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北京市产煤地区产业转型的对策研究]潞安煤到非煤的产业转型
 

[北京市产煤地区产业转型的对策研究]潞安煤到非煤的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2019-06-21 04:13:12 影响了:

  北京市具有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截至2006年底,全市煤炭资源储量为22.9亿吨,其中,房山区6.7亿吨、门头沟区12.3亿吨,全市煤炭可采储量为2.2亿吨。北京市的煤矿分布在房山8个乡镇(包括周口店镇、蒲洼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大安山乡、佛子庄乡、南窖乡、河北镇)和门头沟7个乡镇、2个办事处(包括王平镇、潭柘寺镇、永定镇、龙泉镇、军庄镇、斋堂镇、清水镇、大台办事处、城子办事处),均位于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
  近年来,国家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北京市坚决贯彻执行国家部署,并落实生态涵养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按照“态度坚定、工作细致、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1997年以来,北京市煤矿逐步平稳有序关闭,至2010年6月底实现了小煤矿的全部退出,彻底告别了小煤矿千年采煤史。同时,京煤集团所属国矿也逐渐减产,并实行控制性开采,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安全保障水平,保障首都能源供应,维护产煤地区稳定。
  北京市产煤地区在历史上作为北京重要的能源基地,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煤炭总产量曾达到1800万吨,煤炭产业成为产煤地区的支柱产业。煤矿关闭后,北京市产煤地区必然面临煤炭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煤矿关闭的影响分析
  1、产煤乡镇收入显著下降
  产煤地区煤矿关停后,与之关联的生产、运输、餐饮、服务、修理等产业链条基本丧失,对产煤乡镇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据统计,2009年房山区8个产煤乡镇的企业较2005年减少了393家,工业总产值下降了20%,利润总额下降22%。
  2、当地劳动力再就业压力大
  煤矿关闭严重影响了百姓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煤炭相关人员再就业的压力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初期,房山区、门头沟区煤炭相关人员中本地人员共约55000人(其中,房山区约5万人,门头沟区5000余人)。煤矿关闭后,上述人员面临再就业问题。
  3、农民基本生活缺乏保障
  煤矿关闭后,产煤地区农民以煤矿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难以彻底改变。一方面,煤炭产业的退出造成房山、门头沟两区山区农民由原来的无偿用煤、“就地取材”转为花钱买煤,煤矿关闭后,矿区农民收入来源减少,同时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生活用能问题急需解决。另一方面,大部分产煤地区自然条件差,发展其他产业难度大,低收入人口和生活困难人员有所增加,农民最低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
  4、大量矿区农户需要搬迁
  煤矿关闭后,产煤地区大量农户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加之采空区、泥石流危害等因素,大量人口需要搬迁到山外。据统计,煤矿关闭后房山、门头沟两区需要外迁的人口12万余人(其中,房山区超过3万人,门头沟区约9万人)。人口外迁安置涉及搬迁方式、搬迁用地、安置地建设、补助费用以及搬迁后的农转居、原有资产处置、社会保障、劳动力就业等诸多问题。
  二、产业转型初步成效与不足
  1、初步成效
  (1)替代产业培育效果初显。一是实现了经济增收。部分替代产业项目,如河北镇玫瑰生态观光园、斋堂镇煤窝沟种养基地等项目,逐步成为产煤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带动了当地旅游、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和增收。以旅游业为例,据初步估算,2009年房山区8个产煤乡镇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近1亿元,约占全区乡村旅游收入2.01亿元的50%。二是安置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37个替代产业项目,共安排产煤地区约1.5万人再就业。
  (2)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产业转型过程中,房山、门头沟两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关停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重要地表水源区生态建设、永定河山峡段河道生态修复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治理修复废弃矿山面积2.5万亩,完成宜林荒山治理面积20.5万亩,治理大石河河道69公里。
  (3)民生薄弱环节有所好转。一是启动实施了采空棚户区改造。截至2010年底,市区两级政府累计投资21.3亿元改造门头沟采空棚户区,涉及3.1万户(约8.5万人)拆迁安置。二是稳步推进山区人口搬迁工程。2004年至2009年对房山、门头沟两区山区采空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的两轮人口搬迁工程,共搬迁安置1.4万人。2010年,房山区又启动了新一轮人口搬迁工程,涉及3万人。三是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市园林绿化局实施了生态林管护政策,聘请当地农民作为管护员,解决了当地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市人力社保局推出了相关的技能培训、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产煤地区劳动力就业和创业。
  (4)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提升。全面实施了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包括郊区范围内村庄的街坊路、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五方面)和“让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的“三起来”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光缆、通有线、通公交的目标。完成了部分产煤乡镇集中供水、垃圾治理等工程建设。产煤乡镇基础设施水平的稳步提升,为产业转型奠定了一定基础。
  2、困难和不足
  (1)替代产业发现难、培育周期长,转型初期困难多、压力大。产煤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煤炭产业退出后,替代产业的选择、确定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证,新兴替代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短期内难以形成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支柱产业。产业转型初期,居民增收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较大。
  (2)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多年的煤矿开采对产煤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废弃矿山、裸露山体治理任务艰巨,产业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受山区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影响,产煤地区交通、能源、市政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替代产业发展的支撑不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