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式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1:30 影响了:

  《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学问的人不  如喜爱学问的人,喜爱学问的人不如以学为乐的人。这句话点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究竟如何才
  能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呢?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因为教
  师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
  思遐想,让学生自然融身其中,融情入境,这样将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中,要设定现实的情境,吸取学生切身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
  的对话,学生才会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从而
  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情境设置"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
  情境进行衔接,从而创设一种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
  一、情境导入是打开课文的金钥匙!
  教师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时,用情境导入法往往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我在教《木兰诗》这首诗时,考虑到这是一首古代的叙事长诗,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恐怕学生的学
  习热情不高,课堂教学也将是一潭死水,肯定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于是,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看过美国人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这个故事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传奇故事
  ,美国的这个片对原著有所改动,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个故事的原型呢?于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
  来了,大家全都瞪大眼睛等着我的下一步行动,这时我先把预先准备的《花木兰》剪接片段(片段中配
  有优美的中国唱词)放给学生看,,由于学生一心想知道改编的大片与原著的区别,学生都看得非常认
  真,因而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显得异常活跃,课堂的效率特别高!课后,很多同学还沉浸在课堂所呈现
  的情境中。有的同学甚至哼起了动画片中的优美歌曲。
  曾听过一位老师教《斑羚飞渡》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上课前,老师选取了电影《垂直极限》
  中父亲为了救掉下悬崖的儿女,毅然割断了不能承受三人体重的绳索,保全了儿女的生命,自己却摔下
  悬崖身亡的片段作为文章导入。在这震撼人心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去体会老斑羚
  为了种群的生存,毅然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年轻斑羚的壮举。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
  ,情境的导入是名副其实的一把"金钥匙"!
  二、情境设置让课堂教学过程活起来
  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能积极投身于课堂,在短暂的时间内学到尽可
  能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那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能解开课堂死结。
  我在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就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情境是:让学生蒙住双眼扮盲人
  过马路。(中途设无数障碍物)①,"盲人"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跌跌撞撞到达了预设地点。②,让同
  学帮助"盲人"过马路,"盲人"顺利到达预设地点。在做上面第一步时,同学们看到"盲人"跌跌撞撞,摸
  索前进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紧张的表情写在了同学们的脸上。在做第二步时,大家悬着的心放了
  下来,轻松的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轻松地学到了文章的内容和做人的道理:关
  心他人,帮助他人,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从这一情境的设置来看,它不仅解开了课堂
  死结,而且也有利的批判了当今社会"活雷锋"少的社会现象。(鲁迅的《风筝》可用这一情境创设)
  (二)利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现代电教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能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
  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它更能再现历史情景,创造出最佳的情境,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
  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在上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并激
  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我选用了电影《南京大屠杀》,播放了日寇在我们祖国大地上"烧、杀、抢、掠"的
  场面,特别是日寇把婴儿抛向空中又用刺刀去接的场面,进行情感的激发: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
  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什
  么感想?同学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能理解诗歌最后两句诗的含义,它是那个
  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
  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
  声。通过这一情景的设置,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了高潮。(《安塞腰鼓》、《社戏》可用)
  (三)利用科学实验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
  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
  我在上《死海不死》一文时,是这样做的:上课前,我在教室里放了两只盛满水的杯子(其中一只杯子
  里放了一条才从小河沟里捉来的小鱼),一杯食盐,一个鸡蛋。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了一只盛满水的
  杯子,把鸡蛋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鸡蛋下沉至底。老师给学生问题:谁能让杯子中的鸡蛋浮起来?以此
  为突破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最后学生发现把盐溶解到水里,鸡蛋终于浮了起来。通
  过一个趣味的小实验,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习效率极其的高,迅速的掌握了课
  文的重难点。同样道理,为了验证"死海"中无鱼虾时,我又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小鱼的杯子拿出来,同学
  们往杯子里加进食盐,结果可想而知,小鱼当然没命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创设表演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理解力。
  有的课文本身具备戏剧性,如九年级课文《孔已己》,在《孔已己》的讲解中,我以讲台桌做为酒店的
  柜台,请学生表演酒店里的情境。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
  较深的认识。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
  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语文与自然、社会、人类生
  活的联系,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
  乐趣,更能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