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发布时间:2019-07-31 09:46:53 影响了: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提出了挑战, 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要应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无疑是经济上迫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成本的计量缺乏价值的相关性,而且不能预防、化解企业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界更倾向于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混合计量模式。1990年,首次提出将银行会计的的努力目标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过渡。目前,公允价值会计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并逐渐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会计计量方式。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9]。公允价值虽然被认为是第五种计量属性加入计量体系,但是它却是其他计量属性追求的最终目标。王金惠分析了五种计量模式,指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五种计量属性有各有所长,共存才能实现会计目标。本文分析了经融危机后各界的声音以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认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比较符合现代金融危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善双重计量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经融危机;双重计量模式;完善对策。

Abstract: In 2008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challenges , companies i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is to use historical cost or fair value , which undoubtedly is the economic force to be solved. As the historical cost of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values , but not prevent , defuse enterprises are likely to generate financial risks , the U.S. financial sector are more likely to b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of trading financial products ,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a mixed measurement model . 1990 , the first time the bank will try to targe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ccounting of the cost to fair value. Currently,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dustry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inant wa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 The fair value of a composite measurement attribute [ 9 ] . Although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fth property to the metering system , but it is the ultimate goal to pursue other measurement attributes . Wang Jinhui analyzed five metering modes , no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 but the fiv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to achieve coexistence account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ices of all sector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historical cos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more in line with the du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good dual measurement mod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Keywords :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 dual metering mode ; Improvement.

目录

1绪论 ............................................................................................................................................... 1

1.1研究背景 ............................................................................................................................. 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1.3文献综述 ............................................................................................................................. 1

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述 ........................................................................................................... 1

2.1历史成本 ............................................................................................................................. 1

2.1.1历史成本的定义 ...................................................................................................... 1

2.1.2历史成本的特征及优缺点 ...................................................................................... 1

2.2公允价值 ............................................................................................................................. 2

2.2.1公允价值的定义 ...................................................................................................... 2

2.2.2公允机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 2

2.3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发展 ............................................................................................. 2

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 5

3.1次贷危机回顾 ..................................................................................................................... 5

3.2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 5

3.2.1金融危机前 .............................................................................................................. 5

3.2.1金融危机后 .............................................................................................................. 6

3.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 6

3.3.1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 ...................................................................................... 6

3.3.2在投资性房产准则中的应用 .................................................................................. 7

3.3.3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 ...................................................................................... 7

3.3.4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 7

3.4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看法 ......................................................................................... 7

3.4.1支持的观点 .............................................................................................................. 7

3.4.2反对的观点 .............................................................................................................. 7

3.5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 ......................................................................... 7

4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 9

4.1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 ................................................................................................. 9

4.2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 9

5. 完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对策 ............................................................ 12

5.1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 12

5.2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 12

5.3完善市场的秩序 ............................................................................................................... 12

5.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 13

总结 ................................................................................................................................................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 17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会计的核心在计量[2],会计的计量方式的变化是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的变化,非恰当的会计计量方式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大爆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储蓄以及贷款危机,导致约400家金融机构破产。随后的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这次经融危机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业损失惨重,有些甚至破产清算,这对公允价值会计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会计计量方式的思考,尤其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到底设么样的计量模式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可靠地反映经济状况?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对于估算企业的资产,判断企业投资的正确与否,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简单,容易理解,不会受到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这样企业的资产情况和盈利状况在一定时间内比较平稳,波动较小;选择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反映市场上的公允价值,但是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操作层面很难控制。笔者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评估行业发展不完善,对于公允价值的获得没有合适的渠道,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是最优选择。

1.3文献综述

巴克斯特(Baxter)、爱德华兹和贝尔(Edwards & Bell)提倡成本会计模式。Edwards 和Bell(1961)在《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中提出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三条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账户记录中的事项要是当期客观发生的事项,因此他们认为历史成本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模式[4]。IASB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会计计量模式。2005年,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列入了议程; 2006年底发布了讨论稿;2009年5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10年6月发布了

