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立秋之日凉风至的意思 [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之日凉风至的意思 [立秋之日凉风至]

发布时间:2019-06-19 04:43:55 影响了: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
  
  时令:立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起居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意思是说,秋天的三个月时所谓的“收容平藏”、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应该早睡早起,鸡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定,以舒缓三秋的肃杀之气,精神要内守,使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令肺气清肃,这是对秋天“收养”的呼应。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肺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发生顽固不化的泄病,供养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季养阴为首要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生理活动也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具体地说秋冬养阴是要在秋冬之际,顺应自然界“秋主收、冬主藏”的规律而重视蓄养阴精,以适应收藏的需要,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好基础。阴精,是指精、血、津、液等的总称。秋季养阴就如同给花浇水,春夏浇花如果是在中午时节,这时浇下去的水很快就蒸发掉了,而秋冬则是在傍晚时分,这时浇花,水分不但可以收藏起来,还会变成晨露滋养花朵,养阴效果自然会好。
  接触地气养护阴气
  天为阳、地为阴。对于现代人而言每天住在高楼大厦中,和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远,吸收的地气(地阴)也会越来越不足,这就使得我们身体中的阴气逐渐变少。相对于城市中的人,住在郊外或者农村的人,就很少在这方面生病,也相对于城里人阳火小一些。在立秋的时节,天气还不是非常寒冷,我们尽量多地到郊外或者乡村去,如果能赤足接触地气就更好,经常到海边、山林、河边等地阴较多的地方去锻炼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赤足而行、深呼吸、做瑜伽冥想都是可以获得地阴的方法。
  养阴也要“与鸡共兴”
  《素问》中说秋季的起卧要与鸡共兴,这实际上是一种朴素自然的养生方式,大自然通过四季万物告诉人们如何保养自己的方式。雄鸡的鸣叫告诉了我们起卧的时间,就像自然的闹钟一样,现在的城里人很少能听到鸡鸣了。在秋季,鸡鸣的时间大约是在清晨的5——7点之间,人体应该在这时醒来,外出吸纳天地之气,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肺部“气清”。从中医观点来说,实际上与鸡共兴——也就是早睡早起,实际上也是一种“起居养阴”的手段。秋天天地的气息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早睡可以让精气尽早地收敛和闭藏,不可以再外发散失了。
  养阴还要“睡午觉”
  秋季的午觉和夏季的午觉不同,夏季白天较长,在正午时节小睡一觉,可以缓解上午人体的疲惫。正午也是一天中最炎热的季节,适当的午睡可以避免人体受到气候的伤害。而对于秋季来说,午时被认为是一天中“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之时”。午时小憩片刻,可以养阴气。午休时间和夏季一样还是以小憩为主,半个小时左右最为合适。午睡时间过长就有可能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夜间的无法入睡。
  饮食养生:
  身边的养阴良药
  秋天,不用去特别寻找,我们可以轻松地从大自然中找到很多养阴的良药。我们不得不感谢万能的自然界,它定时定季地给人体送来我们需要的东西,价格不贵而且方便找到。秋季的饮食原则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最好远离那些辛辣、燥热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此外,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如梨、番茄、蜂蜜以及乳品等都是最好的养阴食物。
  应时应季“水生植物”
  说起“水生植物”我们可能最早想到的是:藕、马蹄、菱角、芡实等秋季非常应节的蔬食,它们性味平和,大多具有滋阴养阴的效果。藕是常见的食材,无论天南海北任何地方的菜场基本都可以买到,对于中医而言鲜藕是非常好的养阴食材。但是藕并不是怎么吃都养阴,对于大多数食材来说,生的和熟的差别很大。生藕可以发挥藕性味寒凉的特性,是养阴的佳品,如果你上火了,或者容易长痘,都可以榨一些生藕的藕汁来喝,它可以迅速帮助身体凉血止血,阴虚内热的现象也可以得到纠正,除了藕汁凉拌藕或者炝拌藕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一旦将藕加热成熟,比如煲藕汤、蒸藕,藕的性味就变了,养胃健脾增进食欲就成了它的主要功能。
  两种煲汤料教你好“养阴”
  玉竹。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茎含有铃兰甙、铃兰苦甙、糖类、黏液质、维生素A类物质,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异常心电图,可使心搏加强。中医认为玉竹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等。
  山萸肉。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等,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若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的药膳,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都有较好的疗效。中医主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的重要,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立秋食趣
  银耳玉竹羹
  此羹可以帮助身体在立秋这天获得更好的补阴效果,味道也不错,和普通的甜品有些类似,吃起来简单方便,制作起来也很容易。原料有玉竹3根、银耳2个、白果7颗、黑枣8颗、冰糖适量。立秋这天用一只大碗将以上的原料依次码入碗中,注意白果的芯应该拿掉,因为白果的果芯有小毒,之后上锅一起蒸制,大火开锅后,转小火大约蒸50分钟。蒸好的银耳玉竹羹,先喝汤,喝汤之后再加一些水,浸泡原料,晚上汤汁同原料一起吃。
  菊花酒
  菊花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可吃可饮,还可嗅可闻,均能帮助人体获得去火解毒的作用。到了立秋这天,炎热的夏季余毒还没有过去,人体在伏天会遗留下许多的“暑热”,造成人体的肝火增加。立秋这天可以准备一壶绍兴黄酒,温热后放上几朵黄菊、几朵白菊,菊花是解毒的“圣物”,黄酒则有活血化瘀的效果,两个食材加在一起则能帮助身体解毒活血,饮一小杯则能解夏季的暑热。
  咬秋吃瓜桃
  旧时北方京津等地于立秋日有食瓜的习俗,称为"咬秋"。瓜最好是西瓜,也可以是木瓜或者冬瓜,吃瓜的好处在哪里,吃瓜可以防止秋痢。也就是说人们认为立秋吃瓜可免除秋、冬和来春的腹泻。清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古人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上,第二天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瓜类大多具有清热消暑、利湿的功效,立秋这一天,食用一些丝瓜、黄瓜、冬瓜或苦瓜等,可以消除夏季体内暑湿之气。中医认为,腹泻大多与湿有关,湿去自然可以预防腹泻。而在浙杭一带流行吃秋桃。立秋这一天,大人孩子都要吃,这样可以补养夏季消耗的阴液,桃子生津还可以预防秋季的干燥。老百姓常说“桃养人”,中医认为,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立秋食桃体现了既补虚又防燥的食疗理念。
  立秋食材
  红小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胡萝卜
  胡萝卜既能补脾健胃,又能养肝明目。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胡萝卜最好与肉炒或者炖着吃。
  糙米
  我们平常吃的雪白柔软的米饭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精磨、去掉大米外层部分得到的产品。大米虽然洁白细腻,但你也许不知道,经过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过程中胚芽以及谷子釉质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营养更加全面,维生素保留较多。
  银耳
  银耳以其色白如银,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银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黄、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品。”银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益气和血,补肾强心,健脑提神,恢复疲劳等功效。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药用特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