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戏剧创作多样化的发展】郭沫若创作的小说有
 

【戏剧创作多样化的发展】郭沫若创作的小说有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5:54 影响了:

  创作现代戏、新编历史剧、改编传统戏,这是戏剧创作“三并举”原则。还有诸如主旋律戏、红头文件戏、校园、儿童剧、荒诞、相声剧等等。所以说,戏剧创作多种多样,千姿百态。那么,剧作者如何对待戏剧创作多样化的发展呢?下面,本文拟就“多样化”发展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在“洋为中用”中求多样化发展
  
  “拿来主义”,这是鲁迅先生对待舶来品的一贯态度。我们认为,这种态度于艺术创作是极为有益的。我们不妨学习四个人:
  l、学瑞士的迪伦马特。其代表作有《贵妇还乡》、《物理学家》等,《贵》与《物》剧都在中国上演过。人们以为他的剧作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在荒诞派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的剧作法我们称之为“佯谬”。何谓“佯谬”?即在整个戏的大背景、大戏剧情境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假定性,而在局部、细节上,又要求到最细腻的现实主义手法体现。
  2、学德国的布莱希特。对于他,人们并不陌生。她与俄国的斯氏、中国的梅氏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他的戏剧表现手法,与中国的戏曲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但与中国的戏曲又绝非一回事。他的戏绝不仅仅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反映,常常明白无误地促使观众进行思考。比如他的《三毛钱歌剧》、《四川好人》,《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以及《伽利略传》等等,这些戏都在中国上演过,反映强烈。他与迪伦马特较为相似的一点是:他们都注重戏剧的整体显现。这大概就是我们所称之的“哲理”显现吧。
  3、学美国的奥尼尔。美国戏剧自奥尼尔之后,才开始走向世界。他的表现主义手法影响造就了一代美国戏剧以及各国的戏剧家。轰动世界剧坛的《推销员之死》的作者爱塞・密勒就直接师从于他。他的表现主义戏剧观,扩宽了戏剧表现的时空间,使剧作家的笔触走向更深、更广的世界。严格说来,他的戏剧表现手法,本质上亦是现实主义,人们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也可以说,他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
  4、学前苏联的万比洛夫。此人年仅35岁便英年早逝。他的代表作有《外省轶事》、《长子》、《六月的离别》、《打野鸭》等。他的剧作着眼点大都在人伦道德上,大都有一个带荒诞型的喜剧外壳,而骨子里总有一股压抑不住的悲剧意味。他的剧作,被誉为是民族的希望,创作的路标。他取材或表现的都是凡人小事,他的戏大都是以大团圆结尾,但整个戏所一脉贯穿的悲剧意味,反因大圆圆的结尾更觉显露。差不多由他开始,有了“悲喜剧”称谓。
  
  二、在“横向借鉴”中求多样化发展
  
  戏剧创作要求我们必须多一点“横向借鉴”,必须向小说,散文等学习。当然,小说也向戏剧学了不少。文艺批评家对作家贾平凹的许多小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那些作品你很难说它究竟是小说还是散文。戏,当然要像戏,但太像戏了,又感到厌倦。曹禺常对自己的《雷雨》感到不满,认为其太像戏。从而写出了《北京人》那样风格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戏。人们作过统计,最受欢迎的是黄梅戏和越剧。除了这些剧目音乐悦耳之外,还要归功于它们的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各种姊妹艺术的长处。近二十年来的舞台佳作,除了思想内涵的深沉外,大都也有非常自由的驱壳。如湘剧《山鬼》、话剧《棋人》等等。应该直言,要造成多样他的戏剧创作局面,没有形式的突破便是不完整的。
  
  三、在各种艺术追求中求多样化发展
  
  艺术家创作,各有各的艺术追求。有人为艺术而艺术,有人为人生而艺术。有人则直言为政治而艺术。各种追求,我们无须作什么评判,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多一种艺术追求有什么不好?有“百花齐放”,才能有“多样化发展”。剧作家张林枝的《为了你的幸福》便是中心宣传戏,赚了钱,也救活了剧团。而她的《从前有座山》则是一部为艺术而艺术的戏剧。既宣传了党的好干部或党的好政策,又得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何不可?就中国而言,还断断少不了这些宣传戏,于国于民都有好处。然而,不管你是何种艺术追求,你写的戏总要是戏,离开这点,一切无从可谈。
  上面就戏剧“多样化发展”的问题谈了三个方面,还可以谈一些,如向民族文化的学习、理解生活的新看法等等。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求得戏剧创作多样化的发展,这样,戏剧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