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三大教育理论是什么 基于运动教育理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三大教育理论是什么 基于运动教育理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0 04:20:42 影响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课要以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为依据,要模拟场景,设计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个性需求的活动,使体育课堂变成学生的快乐天地。在此背景下,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摸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体育课程。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还有待加大,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运动教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西登托普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是美国流行的主要教育理论之一。它主要的形式是分组小团队学习,可以是团队之间的,也可以是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和学习,配备专业的教师现场指导。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它能使学生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直接获得运动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本研究以运动教育理论为支撑,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设计运用运动教育理论,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某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中,随机抽取了5所学校6个班共246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班,其他同年级的班级作为参照班。学生年龄10~15岁,平均年龄12.6岁,教学实验完成的时间为一个学期。
  2.研究方法
  实验组班级根据中小学体育课的特点,设计运用运动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常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了为期4个月15周的教学,每周2个课时,共30课时的教学。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被试对象分别进行实验前后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97份,收回654份,回收率93.83%,有效率95.26%,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通过SPSS11.7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处理。
  实验组以运动教育理论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教法,主要采用娱乐性教学和小团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小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自信心,保证学生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示范讲解和按步骤进行练习来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课堂教学中先讲解示范,然后分步骤按阶段练习,其间对错误动作纠正,最后是整套动作练习这一程序来进行。两组学生经过每周2学时,总计30学时的体育学习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对两组学生在实验后所获得的问卷数据分别进行统计与对比,从而分析运用运动教育理论后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
  从上表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学生课堂上的投入和师生的互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投入度由原来传统教学法的58.9%提高到了90.3%,师生互动环节对照组是56.2%,而实验组达到了84.3%,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一堂良好体育课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特征。实验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程的组织架构,打破了体育课三段式教学结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参与度为主体,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技术为核心、以考试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重教不重学,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教育理念,形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建立了新型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利用小团体的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2.以游戏为基础设计教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实验前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对照组是67.5%,而实验组上升到了90.3%。主动学习态度,对照组是47.8%,而实验组达到了75.6%。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实验结果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和不同。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以前相比有所改变,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偏重于技术学习,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掌握单个或者成套的技术动作,把课堂上的主要时间用在了单个动作技术环节的重复练习上,与体育课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偏差。现有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进度都是以技术学习为主线,按照技术学习的程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排列,逐个进行教学,教法单一,教学手段变化不多,自然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随之降低,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达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次实验组课程教案设计是以游戏为基础进行编写。实验课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和有趣的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保持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法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很快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感,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强调小团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学生团队精神由原来的45.2%上升到85.4%,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运动教育理论,在实践操作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队,分别布置体育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和要求,简短精炼地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开始分组练习。不再统一组织,不再按传统程序练习技术,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学生之间互相指导和纠正。最后,以队为单位进行比赛。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了团队精神,改善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示和督促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相互参照、互相学习,加强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教学休息之余向学生传授一些交往经验、交往艺术,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并把握交往中的平等、尊敬、谦让、信用等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自信心等逐渐增强,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心理也逐渐成熟。
  总之,在中小学体育课中设计运用运动教育理论,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经过教学实验发现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优化了组织形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师生间的互动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潘峰.运动教育基础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科学时代,2007(6).
  [2] 蒋新国,肖海婷.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3] 高航,高嵘,张建华.运动教育理论基础探析及其对我国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启示.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5).
  [4] 高航,章荣江,高嵘.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体育科学,2005(6).
  [5] 张洪宝.篮球课教学对牡丹江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初探.北京体育大学,2005.
  [6] 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体育与科学,2008(5).
  (责任编辑 张茂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