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妇科再造丸 再造陆军
 

妇科再造丸 再造陆军

发布时间:2019-02-12 04:11:45 影响了:

  陆军的模块化改革      目前,美国陆军正在进行部队模块化编制体制改革。模块化编制是相对于当前部队所采用的固定编制体制而言,是一种标准化的以旅为基础的“积木组合式”编制形式,最初是为了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未来部队”而设计的。然而,伊拉克战争的发生促使美国陆军下决心在当前部队中立即开始推行模块化改制。
  模块化部队的主要特点是:将战术作战单位由师改为旅,部队规模变小,更便于战略机动;编制灵活,更易于组建联合特遣部队;侦察、火力等支援部队下放,增强自我保障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但是模块化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互联互通能力,散落在战场上的一个个“模块”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整体作战能力。
  模块化改制后,旅将取代目前的师成为基本战术单位。旅分为两类:地面战斗部队转型为机动旅,即旅战斗队(BCT),其他作战与作战支援部队转型为支援旅。
  旅战斗队按兵力结构又分为3种类型:轻型部队称为“步兵旅战斗队”,计划编制人数为3300~3400人,主要由轻型步兵、空降步兵和空中突击步兵组成:机械化部队称为“重型旅战斗队”,由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组成,主要装备“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装甲侦察车及部分M113履带装甲车,计划编制人数为3700~3800人;中型旅称为“‘斯特瑞克’旅战斗队”,主要装备由10种车型组成的“斯特瑞克”系列轮式装甲车以及“悍马”和中型战术卡车等,计划编制人数为4000~4100人。
  支援旅又分为多功能支援旅和特种功能支援旅,多功能支援旅按功能分为火力旅、航空旅、战地侦察旅、机动作战加强旅和保障旅5种类型。特种功能支援旅包括以下功能支援旅:防空炮兵、工程兵、军事警察、防化兵、军事情报兵、通信兵、爆炸物处理兵、军需兵、医务兵、后勤支援部队和民事及心理战部队等。由于旅一级部队将编制更多的支援单位,所以可以不依赖于传统的师一级部队独立进行部署和作战。美国陆军共计划组建225个支援旅。
  
  模块化改制后师已不再是固定的战术作战单位,师司令部也被改编为模块化司令部,履行战术司令部或较低级别战役司令部职责,最多可指挥6个旅战斗队。具体指挥多少个旅战斗队,配属多少个模块化支援旅以及旅属模块化营如何编配,都将根据作战需要进行“随意”组合。因此,模块化改制后再对美国陆军现役师的作战能力进行分析就很困难,或者说就不该再以模块化师为单位来分析作战能力。
  根据计划,美国陆军共计划组建76个模块化旅战斗队,其中,48个为现役旅战斗队(在2009年4月6日公开的2010财年国防预算中决定组建45个现役旅战斗队,比原计划少3个),28个为国民警卫队旅战斗队。在现役陆军旅战斗队中,将组建23个步兵旅战斗队、19个重型旅战斗队和6个“斯特瑞克”旅战斗队。陆军国民警卫队旅战斗队中,将组建21个步兵旅战斗队、6个重型旅战斗队和1个“斯特瑞克”旅战斗队。
  随着美国陆军转型计划的实施和模块化改革的加速,美国陆军现役部队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模块化改制,所以第4机步师以外的其他陆军现役师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数字化部队,只是其数字化改革晚于第4机步师、数字化程度低于第4机步师而已。
  
