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册亨试点服务运行模式调研报告:12316热线
 

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册亨试点服务运行模式调研报告:12316热线

发布时间:2019-06-04 14:42:48 影响了:

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册亨试点服务运行模式调研报告

市场信息站

一、开展12316三农服务热线试点服务的目的意义

“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是以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把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让广大农村分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作为现代农业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电话、电视、电脑等多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动,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开发信息扶农产品,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作出有益尝试。“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用号码的启用,解决了各地农业系统公益服务号码不统一的问题,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统一、规范、方便、准确的信息服务,为农民、企业投诉举报或咨询服务提供方便,为广大农民朋友新辟一条增收致富的渠道,新架设一座连接农民与政府、生产与市场的桥梁。

二、册亨县者楼河流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本情况。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的夹角地带,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全年无霜期350天以上,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具有适宜发展早熟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上级有关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册亨县早熟蔬菜生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品种单一到品种多样化、优质化、商品化发展,由常规栽培向早熟、反季节、多熟制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初见成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应对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做到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册亨县岩架镇、者楼镇、丫他镇、巧马镇共11个村1万亩蔬菜产品于2005年6月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并于2008年底通过了辣椒、白棒豆、西葫芦、茄子等四个蔬菜品种的产品认证。近几年来,册亨县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以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为农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项服务,大力发展早熟无公害蔬菜,带动了周边其它乡镇早熟蔬菜产业的发展。2007年全县早熟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1550公斤,总产量5425万公斤,按市场价1元/公斤计算,总产值5425万元,户均收入3750元。2008年全县早熟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总产量6000万公斤,总产值上亿元,户均收入5000元,成为了我县农民增收致富一大支柱产业。

册亨县者楼河流域早熟蔬菜主要栽培品种有辣椒、白棒豆、西葫芦、糯玉米、西瓜、茄子、番茄、豇豆、甜瓜等,深受到广大销售者的青睐。主要由者楼蔬菜协会和岩架果蔬协会主持销售,少部份由本地小商贩销售。产品主要销往**、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省内外大中市场。

弄应村距县城13公里,辖6个组380户1856人,布依族占99.5%,者楼河穿村而过,平均气温18-28℃,年降雨163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有天然温室的美誉。2006年,该村被列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目前,全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早熟蔬菜种植是全村的主要支柱产业,占全村人均收的70%以上。2006年至2008年,早熟蔬菜平均亩产值达3500元以上,品种有辣椒、棒豆、西瓜、甜瓜、莲花白等。2007年全村种植早熟蔬菜1700亩,人均收2000元以上。2008年修通伟排公路后,全村早熟蔬菜扩种达2300亩,实现产值690余万元,早菜收上万元的种植户达50户。目前全村380户中,70%的人已改瓦房为平房,逐步迈上小康路。

三、农户认同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及信息需求情况

为转变我州农业部门服务“三农”的方式,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拟以种植业为先期内容,选择在册亨县开展12316“三农”热线服务平台示范,深入乡镇、村调查了解基层信息服务情况,认真研究农户和基层农业工作者的意见,改进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辐射带动全州12316服务,建设为农服务的“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4月23日上午,州局组织相关人员及册亨县农业局、册亨县组织部一行8人到册亨县弄应村与黄仕力、杨明魏、蒙迎学等25户(占总户数的6.6%)农户进行座谈,了解农户喜爱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支持举办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的22户,占调查户数的88%,支持语音自动导航服务的23户,占调查户数的92%,支持专家人工座席服务或直接拔打专家电话的25户,占调查户数的100%,支持用户信息自动发布(免费短信平台)的19户,支持专家直接到田间地头免费服务的25户,占调查户数的100%,支持专家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费服务的14户,占调查户数的56%,支持制作成音像节目进行播放的24户,占调查户数的96%。

农户主要需求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是价格信息,二是天气预报,并根据气象预报进行栽种、施药、病虫害防治等气象分析,三是病虫害防治,四是栽培技术,五是肥料的施用,包括对多年种植蔬菜土壤的改善。##

