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创新意识的类型有哪些 [寓创新意识培养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创新意识的类型有哪些 [寓创新意识培养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发布时间:2019-06-26 03:54:47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01-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产生求新、求异的想法,大胆猜想、联想和想象。创新是学生具有的一种潜在的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的人仍处于开发的阶段而已。对于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要求在思想观念模式上实行深刻的变革。只有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施才能得以保证。
  二、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尝试、主动获取。在此过程中,学生即使出现一些误差,教师也应该鼓励他、引导他,为他的“尝试”创造条件。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创造性的自由发挥。课堂教学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三、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人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一般问题学生自己解答: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是一般性的比较简单的(或者说是质量不是很高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解答,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或让别的学生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较难的问题学生可以讨论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教师一般不轻易下结论;碰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争辩,让学生畅所俗言,各抒己见;在争辩过程中可以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总之,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任何新的东西都源于对旧事物的不满,都孕育于对原有事物不是的质疑。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大胆质疑,就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有机会也有胆量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说、通过写表述出来,并鼓励学生在想象之后,敢于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基础,学生的“会学”是升华,也就是创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四是引的深度、广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寻根挖底,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等等。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要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就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确立“射线式”的教学目标。“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并且可以向另一边无线延长。“射线式”教学就是指:①在“端点”处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②在“无线延长”处要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善,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那么在“学会”向“会学”转变的同时,创新意识也逐步形成,而这种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反映在教学练习中。因此,教学实践中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有弹性。既要设计出“双基”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开放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跳一跳,摘果子”,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伸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问题;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当今教育的必由之路。造就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方法,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形成各种各样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每一节课,每一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和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之努力,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新世纪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