  “斯特瑞克”旅建设
  
  1991年海湾战争中“100小时打扫战场”的尴尬和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78天坐冷板凳”的难堪,使美国陆军深刻认识到,其按冷战需要建造起来的陆军重型部队太重、轻型部队太轻,难以满足21世纪地面作战的需要。“斯特瑞克”中型旅(模块化改革开始后称为“斯特瑞克”旅战斗队,通常简称为“斯特瑞克”旅)的建设正是美国陆军解决这一问题并为未来部队建设积累经验的大胆尝试。从第1个“斯特瑞克”旅在2003年建成并投入到伊拉克战场接受实战检验至今,美国陆军已经建成了6个“斯特瑞克”旅。新建成的装备了所有10种型号“斯特瑞克”装甲车的第6个“斯特瑞克”旅已于2009年初部署到伊拉克。通用动力公司目前正在为第7个、也是最后1个“斯特瑞克”旅生产各种型号“斯特瑞克”装甲车。
  组建“斯特瑞克”旅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陆军拥有能在全球范围快速实施战略机动并能连续72小时独立作战的中型部队,以弥补现有轻、重型部队作战能力的不足:二是作为试验部队,为以FCS为核心装备的未来部队的建设积累经验。
  “斯特瑞克”旅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网络中心战理念设计的,表明它比数字化师的起点更高。第4机步师的数字化建设是在原有作战理念及训练与编制原则上增加了网络和指挥控制系统,而“斯特瑞克”旅则是通过改变这些理念和原则来更好地发挥数字化系统的作用。
  在作战使用上,“斯特瑞克”旅充分利用先进的C4ISR技术,可在更为广阔分散的作战地域内同时展开进攻、防御作战以及维持稳定和支援行动。地面部队的作战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
  “斯特瑞克”旅强调“先敌发现、先敌理解、先敌行动、决战决胜”。将传统的“进行接触、摸清情况、调动预备队”的进攻行动实施方法改变为“用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ISR)对敌实施侦察、在非接触条件下摸清情况、将作战部队调动到有利位置,在有利时机进行交战”。为此,地面作战行动也从“命令驱动”(command-push)式转变为“侦察牵引”(reconnaissance―pull)式。“斯特瑞克”旅的作战条令鼓励部队指挥官充分利用新技术,更为灵活有效地作战。
  在编制体制上,“斯特瑞克”旅改革后的编制结构更加有利于发挥新型数字式系统的作用。“斯特瑞克”旅共编有约4000人,设有1个侦察营、3个步兵营、1个野战炮兵营、1个旅支援营、1个反坦克连、1个工兵连、1个军事情报连以及1个通信连,而且战斗车辆全部实现轮式化,是战略部署能力、杀伤力、机动力和生存力之间达到高度平衡的诸兵种联合战斗队。“斯特瑞克”旅与非数字化的轻型步兵旅的编制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侦察能力大大加强。“斯特瑞克’’旅的侦察排数量是轻型步兵旅的4倍。其旅属侦察营最多可以对9条路线和18个地域连续不断地实施全天候、精确和及时的侦察。
  在装备信息化方面,“斯特瑞克”旅的作战分队普遍装备与数字化重型师同等水平的侦察、通信和指挥系统,有75%以上的车辆配备网络化作战指挥系统,并且在旅和营级指挥与控制中心使用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对于网络化“斯特瑞克”旅的作战能力,兰德公司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斯特瑞克”旅与非数字化的轻型步兵旅相比,行动敏捷性和作战能力大大增强。信息化装备的改进、编制体制的调整以及通信与指挥网络的合理配置使“斯特 瑞克”在演习行动中的作战效能比非数字化旅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态势感知的质量、指挥速度及部队生存力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从伊拉克战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证明,“斯特瑞克”旅在这种更为复杂的非对称威胁环境中也有良好表现。有报告称,在伊拉克的“斯特瑞克”旅(第2步兵师第3旅)的月平均伤亡率仅是101空降师属部队的1/6,每个士兵的伤亡风险是101空降师士兵的1/2。
  从对抗演习和实战使用可以看出,“斯特瑞克”旅侦察与情报能力的大幅增强确保了“先敌发现”,畅通的网络和广泛共享的“通用作战图”为“先敌理解”态势和灵活指挥创造了条件,因而也保证了“先敌行动”和“决战决胜”。
  “斯特瑞克”旅的经验表明,陆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意味着要发展信息化装备,也意味着部队编制体制的改革、通信与指挥网络的优化整台以及部队训练等非装备因素,对信息化部队的综合作战效能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美军联合战备训练中心的监察员估计,如果士兵在诸兵种合成作战和ABCS系统的所有方面都训练有素,则“斯特瑞克”旅的蓝军与红军伤亡之比可以从现在的1:1改写为1:2。也就是说,随着人的素质的提高,“斯特瑞克”旅的生存能力还将成倍提高。随着新一代信息化装备的逐步列装和部队信息化作战经验的积累,“斯特瑞克”旅的综合作战效能还会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以第4机步师为例谈美陆军数字化建设经验教训
  
