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重在养成自觉成才的素质] 增强素质,健康成才
 

[重在养成自觉成才的素质] 增强素质,健康成才

发布时间:2019-07-18 04:02:23 影响了:

  摘 要: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大时指出:“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国家、社会所需要的杰出人才”。要把这句话落到实处,高校辅导员就有责任指导在校生认知自觉成才的必要性,即:大学生于在学期间应主动践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参与人才遴选过程,自觉履行为国成才职责。
  关键词:自觉学习;践行目标;参与遴选;履行职责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50-03
  2010年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国家、社会所需要的杰出人才!”[1] 话虽不多,却十分发人深省。他告诉当代在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在校生”),要想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要的是应做到自觉要求自己。辅导员要指导在校生领悟总书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就应努力引导其认清:主动践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参与人才遴选过程以及自觉履行为国成才的职责等,是在校生走向成才过程的要件。
  一、主动践行人才培养目标
  对在校生来说,应努力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共有三级。这三级培养目标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且由高及低一级包含一级,由低至高一级服务一级的。其中,第一级为党和国家为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即: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二级为各级各类学校依据人才培养总目标,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抽象目标,如:中国人民大学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第三级目标,高校是在前两级目标的基础上,由各学科专业为培养专门人才所设定的具体目标。为保证在校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校生在学期间,高校应针对其在学的全过程给予系统科学地安排、设计和要求,引导在校生于在学期间主动发挥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以利其自觉践行各级目标的要求,有效完成在校知识学习和素质养成的各项任务。
  在校生自觉践行成才目标的具体表现,在于能否专心向学。先人诸葛亮在教育后代时谈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段话的核心是说,青年学子要做到潜心向学,务必要“主动”学知、“静心”研读、“励志”成才。在中国,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三个阶段。在学前和普教阶段,在校生的学习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被动性。这期间,适应综合素质的需要,在校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多需受外界的敦促或压力的影响。这其中的普通教育阶段,在校生的学知过程因此被划分为初等和中等教育两个时期。在初等教育时期,在校生对学知过程的认识多以被动为主,教师只是要求在校生懂得自学的重要。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知模式,以称“认识自学阶段”为宜;在中等教育时期,随着在校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生开始了解自学的实际意义,但还缺少对科学的自学手段和方法的认知,仍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利其在长时间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养成自觉学习的本领。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知模式,以称“学会自学阶段”为宜。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自觉学知的综合素质已经具备,又因保证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质量的需要,要求在校生的学知过程需以主动学习为主。似此,在校生步入高校,就有了实践和接受自觉学知的必要,并需逐步实现由知识学习的“自觉”走向创立新知的“自立”。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知模式,以称“实践自学阶段”为宜。在大学,自觉学习不应是由在校生自己瞎子摸象式的完成,而应是有教师科学预制、设计、安排和指导,在在校生对学习目标有清晰完整的认知以及主观的执著追求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正因如此,在校生尤需明了“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学知意义,需要自觉践行确立和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志向。
  在校生践行成才目标,应认清“自觉”与“自由”的相悖关系。所谓“自觉”,就是要做到“自律”、“自警”和“自悟”,就是要时刻用目标明确、科学规范的行为约束自己。所谓“自由”,则是表现无序、违规、违纪,就是以目标含混,非科学规范的个人意愿引导行动。“自觉”和“自由”之不同说明,在学知过程中,在校生应切忌把“自觉”和“自由”混为一谈。“自觉”常表现为在校生学习目标清晰的主动学习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会学习”。“自由”常导致的结果则是那种缺乏虚心求教的态度以及好高骛远的浮躁之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学时,喜欢听他的量子力学老师泰勒教授讲课。他回忆说:“他(指泰勒)是美国的氢弹之父,讲课非常随意,从不备课,还经常出错。”但杨振宁先生很喜欢看到他出错,原因是这位先生“出错时脑袋就像插上了两根天线,四处寻找出路”。而恰恰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杨振宁先生敏锐地“体会到了宝贵的洞察力”。这一案例正是“自觉”学习的具体表现。与此相反,在校生在学如果不追求自觉,而是把学知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自己却随心所欲,那就不是“自觉”,而只能是“自由”了。关于强调在校生自觉学习的意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里所说的“不需要教”,并不是说知识不需教师传授,而是说教师传授知识的最高境界,是使在校生能够自觉掌握知识,自觉践行人才培养目标。
  在校生践行育人目标,重在“自觉”因此学知的素质。为此,高校应规范在校生在人才培养各级目标的导引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做到:第一,学会发现。即:在校生应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学会实践。即:在校生应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积极关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关心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学会运用所学检验实践成果;第三,学会创建。即:在校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厘清知识脉络,捕捉思想火花,形成创新成果。为此,在校生在学应要求自己始终沿着各层级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前行,自觉要求自己专心向学,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学业,切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避免当“混世魔王”。
  二、积极参与人才遴选过程
  在校生践行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实践“把自己”培养成“杰出”人才的过程。关于“杰出”[2] 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才能、成就出众”的人。这说明,杰出人才在人群中总是少数。借此,把成千上万的在校生,都培养成各学科专业方面的“杰出”人才,显然不可能。在这种前提下,高校要保证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应考虑人才的“遴选”。在高校,“遴选”人才的重点不是简单的“优胜劣汰”,而是要保证师生都应自觉参与科学的人才分流、推举、选拔和输送过程,尤其是保证每个在校生都向有利成长的方向发展,进而保证杰出人才的成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