因灌溉用水困难自嘲地说:"上新渠就是我们的一条'伤心渠'"。调研中该村农民呼声最大的就是农业灌溉排水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

三是耕地破碎化问题严重。该村村民户均耕地面积大都在10-30亩之间,但耕地大多是一家一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集中连片,也没有规模流转,既不能有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又不利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如3组村民黄登峰8亩耕地分为9块,今年淌冬水就用了近半个月时间;4组村民王银怀家的11亩耕地被分了11块,11月淌冬水时要在寒风中守等10天左右才能淌完;6组村民王宝银家13亩耕地分成了13块,刘献功家14亩耕地分成了13块;9组村民杜**家的16亩耕地分为12块,淌冬水时其妻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据了解,该村耕地破碎化问题很普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四是无序垦荒现象存在。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鼓励开垦荒地政策的驱动下,前光村目前实际未经批准自发垦荒的耕地累计近3000亩,主要集中在第3村组和第7村组,今年种植水稻近1000亩。前光村传统上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葵、枸杞等耐旱、耐盐碱的作物,无序大面积地"浪"稻子一方面造成旱地与水地之间的"渗水"矛盾,一方面也造成了"生地"与"熟地"之间用水矛盾,没有垦荒的村民怨气很大。

五是村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村里本一些小的问题村民可以自行解决了事,但无人组织、无人管理,致使本来可以低成本解决的问题,拖成了农民积怨的矛头所在。如四组村民王生科讲:"有些小渠口过路涵管的改造,有1000多元钱咱们农民自己出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无人组织,造成大家来回走动很不方便。"

六是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与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很不协调的是,村庄庄点环境的"脏、乱、差"与倡导的新农村建设差距很大。全村被分散在9个村组,一家一户也大都散乱分布;最小的第2村组在册13户,其中3户外迁,有3户在镇新农村社区买房,现在仅有6户居住。很多房子还是土坯房,现已经成为了危房,在今年7月的大暴雨中就有一些倒塌了。粗略统计全村仅庄点就占地达700亩,很多家都是一亩多的大院落,从老两口结婚时的房子到孙子住的房子都依次排在那里;院子里羊圈、牛圈、鸡窝等随处安置,玉米、秸秆饲料和杂物到处堆放,腥臭味弥漫庭院,土地和房屋利用效率很低。

七是农村空巢问题不容忽视。在走访的农户中很少见到男青壮年,基本是老弱妇孺,有个别男青壮年也是回来看父母,或者是今年外出搞运输生意不景气暂时回家休工。如走访的第4村组,在册村民有42户,而现在仍然长期居住的只有13户,其中只有9户家里有人。村干部说,很多农户都在外面打工或陪子女上学,并在城里购置房子或租房子,只是分季节性或过年回来。

八是个别惠农政策缺乏稳定性。调研中了解到,**县实施的失地农民统筹养老保险政策在去年办了两个月后突然就终止,造成全村符合条件的136人中只有78人享受到此项政策。当时很多农民对此项惠民政策不了解,也有一些农民一时拿不出3-4万元的钱,或者外出不知道,造成符合条件的农民不同的待遇,农民牢骚很大。另外,调研中了解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还做得不够。如6村组的班秀兰是离异妇女,目前带着孩子在娘家住,种的只是父母的地,在娘家和原婆家都没有承包地,在婚嫁和离异的过程中缺失了土地权益的保障。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虽然大部分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内部自身的问题,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主要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站在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高度来解决当前"三农"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实际问题,需分三个层面上加以解决:

(一)需自治区层面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快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制度性束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建立农民进入中心村、大社区的土地和宅基地置换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有效解决空巢问题和农村资源资产化问题,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通脉络"。

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前光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水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百业旺。近年来国家对大型水利设施投入很大,效果也很好。但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就会出现农田水利上的"最后一公里"现象。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建议实施"建材下乡进村工程",在引导钢材、水泥等过剩产能下乡拉动国家内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力度。村级公益事业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要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当前,农村小型公益事业除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外,很大程度上还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外力注入。今年我们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厅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8.27万元,在村民出工的基础上,将主要用于1、3、8村组道路的沙石铺垫改造,村民很受欢迎,积极性也很高。今年我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度为4亿元左右,但对全区农村广大的小型公益事业需求来讲还很低。建议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型公益事业的投入,切实改善沟、渠、田、林、路条件,为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

