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混凝土规范2016最新版 [混凝土工培训2017]
 

混凝土规范2016最新版 [混凝土工培训2017]

发布时间:2019-08-07 10:36:21 影响了:

混凝土工培训2017.8.15

培训内容

1、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3、混凝土质量缺陷分析与预防措施

第一章 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一、混凝土的组成

1、混凝土由胶凝材料、细、粗骨料、水、外加剂按适当比例配制混合,通过搅拌、捣实成塑性拌合物经凝结硬化成具 有一定强度和其它性能的人造石材。

二、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一般是以混凝土拌和物是否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来判别。

1、拌和物包括4个性能: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泌水性

混凝土流动性影响主要因素:混凝土单方用水量

混凝土粘聚性影响主要因素:混凝土含砂率

混凝土保水性、泌水性影响主要因素:水泥品种、用量、细度

混凝土离析影响主要因素:粗骨料及细骨料级配

搅拌时间是影响混凝土混凝土质量和搅拌机生产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2、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通常以坍落度为指标测定拌合物的流动性

用一高300mm ,下口内径200mm ,上口内径100mm 的圆台形无底铁桶称为坍落度筒进行测定。拌和物分三层填入铁筒 内,每填一层用铁棒插捣25次,顶面多余料刮平。筒小心提 起移到一旁,量出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拌和物最高点之间的 高度差。捣棒侧击观察混凝土粘聚性,逐渐下沉,粘聚性良 好,倒塌、部分崩溃或出

现离析,粘聚性不好。

第二章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不是单一因素产生的,而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控制,不能 单纯的从某个因素出发,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从原材 料筛选、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到建立有效的质量管 理体系,都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执行,对每 一道工序要进行严格检查;施工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增加 熟练程度,这样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可减少。

“二十四”字预防措施:

抓材料 精设计 控位置 防离析 细振捣 重养护 慢上人 缓拆模

1、抓材料(原材料)

对原材料进场严格把关,进行现场检查、检验,对每批进场水泥都要检查其产品包装、出厂 日期与出厂合格证是否一致,并按规定抽样送实 验室检验,检验通过后方可使用。水泥存放与使 用,应严格按水泥储存要求。

原材料尽量选择同一品牌、规格、型号、产 地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避免因品质差异导 致工程质量差异和颜色变化。有害物质不能超标。

2、精设计(配合比)

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合理水泥品种及用量,控制水灰比、改 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

严禁施工现场随意加水搅拌,增加坍落度。

3、控位置

模板、钢筋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布置应科学合理。

4、防离析

搅拌:混凝土的拌和要均匀,常以拌和时间控制,通常为1~2分钟,掺有外加剂时应适 当延长。

运输:尽量缩短混凝土停放时间,减少坍落 度损失。时防止离析与出现泌水,现场必要 时采取重新搅拌;运输能力与速度服从浇筑 速度与初凝时间的需要;泵送混凝土时需符 合规定要求。

浇筑:混凝土不能自高处自由抛落,防止混凝 土离析与部分骨料集中;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 自由高度(称自由下落高度) 不应超过2米。

5、细振捣

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匀质性的关键环节,注 意混凝土浇捣顺序和质量。

(1)混凝土分层浇筑

为了使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浇筑时应分 层浇灌、振捣,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上层混凝土浇灌并振捣完毕。

(2)避免出现漏振、欠振、过振现象

1整个振捣应做到 上、下、左、右没有遗漏 的地方,对模板拐角和钢筋密○

集处,要特别注意。

2混凝土分层浇筑时, 应将振动棒上下来回抽50~100mm;同时,还应将振动○

棒深入下层混凝土中50mm 左右,使上下层混凝土接合成一整体。振捣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3掌握好每个插点的振捣时间。 ○

时间过短不能充分捣实(欠振);

时间过长会引起混凝土离析,分层(过振)

最佳振捣时间:一般约在20~30s之间,但最短不能少于10s 。

每一插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一般以混凝土 面呈水平,混凝土拌合物不显著下

沉,表面泛浆和不出现气泡为准。

4插入式振捣器操作时,应做到“快插慢拔” ○

快插是为了防止表面混凝土先振实而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抽出时 造成的空洞。

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 的1/2, 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 预埋件等。

