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美育视角下_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实施创新研究
 

美育视角下_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实施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1:19 影响了:

  摘要: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除了社会规范消费环境、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外,高校应积极探索构建合理的美育实施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美育能力,以美育的非功利性优势塑造学生正确的理财观、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美育;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倪科(1981-),女,江苏句容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21004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136-02
  在当今社会,消费观念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合理分配消费支出,学会理性消费。在大学生中实施美育,利用美育的非功利性优势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总体情况
  1.大学生经济来源以父母支持为主,其他形式为辅
  绝大多数大学生仍由父母供给生活费,生活费的预支情况按学生大致消费和自制力一般分为半年一次性预支、每月预支以及半月预支。部分大学生利用暑假、双休日做兼职,赚取部分生活费。学校设立的勤工助学金也由只针对贫困生扩大到针对全体学生,目的由贫困帮扶转变为学生实践锻炼,学生也因此可以赚取部分薪酬。此外,学校也通过贫困生专项补助、各类评奖评优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经济支持。少部分学生利用自身特长参与社会活动,赚取相应报酬。这几类资金支持目前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大学生所有经济来源仍以家长定期供给生活费的形式为主。
  2.大学生实际消费水平高于家庭、社会承受能力
  由于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大部分大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即便国家出台了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切实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但由于近年来泡沫经济现象严重、消费水平翻番、大学大多建在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等因素,导致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远高于家庭承受能力。另外,城市普通家庭的学生,从小生长环境相对优越,消费需求较多且面广,平均消费起点较高,在如今消费水平倍增的前提下,也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3.大学生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成人化消费过早
  相对早期大学生,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基本开支,还增加了用于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类专业证书及上培训班的费用,增加了人际交往、恋爱、旅游等消费,其中名目具体涉及到餐饮、交通、着装、美容、美发、美甲、瘦身、健身、KTV、住宿等。
  4.大学生青睐品牌消费,跟风现象严重
  在对消费品牌的调研中,许多大学生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跟风,追求品牌。对大学生所用手机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大多使用智能机,为数不少的学生使用iphone手机,其他均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三星等高端品牌,国产手机使用率低。对大学生着装品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耐克、阿迪、KAPPA等高端运动品牌以及森马、美特斯邦威等中档休闲品牌居多。对大学生美发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学校周边中高档连锁美发店居多。有部分学生认为品牌是质量的保证,也有部分学生纯粹因为跟风攀比,认为品牌能彰显身份、品味。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西方不良消费观念对我国的影响
  费瑟斯通认为:“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已从宣扬自己的美德转变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①国家社会生活物质化,市场经济日益繁荣,“高尚”、“伟大”、“无私”等价值理念逐渐被“个性”、“自我”、“享乐”所代替。英国社会学家唐·斯莱特称:“消费文化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是现代西方的文化,它对于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当然是处在意义的中心。它普遍联系着世界和西方现代性的那些核心价值、实践和制度。诸如选择个人主义和市场的关系。”②中国目前的消费观逐步西化,商品被赋予身份、地位、品味、荣耀等抽象的标签,许多人通过消费商品来彰显势力。
  2.家庭教育缺少对孩子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育
  由于计划生育制度,导致中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呵护程度可见一斑,所有家庭都倾其所有、竭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却缺少对孩子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育,这种厚爱下长大的孩子缺少实践锻炼,理财理念匮乏,难以体恤生活的不易,也很难形成理性合理的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调查表明,大一新生由于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首次掌握自己的经济大权,入校第一学期的消费思路最模糊和混乱;大四毕业生由于临近毕业离校,用于各类离别聚餐、娱乐的费用远超以往经济支出,这些都是消费理念教育缺失的典型实例。
  3.学校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必要的消费观念引导
  除了用于专业教学,高校鲜少就大学生消费情况开展深入调研与研究,对大学生消费引导也无明确举措或建议。笔者调研的高校中,只有20%的高校开设了消费公选课,无一例相关活动社团、学术机构备案或在建,无一例学生消费文明准则或倡议书。从整体上来讲,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研究和引导几乎为零。
  4.校园周边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消费刺激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庞大的学生和教师数量深深吸引了淘金的商家。高校或大学城周围形成了集生活、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商业中心。网吧、餐饮、娱乐、服装店、KTV、美容院、出租屋一应俱全,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较以往身体、心智发育提早,受到环境刺激和诱惑,极易效仿成人的消费模式,从而造成不合理消费、过度消费、超额消费。
  三、学校、家庭、社会应合力净化消费环境,培育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