(二)需县、镇层面关注的问题

一是加大村庄集中整治力度。开展村庄集中整治,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另一方面可以集约节约土地,能够置换出可观的耕地面积。目前老灌区农民对近年来我区生态移民的新村建设羡慕不已,非常希望国家尽早组织安排开展以村容村貌为重点的村庄集中整治,建设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农村、新社区,完成旧村庄向新农村庄点的过度。因此,县上需及早谋划,镇上要缜密安排,将村庄集中整治工作尽快纳入到工作日程上来,有效整合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旧村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村民委员会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的最基层组织,是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县、镇要从财政预算的角度在正常运转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让村干部一门心思地解民忧、谋发展。同时从正常渠道上完善相应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基层"堡垒"作用。目前村组干部每月津贴仅100元,日均3.3元,很多人都不愿干,大多是一些"好事愣头人"在挑头。建议在优化整合精简村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村组干部津贴标准,让劳有所得。

三是确保惠农政策的连续性。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农民很受欢迎,但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试运行,并要预期向广大受益人员讲清政策的实效期和续接通道,确保政策的稳定和连续,让好的政策得到好的落实,让农民平等地感受到惠农政策的温暖。一旦正式实施就不能简单地终止或取消,否则,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失去的将是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同时乡镇要认真做好婚嫁、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调和流转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三)需村级层面倾力的问题

一是加大土地的集中连片调整和流转。土地破碎化的问题需要村委会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和广大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履行组织和服务的职能来得以实现。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和鼓励,按照上等地、一等地、二等地和末等地分层次以试点的形式先期在一个村组组织开展村民耕地的调换整合工作,试点成功后安排其他村组依照推行;另一方面要按照县、乡土地整体规划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法、有序的宗旨,进一步推进土地的合理规范流转,形成规模连片经营,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大对自发垦荒行为的依法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开发和利用。

二是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村内公益事业当前依然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这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村、组管理服务水平不无关系。因此,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在相应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切实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催生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第三篇: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按照我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我们结合所驻村的实际情况,深入农村,认真开展了针对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我们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鲜活调研资料,特别注重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召开座谈会,在召开座谈会中,注重邀请农村党员干部,种养大户,群众代表参加;二是深入农户进行走访,在调研期间,走访了一些农村贫困户或困难党员,深入了解了解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作风建设和思想观念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同时,注重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调研活动中,提出的建议很多。现总结如下:

1、农村信息不够畅通,部分劳动力有置闲现象,村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缓慢,与百姓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孩子上学路远,且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给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因素,这是调研时,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信息的不畅,导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盲目外流。

2、村务公开有时流于形式。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但群众也反映,他们关心的一些内容,如: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使用情况以及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及报酬等等内容在村务公开

拦中还没能真正体现。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

3、个别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风,在调研时,群众代表反映在一些职能部门和涉农部门中,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懒、散现象,对群众不够热情,对工作不够热心,对涉农工作不够深入,个别同志、个别部门存在门难进,话难说,脸难看,事难办,没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我们认为今后基层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围绕“农”字,抓住“实”字,解决百姓“难”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诚心务“农”,真心干实事,就能很好解决问题。新农村规划结合农村实际,一旦方案定下来,只要农民拥护和需要就应立即实施,从实从快解决百姓所需;学校布局调整,给学生造成的不便,应加快村级道路的建设和个别偏远学校建设,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镇政府要科学指导农民针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建沼气池,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单一,要加强村级文化中心的建设,挖掘民间艺术,加以传承和发扬,以达到自娱自乐的之目的。

2、村务公开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要本着"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向村民公开"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规范好村务公开的内容。尤其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内容更应该实实在在,切忌花架子。在公开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方便群众。除了有固定的公开阵地,如在村委会办公室比较醒目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及时按要求更换公开的内容。还应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辅助形式。如印发"明白卡",利用网络、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条件许可的话,要设置意见箱、监督电话,畅通上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并指定专人负责接

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决不拖着不办,顶着不办。通过扎扎实实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强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

3、要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我们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转变工作作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村里解难题,诚心诚意为投资者和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只要想百姓,为百姓,就能帮百姓办实事。

这只是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调研的一些浅见,希望能为百姓,为政府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2014年10月19日

第四篇:下基层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7月9日至7月13日,根据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张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陆某某组成5人调研小组,在组长张某某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调研提纲上的有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某某村、某某村和某某村三个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三类对象、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

