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在三江源活动中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
 

在三江源活动中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

发布时间:2019-02-17 04:15:27 影响了:

  【摘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素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互补,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形式的互助,以及共同开展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培养长江首尾汉藏民族青少年生态道德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促进东西部环境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长江流域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提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道德素养 教育资源共享
  
  一、三江源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玉树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拥有广袤的高原草甸、丰富的湿地资源,也蕴含着天然壮观的高原生态景观以及藏民族特有的生态文化内涵。而与三江源首尾呼应的是地处长江人海口的上海市,绵延六千多公里的长江像一条纽带,将两地连接起来。
  三江源有着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当地藏民敬畏山水的原始生态文化。随着西部大开发节奏的日益加快,当地的环境和传统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例如:青海湖的面积在连年萎缩。流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挖虫草致富的热潮加速了三江源地区水土的流失……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青少年,由于无法感受冰川、草原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因而对环境恶化的趋势缺乏感受和认同。因此,三江源地区和上海,通过一系列生态环保活动的组织和推进,从情感和资源上进行互补,从而使两地的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的素质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藏族传统优秀生态文化的传承意识将得到加强。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环境教育有着多年绿色学校的实践基础,以及将环境教育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尝试从绿色形态教育向绿色生态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导学生完成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到自觉饯行生态文明的转变。然而城市学生对于更宽泛的环境理念没有直接的感受。没有情感上的共鸣,许多知识只能间接从书本上得来。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与大自然亲近、融合,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就成为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深化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经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单位与青海玉树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共同发起。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区域内绿色学校联手青海玉树地区中小学校,启动了以青少年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为重点,促进长江流域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为基础的“同饮一江水,共护一条河”长江首尾姐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活动。
  
