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农药学 生物防治 [无公害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
 

农药学 生物防治 [无公害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9-02-25 04:26:01 影响了: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受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1992年,我国政府作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始得到重视。
  
  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逐步加大。1999年开始加强对饲料、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进入新世纪,农业部门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自无公害农产品概念首次在我国提出以来,历经多年的孕育期,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于2002年7月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和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把解决国民食品安全生产问题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并已付诸行动。党的“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指出并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更进一步强化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政策保障机制。“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关注食品安全”已愈来愈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饲料和畜禽产品违禁药物
  检测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根据国内养殖业中违法使用各类违禁药物的现状,建立了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激素(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甲孕酮)和精神类药物(氯丙嗪、安定)等三类共7个药物在饲料和畜禽产品中检测方法,其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该项目制订了饲料、尿样、猪肝中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方法地方标准6项;饲料和畜产品中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甲孕酮、安定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方法的地方标准征求意见。从定性、定量和确证几方面确保检测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项目负责:上海市畜牧兽医站。
  项目进展:初期阶段。
  
  园林长效(缓释)复合肥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三年的研究,将肥料的长效化和复合化集于一体,研制出一种长效复合肥;进行了复合肥肥料的成型、造粒工艺试验,确定了工艺过程;通过控释方法的研究和控释材料的研究,获得以C包膜作为复合肥的包膜(控释)材料,缓释效果好。一次大量施入后长期释放,不烧苗,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损失,满足植物生长期对养分的要求。并可解决密植情况下后期追肥困难问题,节省劳力。
  项目负责: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园林树木保健及病虫草无公害
  防治技术与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在对各树种抗逆性进行系统研究,对各树种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树木保健措施,并按各树种栽培措施提出栽培建议;对齐齐哈尔市等地区园林病虫进行系统调查,提出无公害防治措施;对园林树木害虫进行全面调查,并将园林树木害虫分为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三大类,提出无公害防治措施;对齐齐哈尔市园林有害植物进行系统调查,查清齐市园林有害植物98种,将有害植物分为攀援类、丛生类、寄生类、水生类,并提出无公害防治措施。
  项目负责:齐齐哈尔市森林病虫防治检验站。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杨树食叶害虫预测预报
  与生物防治技术
  项目简介:该成果主要应用于杨树食叶害虫的虫情监测与生物技术防治,保护树木生长,保护生态环境。从1999年起针对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主要杨树虫害开展了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详细的观察和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找清了杨小舟蛾发生的世代(一年五代),研制了杨小舟蛾生命表,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杨树食叶害虫预测预报办法,建立了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数学模式;研究了综合防治技术、诱虫灯诱杀成虫技术,首次开展飞机喷洒灭幼脲、BT制剂的试验和推广。完成了项目计划各项任务,达到了原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项目负责:河南省南阳市森林病虫防治检验站。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茶园Bt增效剂及药肥技术开发研究
  项目简介:利用生物分子间最佳互作条件及不同药物分子在靶标生物上的协同作用,实现化合物对生物农药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利用生物机体的协调发展促进增产与增强对有害生物抗性的机理实现生物药肥的肥效性能及其理想的病虫控制性能;利用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不同发育阶段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经济效益模型等原理,合理指导生产者利用高效生物农药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益的农业生产。
  该技术为茶叶、蔬菜无公害生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范例。采用生物农药增效技术、生物药肥结合技术以及优化发酵生产技术使高效复合生物农药对茶尺蠖等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5%以上,对茶叶亩鲜叶产量的增幅为6.76%-26.90%,每亩节约防治成本20元,四年共应用和幅射面积达105万亩次。
  该项技术的应用,使茶园农药用量大幅度下降, 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的检测,主要农药残留指标符合欧盟标准。同时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使茶叶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项目负责:福建省农林大学。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成果对Bt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以及效应物对酶活性的影响等研究,实现生物农药高效性和生物农药与肥料的包接结合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无公害农药“阿维苏”开发及产业化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两种药剂混配,通过室内药剂筛选,筛选0.1%阿维菌素与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混配,增效最为明显,达到了2.5倍;再通过大量增效剂的筛选,研制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的复配制剂0.1%阿维菌素。100亿/克活芽孢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通过大量的室内配方筛选,筛选出增效比最大的配比,再经过增效剂的筛选,筛选出高效的混配制剂。
  该项技术指标如下:阿维菌素 0.10% ,苏云金杆菌 100亿活芽孢/克, H值范围 5.5~8.0,悬浮率 ≥80% ,水分含量 ≤4.0 ,润湿时间 ≤180S, 细度 ≥98%(通过44μm试验筛)。
  当前国际上生物农药占全部农药市场的份额仅2.5%左右,我国Bt杀虫剂只占市场份额的2%,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占0.2%,农用抗生素占9%,植物源农药占0.5%。
  项目负责:厦门市绿地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趋势和意义: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10年内,生物农药将取代20%以上的化学农药,因此,未来生物农药发展潜力巨大。我国蔬菜、烟叶种植面积约330万公顷。每年棉铃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害虫危害面积约2,000万公顷,而阿维苏可湿性粉剂是针对小菜蛾和甜菜夜蛾开发的产品,其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广阔。
  
