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说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顺口溜
 

说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顺口溜

发布时间:2019-06-16 04:33:37 影响了:

  应该说,由于作家的性格,在写作时,因为各自的偏爱,会不自觉地运用同一标点符号,造成读者的理解困难。  聂绀弩曾经作诗一首云:“陈公破折黄惊叹,张老文成句句圆;自注自疏周氏括,舒分王逗各谋篇。”意思是:“陈公破折”是说陈迩冬文章里破折号多;“黄惊叹”是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句句圆”是张友鸾文章里句号多;“自注自疏周氏括”是周汝昌文章里括号多,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好像自己加注而注下又自己加疏;“舒分”是舒芜文章里分号多;“王逗”是王利器文章里逗号多,很像日本文章那样每段一逗到底,段末才有一个句号。
  以舒芜校注古典作品为例。他不爱句号,爱用分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胡乔木语,意思是应该用句号隔开,却用分号,反而搞不拎清。而汪静之校注《红楼梦》,因为沿袭程乙本的错讹,更被俞平伯的弟子做长文批判。
  记得郭沫若强调写作也必须正名,而正名的首要事情就是正标点。不同的标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前几年,对句子“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语文教育界展开了热烈讨论:不同的标点符号,就有不同的含义。
  所以说,关注标点,不仅是治学者一种严肃的态度,而且是一场深层次的学术理解。
  现行语文教材中,李白的《行路难》中,初中教材标点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和张式铭标注的相似:"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太白集》岳麓书社)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相同的句式,标点一样,都连续使用感叹号。但是看着标点,我就觉得李白是个饶舌的小老头,多感叹,啰嗦,重复,不像是个豪放的诗仙。
  小学教材标点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和喻守真编注的相似:"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这里,标点符号的作用,仅仅作为隔开符号,表示说话停顿。诗句给人的感觉,平贴,没有激情。
  而如果改作:“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面句号表示陈述,讲述生活现状,叙事性强。后面感叹号,针对生活,发出自己的意见,感叹生活的无常,就不仅富有情理,而且显得行文富有变化。
  文言文语句简洁生动,哪里会出现重复的低级错误。句子相同,标点不同,行文就摇曳生姿,富于变化。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论语?雍也》)相同的句子,很多专家用两个感叹号来标注,大概以为重复,就能增加语意的强调。
  弟子伯牛生病,孔子去看望,隔着窗户,握着他的手,不胜悲伤。他说:“失去生命,是命啊!你这人生了这种严重的病。你这人竟然生了这种病!”
  前一句“斯人也有斯疾也”,因为大概孔子懂得医学,一把脉,就说出了诊断,伯牛染上的严重的疾病,是陈述句。后一句,不胜感伤,禁不住加了一句感叹,语意强烈。所以我以为正确的标点应该是: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看到当时周道衰落,周礼败坏,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孔夫子喝酒也会触景生情了。有一次,他端起酒杯,不胜感伤地叹息道:“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翻译成现代语言:酒杯啊,酒杯,你不像个杯子,那么还能称作杯子吗?意思是:君主啊,君主,你不像个君主,那么大臣还能像个大臣的样子吗?从现代修辞学上来说,特指比喻义。
  很多专家都喜欢前后用相同的标点。要么是“觚哉?觚哉?”要么是“觚哉!觚哉!”有的甚至是“觚哉觚哉。”语意明显不同,怎么可能如此处理呢。
  有一种说法是:“觚不觚。觚哉?觚哉。”相比较而言,还是可取的。直译成:“酒杯不像个酒杯的样子。算是酒杯吗?马马虎虎也算是酒杯吧。”那种自言自语的无可奈何样,倒是和孔子一直以来落魄的样子相吻合。反复读了几次,眼前忽然映现出他的徒子徒孙徒孙孙孔乙己的样子,他不是也念这样的话吗?“多乎哉?不多也。”原来文化传承中也有DNA因子,相隔几千年,还是变不了。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史令司马谈因病留驻洛阳,不能参与“大典”,遗憾至极,竟然抱恨而卒。临终时,对儿子司马迁哀叹道:“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史记?太史公自序》)
  因为是历史性散文,容易理解,句式变换又很明显。前一句“是命也夫”,主谓语并存,是典型的判断句。而后一句,语意加强,感叹人生无奈,不得不抱憾终生。所以后人标注的符号大都是有区别的。列举在这里,也可以作为附证。
  参考资料:
  1.舒 芜:《大寿薄礼》 古吴轩出版社。
  2.郭沫若:《豕蹄内外 正标点》 浙江人民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