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主体意识【新课程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探索】
 

主体意识【新课程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3:16 影响了: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经是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和落实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每一位教师应积极探索的课题。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是要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所以,除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
  
  在教学中,适度的讲授是学生理解的前提,但如果过度讲授就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过度讲授导致信息量超出学生的接受力,使学生思维疲劳,失去兴趣,降低兴奋度;过度讲解使学生失去许多自主参与的时间;过度讲解意味着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时费尽心机,这就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失去了在一定难度的理解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机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上教师的讲授量减少了,启发、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增加了。教材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讨论、活动。每节课中都有“问题探讨、思考讨论、讨论、与社会的联系、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每一位教师都还会另外再设计许多问题,如果课堂上诸多问题和繁琐的提问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体验、拓展等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这“自由时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是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的需要。
  
  二、指导学生多阅读
  
  1.慎读,即用心地读
  引导学生分析阅读内容的句子结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掌握知识。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酶是主语,有机物是酶的本质,两个限制性词语指出了酶的来源和作用。又如阅读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共同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至少”即并非仅含有一个;又如“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概念中就包含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等。如此点拨、分析,学生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加牢固。
  
  2.图文对照阅读
  新课程通过大量的图表,包括生物结构示意图、模式图、概念图、流程图和各种各样的表格,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过程简单化、知识条理化、趣味化。学生往往忽视了图表的作用。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图表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明确图表往往是重点、难点的标志,养成图文对照阅读的习惯,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训练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的能力。如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各种元素的干重百分比、鲜重百分比全在图中,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含量在表中。还有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图等等,几乎每节课都有几个图、表与文字配合说明。
  
  3.对比阅读
  对比是认识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把易混的和有对比意义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有利于区分异同,从而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NA和RNA”,通过对比辨析阅读可以理解二者之间的不同结构、概念、功能、实质、条件、产物、过程等等,从而深刻掌握生物学知识。
  
  三、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中心问题的探讨活动。引导讨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问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师的设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要充分研究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联系的兴趣因素,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例如: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太平淡,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改成:在炎热的夏天,植物的气孔关闭了,光合作用的强度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有较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2.问题要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问题的科学性是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思考讨论的前提,也是学生自主性体现的质量保证。问题必须科学、清晰、无歧义,不能模棱两可。例如“光合作用是什么时候进行的?”,学生就会答“白天进行”,如果改成“光合作用需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则问题就比较明确,学生容易回答。又如“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为什么会下降?”学生往往答错或者答不出来。此时需要教师分层化解:“气孔有什么作用?”、“暗反应的反应物是什么?”经过启发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科学的设问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摘不到桃子,教师竖梯子”,从而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参与。
  
  3.问题要有层次性
  如在探究了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后,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强度是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的,当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此时可以进一步设问:为什么光合作用不再继续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外因素有哪些?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内部因素有叶绿体的结构、色素、酶的数量等;外部因素有CO2浓度、温度等。同样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也可以进一步设问,加深知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层层设问,能不断引领学生从一个发展区向另一个发展区进步。
  
  四、让学生多活动.拓宽主体参与的方式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教育要培养能动手、动脑的人,指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可得事事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无废人”。说的就是让学生活动的重要性。
  活动是主体性生成的源泉。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即改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动手动脑的主体参与性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生物学知识。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一些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及设计活动、预测结果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加深了理性认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活动、与社会和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是实验,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师有目的的“导”下,学生有效地、主动地参与到“读、思、议、动”等主体活动中去。
  
  (责任编辑:符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