《公允价值计量中的计量不确定性分析披露(征求意见稿)》。2011年5月发布了 IFRS13,IFRS13代表了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国际最新成果。有些研究者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属性的目的而非计量属性。常勋认为:“公允价值是对整个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仅指某一种计量属性”[7]。

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述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各国金融业以及会计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争论不断,这促使人们进行新一轮的思考:在经济活动中,使用哪种会计计量模式才能正确地知道经济活动?目前对于计量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2.1历史成本

2.1.1历史成本的定义

FASB认为“历史成本指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11]。IASC认为“历史成本是指资产的登记,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是按照为了购置资产而付出的对价(Consideration)的公允价值。负债的登记,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款项的金额,或者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得税),按照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12]。我国对于历史成本的定义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取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

2.1.2历史成本的特征及优缺点

对于历史成本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基于两点共识:历史成本发生在过去,且以真实交易为计量基础。

历史成本要求主体持续经营且以实体经济为载体,除景荣工具外,其他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小,且各种商品均变动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波动可以抵消。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资产按照购入原始成本记账,并且在持有资产过程中不反映资产本身价值的变动。因此,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础。

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强,可操作性也较强[13]。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关于它的金额是可以查验的,而且一旦入账后不再进行重新计量。但是历史成本不能反映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的变化,不能和市场紧密结合,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2.2公允价值

2.2.1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于2006 年 FAS157 号将公允价值定义修订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

[14]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IASB在IAS 32

中将公允价值概括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16]。

2.2.2公允机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及时性。公允价值强调的是交易过程的公平性,立足现实并坚持动态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过程,其价格具有较大的估计性

[17]。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资产的计价按照客观价值来衡量,以现实为基础,用发展的眼光,达成共识的双方要考虑市场的公平性。公允价值是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唯一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尽管使用历史悠久,但是对于市场的变动却不能体现,不能反映对于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金额以及处在不确定性的契约。但是,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还存在实际的问题,例如没有发达的交易市场,交易管理方面不健全,当市场的交易不太活跃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还没有办法进行估算,因此对于容易估算的金融项目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而价值不容易估算的金融项目应当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

公允价值能够保全企业资本,能够将企业的经营成果真实地反映出来,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由于其具有虚拟性,因此难以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且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项目发生很大的波动[18]。

2.3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发展

无论是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要求与实体经济形态相适应。20世纪20年代,财务会计行业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虚假利润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由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历史成本备受推崇。随着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如股票、期货等从崭露头角到快速发展,促使公允价值进入会计计量属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要求SEC 对公允价值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19]。

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3.1次贷危机回顾

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倒闭、股市剧烈震荡所引发的金融危机[20]。基准利率上升和住房价格持续下跌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基准利率的上调导致贷款人还款压力加大,银行收回贷款购买的房屋再次出卖以减少银行的损失,使住房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更多人无法偿还贷款,他们面临房产回收的窘境。从下图可以看出2007—2008年中,在2008年第四季度之前,银行没收房产数量不断增加,最多时达到一季度77万间,这对于以发放次级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来说,损失惨重。因此,这就导致了一些银行的倒闭,包括新世纪金融公司,Countrywide等著名的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使危及贷款业务的经济危机逐渐扩展到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2008年CDO和RMBS价值大跌、一大批银行的倒闭。由于CDO和RMBS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人们大量的抛售这些投资产品,导致市场流动性缺失,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采取统一行动,在货币市场上注入大量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债券价格的持续下跌,但是使此次金融危机向信贷紧缩危机发展。直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各个国家、甚至是中国均未能走出全球性经融危机的漩涡,尤其是欧洲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