6、重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根据水泥品种,气候 条件和工期要求加强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 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防风防干和保温 防冻等措施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不 得一时湿润,一时干燥。

7、慢上人

严格控制新浇混凝土上人和堆载时间,避免人为因素致使产生的结构 缺陷和裂缝。

8、缓拆模

控制拆模时间,当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

拆模时应尽量不要用力过猛过急,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以避免混凝土表面 或模板受到损坏。

三、钢筋工程中的问题

施工中对钢筋的直径、级别、根数、形状、搭接接头锚固和保护层都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和满足规 范要求,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必须彻底清除施工中偷减钢筋用量的错误做法。如果施工现场某种型号的钢筋供应不到位时,需对钢筋进行等强度代换或等截面代换,不得随意减少钢筋用量以小代大,避免造成质量事故而直接 影响经济损失。

2、施工管理不善,不按图施工(1)凡在钢筋工程施工前,先检查钢筋的出厂合 格

证和二次复检报告,不合格的钢筋一律不准使用, 核对构件中钢筋的直径,根数、位置、保护层垫块高 度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2)个别人员不懂结构,盲目施工,造成事故,将受 力主筋放置错误。 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3、钢筋的锚固长度不足,按规范要求光圆钢筋均应在末端做弯钩,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严格 执行规范标准。但由于个别施工单位配料不准,钢筋的锚固长度都短于规定,又不采取专门的锚 固措施,造成梁和支座处断裂和坍落事故。

4、钢筋接头不符合规定。钢筋的接头有焊接接 头和绑扎接头,且搭接长度都应满足规范要求, 受力钢筋的接头应相互错开。有的工地钢筋接头 位置不按规定施工,把钢筋接头都放在了同一截面上,还有的钢筋接头是端头弯钩,没有焊也没有绑扎的错误做法,这样的做法就极易造成质量事故。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5、钢筋的配筋率过低,达不到规定的最小配筋率要求,板中受力筋的间距过大,不按要求设置构造钢筋,也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6、钢筋锈蚀、老化,规范中规定钢筋表面应 洁净、污物和铁锈等应在施工前清除干净,带有颗 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有的工地使用锈 蚀严重的钢筋,而不除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钢筋 不仅要除锈,还要经测试重新核定断面和强度后方 可使用。

7、钢筋保护层砂浆垫块达到一定强度后,用铅 丝将垫块绑在钢筋上用来控制保护层厚度。一定要绑牢。

8、在绑扎梁板钢筋时,应防止水电等安装工程的管线将钢筋的位置抬高或降低。钢筋绑扎完毕后,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检 查负筋的位置;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 否符合规定;检查混凝土的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

无松动变形现象;钢筋 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钢筋位置 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9、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绑扎好的钢筋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做好隐蔽验收记录,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治措施

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的波动、计量的误差,搅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砼出现分层离 析、泌水、干涩、板结等和易性不良的特 征;又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和钢筋制作的 偏差,以及浇注、振捣、成型、养护等施 工操作的不当,都可以引起现浇结构的外 观质量缺陷。现分析如下:

现象一:露筋 (混凝土内部钢筋局部裸露在结构表面)

1、产生原因: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 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 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 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 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 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 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振动棒撞击钢筋或踩 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接或拆模

2、防止措施:

(1)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 检查;

(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 准确并有良好的和易性;

(3)浇筑高度超过2m ,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

(4)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捣 棒进行振捣;

(6)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正确确定拆模时间,防止过早 拆模,破坏棱角。 现象二: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 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 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 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 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欠

(5)模板拼缝不严,漏浆。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 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2、防止措施

(1)配料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混凝土配料 单进行配料,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 均匀,坍落度适合;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 设串筒或溜 槽;浇筑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3)模板拼缝必须严密;浇筑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现象三: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不光洁、粗糙,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导致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浆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接造成麻面。

(5)振捣时不实,欠振捣致使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 面形成麻点。

2、防止措施

(1)模板表面必须光洁、无粘着物;

(2)混凝土的模板安装拼缝必须严密,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

(3)选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浆;

(4)混凝土分层均匀捣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

A级,混凝土表面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间断空隙,敲击时粗骨料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 80%;

B级,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 存在空隙,但内部没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 60%~80%;