四、册亨农业局建议

4月23日下午,经与册亨县农业局杨再炬局长、涂建华副局长、周维顺副局长、册亨县组织部张雪及农业局相关科站室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加大12316的宣传,让农户尽快知道12316这个三农服务热线;二是尽快印发12316三农热线服务指南;三是尽快制作墙体广告;四是与州相关通信部门运营公司沟通,尽快安排县通信部门实施该项目。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12316的建设开通和运行涉及宣传、通信,涉农部门和IT企业,更涉及农业部门内部各单位和农业市场竞争主体,长期以来,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共享,极大地制约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各部门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需要组织协调的工作较多,如果缺乏领导重视和人关方面的配合支持,是很难建好、运行好的。

二是12316项目的运行,必须针对广大农民需要开展12316信息服务,才能使电话语音系统、网站内容、电视栏目受到欢迎,发挥应有成效,才能得到各方支持,实现项目的持续发展。

三是12316项目是新阶段农业信息服务的有效实现模式,工作量较大,必须建立以基层信息员和各类专家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做到“事有人做”,确保其长效运行。

四是国家农业部倡导的“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的机制尚未形成,随着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主要由政府推动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由于受资金和观念的双重约束,面对“信息服务市场化、信息投入社会化和信息人才流动化”趋势,农业部门应对乏力,行业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五是体系不全,投入不足。在县、乡镇级,信息工作全部由兼职人员履行,设备老化,信息网络难以延伸,近几年来,州级财政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也少之又少,导致信息收集困难。

六、对策措施:

一是采集语音服务数据库信息内容,州农业局、册亨县农业局专家至少要采集1000条适合册亨本地需要,针对性、有效性强的语音数据库信息;

二是州局与册亨县农业局尽快成立“12316”热线服务专家组,实行专家“坐诊”制,凡是农民打进的电话,凡是农民咨询的问题,事无巨细,都一一作答,随时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

三是与移动、电信、联通公司合作开设短信平台,开展信息发送服务,拓展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功能;

四是加强宣传,印制12316三农热线服务指南,并召开乡镇农技站长会议进行宣传和推广,利用“三下乡”等活动,结合新型农民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大“12316”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

五是加强与广电部门的合作,开设固定栏目,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定期分析农民的咨询,将实际生产中、电话声讯服务中反馈较多、共性较强的问题及时与电视台进行沟通,制作相应节目及时播放。

六是依据农时季节发布相关信息。把握生产发展的时间和进度,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布种类信息,使信息与农时季节一致。如在春耕大忙时节重点发布大春作物的品种推荐、播种育苗、农资农药信息;春夏之交,重点发布农作物田间管理、安全施用农药、合理施肥信息;在灾害天气期间,及时发布科技抗灾、政策扶农信息;作物收获季节重点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为农民安排来年的生产提供市场咨询和引导,切实解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各种困难。

七是建设和完善农业住处网络体系。今后农业信息网络重点向乡镇、村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业大户延伸,应用12316热线电话,搞好农业专家咨询服务和人工转接业务,按分类需要发送短信息,加大农村信息的推广应用,提高“三农”信息进村入户率,实现农业信息“零距离”服务,真正做到农民用得起、农业局养得起、通讯企业承担得起的好办法和路子。

八是加强农业信息的培训。通过传媒、各级学校、培训班等方式来组织农民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会他们掌握和使用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把农业信息培训纳入培训规划中,培训造就新型农民。

九是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提升信息服务水平。首先要改进和完善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发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其次是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重点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的采集开发工作,增强市场信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导向作用。再次是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充分应用已建成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农,特别是为起“龙头”作用的产销大户和中介组织做好信息服务。通过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益。

十是把农业信息工作引入市场化,探索农民需要的服务,努力寻找农业信息有偿服务的新路子,探索一条营运商、农民都接受的有偿服务路子,把农业信息化做大做强。

七、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册亨试点服务运行的可行性、必要性

通过对册亨县岩架镇弄应村的调查,在弄应村进行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册亨试点服务运行,可围绕本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建立一个以电话语音、电脑网络、电视节目为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畅通的数据及信息传输和最大程度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