3.2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3.2.1金融危机前

对公允价值研究和应用最早的是美国。美国证交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布雷登俞1990年首次提出,公允价值应作为金融工具的主要计量模式,此时的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1世纪后,公允价值的应用领域发展到企业合并、长期资产价值和无形资产等非金融工具领域[17]。2006 FASB 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7 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该准则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三级层次:“第一层次是指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应该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指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者是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的,以该报价作为依据做必要的调整以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指当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应当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其公允价值”[20]。

3.2.1金融危机后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FASB意识到了公允价值的不足,因此FASB于2008年2月14日发布了 FSP157-1 公告,调整了公允价值会计的适用范围,并于同一天发布了 FSP157-2 公告,其中推迟了负债项目和非金融资产在 SFAS157 中的应。2009年8月28日,还发布了《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增加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披露信息,对三级层次的会计信息在哪种情况下应该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无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

为了缓解金融危机,IASB于2008年10月13日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SA39)进行了修改,并对金融工具进行了重新分类。于2009年3月5日修订了 IFRS7,同时发布《增进金融工具的披露(对 IFRS7 的修订)》,此次修订增加了对流动性风险披露和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要求,有利于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2009年5月,IASB 又陆续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其目的是建立构建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模型,同时提供处于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指南。通过统一公允价值的计量,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模型,将会逐渐统一公允价值的会计政策,从而更加方便了国际会计准则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及其应用。

3.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自我国财政部于 1998 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来,我国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面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在1998-2000年,提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2001-2006年,由于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尽量回避使用公允价值,2007年以后,再次提倡使用公允价值。由于金融危机的大爆发,理论界重新审视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也更加理性。纵观新会计准则,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国在基本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其具有基本准则的强制约束力,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驳作用[6]。

3.3.1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走向成熟,在经融工具的应用过程中,我国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这间接表明我过得金融市场在逐渐成熟。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阐述了金融工具在一个会计周期内全部计量缓解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迁入衍生金融工具的分拆都进行了阐述,这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3.2在投资性房产准则中的应用

第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进行后续计量,明确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确认缓解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方便企业获得可靠地市场信息。

3.3.3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

第20号准则《企业合并》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内容包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被购买方净资产可辨认公允价值的确定以及差额的处理。

3.3.4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第12号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以债务转为资本方式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中均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3.4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看法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揭露了应用公允价值的各项弊端,国际上对应用公允价值也一直存在着不一样的观点。

3.4.1支持的观点

支持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是来自会计界的声音。他们任务,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的功利性而非公允价值会计。“相比于其他报告方法,公允价值会计报告更具及时性和可比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操纵净盈余的能力”[22]。公允价值只是摧毁长期以来美国经济繁荣假象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公允价值并不完美,但它反映的会计信息却是透明公开的。

3.4.2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声音则主要来自金融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次债产品,会导致金融机构出具的报告有误导性,增大了投资者抛售的可能性,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降低次债产品的价钱以吸引投资者,这样金融机构的损失就会反映在财务报表当中,形成恶性循环,这使得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诱发经济危机的元凶,他们极力在叫停公允价值。

3.5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没能及时调整会计计量模式,导致经融危机升级蔓延至全球。我国在应对经融危机时对公允价值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方式,以期降低其不利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

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损益[23]。这样,债务重组负担较为严重的公司就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来增加当期利润金融类企业的主营收入增加,引发自身业绩预增、估值提升、股价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通过公允价值传导给上市公司。

4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4.1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世界各国政府出于共同的利益成功地合作,联手重拳拯救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恢复性复苏的良好迹象,但这种复苏是脆弱的[24]。后金融危机时代是缓和与动荡共存的转折阶段。

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表现是:经济方面,交易市场不活跃、产业格局欠稳定;科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对于商品的估价技术有待提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需要者均需提高自身能力,提高防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也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更为严格,要能尽量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做到账实相符;尽可能的避免过多的主观判断和涉及大量不成熟估值模型的估价[25]。

4.2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在后金融危机时候,经济正在复苏,到底是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更符合此后一段时间内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或者公允价值的优劣的判断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更有利于会计计量工作的开展。

