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瓷绘“遗产”火铸史诗】负之遗产史诗
 

【瓷绘“遗产”火铸史诗】负之遗产史诗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5:46 影响了:

  《平遥春秋》为“瓷绘遗产,火铸史诗”,是中国世界遗产系列之一。平遥作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1997年12月 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该作品便是以此为题,用瓷板屏风的形式,按照历史情境复原的创意和构思,表现平遥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巨幅瓷板屏风画《平遥春秋》,是将景德镇传统手工制作的规格(三尺方六寸中堂瓷板)竖向45块,组合连成一幅22.55米长、112公分高的“釉上彩”巨型瓷板屏风长卷。“釉上彩”,是指在成瓷的釉面上进行彩绘加工制作,完成后再入红炉烤花,经700-800℃温度烧成彩瓷成品。该作品瓷板屏风纯用传统手工制作。先做白胎,后手工绘制完成。白胎原料以高岭土、长石、石英为主,以手工滚压成型,干燥后,经1300℃左右温度烧成。
  该作品以釉上新彩的绘制手法,描绘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县的城邑、建筑、楼市、牌坊、街道、民居、院落等,再现了晋商的商旅、经营、买卖、饮食、镖局、文化生活和民俗风情。画中建筑高低错落有致,气势恢宏,400多个人物组合有序、神态各异,再现了当时平遥县城的生动画面和人文景观,给人们了解、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提供了独特价值的视觉资料。
  该作品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和晋商文化有机结合,以景德镇陶瓷来表现平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该作品以景德镇陶瓷独有的手工技艺和材质,以景德镇独特的瓷板屏风样式,以前所未有的巨幅瓷板屏风的规格尺寸,以画面众多的人物和场景及反映晋商文化、民俗风情的广宽内容,使该陶瓷艺术作品成为讫今为止,中国陶瓷史上独一无二的鸿篇巨制,和壮丽的画卷。
  
  
  一、《平遥春秋》全景式地再现了以平遥为代表的晋商文化
  
  《平遥春秋》画面色彩以黄灰色为基调,以表现山西黄土地质和西北沙漠的特点,以红绿对比展现民间情调。《平遥春秋》画面构图,借鉴了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以长卷通景描绘景物,一段段展开,重点突出首尾呼应的特点。
  《平遥春秋》作品以通景四段展开画面,表现相关内容,首尾呼应,贯穿统一。
  该瓷板屏风作品1-8块,内容是商旅生活的概括,表现晋商“走西口”,创业艰苦的历程。画面上驼铃声声,沙漠荒凉一望无际,飞沙走石,老树枯枝在北风的肆虐下低吟哀叹。远处的古城垣残败的痕迹依稀可见。走西口的晋商,卷缩着身子牵着骆驼艰难前行。近处的土墙东倒西歪,遮掩着简陋的小酒店,这正是晋商们商旅途中难得歇脚的好地方。
  画中有的清点驼队的物品,有的在给马群添草料食物;有的回望故乡思绪茫茫;有的一壶老酒几碟小菜慰藉辘辘的饥肠;有的手端饭碗,虽是几餐未进一粒粮,却望着飘动的酒旗,思念的翅膀被风儿送到故乡,一家老小是否安康。店小二热情地端上饭菜,商旅们下一餐又不知何方。
  这段画面通过对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刻划,对在驼铃、马群、酒店、场景、道具等这一切在茫茫沙漠的烘托中,表现了晋商走西口前途未卜、创业艰辛及生存的需要与无奈的生动场景。
  作品第二段从第9块-29块,描绘了平遥城楼、城墙、民居、钟楼、街市、茶馆、戏台、牌坊等。画面建筑安排高低参差,主次远近有序,街市人群熙熙攘攘,买卖兴旺,一派生机。
  作品第九和第十块瓷板描绘了平遥厚实的城墙和高大的城楼。一位送急件的差使,身背插着一面小旗,从城内飞马而出,可能是为商旅送来急件。
  第11―16块,画面描绘了平遥城内繁华的街市和其时人的生活场景。有骑马闲逛观街的;有在店铺内选购货物的;有家佣牵着马,主人在马上观景遛达的;有饭店跟班出门躬迎顾客,伙计垂首门边恭迎而立的。
  