通过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册亨试点服务运行模式,创建全新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无缝联结,从而增强政府指导或引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市场导向的原则得以具体落实,减少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切实解决农民信息闭塞及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项目实施后,可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入户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带动农农户增收致富,更好地实现农民人收纯收入的增长。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近期重要工作调研

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

为更好应对省局个私服务中心成立后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我们最近就中心和协会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分别在莱芜、日照召开市(县)工作座谈会,重点就个私经济服务中心(个私协会)建设、会费收取、报纸征订及明年工作思路听取大家意见与建议,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问题

(一)名称规范问题。2013年11月1日,省编办批准成立了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为财政保障事业单位法人;同时,省个私协会作为在省民政厅注册的社团法人,继续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这样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组织架构。目前除济南市局成立个私服务中心外,其他16个市个私协会办事机构名称与省局不相统一,均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办公室。这样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各市的单位名称与事业单位的规范名称不相符,带有“协会”字样,属于事业单位重点清理范围;二是与省局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名称不统一,不能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机构体系,不利于个私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经费保障问题。省局成立个私经济服务中心后,由财政补贴单位变为财政拨款单位,很好地解决了经费保障问题。而全省各级个私协会办公室除济南市为财政拨款单位外,其余各市均为财政补贴或自收自支单位(青岛、威海)。2008年“两费”停征之前,全省各级协会经费不足部分主要来自于个体工商户管理费,2008年以后主要靠会费补贴或协调当地财政支持,至今未能很好地从体制上解决经费保障问题,对个私协会系统工作开展及队伍稳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行业协会脱钩问题。据统计,我省多数基层个私协会工作人员主要由在职公务员兼任。目前,民政部正在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相关人员在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兼职(任职)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要求公职人员辞去社团职务,部分市、县也出台了类似文件,这给协会队伍和工作造成较大冲击。我们认为个私协会属于联合性、政治性、公益性社团,不是一般行业组织,更不是商会。具体依据是:(1)2008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明确规定国家工商总局机关“指导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的工作”。(2)2008年8月,为明确个私协会性质,中国个协专门致函民政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复函对中国个协属于联合性社会团体予以确认。中国个协《关于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性质作用等问题的意见》明确:“个私协会是以个体私营经济领域不同行业的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经营者这一群体为主组成的联合性社会团体,综合性特点突出,不是行业协会。在政府机构改革和社团改革的过程中,不能把个私协会视同为行业协会进行‘分离’。”(3)2013年月,中国个协四届二次理事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孙鸿志在讲话中强调“个私协会是由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组织和个人依法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个私协会不是行业协会,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确,一定要与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区别开”。(4)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七条规定:“依法成立的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维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引导个体工商户诚信自律。”(5)2010年修订的《山东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工商业联合会应当依照其章程,接受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投诉、咨询;协调处理有关投诉事项,做好服务工作。”因此,个私协会是依法成立并具有法定职能任务的联合性、政治性、公益性社会团体,不属于行业协会或商会,应继续保留现有组织架构,而不应纳入清理、脱钩范围。

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省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组织形式,有利于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应当在全系统加快推进省局的组织模式。建议省局加大对各级工商机关的指导力度,推动在各市、县建立健全财政保障的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在工商所设立个私经济服务站,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机构网络,更好地完成省编办赋予个私服务中心的政治、经济职责;与此同时,继续抓好各级个私协会组织建设,积极稳妥发展会员,紧紧围绕会员需求提供各项服务,充分履行章程规定的各项职能。