  作为美军第一支数字化师,第4机步师在建设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借鉴的教训,本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以便为我军的发展提供参考。
  
  经验
  ★技术基础和储备是实现数字化的先决条件 虽然美国陆军对数字化部队的军事需求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建设数字化部队所需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储备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雄厚的技术储备是美国陆军进行数字化部队建设的重要前提。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陆军在地面战斗车辆的研制中出现了所谓的“车辆电子学”技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场管理系统”的概念。如果说“车辆电子学”只是美国陆军数字化建设的一个技术前提,那么大量应用于商业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则是陆军数字化的一个技术基础。正如美国陆军数字化总计划指出的,数字化是关于互操作性(互联通性)的问题,陆军数字化为实现这种互操作性要求,借用了大量、商业上成熟应用的“互联网”技术。
  1997年,为配合“21世纪特遣部队高级战斗试验”的需要,时任陆军参谋长的丹尼斯・赖默上将在一项名为《作战快速采办计划》的文件中,批准了11项与“2l世纪部队”数字化建设密切相关、急需发展的关键技术,它们是:战术互联网(数字通信系统的骨干):“贴花”(即给车辆加装可在战术互联网上进行通信的部件);“打击者”监视、目标获取和火力支援系统:迫击炮火控系统:火炮瞄准定位系统:无线电频率技术:轻型激光指示器/测距仪;战斗合成训练评估靶场;陆军空降指挥与控制系统:“复仇者”/“后卫”防空系统的“回转-跟踪”(slew―to-cue)技术:“托板式”装载系统的增强与提高。上述11项技术中“战术互联网”是陆军数字化的核心技术。
  
  ★数字化建设为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试点 美国陆军从1992年开始采用边摸索、边试验、边前进的方法来探寻数字化部队的发展之路,终于在2000年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部队。数字化建设历程为美国陆军后来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将数字化部队建设看作是美国陆军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引路明灯。数字化是实现军队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数字化部队建设是美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途径。数字化部队虽然是一支建制部队,但无论从编制体制设置、武器装备配备、装备采购管理等诸方面,它更是陆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试验场,或者说,数字化部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试点工作。
  数字化部队建设为陆军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数字化部队建设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系统,都要面向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甚至一些成熟项目未必首先装备数字化部队,而是用于一些一线部队或转型部队。
  
