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人学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
 

人学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8:32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062-02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奋斗而总结的一部伟大的理论著作,蕴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仍然坚定地继承了这一优秀品质,本文主要分析建党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蕴含、应遵循的人学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学思想内涵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思想工作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文化也是基于“以人类的解放为终极关怀、以人类的幸福为根本立场,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为人类永恒为的理想。[①]”从人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的维度构建的一种与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需求相契合的一种文化。自辛亥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从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知识分子讨论的文化模式,进而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其指导思想就蕴藏着人的思想-即当时中国人民寻求解放、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和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不约而同。而这种强烈愿望实际上就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会依次经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按照这一理论,当时的社会境遇中,人的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人的求生本能的强度决定了他们对当时能够解救中国人民于水火的救世良策的需求程度。马克思主义终极人文关怀内在的符合人的求生存、安定及更高的需求。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学思想则上升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以更高的层次表现出来。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学思想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高尚的人文情怀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文化愿景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就是从千万劳苦大众的现实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本质,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只有从资本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才能解放自身和全人类。马克思把自己的理论和价值诉求紧紧与无产阶级和广大被压迫劳动人民的生存世界联系起来。但是,如何让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其关键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起很大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工作正是把这种高尚的人文情怀与饱受摧残的中国人民寻求独立的心愿达成心灵共识。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领导下,取得了国家独立,人民得到解放和自由。从人民获得人身安全、自由到人民追求精神提升、自我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继承着这一根本的人文品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化、普及大众化,发展时代化都是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出发点,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理想、创建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而不断奋斗。
  (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实践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后,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带到到田间、工厂、学校,广泛普及学生、农民、工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深入基层,从人民的现实贫困的生活实际入手,分析贫穷的原因,耐心听取人民的心声,把马克思主义的高深理论与改变他们的现状况结合起来,不断启发当时人民愚钝、封闭的落后思想,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权利,极大改变了当时人民对生活前景失去信心。激起了工人、农民参加革命的勇气和信心。从人学理论的角度上讲,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运用了主体间交往理论,主体性呈现的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每个交往主体都把自己有关的交往者的主体(主体性,自主性,自由性,创造性)作为相互理解,沟通对话,认识和改造的前提”[②]。也就是说,早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理解,是一种平等沟通、对话的关系。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和书面宣传马克主义,更重要的是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得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实际利益为出发点。这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人学思想在政治工作的运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提高人的先进需要素质
  马克思人学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涉及到本能的与文化的、生理的与心理的、个体的与社会的、低级的与高级的、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人只有具备特定的需要素质,才能成为特定的活动主体,人只有具备先进的需要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中的先进分子”[③]。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已从生存需求发展到发展需求、自我价值需求的高层次需求阶段。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下,社会上普遍存在追求功利化的物质化需求而忽视人的精神需要发展,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来自生活实践,但是生活中的需要不一定是合理,理性、科学的,尤其是个人需要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的先进的需要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满足人的需要首先必须提高人的先进需要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的先进的需要素质需要尊重人,爱护人,重视人的精神层次发展,避免中国的传统文化倚重人情而造成偏离理性和科学的现状,所以,思政工作在现实的生活中,一方面发挥和应用中国人传统重人情的心理文化的有利方面,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培养人们知性文化意识。做到以知性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在实践的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的需要素质。
  (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政治性、学术性、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政治性是指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坚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学习中提高人的思想能力;学术性是指不断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众多问题。人文性是指以对人的人的终极关怀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的经验表明,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理解错误。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历史总结为以下即:“不丢老祖宗,又敢于讲新话、既反对思想僵化,又反对思想自由化、破旧与立新相结合,批判和借鉴相结合,既坚持古为今用,又坚持洋为中用、既坚持科学精神,又体现人文关怀、既立足中国,又坚持世界眼光、既依靠群众智慧,又尊重群众创造、既反对空洞的理论,又反对盲目的实践。[④]”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集政治性,学术性和人文性为一身的,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所具备的文化属性说明通过文化对话,借鉴,交融和再生能够做到三者统一,这一逻辑已被马克思主义和近代中国文化选择的历史过程所证实,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中国化过程中继承马克思主义坚持政治性,学术性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自己主导型的基础上广泛与国外优秀文化交流,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满足在经济全球化下人得需求丰富、复杂、多变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其他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避免思想政治理论简单化,落后、庸俗化。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主体间平等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一种活动,人在实践中改造和创造世界,在实践中同时结成各种社会关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称人的本质“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⑤]。这种社会关系本质就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所以说,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改造客体的时候,形成“主客体” 关系的同时也形成了“ 主体间”的关系,即:“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是同一过程。如果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这一任务讲,存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即:教育者(教育主体)要通过教育使被教育者(教育客体)认识,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历史化的任务,所以这一过程的实现和逐渐实现过程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主体相互认同,相互承认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实现在我价值的过程。对教育者来说,要完成教育人的目的,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仅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也取决于受教育者个人思想是否提高。所以,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理解他人,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目标实现的过程。
  注释:
  ①牛先锋.《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5),第133页.
  ②马秋武《人学原理》[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87.
  ③马秋武《人学原理》[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04.
  ④石云霞,王建华《整体推进马克思汉族以中国划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经验》[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第2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