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不忘初心 > 创新教育理念 教学理念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理念 教学理念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7-16 21:04:21 影响了:

教学理念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改变,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前国务院总理朱容基说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下一步我们如何搞好教育革新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首先得到更新,才能对下一代实施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么,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应对形式的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和突破:

一、强调教学理念与课程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这场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这对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当我们把课程仅仅理解为官方课程文件的时候,课程与教学就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景之外预先设定的,而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方法,灵活多变的去启发诱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讨论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强调学会引导学生学会问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学理念上能把“问了几个问题”和“答对了几个问题”区别开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现代先进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要求给学生留一块自由的空间,使

学生能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去发挥、去研究、去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头换面的改革,即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实施“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只把课本的知识点给学生画出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让学生完全变成十足的“书呆子”。教师应该在备课和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了解所谓的“知识”应该指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知道知识是“从哪里、怎么样来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和兴趣,让知识“活”在情感中,让知识“活”在方法中,让学生知道知识不仅在于“多”,更重要的是在于“活”。我听过一个老师讲过这样一节课:这节课是朱自清的《春》,当时的语文老师在这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常规板书课题,介绍作者。而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当时学生可活泼了,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相互发表着自己的看法,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老师让同学们安静下来,然后进行提问,这一提问才充分体现了这节课的精彩之处,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雪化了是“水”,一个同学紧跟着站起来说:雪化了是春天,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雪化了是小虫,还有的同学说:雪化了是燕子归来、小草发芽、雪化了我就不用穿这肥肥的厚厚的棉衣了---。这一堂课就这样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引入了。我觉得这堂课的可贵之处不止在于引入得巧妙,更可贵的是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自由,体现了这位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努力探索和对教学创新的尝试,充分发挥了同学们思维的自由性、创造性,给了同学们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知识的传授和领会全部融合在情感中。这样的形式正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应该逐步去体会和发挥的。这是一个新观念的具体的行为体现。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改中所要做的:要“特色教学”而不要“模式教学”;要“个性教学”而不要“大一统教学”;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而是“体验”和“感受”,要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我们的教师要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呢?

(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特定的信息交换的主体,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所以课堂教学中教法的选择,内容的设计和辅导过程,都需服从这一主体;传授知识、培养情感和技能,也需要服从这一

主体。因此,研究教法要先研究学法,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坚持把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参与意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宗旨。备课时设计出学生的自学时间,上课时把自学时间落实到实处,并善于创造出乐学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主导自我的状态下愉悦地掌握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创新有不同的层次: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独树一帜、另辟蹊径是创新,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能力排众议、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别有洞天也是创新。特别是要鼓励不人云亦云,有独到见解,并能自圆其说。创新的思想火花必须建立在精神松弛、思维活跃的基础上,环境不要太紧张。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让学生“仰着头”看老师,而是让学生敢于“平视”老师,真正做到“不唯师”、“不唯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持认同态度,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更容易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如此,学生的创造思维便可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面对五彩纷呈的社会现象,总想问个究竟,甚至对教科书观点提出质疑,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既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既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及时组织有关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辩论,把学生的思维空间空出来,使他们能够越出课本,拓宽视野,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坚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则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学科教学,也要把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巧设疑问,鼓励求异。结合教材多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发现获取知识,而教师只充当“导演”的角色。同时,面对新事物、新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电”、“补氧”才能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才能以自己的渊博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为学生打开智慧之门。

总之,观念转变是新时期课改的根本,教师观念的转变决定课改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课改的质量和深度,我们要善于借巨人肩膀,尊重专家但不迷信专家。育人为本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现有的成绩不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能否站在科技进步的前沿,能否在高新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新资源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迅速的积累国家的创新资源,有效的提高创新资源开发的能力,这是新的经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和异常艰难的历程。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东坝初中

邮编:262517

联系人:门福忠

联系电话:0536-353155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