  ★组建战斗实验室和“试验部队”是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作战实验是军队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作战实验模拟未来数字化战场部队与装备作战运作过程,可构建军事理论与实兵演练之间、概念模型与技术实现之间的桥梁。美国陆军自进行数字化部队建设以来,先后共组建了八个战斗实验室,分别是:作战指挥、徙步战斗空间、搭乘机动战斗空间、空中机动、纵深与同时攻击、战勤支援、机动支援、空间与导弹防御和一个数字化综合实验室。这些战斗实验室隶属于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起着军方与工业界之间的桥梁作用,它们通过对新技术的考察,提出很多富有创新的作战概念。
  美国陆军还制订了陆军实验战役计划(AECP),专门用于规划与战场数字化有关的各种实验。其中,先期作战实验(AWE)是美国陆军战场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举措,美国陆军将其视为陆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先期作战实验主要由陆军训练和条令司令部全面负责,陆军各个战斗实验室具体组织实施,并专门组建了数字化实验部队。
  1992年,美国陆军组建了一支“路易斯安那机动特遣部队”,即“试验部队”。这支试验部队在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的直接领导下,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把上述战斗实验室的模拟器、各军兵种有关单位联成一体,创造一种“人工合成环境”,使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分布式交互模拟试验与演示:一是“结构模拟”,即依照演算法和数字法进行模拟:二是“虚拟模拟”,是一种在人工合成环境下以“有人操作”的模拟器来进行交互式演示;三是“实战模拟”,即在布满各种数据记录仪的“战场”,由实兵实装进行的、能够用“量化方式”打分且有“复现”功能的模拟。
  在“路易斯安那机动特遣部队”组建后的4年时间里,总共有多达40万士兵在那里接受培训。美国国防部高度评价这支部队所取得的成绩,认为这支“陆军的试验部队……作为一支数字化重装部队,通过陆军的‘高级作战实验’来检验和评估新的作战原则、结构设计、先进技术、作战理论和战术”,是‘检验这些创举的工具’”。在完成试验任务后,“路易斯安那机动特遣部队”的任务与职责于1996年由陆军数字化办公室接替。1995年,第4机步师又被指定为试验部队,并在“21世纪部队”项目中全面参加了72项重要课题的演练、测试和评估,一直到2001年才重新转回作战部队。
  先期作战实验采取了“滚动”式向前发展的方法,循序渐进,从低级向高 级逐步展开。每一次实验都是在前次实验基础上的更高级形式。1993年3月首次进行了连一级的实验。1994年进行了代号“沙漠铁锤”的营级规模的数字化部队与非数字化部队的对抗演习。此后相继进行了代号为“草原勇士”、“集中派遣”、“勇士焦点”等一系列的先期作战实验,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扩大。特别是1997年3月分别进行旅级和师级的先期作战实验,成为美国陆军战场数字化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战场数字化建设将进入演示鉴定和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
  组建战斗实验室和指定试验部队的做法,一方面不会影响到其他部队的正常作业,另一方面又可以即时检验数字化建设的成果,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螺旋式”发展方式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在第4机步师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美国陆军举行了上百次专家讨论会、研讨会和专题讨论会。时任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的司令称,“我们聚集了那些最优秀、最聪明和最富有经验的人,以确保我们能集中各种意见和审查陆军的各个方面,而不只是把精力集中在装备革新或武器系统及其平台上。我们把这种变革方法称之为‘螺旋式’发展,即思考、试验、应用、再思考、再试验。”“螺旋式”发展的概念认为,在设计、发展和采购武器系统时,强调基于能力的考虑,采取螺旋式发展和渐进性的方针。在螺旋式发展过程中,新武器很快被部署,但其后还要不断改进。把新装备放到部队进行训练,甚至作战使用,从而可更快地改进产品。“不搞20年才能完成的100%的解决方案,宁可要几年内完成80%的方案”。这样不搞20年才能完成的100%的解决方案,宁可要几年内完成80%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很快地部署,而且也可以节省经费。
  
  ★催生了大量数字化系统,为装备的长远建设打下基础 数字化师装备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运用“系统集成”思想,实现武器装备的“横向技术一体化”,即在部队的各种战斗、战斗支援、保障支援平台上同步地“插入”新技术,建立网络化的信息互联互通能力,从而提升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因而,第4机步师装备了大量的数字化武器系统,特别是纵横连通的指挥控制系统。
  按照在获取信息优势中的贡献,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把起初确定发展的数字化系统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系统是“必须拥有”的赋能型系统,是数字化框架的骨干;第二类系统对以上数字化系统起到增强作用的扩能型系统,包括武器平台、传感器、战斗支援和战斗支援勤务系统。在这些系统中,与重型数字化机步师建设相关的系统共有16种一类系统,52种二类系统。2000年数字化重型师之所以宣布成军,除确定了新的编制因素外,最关键的依据是将16种一类系统部署到了四个旅中的三个旅,并且拥有了少部分二类系统。
  数字化师的建设催生了大量数字化武器系统的研制和装备,这为装备的长远建设打F7良好的基础。如“斯特瑞克”轻型装甲车为了用信息优势取代装甲优势,也需要安装FBCB2等系统;“未来战斗系统”尽管包括十几种有人和无人作战平台,但最重要的还是依靠数字化的指挥控制系统实现跨平台联网,使平台之间能及时、可靠、方便地交换和共享信息,实施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
  