二、报纸征订问题

多年来,在省局党组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省系统的共同努力,山东工商教育报通过“三个一部分”的征订方式,即发动个私协会会员征订大部分,用个私协会会费征订一部分赠阅会员,工商机关用经费征订一部分用于工商人员阅读。报纸发行量多年来保持在10万份左右。今年,山东工商教育报的征订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最新统计发行仅2万份。主要原因有: (一)体制转变、职能人员划转造成市县以下队伍不稳定,基层对山东工商教育报的征订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推动普遍不力。

(二)地方纪委等部门对报纸征订工作普遍加大了控制力度,编制了报纸征订目录。出于对地方报纸保护等原因,山东工商教育报未能列入目录,导致报纸征订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力。

(三)往年的山东工商教育报有部分市县是使用个私协会会费征订的,由于2013年以来部分市县停收会费,2014年的报纸征订缺少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纸发行量。

山东工商教育报作为全省工商系统唯一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纸,是全省系统的重要舆论阵地,多年来对促进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和个私协会工作,对服务个体私营经营发展发挥了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征订工作的严峻局面,为了山东工商教育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继续发动全系统开展山东工商教育报征订工作。各级工商机关和个私协会要主动组织订阅,真正学好用好报纸,发挥其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服务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发动个私协会骨干成员订阅。组织全省各级个私协会的理事以上骨干成员带头订阅山东工商教育报。三是申请省局给予经费支持。建议省局本着促进全系统宣传工作的原则,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报社改造、创新和报纸赠阅。四是积极开展广告公告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调动系统内外积极因素,开展广告公告业务,开拓经费来源,弥补经费不足。

三、个私协会会费问题

会费是个私协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协会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保证。2012年全省全年共收取会费2.1亿元,各市个私协会应上缴团体会费547万元,实际上缴仅104万元,应收与实收会费出入较大。近年来,由于宣传引导力度不够,个别地方存在搭车收费、强制收费等问题,导致社会舆论对个私协会费问题十分关注,甚至将其视为行政性乱收费。部分市(济南、青岛、枣庄、东营、潍坊)、县迫于舆论压力自行停收会费,这是不可取的。各级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章程》开展工作,会费的收取属于社团行为,其标准是经各级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主要用于协会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和事业发展,并不是乱收费。即使各级个私协会决定停止收取会费,也应该由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而不应该由各级行政机关要求个私协会停止收取会费。虽然基层协会在会费收取过程中确实存在搭车收费、强制收费、超标准收费及将会费挪作他用等问题,但这只是会费收取方式和会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不能以此来质疑会费收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因此,在会费收取问题上,各级工商机关和个私协会一方面要坚持原则,不应随意大规模停止收取会费,另一方面应从加强政策宣传、改进收取方式及加强会费管理等方面入手,做好会费收缴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会员入会制度。发展会员要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入会,入会一律填写《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入会申请表》,并建立会员档案;要通过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将会员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向会员公示。二是改进会费收取方式。提倡在行业分会、基层分会或会员小组设立会费收缴点,引导会员主动缴纳会费;倡导在非年检、验照时间,主动上门服务、收取会费;重点抓好专业批发市场、集镇的会费收取工作,逐步探索试行会费认缴制;在推进党、团、工会建设的同时,同步推动会费收取工作,保证会费收取平稳。三是严肃会费收取纪律。要加大会费收取依据、标准、用途等的宣传力度,赢得会员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要切实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增强政策观念,明确责任,规范程序;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章程规定收取会费,严禁借年检之机搭车收费,严禁将会费收取与年检挂钩,严禁强行收取会费和擅自提高会费标准。四是严格会费管理使用。坚持会费“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的原则,将会费主要用于组织活动、办公经费、宣传教育、提供服务以及济困助难等方面,严禁挪作他用;要严格执行财务报告制度,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支情况。

四、2014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4年,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在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为中心,着力在改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上下工夫,进一步激发个体私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个体私营经济科学发展。

