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试论陇右汪氏家族的历史文化贡献:汪氏家族
 

试论陇右汪氏家族的历史文化贡献:汪氏家族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9:20 影响了:

  [摘要]汪氏家族以军功崛起于金夏战争之际,兴盛于元朝,延续至明代。史学界对此家族的历史褒贬不一。以军功起家的汪氏家族文化特征大致有三点:文化多元,蒙汉一家;文武兼备,重视文教且数代不衰;同时,对陇右文化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汪氏家族;陇右文化;边疆文化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12-02
  汪氏一族在元明时具有显赫的地位。《元史》为汪世显父子四人作传。20世纪70年代对汪氏元明墓群进行了科学发掘,对出土文物进行了系统整理;加上同时期对漳县汪氏族谱的校勘,使得对汪氏家族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实证资料。一些学者将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互印证、补充,使得研究更深一步。目前对汪氏家族的研究多涉及军功、族属、官职、文化、民族关系、政治地位、家族兴衰等,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论文、专著和地方资料汇编等。笔者意图通过汪氏家族军功起家的历史过程,从三个方面把握该家族的特征,进一步探讨汪氏家族的文化贡献。
  一、军功起家
  陇右汪氏崛起于金元乱世,所在之地民风尚武。他们以军功起家,有“三王十国公”的家族勋德史,其家族势力之大、延续时间之久,陇右罕见。
  汪世显本是金朝旧臣,1235年,汪世显降蒙是家族发迹的关键一步。时值宋、金、蒙对峙时期,当时的形势是,宋自南渡后开始一系列的恢复措施;金灭辽之后实力大为削弱。1234年蒙元灭金,蒙元实力大增。在蒙元灭金前,它的战略是通使与南宋议“假道”(大致在陇右一带),联宋灭金,继而从陕西转向四川,入蜀而灭宋,统一全国。因此“假道”的战略意义重大:其一,蒙灭金可直抵金之腹地;其二,从长远来看,灭金以后南下是当务之急,蜀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蒙元攻宋的战略方针决定了陇右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它成为联系陕西、四川的拐点;其三,此地是金、宋、蒙政权边缘地带的交织点,形势复杂,但各方力量在此地相对都不是很强。汪世显在此经营多年,有一定的根基,所以汪的动向,尤其在宋蒙对峙时期显得格外重要。面对金“宗祀已矣”、大势已去的局面,汪世显开始自谋出路。他数次通过制置使赵彦呐向南宋传达归降之意,怎奈南宋无视北方形势的变化,仍采用闭关政策,对这种归降者一概拒绝。世显坚守巩昌日久,权宜之下最终投降蒙元。史书记载:“(阔端)皇子大悦,承制锡世显章服,官从其旧。”①汪世显归降蒙古,甘当蒙古收复天下的“马前卒”,而汪氏家族亦自此兴盛。
  汪氏一族军功卓著。汪世显起家之时便坐镇巩昌,元初设巩昌统帅府,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秦、宁等十五州。巩昌是他们的根据地,也是其政治活动中心。汪氏族人有六代十二人均坐镇大本营,有效控制区遍及“秦巩二十四州”。四川是蒙古攻宋的主战场,蒙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汪氏族人凭借其勇猛与智慧,在兴、沔、利、阆、绵、剑、潼、遂、彭、汉、成都、嘉、眉等地作战屡立奇功。钓鱼城作战、运山作战更显得有勇有谋,同时深入河西走廊,稳固了大后方。汪氏累累战绩让蒙元统治者大为欣慰,不断对其加官进爵。在1259年蒙哥汗驾崩、拔都与忽必烈之间展开的皇位争夺战中,汪良臣大战六盘山,汪惟正运筹帷幄掌管军需,平定了关中阿里不哥叛乱,血战山丹,使得忽必烈夺位取得绝对优势。忽必烈大加称赞,汪德臣、汪惟正更是被委以重任。汪氏一门以巩昌为中心兼秦陇、四川、陕西及河西地带的势力范围由此确定,政治地位更加提升。汪氏几代人呕心沥血在疆场建功立业,后代用心经营家业,使汪家军威名远扬于世。
  二、汪氏家族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多元,汉蒙一家
  汪氏族属自明代起就有争议,其复杂性也能说明他们的文化多元特征。关于族属问题,说法大致有三:第一种说法是“汪古说”。《元史》载“(汪氏)系出汪古”,据考证元代汪古族是指金元时期的阴山以北族,其基本成分是由操突厥语的各部人结合而成,又译为旺古、汪骨等。《新元史》、《蒙兀儿史记》及杨奂为汪世显所作碑文中亦取此说。第二种为汉人说。最早是明初杨荣所作《汪氏族谱序》中提及,汪世显是唐越公汪华第三子汪达的后裔。其后,汪钊墓志却有“其先徽州府歙县人”,有不少学者倾向这一观点,如有学者认为汪氏是有蕃化特征的汉人;也有专家分析汪氏族谱形成指出汪氏族谱与徽州族谱通谱之事,并说明族谱有改篡讹缺之嫌疑。第三种说法以藏族学者为代表,认为汪世显系出吐蕃戍边大师韦·嘉年恐洛的后裔,这也是当前较新的一种说法。由于元代汉人(与蒙古贵族征服者亲密接触的降蒙军政官员、宿卫士和被掳私属等)改姓蒙古名者不在少数,加之自古陇右区是民族成分众多、政权更替频繁的边疆之地,甄别汪氏的族属困难很多。
  汪氏元墓群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范例。汪家坟茔坐落在今甘肃省漳县城南5里处的徐家坪,历经14代370余年。茔区内分布有数百座汪氏家族墓葬。汪氏元墓群的墓葬形制与蒙古人的殡葬方式不同,方形墓室,圆形穹窿顶,既像汉族传统的砖木结构殿堂,又像一个蒙古包。
  (二)文武兼备,尤重文教
  汪氏家族注重个人修养,族中不乏文武全才。汪世显、汪忠臣、汪德臣、汪惟正四人的神道碑均出自当时一流的文章大家之手。汪氏族人文武全才、风流儒雅士子不在少数。与其家族往来者,文人墨客、权势显贵居多。王恽与汪惟正有交情,曾赠诗称赞:“陇西名将相山东,与别诸侯总不同。陇右风尘天一柱,将坛恩礼汉元戎。”
  汪氏家族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据当地的县志记载:“文庙右府儒学召良面坤,元中统初年都总帅汪世显建也,世显孙有成增修。”②汪家人设义学,“集儒生,备讲习”。《成县志》中对汪氏后裔汪浒中进士就有着详细记载。汪惟正不仅建义学,还建成了当时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万卷楼。据乔今同先生对石碑《万卷楼记》的考证,藏书多达2万余册,图书、琴、剑、鼎、砚、珍玩,横列其间。据分析,汪氏万卷楼所藏无疑是宋元善本,也不排除藏有以前印本、抄本的可能。
  汪氏家族的信仰呈多元化。汪氏族人有信仰佛教的,汪惟益曾为高僧严大教专门修建宝庆寺,现有为佛教所用的皈依罐和韦驼铜像的文物出土。《仁寿山间侯朝碑》记载了汪德臣建南山寺(即现今陇西县巩昌镇仁寿山南山道观),并请师作蘸父灵仪与之后汪延昌修缮等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