C级,混凝土内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在30%以下。

现象四: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 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混凝 土捣空,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

(2)混凝土离析,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 过高,致使振捣器振捣不到位,形成 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杂物(木块、泥块 等),混凝土被卡住。

(5)混凝土受冻。

2、防止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高一标号的细石混 凝土浇筑,在模板内灌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实。

(2)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开振捣孔等,严防漏振。

(3)及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

现象五:缝隙、夹层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1、产生原因:

(1)施工缝处杂物未清理干净;

(2)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团泥块;

(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

(4)交接处未浇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现场工人掉落工具、火机、烟盒、水杯和矿泉水瓶等杂 物及丢弃的小模板等卡在钢筋中未处理。

2、防止措施:

(1)认真清理杂物并冲洗干净;

(2)浇筑高度超过2m ,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 离析;

(3)接缝处浇筑前先浇50-100mm 厚的水泥砂浆,并加 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现象六: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产生原因:

(1)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注后养护不好, 造成脱水,强度低;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施工时气温低且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 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匀。

2、防止措施:

(1)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认真 浇水养护;

(2)拆除侧模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 以上 强度;

(3)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4)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现象七: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1、产生原因:

(1)由于模板的刚度和强度不够;

(2)混凝土浇筑时没有按照分层下料,浇筑强度过大, 模板加固不牢固,模板的安装和支撑不好,松动、泡水, 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浇注后,表面仅用铁锨拍平,未用抹子找平 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4)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 面出现凹陷不平活哦印痕。

2、防止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操作,浇筑混凝土后,根据水平 控制线拉线用抹子找平、压实,终凝后浇水养护;

(2)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支在坚实的基础 上,有足够的支撑

面积,并防进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3)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 以上,方可在已浇注的混凝土上方可上人进行下道工序。

现象八:强度不够 (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1、产生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砂、石级配不好,空隙大, 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填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施工时随意 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搅拌、现场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方面的 因素控制不好而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够。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试验因素等。

2、防止措施:

(1)水泥有出场合格证、检测、复试报告;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搅拌、浇筑、振捣及养护过程中 采用合理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4)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5)加强对混凝土试块的养护和管理。

现象九:疏松 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 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 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砼外观颜色、光泽 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 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 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

1、原因分析

(1)混凝土漏振。

(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混凝土站因设 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 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

(3)严寒天气,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 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

(4)实际工作中,有的工地在泵送混凝土时,不预 拌润泵砂浆,现场工人图省事,直接向泵机料斗内铲两斗 车砂子和一包水泥,加水后未充分搅拌就开启泵机。有的 工地在浇注面上未将润泵砂浆分散铲开而堆积在一处,拆 模后构件表面起皮掉落,内部疏松。

2、防止措施

(1)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振捣,避免漏振。

(2)使用优质水泥,严格砂石等原材料进场验收, 经常检查计量设备,严格控制水灰比,商品混凝土站防止 将矿物掺合料注入水泥储罐内。

(3)防止严寒天气混凝土早期冻害,加强保温保湿 养护。

(4)严格润泵砂浆配合比,润泵砂浆应用模板接住。

现象十:裂缝 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或贯通性裂缝,影响结构性能和使 用功能。可以说,实际中所有混凝土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各 种裂缝,关键是如何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 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 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采用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

1、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1)塑性收缩裂缝: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 快而产生的表面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 气出现,裂缝上宽下窄,纵横交错,一般短而弯曲。

(2)干缩裂缝: 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 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主要和 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 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3)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水泥水 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混凝土内 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土龄期短,抗拉 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 度,则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 施工中后期。

(4)自收缩裂缝: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后,体积有 一定量的减小,处理不好(如未留置适当的施工缝、 后浇带等)会产生如龟背样的细小弯曲的裂缝。自身 收缩中发生于混凝土拌合后的初龄期,因为在这以 后,由于体内的自干燥作用,相对湿度降低,水化就 基本上终止了。

(5)应力裂缝:由于设计上应力过于集中或钢 (温度筋、分布筋)分布不合理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裂缝深而宽,可出现贯通性。