一、走访单位概况。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南靠长江,有7只自然埭,37个村民组,总耕地5298亩,人口4273人,其中党员108名,6个村干部。2014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87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99.8%,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北部,紧临336省道,有6只自然埭,32个村民组,总耕地3845亩,有1400户,人口3218人,其中全员劳力1410人,党员116名,5个村干部。2014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418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62.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的东南部,南靠长江,有4.5只自然埭,26个村民组,总耕地3286亩,有931户,人口2156人,其中全员劳力1068人,党员65人,4个村干部。2014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615亩(复种面积),占总耕地的79.6%,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三类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种养殖大户;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村干部家属。

在某某村,我们走访了示范户卜某某(5组,村民小组长、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有三亩大棚蔬菜,品种以洋扁豆、番茄为主,年收入2.5万左右)和万某某(24组,党员,养殖大户,饲养530多只狐狸,已有5年养殖狐狸的经验,以前养殖过紫貂,懂经商理念,经常上网查找资料,年收入7-8万)。慰问了特困户浦某某(3组,52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妻曾患过严重胃出血,丧失劳动力,儿子无业,有5亩地皮,无其他经济来源)和黄某某(21组,40岁,三口人,其妻患有糖尿病,女儿上建丰校三年级,有2亩多地,只能种一些传统作物,不会种蔬菜,没有其他来源,生活贫困)。

在某某村,我们调研小组走访了示范户季某某(29组,养鸡大户,饲养蛋鸡800多只,已有4、5年饲养经验,年收入1.5万)和范某某(5组,55岁,饲养100头左右猪,已有3年饲养经验,年收入3万余元)。慰问了特困户戴某某(30组,69岁,单身汉,有眼疾,靠半亩口粮田度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和管某某(6组,抚养2个孩子,女儿上江海中学高三,儿子上和合镇中初二,有6亩地皮,负担较重,生活贫困)

在某某村,我们走访了示范户钱某某(13组,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种植18亩左右大葱,收购临近村、附近周边乡镇农户的大葱,销给江南一带蔬菜加工企业,年收入4万余元)和黄某某(25组,养鸽大户,存栏种鸽保持在500对左右,有近5年的饲养经验,年收入3万余元),慰问了特困户黄某某(18组,71岁,家属11年前去世,长期卧床,骨髓癌,儿子41岁,17年前出车祸后生活不能自理,无经济来源)和陆某(2组,85岁,老党员,儿子慢性肝炎,媳妇因病已去世,本人又年老秃背,无经济来源)。

我们调研小组在走访示范户和慰问特困户的基础上,又慰问了这三个村的村干部家属,对他(她)们默默的支持好村干部工作表示感谢,希望他(她)们一如既往的当好村干部的“贤内助”,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2、推动落实秋播会议精神。根据镇下达的指标,某某村秋播任务22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40亩,某某村秋播任务1000亩,目前这三个村根据茬口,正在落实规划,分解到农户。某某村、某某村反映,搭棚刀豆和地刀豆的落实有点吃紧,可能难以完成,某某村反映,连片方有点困难,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3、村级财务运行情况。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某某村财务运转的比较好,村积累帐面余额有十多万,在去年的安息堂工程建设、联防经费收缴中都能顺利完成,没有留下“尾巴”,只是大病医疗费收缴中,集体垫支5000多元。今年夏季税费收缴任务已超额完成。某某村积累帐面余额有5.6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仅1000多元,远远不够工程建设款(工程建设款7.3万元),目前村集体垫付工程款近2万,尚有5万元无法解决。还有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也垫付了5、6千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农业税任务已完成,费的收缴任务尚缺全年任务的20%。某某村帐面负债5万余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设,和某某村情况相似,也受某某镇的影响,收到的款资只有6000多元,但安息堂工程建设款有5.6万元,其余的也暂时由村集体垫付,待群众想通了,逐渐搬迁,逐渐回收。在去年的大病医疗费收缴、联防经费收缴中,集体垫付了7千余元。今年的夏季税费收缴,该村税费任务21.6万,已完成21.9万,但农业税夏季任务还有缺口1.7万左右。

4、“四群两争”、“三级帮扶”活动的落实情况。这三个村的村干部,都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

5、村级班子、村干部总体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三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个别村干部,组织纪律性不强,有时候在群众中乱表态,擅自透露内部掌握的事项,造成工作被动,还有个别村干部遇到重大问题,信心不足,缺乏战斗力。