  ★推动了信息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改善了“烟囱”林立的局面在进行数字化建设和军事转型前,作为传统的军事强国,美军各军种及战斗兵种均装备有相对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但这些指挥控制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无法满足联合作战的需要。数字化部队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这种“烟囱”林立的现象,使陆军在信息时代的战场上拥有“信息统制能力”。美国《陆军数字化总计划》中指出,“数字化与互联互通能力有关。它将陆军各种各样的战场作战系统实施横向和纵向一体化,形成一个互联的信息交换网络,同时在多维作战空间内提供一个在联合作战中的高水平的基本互联互通能力。”
  第4机步师陆续配备的16种一类数字化武器系统,均是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保障系统。而从它们的发展与使用中可以发现,很多系统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干个系统在一个项目框架内发展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系统的一体化程度,是实现其他数字化系统预期目标特别是互操作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数字化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
  构成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的5个分系统(机动控制系统、防空反导计划控制系统、先进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全源分析系统、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在进行数字化建设以前是相互独立的。但经过数字化改造以后,5个独立的指挥控制分系统通过4个通信系统融合成一个简捷、紧凑的陆军各兵种合成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此外,FBCB2系统通过战术互联网纵横相连,形成2l世纪部队的核心,向旅及旅以下战术指挥层提供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它有助于形成贯穿整个战场空间的无缝作战指挥信息流,并能与外部指挥、控制和传感器系统互操作,最终形成战场空间数字化和旅及旅以下战术部队的横向和纵向集成。
  
  教训
  
  ★方案理想化,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当初的方案,美国陆军决定到2000年列装第一个数宇化重型师,2004年列装第一个数字的重型军,到2010年时实现对现役部队(6个重型师和4个轻型师)进行数字化改造,使陆军成为“21世纪陆军”。但现在看来,只有建成数字化师的目标实现了。因为按照新的计划方案,美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声势浩大的转型运动,即建设美军未来部队计划,数字化计划随即被“打包”融入到转型计划之中,数字化部队建设也随之融入到转型的大潮中来。
  数字化部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说,9年前宣布成军的数字化师,尚非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师。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在反复调整甚至压缩项目预算,数字化师最初目标中的二类系统全部配齐尚需时日。尽管第4机步师装备了大量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一体化的问题。一方面,各军兵种在长期的建设中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信息网络,这些网络在应用范围、组网形式、传输手段、技术体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使得不同军兵种的网络之间难以互通。另一方面,师和师以上部队的数字化程度较高,但师以下部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模拟通信。通信和指挥控制网络在营及营以下级别部队中的作用最为微弱。造成此种状况不是出于个别原因,而是涉及技术、装备、战术及训练等各方面因素。这类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某一军种或联合部队的某一支分队,而是出现在几乎所有基层司令部的战后报告中。
  由此看来,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不断调整的、漫长的过程,而美国陆军关于数字化部队建设的理念和方案过于理想化了,数字化的预期效果至今没有全部实现。   
  ★网络安全与信息过载问题突出
  当前,用户数量的增加和需求复杂性的提升已经将网络安全和信息过载等问题再次放大。计算机和网络容易遭到各种网络病毒、无线电频率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的干扰、攻击和破坏;通信设施的带宽不足,信息的完整率大大低于预期,一旦超载,信息流便中断。第4机步师在伊拉克战争中还遇到了“动中通”的难题。2l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要和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配套工作,以生成战场上敌我平台的位置图。当第4机步师部队以集群方式行动时,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能像预期的那样卓有成效地工作,而该师战线拉长到跨越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后,该系统开始断裂。为此,陆军给FBCB2增加了卫星接口。
  此外,在数字化战场上,由于情报、监视、侦察能力的增强,提供信息的增多,使信息转化成有用情报的分析工作量激增,这难免会延缓决策周期、贻误战机。情报分析是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对敌方意图进行主观评估的过程,必须依靠经验、智慧、洞察力和判断力来完成,是任何技术和系统代替不了的。因此,在战争中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更是无法替代的。态势感知能力固然重要,但不可过度依赖,尤其是在当今的非对称战争中。
  
