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大一管理学原理 复习重点提纲:
 

大一管理学原理 复习重点提纲:

发布时间:2019-08-02 09:52:38 影响了: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对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

A、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

B、提出十四项原则,对管理人员有极大的帮助。

局限:

十四项原则缺乏弹性。

3、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有:

权威的基础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A、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B、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C、法定权利: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

A、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

B、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C、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

PS: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特点以及对它的评价,由于老师PPT翻得过快且PDF上没有相关内容,故请大家自己解决。

三种理论的共同特征:(上课没讲过,但PDF上涉及)

A、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和及人的需要、行为,被称为“无人的组织”;

B、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个“封闭系统”的管理。

二、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霍桑实验的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B、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D、企业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方法即C)

2、霍桑试验

阶段:

A、照明实验

B、继电器装配实验

C、大规模调查

D、接线板小组观察实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3、对人际关系学说的简评

A、人际关系学说修正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陷,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B、发现了霍桑效应:即由“受注意”所引起的效应;

C、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

D、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动态平衡的途径。

三、现代管理丛林

1、决策理论学派

西蒙的观点:

A、寻找最优化方案的过程比寻找合乎要求方案的过程复杂的多

B、最优化的首要条件是完全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仅具有有限理性

C、决策可以区分为两种性质相反的决策:

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

D、区分的依据是两种决策采用的技术不同

2、管理科学学派

主要观点:

A、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标准

B、采用量化方法进行决策

C、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主导思想:

是使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注重量化研究,使生产力得到了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学派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这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一、组织环境的构成(即环境要素)

二、组织环境与组织的交互影响:

1、组织要适应环境

2、组织要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环境

PS:各要素的作用老师上课没有讲,PDF上也没有,但老师画重点时有涉及。

三、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含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个性,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

2、组织文化的内容:

3、组织文化的塑造:

A、选择价值标准

B、强化员工认同

C、提炼定格

D、巩固落实

E、丰富发展

第四章、计划

一、计划的作用

1、预测未来,减少变化的冲击。为实现组织活动的目标提供保证。

2、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为组织活动分工、协调制定依据。

3、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为组织资源筹措和整合提供依据。

4、设立目标和标准,为检查与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二、计划的过程

三、计划的目标

四、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程序

A、目标制定

B、目标展开

C、目标实施

D、目标成果评价

E、总结,进入新的循环

F、实施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模式:PDCA

P:定目标、做计划

D:时间

C:检查

A:总结、提升、奖惩

第五章、决策

一、决策的过程

二、决策的原则

是“有限理性”,“满意原则”,不是,“最优原则”

人要作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必须作到:

(1)收集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根据目标和信息制定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3)能准确地预测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有限理性的原因:

(1)人们不可能收集到与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

(2)很难列出所有的可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3)不可能准确的预期备选方案的结果。

三、决策的定量模式

风险型决策——决策树

决策树由决策点、方案枝、自然状态点和概率(状态)分枝构成。

决策树方法的步骤:

A、根据决策备选方案数目和对未来环境状态的了解,绘出决策树图形。

B、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

C、将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减去该方案实施所需投资额,比较余值后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D、剪除期望收益值较小的方案分枝,保留下来的方案作为备选实施的方案。

第六章、组织

一、组织的基本模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

特点:不设职能结构,由直线指挥人员全权负责

优点:统一指挥、垂直领导

缺点:对最高领导要求高

适用范围:小型企业,技术、产品单一

2、职能制组织结构

PS:图表见书或笔记

优点:

有利于整个企业实行专门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减轻各级主管领导的工作负担。

缺点:

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容易出现政出多门、指挥和命令不统一的现象,妨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的统一集中。

3、直线职能制结构

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权

优点:保留了职能层,克服了职能制多头领导的缺陷

缺点:职能层与管理层协调有难度

适用范围:大、中型企业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组织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有利于事业部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效率较差,事业部易滋长本位主义倾向

适用范围:规模较大,且经营领域分散的企业集团

5、矩阵制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等

适用范围: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项目

6、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的优缺点:

网络成员单位都是独立法人,其间没有正式的资本所有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通过契约纽带和相互信任、互惠互利机制密切协作。

人数少、弹性大、应变快、内部管理简单是网络型结构的突出特点,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职能上具有优势是成功的保证。

卡西欧公司专注于设计、营销和装配,在生产设施和销售渠道方面很少投资。

IBM公司80年代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开发PC机成功,依靠的是微软提供软件,英特尔提供机芯。

第七章、领导

一、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补充:领导者强调控制精神层面,管理者强调控制物质层面。

二、领导者的权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职位权力

2、个人影响力

三、领导理论

1、特性理论

侧重领导者本身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其前提假设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传统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与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的。

2、领导行为理论

A、四分图

PS:上图中的关系即课上所讲的关心,工作即为课上所讲的主导。

B、方格理论

费德勒模型

第八章、激励

一、人性理论

1、X——Y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消极的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积极的

2、经济人——社会人

二、内容型理论

1、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过程型

1、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基本描述:激励力(M)=期望值(E) ×效价(V)

3、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的

强化理论的类型:

a.按照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

b.按强化的方式不同分为连续强化、间断强化、随机强化

第九章、控制

一、控制的意义、作用

1、控制的重要性:

A、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B、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C、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D、授权中责任的体现

E、控制与其它职能的关系

2、控制的目的和作用:

控制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维持现状,解决“急性”问题(基本目的)

第二个目的——打破现状,解决“慢性”问题

组织有两类问题:

“急性”问题:指经常产生、可迅速、直接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问题;

“慢性”问题:指长期存在,影响组织素质的问题

二、控制的过程

1、制定标准

2、对照标准检查实际绩效

3、采取纠偏行动

三、控制的类型

根据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可分为:

1、事前控制/前馈控制

2、事中控制/现场控制

3、事后控制/反馈控制

管理学原理

一、 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 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4.电子会议决策方法的主要优点有( ACD )

A.诚实 B.先进 C.匿名 D.高效

5.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有 ( ACD )

A.以目标我中心 B.严格监督 C.自我参与 D自我控制

6.控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 ABC )

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工作绩效 C.纠正工作偏差

四、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简述如下:

(1)、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的发展;

(3)、组织的变更具革命性;

(4)、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普遍追求的目标;

(5)、知识管理将成为新时代管理的焦点。

2、如何理解人本原理?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答: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来进行的。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因此,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这就是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的中心,人是管理的目的,民主管理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最佳途径,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出现的,具体做法为:先民主,再集中。

(1)创造条件让职工通过正常的渠道,对本单位的管理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加组织决策;

(2)让员工参加管理工作;

(3)职工监督管理机构和按理说者。它可以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与被管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

坚持人本原理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行人本管理原理时,应坚持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