一是深化以“五抓五送”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项服务工作做细做实。立足协会优势,整合资源,借力发力,切实找准与有关部门的工作结合点,着力建设“三支队伍”、搭建“四个平台”。所谓“三支队伍”:一是建设“律师团”。积极推动全省各级协会建立健全个体私营企业维权律师服务团,开展法律体检,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为其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建设“讲师团”。积极协调教育、科研和工作一线的优秀人才,组成省个体私营企业宣教讲师团,开办全省“流动讲堂”,根据民营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做讲课题目,努力为其解疑释惑,帮助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是建设“记者团”。聘请新闻界责任心强、热爱公益事业的优秀记者组成省个体私营经济新闻报道记者团,开展对全省民营企业的深度采访报道,开办专题栏目,形成宣传合力,扩大我省民营经济的社会影响。所谓“四个平台”:一是人才交流平台,继续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搭建“牵手民企”大学生就业平台;二是合作交流平台,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搭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平台,为县域、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商务、贸促等部门合作,搭建民企走出去平台,帮助有实力、有意愿的民企走出去发展;三是信息交流平台,建立齐鲁民营经济网,为广大民企提供市场、商品、项目、资金等各类信息,促进企业间的互利共赢;四是融资服务平台,在继续推进与有关银行合作的同时,明年探索与光大银行开展对小微民企的融资服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简化融资手续,重点研究探索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

二是抓好非公党建、团建等工作,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本着同步推动、互促共进原则,深入开展党建、团建和工会建设。一是继续推动依托省个私协会成立个体私营企业党委,支持帮助各市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党委(党工委),形成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合力,重点抓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力争到2014年底,在有党员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中党组织覆盖率达80%以上。二是加强各级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团建工作,争取明年全省市、县两级协会全部建立团组织,在符合建团条件的私营企业、专业市场、商业街、个体工商户中团组织覆盖率达35%以上;全省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团组织的“四有”(有班子、有活动、有阵地、有档案)达标率90%以上,“四好”(组织建设好、活动开展好、推动发展好、青年反映好)优秀率达50%以上。不断创新载体,在开展好“青年文明号”、“最美青工”、“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活动的基础上,与团省委联合开展“山东省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十大杰出青年”和“山东省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十大青年企业家”评选活动,努力打造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品牌。三是开展工会建设,逐步探索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开展工会工作的方法和模式,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个体私营经济领域职工劳动权益。年内,争取在全部的市和50%以上的县(市)依托个私协会建立工会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

三是抓好行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个体私营企业具有点多面广、规模种类千差万别的特点,为此要在提供法律法规等普惠服务的同时,着力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在新兴行业、优势行业、特色行业建立隶属于个私协会的专业协会。年内,拟成立铝型材和陶瓷行业分会,并以此为契机摸索行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各行业协会的建设积累经验;积极探索发挥行业领军人物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行业服务和协调,打造行业新形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步推进行业协会的党团工会等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行业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应有的力量;及时挖掘推广行业协会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全省行业协会建设不断跃上水平。

四是抓好协会换届和机构设置工作,为充分履行职能提供组织保证。利用明年省个私协会换届的有利时机,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绩与经验,拟定今后五年工作规划,切实把热心协会事业、有实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个私企业推举到理事会中来,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修订完善协会章程,推动协会事业健康发展。按照省编办新批准的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标准,调整内设机构,切实履行好省编办赋予的各项重要职责。针对工商体制改革和个私经济服务中心成立的新情况,推动各地参照省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模式,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经济服务机构,切实履行好事业单位法人和社团法人两大职能。

创新机制 明确职能 促进乡镇财政科学发展

——关于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情况,探索新时期基层财政建设新机制,建立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新型财政管理体制,现结合***县乡镇财政建设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现辖16个镇、4个国有农场、1个开发区。农场除外有314个行政村,乡村人口73.8万人,乡村农户15.4万户。16个镇设立财经所,人、财、物归乡镇政府管理,是乡镇唯一一家事业单位。4个农场和金海开发区除军垦农场外,设立财政所,没有纳入乡镇综合改革,归县财政局直管。

