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9:39 影响了:

  摘要: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师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现状;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78-01
  学具操作活动的作用
  动手操作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充分而鲜明的感性材料,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兴趣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是由对简单事物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物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象征性地活动。然而,我们都知道,数学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高度的严密性和抽象逻辑性,成堆的概念、原理、法则让孩子们忙于应付而又那么地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兴趣于学习活动与内容的生动、形象,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感性材料的积累和理性认识的升华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直觉的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才到达抽象的逻辑思维,动作及有关动作的表象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基础和起点。学生们通过学具操作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各种各样具体形象的事物,然后在头脑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并进而综合成有关这些事物的表象,最后在对表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建构的过程中抽象为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这就是说,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必须借助于大量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而学具操作恰好符合学生的这种对于事物的认识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3.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内容。在运用学具操作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是极易被激发和唤起的,教师再恰到好处辅以有效地启发和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们实施创新的自觉性、主体性、积极性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去依靠学具,借助已知的知识和信息,创造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并不断突破自我,跨越自我,实现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更大的成功。
  4.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操作而操作。因为外化的操作程序只是一种手段,而内化的智力思维活动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叙述,进行概括和验证,也就是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此外,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要求,学具操作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5.有利于数学逻辑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并有效借助学具操作,创设一定的情景或氛围,让学生多动口,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通过设计有层次的学具操作活动,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促使和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使数学知识深以内化,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形式的思维得到有层次的提高和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认真理解操作活动的精髓。通过自身的操作、探索,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 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使教学意图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2)精心设计科学的、可行的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应体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3)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学具,探究实践。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1)操作方法要恰当 。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操作过程要有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
  3)感知对象要突出。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一般可通过颜色、形状、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
  4)注意发挥语言功能。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
  5) 积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环境。小学生生活的一切时间、空间都是他们接收信息的环境,各种环境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起着稳性教育的作 用。提供合理的环境刺激,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蕴藏在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变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