  瓷板的下方以城墙、房屋、树木为最前景压住画面的底部,前景描绘了一马车夫帮顾客上马车的动态。高大的枣红马驯服得纹丝不动,车平如水。顾客一脚踏上车,一手拨开布帘,脸回向车夫满意的微笑。车夫手托顾客上车,笑脸抬头望顾客。主客二人神情顾盼,表情自然生动。前景还有赶路的行人和急冲冲的轿夫。还有推着满载货物的独轮车的山西汉子,吃力的推车前行。画中还描绘有挑水的,有老父和妻儿、送儿子、丈夫、父亲走西口的;有驼队的人群正在装货物的;有男、女、老少车水马龙。街市店铺林立,灯笼高悬,人流忙而有序,秩序井然。
  画面17―20块,主要描绘了钟楼、镖局和镖队装卸货物的场景。忙碌的人群将一箱箱沉重的贵重物品扛上独轮镖车,保镖们三三俩俩,有抬的、有捆扎的、有协助的。还有位管家,手持清单帐本在认真地对一件件的货物核点。镖队出发在即,远处的马车都就绪完毕。有朋友相送,有父亲嘱咐儿子一路保重、平安。
  随着山西晋商的发展,为了货物流通的顺利,当时镖局也不断盛兴,为晋商的发展保驾护航。画面正是再现了当年平遥镖行状况之一斑。
  画面20―25块,描绘了当时晋商和平遥人的休闲生活。不少贵妇和平头百姓,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交谈,有的悠闲下棋,有的交流生意买卖,有的座而论道、高谈阔论。还有的为了点小事竟争的脸红耳赤,大打出手。有钱的晋商和他们的女人们,在楼上包厢自由自在的交谈或听京韵大鼓。
  茶馆的生意红火,人来人往。你看店小二又忙着招呼刚进来的贵客。倒茶的店员,技术纯熟,茶水在长长的壶嘴里像一根线一样注入顾客的茶杯。
  戏台上一妙龄女子,一手执木搭板,一手执细竹棒,在细竹架上放着的小圆鼓旁,一面打鼓,一面演唱。其身边坐的男子也不时弹起二弦伴奏。戏台下面和茶馆内,不少人被这演唱的京韵大鼓和花样的脸容及优美身姿而吸引。特别是一些有钱的晋商,更是踮起脚,有的还坐在大树上,伸着长长的脖子,目不转睛地看演出。
  京韵大鼓是北方最流行的民间曲艺,晋商们也热衷于听大鼓。画面表现了晋商们在茶馆饮茶看戏,悠闲轻松生活的一面。
  
  
  作品25―29块,描绘牌坊、店面,街市两边的店铺向远方伸展,远处的城门清晰可见。牌坊、店铺所挂的大红灯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日昌”招牌特别显眼,它的金辉曾闪耀着晋商“汇通天下”的鸿愿。
  清代富商以晋商为代表,特别是平遥,富商巨族高其门户,厚其墙垣,一座座高屋峻宇将平遥城托上了财富和金融巅峰。四方辐辏的平遥,便在这赫然大势的院落簇拥下,一纸风行,千金日利。有如民谚所说:“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因为有了一个叫雷履泰的人,“日昌”在平遥就闪耀出特别的光彩。
  雷履泰原是平遥县细窑村的农家子弟,自幼聪明过人,才识超群。后来弃儒经商,在西裕成颜料庄当了跑堂的小学徒。此后,勤奋好学的他一路攀升,从小伙计、先生、三掌柜直到说一不二的大掌柜。
  作品第三段,第39―41块,再现了当时平遥的庙会场景和民俗风情。画面以平遥城最突出的建筑楼市为重点,庙会的表演队伍依次展开。街市人山人海,店铺牌楼张灯结彩,老牌坊上书写“薰风南来”字样。大红灯笼写着“春”或“福”字,一串串在街市门前飘动,增添了祥和的气氛。男女老少的人群,依街市一字排开,神情动态各异,更有小孩争相往前挤,使表演看得更清楚。
  画中有大头舞、猪八戒、唐僧、土地公、土地婆、摇货朗鼓的小孩幽默滑稽、有八仙手执道具,脚踏高足登,各显特定的神态,仙风道骨飘然而来。有戏居中的小丑、老生和其他的人物角色,逗人发笑。有庆丰收的锣鼓队,鼓号齐鸣、乐声震耳。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和优美的花灯舞姿。还有一对男女,站在象征丰收的彩桥台上,众人扛着徐徐游行。紧随其后的是抬花轿的队伍,轿夫穿着黄色的衣服和红色的轿子色彩热烈响亮,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抬轿的队伍后面,还跟着一些商人、老人、妇女和孩子们,他们三三两两还在议论庙会的欢快场景。
  画面远处的马队、驼队和钟楼,都渲染了平遥特有的乡土文化情调,富有独特的吸引力。
  作品第四段,第41―45块,是画面的最后一部份。近处的树木掩藏了城墙下面残破部位,南门楼在城墙上高耸。城墙由近及远,一群刚出南门的驼队,背负着晋商们的希望,迈出款款的步子,在商旅中发出叮叮当当的铃声。这铃声划破沙漠的死寂。远处一群扬策马的晋商,奋进向前,消失在茫茫的黄沙中。
  作品首尾相映,以驼铃开始,也以驼铃结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寓意走西口对晋商发展的重要意义。
  《平遥春秋》整幅作品以多样的建筑、宏宽的场景,400多个不同动态神情的人物,古色古香而又有热烈的民间喜欢的色彩,表现了平遥乡土文化和晋商们的生活与风俗民情,使观者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空,难以忘怀。
  
