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教师师德论文最新5篇
 

教师师德论文最新5篇

发布时间:2022-07-24 10:00:06 影响了:

正因为环境的进步,上班族应用到论文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制订论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楚。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师德论文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师德论文最新5篇

教师师德论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肯定和赞誉。足以可见教师在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人师表者,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技巧,重要的还要有超平常人的良好品德。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师德修养就无从下手,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加强师德修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严于解剖自己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认识自己,又谈何了解、教育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人,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再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这之后,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走走过场而已。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

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进行师德修养和重要方法。他们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们每个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因为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之下,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和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风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列则加勉;其次,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行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新晨范文网

四、提倡“慎独”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意志,取决于是否达到“慎独”的境界。因为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单独活动和单独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多,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学生,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劳动个性的特点具有“隐蔽”的特点。其所费耗的精力和心血是难以计算的,伸缩性很大,别人是不易觉察的,这时,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这样,就无需制裁和强制的压力来推动师德行为。一个教师离开了“慎独”,就无所谓“良心”,也谈不上什么师德修养了。

教师师德论文2

关键词:教师学生爱呵护甘于寂寞默默奉献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幼承父训,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我终于实现了理想,走上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在平时的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我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我的学生,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的学生。爱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一、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我们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从教多年,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师德,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放弃学习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泪下。我犹豫过,动摇过,有时候问自己,和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喉咙发炎出不了声时看到学生们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我们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我班有个学生,妈妈跑了,从小跟奶奶长大。做事邋遢,学习不积极,我了解到她的家庭现状后,就把我女儿的衣服送给她穿,给她买文具,教给她怎样洗衣服。在我的默默的关心下,她有了明显的进步:衣着整洁了,笑脸干净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最令人欣慰的是她养成了做事积极的好习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二、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三、要甘于寂寞,默默奉献

做教师这行,清贫且辛苦,尤其是心累。有时候也很烦躁,很不想做了。但一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想到他们取得进步开心的笑容,以及和我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我心中的烦恼就消失的一干而净了。于是我又开始日夜兼程,无怨无悔。

无数个白天黑夜,我远离了喧嚣人群,告别了灯红酒绿,走向那灯火阑珊处。我自与那清风白云作伴,在知识的海洋中赢取那心灵的海阔天空。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笔耕不辏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篇材料,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时,为了想个好游戏,我反复琢磨,细细推敲;有时,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我放弃休息天加班加点直到雄鸡报晓;有时,为了孩子的学习,我放弃休息时间,利用晚上周末去家访;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教师师德论文3

【摘 要】 “学生为本”是教师专业的前提条件,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学生为本” 的师德观要求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更新理念,转变角色;适应形势,转变行为。

【关键词】 教师;专业标准;学生为本;意义;师德要求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提升教师素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二○一二年二月十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2]。《专业标准》突出了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教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一、“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

1、“以人为本”的涵义

以人为本:一般来说,“以人为本"就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发展人;“以人为本”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一个亮点,是《纲要》贯穿始终的根本思想,是德育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本质需要为本,即以人的尊严、自由、幸福、发展为本。从这一根本要求出发,《纲要》提出了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2、“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教育是特殊的生产部门,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劳动的产品也是学生。可以说,教师的劳动是与学生相互作用,并伴随其整个过程。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表现为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根本所在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就是要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目的,以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以人为本也体现了社会的真正进步。

“以人为本”对教师面对的学生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是学生,时刻体现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简言之,“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基本价值之所在。强调学校的教育管理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的需要,以学生个人的和谐、完善发展为教育和管理之根本。

在“以人为本”视域下,创造人的价值与意义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教育更重要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做人、开掘生命潜能,培育学生身心,养成学生人格,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单就学生方面而言,“学生为本”就赋予了新的内涵。“学生为本”是教师专业标准的首要基本理念,“学生为本”也是教师专业的主要特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特征。

3、“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质上的规定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在量上的要求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发展;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必要条件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社会要求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总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为本”师德要求的意义

唱响教育之歌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师德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本质要求。践行“学生为本”视域下的师德要求,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体现了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

1、“学生为本”的师德观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学生为本是教师职业价值实现的基础,是教师职业幸福及尊严和欢乐之源。“学生为本”的师德观重视人的价值,强调培育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追求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能最大限度地唤醒、激发教师发展潜能,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2、“学生为本”的师德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更新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需要具备体现时代发展的高尚师德,“学生为本”的师德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上的重要保证。

3、“学生为本”的师德要求,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

众所周知,人才是所有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高尚师德是教师个人的灵魂,也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教育是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方式来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师是通过系列教育活动,把下一代培养成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新一代。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教师的职业内容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手段是人格和行为具有的榜样示范。“学生为本”的师德要求,恰恰体现了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

三、“学生为本”师德观的内容

“学生为本”是新时代师德本质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为本”师德观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促进学生发展。”[3]

“学生为本”师德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和关爱学生

学生是有主观意识和人格尊严的学习主体,“受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受关爱”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尊重学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包容其不足,褒扬其长处,尊重其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情感、有德行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者与探索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帮助其成为知识的执着追求者,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场所,教学的实质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关系在某一方面来讲其实就是对话交往关系,当然,对话的前提是相互平等,教师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必须调整角色,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充满智慧的地方,成为师生共同追求、一起发现和分享真理的地方。