(6)载荷裂缝:混凝土未产生足够强度即拆除 底模,或新浇注楼面承受过大的集中载荷,如钢 管、模板、钢筋的集中堆放,使混凝土受到冲击、 震动、扰动等破坏而产生的裂缝。裂缝深而宽, 从受破坏部位向外延伸。

(7)沉缩裂缝:地基(模板)下沉或垂直距离 较大的部位与水平结构之间因为混凝土沉降而产 生的裂缝。

(8)冷缝裂缝:大面积混凝土分区分片浇注 (未设施工缝)时,接茬部位老混凝土已凝结硬 化,出现冷缝,极易产生裂缝 现象十:裂缝 现象十:裂缝 。

2、预防措施

(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表面砼特别是大面积砼加 强二次抹面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 有效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并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2)干缩裂缝:根据规范要求,加强混凝土早期养 护,一般采取人工浇水自然养生,浇水时间7~14天,浇 水频率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准。如能采取覆盖塑料薄 膜、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等方法养护,则可基本 消除干缩裂缝。

(3)湿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降低内部湿升,采用 混合材料掺量大的水泥或在砼配合比设计时外掺一定比例 的S95级矿粉和级粉煤灰,炎热天气采用加冰工艺,预 埋冷却水管,寒冷天气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在大体积砼 外表采取保温措施,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25。

(4)自收缩裂缝:正确选择水泥品种和矿物掺合料的 品种与掺加量,按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后浇带,道路砼终凝后及时切缝。

(5)载荷裂缝:梁板底模拆除时间必须严格按 照同条件试块强度要求,适当控制施工进度,待新 浇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 以上方可上人进行施工作 业,新浇楼面上钢筋、钢管、模板等分散堆放。

(6)沉缩裂缝:基础沉降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沉 降缝,模板确保刚度、牢固支撑,不允许下垂和沉 降,整体浇注时先浇竖向结构构件,待1.0~1.5小 混凝土充分沉实后再浇水平构件,并在混凝土终凝前二次振捣。

(7)冷缝裂缝: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掌 握混凝土浇注速度和凝结时间,炎热季节增大缓凝 剂的掺量,当混凝土设备或运输出现问题时,及时 设置施

工缝。

现象十一:连接部位缺陷

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外 观质量缺陷。竖向构件主 要有墙、柱,水平构件主 们的连接部位出现质量缺陷危害最大的是前述的夹 渣、缝隙,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烂根”、“烂脖子”、“缩颈”等。

原因分析

(1)“烂根”一般指墙、柱与本层楼面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楼层层 高较大时更容易出现此种情况。

产生原因是,垃圾杂物聚集在柱跟或墙底,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柱墙较高振动器振捣不到,模板漏浆严重,浇 筑前没有浇灌足够50mm 厚水泥砂浆等。

(2)“烂脖子”、一般指墙、柱与上层梁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

产生原因是,节点部位钢筋较密混凝土被卡住,漏振,浇注顺序错误,柱头堆积垃圾杂物等。

(3)“缩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柱头或柱跟模板严重偏位凹进,使得柱子与梁板连接处截面变小;另一种是柱 头或柱跟预留钢筋偏位,钢筋保护层过大,混凝土承压面 积减小。

产生原因是,模板安装不牢固,模板刚度差,在预留钢筋上部未绑扎稳固环箍或钢筋

(4)绑扎不牢,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破碎掉落等。

2、预防措施

(1)“烂跟”:在柱跟或剪力墙的模板跟部设置清理门,在浇注混凝土前将底面杂物完全清理干净。在连接部 位先浇注50mm 厚的同配合比砂浆,再浇上部混凝

土。每 次浇注混凝土高度不超过500mm 厚,仔细振捣密实后再 继续浇注上一层,防止模板底部和侧面漏浆。

(2)“烂脖子”:如果柱子是先期单独浇注,则在浇注梁板时先浇柱头同配合比砂浆50mm 厚,如果墙柱梁 板同时浇注,先浇竖向结构,待充分沉实后再浇水平构件, 连接部位加强二次振捣,消除沉降裂缝。防止模板漏浆。

(3)“缩颈”:安装梁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后才允 许接驳梁模板。柱头箍筋按规定要求加密并绑扎牢固,在 混凝土浇注时发现柱纵筋偏位及时调整,钢筋保护层垫块 安置数量和位置正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