  ★单兵级数字化亟待解决 第4机步师的数字化武器装备体系以作战平台为基础,单兵级的数字化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表现在指挥官和士兵都必须同作战平台一起处于数字化网络内,如果下车作战就难以保持同数字化系统的联通,在近距离和城市地形作战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限制了地面作战分队的战术灵活性。
  新任陆军首席信息官杰弗里・索伦森少将预测,未来,将传感器信息下传至独立作战人员的过程将会面临更大挑战。在目前的许多网络领域,陆军极大地依赖商用技术,而且许多作战人员都遇到了带宽较低的问题。一旦新型传感器开始向网络馈送信息,网络的带宽需求将变得更为复杂。规划人员需要确定最低层部队需要哪些信息以及带宽如何分配。索伦森少将说,“陆地勇士”系统的演习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有益反馈。演习参与人员认为,为班、队级头目配备“陆地勇士”能力是极为必要的。
  
  ★部队训练无法满足作战需要 训练有素的数字化官兵是数字化部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数字化部队建设之初,美军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明显不如对有关技术和经费的重视。美国陆军第4机步师的作战实践表明,人员的培养和训练还很欠缺。数字化技能的掌握和保持都是非常困难的,士兵和领导者都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官兵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如何熟练地操作数字化装备。最初实施数字化计划时,民用承包商承担着大部分的训练工作,他们负责为部队装备数字化系统和进行各项改进,因而数字化专业知识(即懂得如何在战斗中有效地使用数字化系统)往往掌握在有能力的承包商手中,而不是士兵手中。由美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监管的被称作“学院式陆军”的陆军训练基地内,也只有很少的数字化设备,无法满足系统操作人员的训练需求。另外,人员的稳定性也影响到操作人员的整体技能。
  
  结束语
  
  已基本完成模块化改革的美国陆军现役机动作战部队由重型旅战斗队、“斯特瑞克”旅战斗队和步兵旅战斗队组成。首支FCS旅战斗队按计划于2015年建成后,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将是4种旅战斗队并存,至少2030年前后仍是如此。在现役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和未来“陆战网”的统一控制下,这4种旅战斗队的装备既自成体系,又能相互之间及与支援旅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进而形成整个陆军的一体化装备体系,还能实现与其他军种装备的一体化联通,以更好地遂行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和远征作战。
  尽管美国陆军目前还没有正式下达终止研制的命令,但是由于预算严重超支、技术不成熟和应对正在进行的反恐作战的能力受质疑等原因,美国国防部终止FCS项目的决心难以改变――继国防部长盖茨于2009年4月6日宣布2010财年取消全寿命费用为870亿美元的FCS有人驾驶车辆后,国防部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工作的副部长阿什顿・卡特于2009年5月下旬在海军分析中心的研讨会上宣布,FCS项目行将结束。不过,美国陆军已经研制出来的FCS阶段性技术成果不会被终止,FCS体现出来的创新理念更不会被终止。
  
  (全文完编辑/革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