会计的目标是准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选择对于企业的收益影响可以用以下例子加以说明。

假设某企业年初存货的账面价值是1000万,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均是500万。在一个会计年度中,企业销售了300万元的商品,取得500万元的收入。在这一年度中,取得销售收入时,存货成本相对年初已经上涨了10%,年末时存货的成本相对于年初上涨了 20%。不考虑税收因素。

表4.1企业年初的企业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

存货 1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负债 500

所有者权益 500

资产总额 1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1000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一夜的主要财务报表如下:

表4.2历史成本计量下的企业收益表

单位:万元

收入 减:成本 利润

表4.3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年末资产负债表 500 300 200

资产

流动资金 500

存货 700

资产总额 12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负债 500 所有者权益 700(500+2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1200

在上述财务报表中,忽略了价格变动。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商品价值上涨10%,此时存货曾志伟1000*10%=100万,商品总价1100万。30%已售的商品成本为1100*30%=330万,结余商品价值为1000*70*(1+20%)=840万,商品增值为840-1100*70%=70万。

那么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如下表:

表4.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企业收益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成本 销售利润 500 330 170

表4.5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企业年末资产负债表

资产

流动资金 500

存货 840

资产总额 134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负债 500 所有者权益 840(500+34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1340

由以上数表可以看出,两种计量模式的初始计量没有区别,但是在后面计量所有者权益时有不同。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财务报表反映了动态的会计要素,与市场更为吻合,其中反映的收益更为准确,因此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很大的程度上的并用对于计算是有很大帮助的,并且两种方式同时运用可以更准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另外,理论上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建立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基础上,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经济环境条件对企业的影响,具有高度的市场相关性。因此,仅仅报告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将忽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而只报告公允价值信息则会掩盖对已完成市场交易的记录。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实质上体现出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二者之间的矛盾。而采用两种计量属性并行报告的模式则可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实行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混合计量模式是当前财务会计中最合适的计量选择。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应如实的反映企业已发生的交易与事项及其引起的资产,负债及权益的变动情况。只有历史成本计量才能最大程度的反映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事实”,最大程度的降低“估计”。。经济形势乐观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并存的计算方法,金融类企业当期收益或者所有者权益造成直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从而使上市公司净利润或者净资产向好的方向变化。只有立足过去,才能决策未来。没有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决不可能正确预测并选择未来的经营方针。历史信息尽管有面向过去的局限性,然而它却有评估过去的规划并加以纠正和预测价值两大作用。所以混合计量模式中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那么,如何解决在财务报表中的双重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矛盾,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在会计处理中,能够如实记录并报告的一定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是期望值,具有不确定性。财务报表中列出的最关键的信息指的是确定性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它对于企业已发生的投资具有反馈作用,对于未来发生的投资具有预测作用,还能用来评估企业的业绩。笔者认为解决两者在财务报表中的矛盾最好的方案是表外披露。表外披露可以详细阐述此财务报表调整的原因、计量方法、报表计量与日常记录中账面价值的金额差值

[26]。凡是含有为实现利得(损失)的净收益和总收益都应当列在报表附录中,并注明公允价值的来源及其变动产生的影响,使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更加透明。

5. 完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对策

5.1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过得会计准则一直致力于向国际会计准则看齐。但是,在“追赶”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可以参与与国际财务报告相关的项目组进行研究,加强自己的话语权。目前,我国会计行业需要制定双重会计计量的准则以及运行机制来规范会计行为,约束双重计量属性的运用范围,完善计量方法和步骤[27]。应该对使用双重计量属性的范围作出详细地解释,比如说规定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适用于哪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不同经济条件下采取哪种计量模式,最重要是要规定公允价值的确认方式。

5.2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一,改进会计报表,如果企业使用双重计量模式来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对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就会出现双重价格,不便于大家的理解,可以在其后附一张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表来加以说明。其二,加强表外披露,企业已经确认还未实现的损益采用的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它反映的并不是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此时可以将这些财务信息在表外披露,以此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情况,避免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机会。

