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以科技领航 建成新一期高标准乙醇生产线】 乙醇生产线
 

【以科技领航 建成新一期高标准乙醇生产线】 乙醇生产线

发布时间:2019-02-16 04:24:24 影响了:

  刘锦超,1988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物理系(获杜邦奖学金),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H・P・凯利教授并取得博士学位。1982年开始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在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电磁场对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分子的光电离过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二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中有十篇在国际权威物理学刊物上发表。他在原子分子的光离化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刘锦超回国后,将其研究成果用于材料科学与生物科学领域,在液体分子团簇,胶体分子团簇,粉体分子的能量结构改进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应用性成果。在国内,刘锦趣通过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一个多学种,多专业的技术集成平台,以系统工程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来实现技术的集成,以技术的集成为核心来实现工程的设计、建设以及运行,最终进入产业化阶段。最近,他带领科学团队在生物工程中的酶工程与发酵工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所开发的红薯乙醇清洁生产工艺在节能减排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和突破,首次实现了红薯生产乙醇的废渣废液全利用,淀粉利用率达到95%以上,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我国红薯乙醇产业的规模生产、清洁生产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刘锦超所在的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聚集了多名留法、留日的海归专家以及多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他们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为基本平台,结合四川大学多个学科(包括刘锦超博士所在的国家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实验平台,采用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模式,经理论分析、实验论证、模拟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组合,以及示范生产的专业化、专门化流程,为技术的工程化、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目前完成的红薯乙醇低粘度生产工艺,实现了常温水解发酵的动态平衡,解决了红薯乙醇生成中的废渣无法处理的瓶颈问题以及废液污染的环保成本问题,从而建成了以红薯为原料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工业乙醇、燃料乙醇的技术应用基础和工业生产基础,在红薯乙醇生产上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工作中与四川大学建立了长期,多方面的合作关系。现已与四川大学共建了热力学的粘度实验系统,生物工程的酶,酵母实验系统以及分离技术实验系统,并与中荷分离技术中心。诺迪康生物技术中心、四川川大干燥科技公司等研究单位和企业共同建立了实质性的工程技术平台,在设备设计、制造方面形成了一条龙的工作体系,为技术的工程化、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手段。目前已建成一条年产1 000吨的红薯乙醇清洁生产工艺示范生产线。
  以刘锦超为技术核心的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现与重庆城投集团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酉阳粮油集团、四川华莹山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广旺陈家岭煤业有限公司、湖南洪江可再生能源农业合作组织等多家乙醇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计划在5年内,以控股、参股、技术服务等形式实现100万吨至200万吨的红薯乙醇生产量,并在2009年底完成木薯乙醇的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在10年内实现红薯与木薯乙醇生产总量400~800万吨的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