  辣椒碱生物农药开发研制
  项目简介:该项目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细胞工程技术,从辣椒干果中提取和辣椒胎座细胞培植出的辣椒碱作为杀虫原药的有效成分。其杀虫机制是促进害虫神经细胞乙酰胆碱释放,与神经细胞辣椒碱受体结合促进钙等阳离子的过量流入,导致阻断中枢神经的传导过程,当害虫与本品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瘫痪而死亡。对未接触药液的害虫,亦因取食产生中毒,则抑制解毒酶系,影响消化吸收,干扰呼吸代谢,致使害虫因正常的生理活动受阻而引致生理病变,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
  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环境没有污染。
  项目负责:厦门市南草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对虾环保高效饲料研究及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免疫多糖、VC和VE对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和抗病力的关系和优化使用技术。可以减少或替代易产生安全、环保问题的饲料添加剂,提高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少养殖期间的用药量。
  另外该技术在国内首次研发了斑节对虾饲料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模式,研究了蛋白源替代及配伍,其可节约蛋白质,平衡饲料氨基酸组成,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水体的氮、磷排泄。
  经养殖试验验证和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饲料系数在1.5以下,使虾的存活率提高20%,虾的生长率提高10~15%,降低养殖成本20%以上。养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分别比饲喂商品饲料的虾池降低了50%和100%以上,特别是对对虾生长和存活率影响最大的铵态氮下降了75%。
  项目负责: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通过使用包膜氨基酸及氨基酸螯合盐等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饲料氨基酸的平衡及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价,降低饲料对水体的污染。
  
  仙人掌饲料添加剂
  项目简介:该项目产品以仙人掌、粮食为主要原料,具有调节采食中枢,促进消化道的消化液分泌,改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刺激胃泌素、胰岛素、神经肽、瘦素等激素的大量分泌,增进食欲,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可增强免疫功能,防治畜禽多种疾病,并可明显提高畜禽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负责:哈尔滨海南康大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项目进展:中期阶段。
  
  新型饲用复合微生物添加剂研究
  项目简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由乳酸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组成的,具有防病治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等作用的新型生长促进剂。
  该课题针对综合利用工业发酵废水进行了广泛的菌种分离、筛选,最后确定了以乳酸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高产复合酶的霉菌等有益微生物为发酵菌种;根据多配方、多菌种的组合实验,确定了多菌种分步混合发酵、比例混合的复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工艺。经过试生产证明:生产使用菌种生长协同性较好,生产工艺较合理、实用,产品不但含有一定量的有益菌而且具有比较高的复合酶活性。
  项目负责: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项目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目前,该项目已采取与生产企业合作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产业化运作,该项目将给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便携式多通道食品安全检测仪
  项目简介:该仪器采用国际先进高集成度的光电子元器件和计算机技术,应用SoC(System-on-a-Chip)技术,并采用实时多任务微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电池或市电两用供电,触摸屏操作,配合相应的快速预处理技术和试剂盒,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和同时测定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甲醛、六价铬等食品污染物,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显示、储存、传输或打印测定结果等功能,适用于各种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宾馆、食堂等需要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的场合,其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推荐标准方法的要求。
  
   此外,该项目首次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用作农药残留快速分析的预处理方法,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便携式快速预处理装置。研究建立了果蔬中农药残留的亚临界水萃取技术,与原有手动振荡方法相比,具有萃取效率高、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该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准确度(相对误差):±10%;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5%;仪器稳定性(每小时吸光度值极差):0.005;读数显示:128×64;液晶显示屏,中文菜单。其操作方式:触摸屏;电源:锂电池 / 外接电源;仪器尺寸:约20×12×5厘米;仪器重量:约500克(不含电池);使用温度:5-40℃;使用湿度:<90%(50℃时);仪器成本:约600元/台左右;预处理装置:农药残留8个样品同时快速萃取,萃取时间1-2 分钟。
  项目负责:华中科技大学。
  项目进展:初期阶段。
  意义:该项目是实施食品安全计划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