四、“学生为本”的师德观对教师的要求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为教师开辟了新的课堂专业生活,教师要全面科学地对学生实行新的关注: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与发展;尊重、理解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和价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1、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其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激发者、辅导者,教师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并身体力行,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努力做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其二,教师应是教育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研究者、探索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以研究者的心态、探索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推广应用。

其三,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要求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既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其四,教师还应是大学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由学校人拓展为“学区”人,角色开放,主动适应教师、家长、学生联谊、教育资源联享、学校特色联创、活动载体联动和优质品牌联强等方面的优化整合,利用大学区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2、适应形势,转变行为

其一,在对待学生上,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是要尊重学习有具体困难的学生,暂时还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不吝啬自己的微笑,适时赞赏学生:赞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努力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现出的淳朴善意。

其二,在对待教学上帮助、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阶段得失,确立适度目标;帮助学生选择自身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适度评价,并逐步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其三,在选择教学活动上商议、共享。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的思想特点、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征,商议确定并实施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乐意与学生一起,探寻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共同分享教育教学活动成果。

教师师德论文4

【摘要】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时刻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关键词】师德 师爱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现身说法,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取代的。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刻刻注重自身思想品质、师德修养等方面的榜样作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注重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基于“德”与“爱”。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学生心中永驻其崇高的人师形象。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师爱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不仅包括爱学生,还包括爱岗位、爱学习,甚至包括爱自己,无数个“爱”便汇成了高尚的师德。

一、爱岗敬业,对工作充满热情

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爱岗位,不仅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还要对困难抱有必胜的信心与乐观的态度。无阻碍的路程是不具挑战、不促成长的。要做到真正爱岗,就要抱着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工作,去不断发掘三尺讲台路上的绊脚石,并将其完美克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有句话说得好:要学生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须是一条长流长新的小溪。为了成为奔流不息的小溪,教师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教师只有具备宽厚广博的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广积薄发,挥洒自如,左右逢源。

二、润物无声,对学生充满爱心

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而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 成就一个学生要付出很多,毁掉一个学生也许仅仅是一句话而已。所以教育者要时时处处谨慎从事,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只有爱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心中有爱,教师才能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才能有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业务水平的不足,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建立起平等和协调的师生关系;只有爱学生,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只有爱学生,才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教”与“学”的关系只是一种制度性的授受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教学中才会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观点和想法。

三、率先垂范,做到以身作则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的可信性。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有一种人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幅画最为震撼,那就是师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德”字来诠释我们教书育人的真谛,用“爱”来谱写教育的篇章。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师德论文5

【摘要】化学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教师应爱党、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应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教学,教书育人。

【关键词】高校教师;道德品质;为人师表

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大学教师要有以师德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人民教师,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为人师表,能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探远的影响。作为大学教师,其基本道德准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是立国之本,它关系到国家未来,教育事业是一崇高的事业。受人尊敬的教师首先应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因而要求教师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又有为人师表的言行,以及将全部身心倾注在学生身上的奉献精神。清华大学水利系青年教师陈永灿博士,从教11年,以自己的“行”实践着自己的“言”。他对荣誉,总是一笑了之,他最看重的是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在教学上,他有着一股执著劲,反复琢磨教案,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锤炼自已的讲课“艺术”,形成丁自己“讲精、练宽、考活”的教学风格。陈永灿牢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话,他的教学信条是“留给学生的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知识固然宝贵,而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他成为水利系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于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榜样。

2.热爱学生

“尊师爱生”历来是我国师生关系之间的优良传统。a是千百万教师从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反映了师生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遵守这一准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真挚、广博的爱,是教师心灵美最主要的表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等,都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教师风范,同样也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准则。教师热爱学生应该做到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公正无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校绝大部分教师平时能严格要求学生,有不少教师不仅在业务上尽职尽责,而且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在学生身上,教师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实践经验证明,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准则,也是有效的教育因素,使教育工作不但“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对学生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我国古代文学家和思想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今中外,历来如此。教师的言

行举止,甚至气质、性格,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园丁。然而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必须首先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有些教师,从教多年,从未有过迟到、早退及开天窗的现象发生,他们教学认真,讲课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不仅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师生关系融洽,获得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4.勤于进取,精于业务

为了当好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勤奋好学的学生,必须不断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必须精益求精,才能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按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陈旧率加快,教师更需要以“学而不厌”的精神更新知识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的提高还应该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教师必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目前教师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心思不是用于教学,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别处,对教学抱着不认真的态度,显然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不相符的。

5.团结协作,坚持教育工作的一致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个人活动的特点,但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教育任务不可能由个别教师来完成,它必须由各门学科和各种不同职能的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师相互之间应该彼此尊重,互相支持。要在充分肯定个人努力的同时,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要善于把个人的努力同集体智慧结合起来。要努力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业务封锁等恶习,以维护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团结。有些教师因争名夺利导致不团结,工作不配合,互相拆台以致影响了教学工作。这与教师应有的师德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要有鲁迅先生所提出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追求事业,鞠躬尽瘁,以自身的浩然正气为社会主义祖国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