三、暴露的问题。

1、土地方面的矛盾。近两年,中央直至地方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逐年减免,但用地上的矛盾随之暴露。有些农户子女,划田时因在校学习而无田,但年纪到了法定年龄后,有了人头负担,又因为上缴农业税金额较少,因此这部分农户急于需要土地,造成用地紧张矛盾。另外,在本次调研中,涉及沿江公路用地的农户向我们调研组反映,被征用的土地只有当年的赔青费,而没有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等,因此这部分农户要求重新进行土地调整。仅某某村,涉及沿江公路的农户就有六七十户,其中基本没有地皮的有二十户左右。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造成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工作措施不到位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2、村级工作现状。村干部反映工作难做、干部难当。根据我们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村干部认为最难做的工作排序如下:(1)税费收缴(2)土地调整(3 )完成上级中心任务(4)发展民营经济(5)计划生育(6)处理村民纠纷。

大多数村干部认为收费是农村第一难做的工作,村干部反映,除农业税费外,大防控经费、大病合作医疗费、五小车辆养路费等等费用都需基层干部去收取,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加之目前“减负”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农民把本应该交纳的费也视为“乱收费”,出现拒交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增加了干部的收费难度。二是收费主体不明确,造成收费被动。三是对村干部而言,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农户如果一直不交,村干部也没办法。在面对拒交应交纳费用的村民时,大多数村干部选择了“软骗硬磨”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的解决方式,有的村干部反映,一年中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收费中,可到头来,还因收费得罪了不少人。

3、机关干部作风问题。通过座谈会,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对这一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他们认为这种形式比较好,希望以后经常有类似的活动。同时又提出,现在广播里农业科技方面的指导和以前相比,次数比较少,尤其是目前棉花栽培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关部门经常下村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镇自办广播节目进行指导宣传。他们建议在某某镇设立一个农技站门市部,出售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质。

4、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农户负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农户每年税费上缴金额比前几年有大幅降低,但农户的其他费用却在增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小学收费,个别学校仍变相强制学生暑期补课、购买校服及课外读物;二是有关部门向村集体摊派订阅报刊,这一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从调研情况看,一般村集体订阅刊物人均在400元左右;三是教育负担过重,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等年均在1万元左右,初中生、高中生的消费也在3000—5000元之间,如此昂贵的教育开支,对目前农民收入状况而言,的确是沉重负担;四是农民隐性负担过重,主要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每户大约在500——2014元之间。

5、村干部报酬分配不合理。调研中,某某村村干部提出,目前,全镇村干部报酬是统筹的,其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像他们某某村村干部缺编,因为人手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因此对于镇下达的任务,完成情况不突出,导致年终考核成绩不显著,相应地村干部报酬也少,而村干部人数充裕的村,工作起来既省力,任务指标又完成的好,村干部考核得分高,报酬也相应的高。建议:村干部报酬分配时,是否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考核得分情况,把报酬分配到各村,然后在村内部再根据各人工作业绩具体细分。

6、村务公开有时流于形式。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但群众也反映,他们关心的一些内容,如: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土地承包、使用情况以及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及报酬等等内容在村务公开拦中还没能真正体现。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

7、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落后,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创新意识、营销意识和发展意识不够。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全镇的私营企业中外向型、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很有限,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更是凤毛麟角。三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进步缓慢,一些企业长期生产一种产品,做不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四、几点思考。

1、针对土地方面凸现出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稳定现行土地政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应考虑农业税收政策的改变引发的新情况,针对人口增加时需要土地的情况和大片农户承包的土地被征用的情况,尽快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避免新增人口或被征用土地农户无地可种的现象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2、针对村干部提出的工作难做、干部难当的问题,从保护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村干部工作难开展,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原因跟某些村干部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也有很大关系。在干群关系矛盾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些村干部对邓小平理论的把握与实践的需要不适应,思想观念、知识水平与时代发展不适应,发展经济和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与现实工作要求不适应,这些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成为搞好工作的首要之举。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村干部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农业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依法施政水平,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上级政府来说,安排工作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减轻村干部的负担。面对各种各样的收费、检查、会议和各种活动,村干部穷于应付,疲于奔波,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到一些琐事上,既劳民伤财,又引起农民反感,苦不堪言。做为上级部门,要改进工作方法,为村干部减负,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不搞硬性摊派,少形式主义,少给下面找麻烦添乱子。特别是在下达某些指标上,要因村、因地、因时制宜,变指令性指标为指导性指标,为村干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上。

