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讨论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讨论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6-12 04:02:44 影响了:

  摘 要: 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许多高职院校致力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把主要力量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一些素质教育课程被随意减少,甚至停开。如何使课程教学与改革朝着更加符合当前的文化环境和更加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致力于一种使学生一毕业就胜任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把主要力量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一些素质教育课程被随意减少,直至停开。以大学语文为例,有的院校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选修课,以大班上课的形式出现,几个班级合堂,上课人数多,纪律差,学生躲在教室后面打瞌睡、玩手机、谈恋爱,甚至逃离语文课堂。大学语文课备受冷落,除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之外,大学语文也有其自身原因。
  一、原因分析
  1.未能科学定位大学语文课程。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出现偏差。一是认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应该突出工具性特点,让学生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实用文体和演讲与口才,把语文课变成了技能培训课,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被弱化;二是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体现,大学语文应该是大学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只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即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语文课程的功能过于拔高。
  2.教学方法陈旧。
  (1)有的高职院校因为大学语文不是专业课,便不给安排多媒体教室,且教学投入不足,教师与学生都缺乏相关的参考书刊和影视资料等,教师上课沿袭“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方式,只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学生参加活动面比较窄,因此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调落后。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大学语文作为自愿选修的公选课,课时只安排在课外活动或晚自习时间,更增强了学生对大学语文的轻视感。
  (2)大学语文教材选用随意性大,有的把大学语文变成“高四语文”,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厌倦,对语文学习敷衍了事;有的把大学语文完全变成“国学精粹”的讲坛,听讲座、看影视。一学期下来,学生抱怨什么也没学到,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
  3.师资队伍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职院校,由于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在晋升职称、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处于尴尬的境地,使得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出现了不稳定的状态,教师流失与改行的较多,短期兼职和外聘教师成为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对策
  1.正确定位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文化教育课程。工具性应该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所必备的性质,高职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加上高考的总复习,他们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应试教育使他们出现考后即忘的现象。经过近十年的写作训练,学生应该能够驾驭基本的文体,但到了大学后,因为写作的机会很少,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再练习,所以都觉得“手生”,思维迟钝,语词枯竭。虽然高职学生在中学里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欠强,语文水平整体不高。[1]因此,大学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大学语文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承担起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任。而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的灵魂,铭刻着民族精神生活的痕迹,大学语文教材一般都注重文章的思想启迪、审美情趣培养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促进学生对社会、人生进行全面思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格教育。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渗透的,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达到塑造学生完整的健康人格的目的。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密切相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学,说到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是学生与文本的中介,是阅读中的对话者、课堂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而不应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具体、深入地思考课文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词汇、结构、情节、人物和思想做出反应。[2]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发扬民主,与学生密切配合,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就能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能。科技的发展使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教学手段趋于多样化、现代化。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这种立体化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采取开放式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素养、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今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学生希望大学语文教师是一个思维敏捷、知识全面,既博学、深厚,又有时代感的学者,既能对文学现象有着很强的鉴赏评价能力,又能对社会现象有着很强的洞察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的沟通。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理论底蕴,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课才能讲得有深度,才能增加科学魅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因此,不断学习培养,提高素质对大学语文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利用大量的时间关注本学科的发展,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和专职化。[3]首先,师资队伍的稳定是确保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教学效果显著的有力保证。其次,学校应加大教学投入,在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方面给予基础课教师适度的政策倾斜,定期对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学习,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为教师搭建好发展的平台。教师本人也应该随时保持学习的心态,对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敢于突破,敢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建立多元化、全方位、开放式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进行评判的,这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提问的能力、寻找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评价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突破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使评价更富实效。[4]
  总之,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不断探索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学之路,尽可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时效的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8.
  [2]陈玲,王占芳.从情感体验到情感抒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3):55.
  [3]王群,史国强.大学语文教学情况调查分析及教学改革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VOL25,(7):82.
  [4]余亮开.大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4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