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表扬也有学问|幼儿园表扬的学问
 

表扬也有学问|幼儿园表扬的学问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1:36 影响了:

  大家都知道要多表扬孩子,但表扬也有学问。   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之所以著名,因为他的处理方法超出了学生的心理定势,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准备的一切抵制批评教育的办法全部失效,因而只能全面、无条件地接受教诲。陶行知分析情况实事求是,令人信服,所以学生接受这个事实是发自内心的。在这个事件中,学生的心理历程是:想象不到――感动――折服――承受错误――改正错误。
  小学生的成长需要表扬。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人的社会动机之一是赞许动机,即人们期望获得他人及社会的赞扬、肯定、承认和鼓励,以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社会赞许动机对人的行为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语言的肯定,以及伴随语言出现的各种表情、某些物质鼓励。这样,他们就可以按照成人的要求,将某些行为建立和巩固起来。因此,对孩子的赞许不仅仅是老师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某一个行为的肯定,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产生一时的愉悦,而是关系到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为其规定怎样的标准、设立怎样的目标,以及孩子是否为达到这一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怎样去努力。
  这么说来,是否一味地、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就是成功的教育呢?不是的!我们要注意表扬的科学性。表扬要适度、及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经常对他们说,要多鼓励小孩子。但在一次家长会中,一位家长恳切地对我说:“老师请不要再表扬我的孩子了。”我很愕然。那家长说,孩子在家里就是听不进父母的话,总是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她的拼音基础不好,别人教她,她又不听。我沉默了:是啊,她的女儿成绩比较差,但自尊心很强,在课堂上我常常表扬和鼓励她,没想到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后来,我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在一段时间里,过度的表扬会使孩子被自己的一时成功冲昏了头脑,甚至因过度自负而不能正确或准确地评估自己。如果在家里听不到家长的表扬,有的只是责骂或批评,那么他就会产生比以前更强烈的失落感,结果一蹶不振,甚至发展到厌学、逃学,陷入既自卑又倔强的心理困境。
   表扬应该对事不对人。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好思想、出色的表现及点滴的进步予以表扬,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使之得以巩固、发扬,成为孩子持久的习惯。而如果老师或父母在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小事表扬时,上升到人格的高度,甚至涉及到人生的评价,给孩子戴高帽,就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孩子很快把妈妈出的几道数学题都做对了,妈妈高兴地说:“你真棒,够得上一个数学家了。”夸奖之后,妈妈又出了几道数学题,满以为孩子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不料他看了两眼就喊道:“我不做了。”妈妈用数学家的称号来称赞孩子,使孩子满心欢喜。可当他看到留下来的作业颇有难度,恐怕自己做不出来,便产生了心理压力。题做不出来了,还算什么数学家呢?他不敢做下去,怕破坏了妈妈心目中刚刚形成的“数学家”的形象。所以,表扬孩子还是就事论事为好。
  一位教育界的前辈曾跟我说,学生存在某个方面的不足时,老师不要轻易说:“希望你……”而应该把这句话留在他做出了成绩、受到了表扬之后,再话锋一转,提出相应的希望。因为当孩子受到表扬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积极的心理反应不仅会使其愉快,还能增强其自信心。在这种状态下,老师如果对学生提出带有希望性的要求和建议,学生不会感到老师在“挑刺”,能真正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