3、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转变工作作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村里解难题,诚心诚意为投资者和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还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我们某某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以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使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转变,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林牧渔业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五是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转化率、增值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确立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同龙头企业平等互利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能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部分利润,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5、村务公开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要本着"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向村民公开"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规范好村务公开的内容。尤其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内容更应该实实在在,切忌花架子。在公开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方便群众。除了有固定的公开阵地,如在村委会办公室比较醒目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及时按要求更换公开的内容。还应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辅助形式。如印发"明白卡",利用广播、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条件许可的话,要设置意见箱、监督电话,畅通上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并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决不拖着不办,顶着不办。通过扎扎实实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强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

6、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大部分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从一定意义讲,发展镇域经济实质就是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怎样,已成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地方思想观念、经济活力、服务水平、发展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标。如何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我们认为,既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又要突出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各方面潜能,“面”上抓总量扩张,“点”上抓骨干膨胀,“线”上抓特色培植。一是群体规模必须加速扩张,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不受规模、速度、范围的限制,真正形成争先恐后、万马奔腾的局面。二是骨干企业必须培植制高点。入世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不尽快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民营经济就难有新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尽快建成和培植一批支撑我镇经济的骨干龙头企业。三是依靠科技,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企业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以人为本,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努力改变工艺简单、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的状况,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要善于“借梯上楼”,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联合,搞好协作,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这一次我们调研小组下基层调研,收获是非常大的,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企业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班子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基层的现状,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总之,这次调研,使我们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成功又圆满的实践活动。

第五篇:下基层蹲点调研报告

下基层蹲点调研报告

**村委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调查

按照局党委开展的“红河大地根连,干部群众心贴心”活动实施要求,我认真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人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结合分管的新农保工作多次深入到挂钩联系点**村委会实地调查,通过走访坐谈等方式,调查了该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委会属**镇的山区村委会,从2014年开始试点以来,截止今年9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33人,占应参保人数的87.68%,其中:正常参保人员684人,60岁以上老年参保人员为149人,老年人员参保率为100%,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待遇较低,离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还比较低,年满60周岁老人不需缴费就可领取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60周岁以下的老人通过15年的缴费,若缴费档次为100元/年,加上政府缴费补贴,60周岁后大约可以领到70元/月的养老金。相对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还相对较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障,要真正实现养老保障需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每月55元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部分村民对新农保政策理解不透,加之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参保积极性不高。历史形成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村委会属山区村委会,参保对象中的中青年人员又存在等待观望情绪,认为自己还年轻,离领取养老待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等待观望情绪,多数人认为现在的待遇偏低,认为参保也多领不了多少待遇,都抱着60岁后免费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的简单想法。

(三)相关政策不配套。外出务工人员参加的社会养老保险和我县现在实施的新农保不接轨,不能相互流转;农村低保、五保政策亟待调整,新农保规定,年满60周岁的农民每月能领取到55元的基础养老金,在农村,年满60周岁的农民,有部分是农村特困户享受了农村低保,有的还是农村五保,现在只能叠加,不能消减,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外出务工人员多,参保工作难度增大。**村委会部分人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偶尔回家。这部分人员对政策不知晓,没有时间办理参保,还有些已在工作地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些都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对策与建议

新农保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使农村群众由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积极参与,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切实把这项惠民政策做好做实。

(一)提高对实施新农保政策的认识。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养老难”问题的必由之路。实施好新农保政策,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与稳定。

(二)强化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政策宣传是否深入、群众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农保制度的覆盖面。因此,要把政策宣传贯穿于制度推进的始终,不断提高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在宣传方法上,要采取标语、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通过讲政策、明道理、算细帐,让农村群众把政策学懂、把政策吃透,让群众见到实惠,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引导群众自主选择、主动缴费。

(三)要做好新农保制度的完善。要在中央、省制定的新农保政策框架内,积极借鉴其他县市的好做法,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新农保制度,充分体现“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比如,对连续缴费超过15的参保群众,在享受养老待遇时,根据多缴年限适当增加基础养金;对45岁以上参保群众,是否允许补缴保费满15年;是否可以增加缴费档次等等,充分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四)尽早出台衔接办法,解决制度衔接障碍。多向上级反映,争取及早出台对接办法,进一步细化各项养老保障制度的衔接与转换,制定具体可操作(本站 推荐WWw.hAoWOrd.com)的实施细则,及早解决新农保

与其它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障碍,使新农保能其它险种相互对接,消除外出务工人员参保的顾虑。

总之,要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新农保制度,强化新农保业务办理,促使新农保真正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