5.3完善市场的秩序

投资者通过公允价值来公平交易,但是在我国经济市场上,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仍存在许多不足,面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陷,必须加大力度去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28]。我们应当建立诚信市场,确保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立法机关应该尽快制定有关双重计量模式的法律条文,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在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调整的同时积极规范审计工作,加快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提高其管理职能;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规范资产评估流程。

5.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提升。专业知识方面,要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企业在引入人才的时候可以考虑轮岗制度,竞争决定去留,以期望鞭策会计人员提升专业知识,促进对公允价值的评估工作;职业道德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此外,还应该提高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随着新的法律法规的出现,会计人员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企业可以定时开展培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引发的思考,无论是会计界还是金融界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都在往深的层次发展,以此为主线介绍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定义、特征和优缺点,举例说明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对收益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双重计量模式的对策,包括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完善市场的秩序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对经融危机后各方声音的总结,笔者认为目前为止最适合的会计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世驰. 公允价值计量与动态反映会计研究[D]. 重庆: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 葛家樹. 会计选择问题探讨-面向公允价值的计量选择[J]. 当代会计评论.

2009,2(1):1-9.

[3] 古捷. 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给予次贷危机贷款资产计量模式研究[D].

暨南大学,2009.

[4] 梁谦. 双资本循环的会计计量模式—基于以收益为核心的会计本质的会计目

标的重新认识[D]. 南宁:广西大学,2012.

[5] 常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 财会月刊, 2004(1):2-8.

[6] 吴倩.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金融危机后的思考[D].

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1.

[7] 常勤.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 财会月刊,2004(1):8.

[8] 葛家樹,徐跃.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一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

允价值[J] .会计研究,2006(9):4.

[9] 张瑞琛. 公允价值计量宏观层次偏好性研究[J]. 财会通讯,2009(16):2.

[10] 王金惠. 从单一计量属性到多种计量属性共存的选择[J]. 财会通讯,2011

(1):17-19.

[11] SFACS,第67段.

[12] IAS:FrameworkforthepreparationandPresentationofFinaneialStatements, 第100

段.

[13] 李绘芳,张燕.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2013

(08):100.

[14] 路晓燕. 公允价值会计-基于理论分析与我国的初步实证证据[M]. 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8:13-14.

[15] 谢诗芬.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74.

[16]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焦转转. 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问题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18] 浦令舒. 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共存关系探析[J]. 金融与财会,2011(11):

51-54.

[19] 魏海亮. 混合计量模式下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D]. 吉林大学,2011. [21] 于永生. IASB 与 FASB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2] 陈旭东,逮东.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J]. 会计研究,2009:10.

[23] 隋海燕. 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分析[J]. 财会通讯,2012(3):107-110.

[24] 王秋石.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的基于[J]. 当代财经,2009(12):5-9.

[25] 段安民. 成本一效益视角下我国企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1.

[26] 葛家澎. 如何采取恰当的会计处理区解决财务报表中双重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矛盾?[J]. 财会学习,2011(11):26-30.

[27] 陈卫华.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双重计量模式研究[D]. 财会通讯,2013

(10):68-70.

[28] 吕玮. 后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分析[J]. 商业经济,2013(8):103-105.

致谢

写到这里,感慨良多,入校时的情景恍如昨日,但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临近尾声。回想过去的时光,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开心也有失落,很珍惜在离开校园几年后又有一次机会能够回到课堂聆听老师的教诲,但是时光匆匆,转眼又将离去。离别之际,谨向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道一声感谢。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金健萍,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反复修改到最终完稿,李老师都给予了悉心指导,正是她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使我能如期完成论文。同时也要感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感谢学院诸位老师在这几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对我的教导和帮助。需要感谢的还有我的同窗好友,最后,我想对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父母和家人说一声,谢谢你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信赖与包容,感谢你们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