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陇西古城【陇西古城城墙初考】
 

陇西古城【陇西古城城墙初考】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9:25 影响了: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陇西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筑城史,唐贞观始修,后经元、明所扩建。金、元以来,陇西是巩昌府的所在地,为封建王朝在甘肃境内设置的较高行政建置地区。陇西县城现残存的明代城墙建筑,见证了陇西古城昔日的辉煌。
  [关键词]陇西;古城城墙;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92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26-02
  陇西古城地处渭水之滨,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坐东北朝西南,南北两山遥相对峙,西河、南河、渭河三水环绕城郭,整座城池规模弘大、气象雄伟。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陇西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资源。陇西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2000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陇西为“西戎之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272),始设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西汉初期,陇西郡辖11县,其中襄武、首阳两县在今陇西境内。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陇西郡增设南安郡,郡治豲道(今陇西县城东5里)。东汉后期,陇西成为历代的西陲重镇。隋文帝开皇十年(590),改武阳县为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唐置渭州,州治襄武,宋设通远军,金正太六年(1229),立巩昌府和陕西路巩昌总帅府,元时改陇西为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隶属陕西行省,巩昌帅府辖五府二十七州,地域西至兰州,东至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成为历史管辖最广泛的时代。金、元以降,陇西是巩昌府的所在地,一直相沿至清末,民国二年(1913),废府存县,陇西均为封建王朝在甘肃境内设置的较高行政建置地区,还曾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陇西古称襄武,也称南安和巩昌,历史上的陇西古城因其建置的变化几易其址。据乾隆年版《陇西县志·建置志》卷3记载,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上柱越国公汪达镇守陇右,驻襄武,顺山川地势,以四隅为正,将县城移筑于今县址。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古渭州归宋后,遂在原城址修筑古渭砦;哲宗元元祐三年(1090)置陇西县时,以古渭砦为县城。金统治时期,城池规模不大。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都总帅汪世显父子重筑巩昌城,城池向东扩张,规模开始增大。明清时的巩昌城由大城、北关、东关和西关四部分组成,北关为大城的两倍,东关濒临南河,西关靠近西河。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巩昌卫指挥使刘显,为了便于防守,重筑大城,城高4丈1尺,壕深3丈7尺,阔3丈,城墙上建城垛,筑有四座城门,东面永安门、南面武安门、西面静安门、北面清安门,城门上层楼高耸,四门皆有月城。月城是建在城楼前的小城堡,也筑有四门,东面迎晖门、南面来薰门、西面柔远门、北面镇朔门。月城四角又建有角楼,翼然立于城上,城墙四周通饰以砖。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因河套鞑靼部南侵,参政杨仕敏商请知府李钺、知县陈忠修筑北关城垣。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巩昌知府朱裳增筑长方形东西二关,至正德十六年(1521)完工。神宗万历三年(1577),分守陇右道参议李维祯因北郭居民多于大城,依旧基扩筑北关,城高壕深与大城相同,而面积倍于大城。新筑北关城设有五门,北面保昌门,东面翊秦门(俗称何家城门),西面镇羌门(俗称小西门),通往东、西两关,又各有东顺门(通往东关)、西顺门(通往西关)。其中前三门皆有月城、戍楼、角楼,与大城的建筑相呼应。整座城市如以大城为身,北关为尾,东西两关为翅,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所以巩昌城又有“凤城”的美誉。600多年来,巩昌十里城郭,群楼重叠,殿宇嵯峨,金碧辉煌。以明代建筑威远楼为中心,街道交错,市肆繁华。明清时期,北关是最繁盛的商贸市区。清咸丰十一年(1861),西南河暴涨冲毁了东西关,同治五年(1866),回军陷城,陇西人口锐减,经济严重受挫。民国年间,军阀割据,土匪横行,曾为陇上都会的巩昌城更趋衰落。
  昔日雄伟壮观的陇西古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城市扩建,平田整地,居民取土,水淹倒塌等因素,城垣逐渐被蚕食殆尽。境内现存的古建筑、古遗迹见证了陇西古城的辉煌历史。残留的城墙遗存为明代建筑,古城城墙当时主要是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侵而筑建,后经历代补修,至民国时期大城、北关城墙还完好,大量毁坏则是在解放后。根据实地调查,包括大城、关城现共有7处明代城墙遗存,其中4处遗存较多,南门靠西段城墙、陇西师范段城墙、西关城城墙、北关城城墙,以北关城遗存最长,大约2公里。其中尤可辨认出的城墙遗存有大城北关的月城城墙,北关城的东城墙的零星遗存,还有些被利用为农户庄墙或仅存一个土堆。现将其残存较多的四处城墙遗存的调查情况作一阐述。
  南门靠西段城墙为大城城墙残留段,东西走向,靠里保存较完整,靠外取土严重,南、北两边均为民宅。斜高11.5米,底宽约20米,城墙最宽处10米,断断续续长约200米,夯土层厚约7厘米,并有一段14米长的向外比城墙凸出约4米的墩台。墩台宋代称“马面”,明代称“墩台”,为古代城墙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墙外侧每隔一段距离垒砌延伸出一墩台。墩台呈方形或矩形,其一面与城墙外壁连为整体,三面突出于城墙之外,外侧墙与城墙外侧平行,左右侧墙与城墙垂直,高度与城墙相同,从上向下俯视,城墙有如锯条,墩台有如锯齿。墩台是增强对外作战能力的设施,除像城墙一样可防御正面来犯之敌外,还可以左右防御来犯之敌。据调查,陇西大城及北关外城原有墩台30座,东、西、南三面墩台间隔90米,惟独北面墩台间隔为200米,是渭河的天然屏障。
  师范学院段城墙位于原陇西师范校园后侧,此段城墙为陇西大城城墙现存最长一段,东西走向,长约300米,高约7米,顶宽约10米,现保存较完整。
  现存的西关城城墙遗存为东西走向,长43米,残高7米,顶宽3米,夯土层厚约15厘米,夹砂石混合土夯筑。东西南面均为民宅,北面为大路,城墙后面为西河堤。
  北关城城墙为陇西关城城墙现存最长的一段遗存,其余往西还有两处,现仅存遗迹。该城墙呈弧形,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公里,底宽6.5米,顶宽4.6米,斜高7.5米,夯土层厚约15厘米,土质为黄土夹砂和石子的混合土。此段城墙西起原粮油加工厂附近,东至巩昌镇一心村,南面为田地,北面为西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