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稷下学宫的特点与语文学习方式改革】
 

【稷下学宫的特点与语文学习方式改革】

发布时间:2019-04-20 04:22:05 影响了: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150年,但它的办学特点却给历史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通过把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与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改革比较一番,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
  稷下学宫的主要特点:
  (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这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稷下学宫容纳百家,欢迎游学,既允许个别游学,也允许集团游学,学宫内各先生之间也允许学者求师来去自由,从其所愿,甚至可以尽弃旧学而从新说。这种流动的游学制度使稷下学术的内部各学派之间,稷下学术与外部各国学术之间,不断处于交流状态,富有发展的活力。学术论辩带来稷下诸子学派的吸收、交融和分化、嬗变,到过稷下的不少学者和学派因此都表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稷下学宫通过激烈而广泛的辩鸣,解决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对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等问题的广泛的思考。比如孟子与告子之间关于人性论问题的辩论,就揭开了中国古代关于人性论问题研究、论争的序幕。
  (二)兼容并包,来去由己
  稷下学宫的基本成份是由各家私学组成的,它自然而然地继承和发扬了私学的优良传统,即兼容并包,来去自由。所谓兼容并包就是不分国籍、学派,广招天下贤士来稷下讲学,这就打破了各家私学的门户之见,有利于各学派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和进行广泛的争鸣。所谓来去自由是指凡是游学于稷下的学士,不管是集团还是个人,都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止,而且还欢迎去而复归的。主持稷下学宫的齐国统治者不给稷下师生任何限制,让他们自由地出入于稷下学宫,自由地穿梭往来于诸侯之间,这有利于学宫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繁荣。稷下学宫所奉行的兼容并包,来去自由的办学方针,还表现在在稷下学宫求学的学生们的自由选课上。在稷下学宫求学的弟子不囿于听自己老师的课,而是可以自由择师听课,这就打破了学派之间的森严壁垒,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大了知识领域,对活跃和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兼容型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稷下学宫发扬了礼贤下士的风格,不仅给稷下学者以很高的物质待遇,还给了很高的政治待遇,这也是稷下学宫能长期兴盛的重要原因。
  稷下之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所独创的官方兴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自由游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份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
  稷下学宫的成功之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它的办学特点对今天的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就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使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且要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向学生灌入知识,而是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学习方式改革的必然。那么,如何才能使这种学习方式像稷下之学那样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这些都需要我们思考。稷下之学在封建社会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齐国统治者的支持和鼓励,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落实,也关键在于传统上处于教学“统治地位”的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学习方式,走出认识的误区: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也不仅仅是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蔡元培先生也指出:“做教员时,不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与此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师要改变观念,重塑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成为一种生命化、生活化、主体化、互动化,且师生富有个性化创造的过程。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过程。稷下之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特点里面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影子。例如稷下学宫会定期举行“期会”,即学术讨论会,这种“期会”不仅教师可以自由出席辩论,学生也可以自愿参与质疑辩难,其结果是使稷下的高材生始终居于学术发展的最前沿,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在稷下学宫的争鸣与论辩中,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有特殊才能的雄辩家和政论家,如被称为“谈天衍”的邹衍、被称为“雕龙忌”的邹忌以及被称为“天口骈”的田骈等。稷下之学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师生之间的这种合作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方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吸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吸的知识的探究者。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少年儿童会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会本能地对一切新事物感兴趣,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心理动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指导,教会他们该如何思考,慢慢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互相一体、又互为促进的。通过稷下之学得到的启示,可以对语文学习方式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但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需要我们采用新的方法使之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语文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华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绿色生态环境”的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2)
  3、蒋雨诗.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J].中学语文.2010(24)
  4、袁忠.让诗意回归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
  胡莉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