  二、三江源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探索
  
  2008年6月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5位教师作为活动的先遣队,肩负着长江首尾地区环保、教育等跨部门合作和开拓两地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实践的重任,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地交流和考察。活动中,以保护长江生态血脉为纽带,利用三江源自然生态和藏民族朴素的生态文化背景,融和徐汇绿色教育经验和理念,整合东西部环境教育资源,从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情感和树立生态观念三个方面人手,引导两地青少年直视生态环境的现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共同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1 开展两地环境教学的互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化
  三江源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教育资源,其洪荒、原始甚至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们养成了敬畏自然、相濡以沫的生态情感和人际情感。在玉树孤儿学校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以爱为出发点的环境教育。他们传承着藏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把江河比作母亲。像儿女孝敬父母一样深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自觉地把维护当地自然环境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净化心灵的一种行动。“母亲的河流是爱的源泉。请不要往里排放脏水,把母亲心灵污染”,这是老师讲给学生最动听的环保语言。边措是孤儿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他说:“如果一个人会同情别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人就能看到动物眼中的泪水,也会听到动物急促的呼救声”。当老师把爱填满孩子心灵的时候,他们就能变成格林童话中自雪公主,就会听懂动物的戚语和忧声,就会读出植物的悲伤和痛楚,因而就能以一种超越人类自身情感的生态伦理良知,呵护自然,呵护生命,专注弱小,关爱他人,让地球上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存在物都享受道德关怀的阳光。这些对于在城市中生长,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们来说,无疑是最直接、最震撼心灵的生态道德教育。
  由于当地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学生对环保科普知识普遍缺乏。为此,我们为孤儿学校五年级同学举行了一堂《水――我们的好朋友》的环保示范课,通过简易小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体验学习中认识水、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掌握保护水资源的知识和方法。思考青少年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环保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深化。课后才知道因为条件有限。学生从没做过实验,老师更无法利用试验进行有效的环境生态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示范课中将所用的实验器材完全取之日常生活,如饮料瓶改成了烧杯和漏斗、吸管代替了搅棒……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地的环境与文化。帮助和支持三江源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材编写。让当地成学生从身边问题的探究中获取环境科学知识。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环境教育方法,是普及青少年生态环保知识,促进当地环境教育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玉树我们还举行了面向当地环境教育老师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的环境教育培训讲座。介绍徐汇区在绿色学校建设和青少年绿色文明教育的成功方法和经验。我们希望能通过后续更多的培训和交流,促进源头环境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实实在在的帮助三江源地区开展多元环境教育,实现青少年生态环境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提高。
  2 推进两地绿色学校交流的互动,培植生态道德情感
  田林第三小学是一所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有思考、有探索并形成教育特色的上海区级绿色学校。“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环保互动活动使田林三小与青海玉树州孤儿学校结成对口互动学校。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和介绍,田林三小的教师指导学生走进青海、了解三江源。同学们创作了“共绘绿色西部”的环保小报、建立了“绿色流动图书馆”、捐献带有自己“环保心愿卡”的心爱玩具等。当这些玩具在2008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之日,由我们将这些上海青少年的心愿和礼物送到孤儿学校学生手中时,孩子们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感动。并决心通过两地同学的交流互动。 促进了对生态环境、情感意识、环保实践活动的相互促进和提高。
  从三江源高原腹地考察交流后。我们先后在徐汇区中小幼学校以及上海市众多的社会团体进行了30多场专题讲座,广泛宣传三江源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魅力,扩大活动影响范围,促进两地绿色学校进一步的互动交流,推动长江首尾姊妹学校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目前徐汇区二十多所中小学校正在策划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开展“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2009年2月徐汇区田林第四幼儿园开展了以“心系三江源、共享一片情”为主题的环保节活动,并同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学校结成了姊妹学校。上海市华育中学是一所全市闻名的民办初级中学,今年校科技节特别以“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为主题开设专题讲座、海报设计、电子作品、校园生态摄影、现场剪纸等生态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徐汇区长桥二小、中国中学、南洋初级中学等学校也都组织了“爱我母亲河”的主题生态环保活动在行动,以此来感受三江源自然生态和藏民族生态文化的内涵,深化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生态道德情感。
  3 搭建“爱我母亲河”的网络平台,架起两地生态文明教育的“青藏铁路”
  由于青海、三江源与上海路途遥远,互通信息非常不方便,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技术则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两地的互动和交流。为推进“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长江首尾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便于两地青少年克服地域的阻隔和限制,及时开展互动和交流。我们发挥徐汇区活动中心自身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组建“网站编辑部”和“网站技术部”,开发和建成专题网站“爱我母亲河”(www.省略)并由志愿者专人负责网站栏目的互动、更新与维护。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展示长江源头、流域及江尾生态之美和环境问题、发布长江流域青少年生态文明活动最新新闻、结对学校之间的互动活动、社会各界绿色志愿者行动等等。通过“长江生态”、“珍闻荟萃”、“长江印象”、“互动学校”、“长江论坛”五个主栏目实现两地互动交流,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形式多样,构筑了一条生态文明教育互动的绿色通道。
  我们希望能以长江源头的保护作为切入点,以“爱我母亲河”的生态情感吸引长江流域更多城市的青少年及公众认识并参加到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的活动中,以自己的自觉行动,让美好的生态环境常驻,让生态文明永存。
  
  三、三江源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思考和行动
  
  一年来,我们在探索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拓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途径,培养长江首尾汉藏民族青少年生态道德素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了使以三江源地区与上海“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生态教育活动能够持久地开展下去,有效推动两地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合作互补与互动,我们计划在下阶段开展如下活动:
  1 以长江生态血脉为纽带,推动长江首尾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活动是以长江生态血脉为纽带,把长江的自然生态之美和环境保护问题带到两地中小学课堂及课外活动中,培养长江首尾汉藏民族青少年对母亲河的情感和忧患意识,塑造具有生态素养的长江儿女形象,拓展了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
  2 以“母亲河”保护为载体,培养长江首尾青少年生态道德素养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活动是以“母亲河”保护为载体,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的生态资源和中华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合作互补、互利、互惠、互动引导长江首尾青少年与大自然亲近、融合,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态道德素养。
  3 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为契机。促进东西部环境教育资源共享
  作为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共同开展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合作的探索,长江首尾“天作之合”。一方面,三江源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教育资源以及传统的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文化;另一方面,上海中小学校师资、图书、信息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能给西部教育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为契机,将推动跨地区的学习与合作,促进东西部环境教育资源的共享。
  生态文明教育是长期的、隐性的,但其作用是巨大的。以三江源地区与上海地区共同开展的“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活动,对促进东西部环境教育资源的共享、培养长江首尾汉藏民族青少年生态道德素养、促进长江流域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