  
  
  二、《平遥春秋》的艺术特色
  
  这篇鸿篇巨制的作者,就是景德镇高等专科学院美术系的程云教授。他出身于景德镇陶瓷美术世家(祖父程大有开创陶瓷人物刷花之先河,其父程斌为当代景德镇刷花名手),又受过系统的现代高等美术教育,是一位师法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开拓创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画家和陶瓷文化专家。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中少有的有思想深度、见识超群、胸怀远大的陶瓷艺术家,他以其历史感和责任感与人文情怀,创作巨幅瓷板屏风,这可以说是一次历史的创举!因此,艺术家程云先生在从事这幅巨作的创作时,满怀激情,摒弃名利,深入现场写生,体验生活,研读平遥的历史,寻找适宜的表现形式,开创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经典巨作。
  (一)艺术形式的特色
  该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手法结合画面的明暗调子,写实的表现平遥古城的建筑、城楼、街市,再现了晋商当年走西口创业的艰辛、平遥古城繁华的场景和百姓生活的状貌,以及多彩的民俗风情。这些宏大的景观和众多人物的活动都是根据画的立意,巧妙安排,整体再现了当年平遥古城的风物人情和人文精神。
  作品以中国绘画和陶瓷艺术相结合的手法,以散点透视,如随观赏者步走景移,画面一段段展开。
  画面以驼铃声声、黄沙遍地,描绘晋商走西口开篇,然后将观者视线引入城内,城楼的高大、街市的热闹、生计的忙碌、茶馆的悠闲、庙会的民俗风情,画面的最后表现马队和驼铃消失在南门外,漫卷飞扬的沙漠中。首尾相应,整体贯通,强调了走西口的艰辛,又寓意走西口是晋商发展的基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观者置身于当年平遥的时空。
  作品以陶瓷新彩的材质和技法,以结合时代审美观念,借鉴了中国传统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形式特色,结合陶瓷装饰独具的装饰风格来创作《平遥春秋》。使作品突破了传统陶瓷装饰固定的观念的制约。作品以陶瓷的材质,吸收了传统的绘画养料,又不完全追求传统绘画纯艺术的样式,形成了作品具有写实绘画的真实风格(如人物、动物等的写实描绘),又有陶瓷装饰的简洁明快、富装饰性的特点(如市楼、牌楼、钟楼、民居的重贴安置,街市的概括表现等)。通观作品是将真实性和装饰性、绘画技法和陶瓷装饰相结合。作品形式新颖,创意鲜明,个性独特,开创陶瓷装饰艺术新风貌。
  
  
  (二)构图特色
  作品构图以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以传统山水画的平远法将平遥古城横向展开,表现辽阔的气势。同时画面又以深远法表现街市的纵深空间和繁华的大场景。画面构图建筑高低起伏,层次重叠,虚实轻重得宜,重点突出。
  画面构图注重高低错落,变化有致,疏密、虚实、轻重,巧妙安排。画面常以虚衬实,以简托繁。画面构图局部分段,整体联贯,房屋建筑摆开画面横向和纵深的大格局,房顶的轮廓勾画,形成高低变化的动态曲线。人物群体的活动也是高低曲线式安排,纵深和平远的发展。画面平远和纵深的结合,两条曲线的呼应,使作品构图产生严谨而灵动,和谐又气势宏大、层次分明,有独特的章法美。
  (三)艺术效果
  作品整体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震憾人心。画面构图饱满,手法写实,平遥古城按原貌格局真实表现,又重点突出,人物众多各具情态,刻画生动细致,丝丝入扣。
  作品的色彩以赭黄色为基调,反映了黄土高坡和沙漠的本色,大面积的土黄色使画面古雅稳重、质朴。红色的灯笼渲染了热闹气氛和乡土气息,中国西北风浓厚,仿佛把观众带到了当年平遥的时空中,作品的艺术魅力耐人寻味。
  
  陈雨前: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
  杨莉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
  陈梦:美国加州大学齐可分校
  责任编辑:张慧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