(一)管理体制

***县乡镇财政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0年以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属于大锅饭型乡镇财政。那时叫公社财政税务所,人员编制属国家公务员,人事关系隶属县财税局管理。主要职能是征收工商税收、农业税收、发放回收支农周转金,给地方政府办理预算收支。第二阶段,1980年至1986年,属于预算经费包干型财政,财政与税务分家,区乡财政人员改为事业编制,人事关系隶属县财政局管理,其主要职能是办理乡镇政府及其机关部门的预算收支业务,征收农业四税、发放及回收周转金等。第三阶段,1987至2000年,预算管理体制是“划分收入级次、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增长共分享、支出增长共负担”的分灶吃饭型包干体制。乡镇财政主要工作职责是预算收支管理、征收农业四税、回收周转金等。第四阶段,2001年至2006年,税费改革时期财政。2001年根据改革要求16个镇财政所人、财、物划归乡镇政府管理,2002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财政干部作为征收主体,直接征税到农户。2005年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经管站与财政所合并,财政所加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的牌子,是年,农业税全面取消。第五阶段,2006至今,农村综合改革和“乡财县管”改革时期财政。2006年乡镇财政所更名为财经所,随着乡镇国土、林业和计生部门的上划,财经所成了改革后乡镇唯一一家事业单位。这阶段开始实施“乡财县管”改革,乡镇财政不再具备预算职能,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延伸为农村综合改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大量出台,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增加,乡镇财政工作职能不断加强,工作量不断加大。

(二)人员情况

全县乡镇财政人员(不含农场、开发区)改革前实有300人,改革通过转岗、离岗退养、买断等形式分流52人。现有人员编制数302人,实际在编在岗284人,部分乡镇存在差编现象。例如洋港镇地处偏远,定编14人,实有12人,差编2人。人员结构上35岁(含)以下135人,占47.5%,大部分为经管站并入人员。大专(含)以上238人,占83.8%,基本上为函授进修学历。中级(含)以上职称89人,占31.3%。男性228人,占80.3%。乡镇财经人员全部核定为事业编制,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包括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两种类型。

(三)经费情况

全县乡镇财政所虽然纳入部门预算范畴,但预算内只安排人员工资、津补贴和部分社会保障支出。2008年全县乡镇财政一般预算安排775万元,其中县级预算安排业务经费86万元,大所6至7万,小所2至3万不等,平均不到5万元。

(四)办公用房情况

全县办公用房使用年限20年(含)以上的所有12个,其中半壁山、荆头山和金海3个直属所由于成立年代较晚,一直没有办公场所,还处于租房办公状态。2005年至2008年新建、改建及维修的所有25次,而县级预算安排房修资金仅有6万元,基本上是各所自筹解决。

(五)其他情况

***县是个农业大县,2008年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资金数额达到14829.55万元。2008年启动一事一议的行政村41个,涉及7个乡镇,涉及金额83.0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工作职能过多,工作压力大

1、工作职能复杂,项目多,内容广。当前我县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职能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机构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04]51号)文件,“乡镇只设财政所(加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牌子)主要承担财政、农税征收、零户统管、预算内外收支管理和农村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要求,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的人员和职能全部并入了乡镇财政所。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财政各项改革的向乡镇延伸,国家大量的惠农政策出台,基层财政所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即有财政部门的工作,也有农业部门布置的工作,甚至审计、监察以及统计部门的相关工作也加到了财经所身上。当前我县财经所主要工作职能由原财政所财政管理职能、农村综合改革及原经管部门职能三部分组成,具体是:(1)乡镇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年度决算工作;(2)国库集中支付的乡镇国库授权支付工作;(3)乡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4)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5)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及基础管理工作;(6)各种农村专项资金及项目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7)乡镇行政单位及各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心(“以钱养事”单位)会计代理(原“零户统管”)以及资金监管工作;(8)村级财务和资金“双代管”工作;(9)村级及乡镇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心财务审计;(10)新农合基金及易涝地区排涝水费征收工作;(11)农村经营管理,包括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土地纠纷仲裁、农村经营统计、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12)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审批呈报工作;(13)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的日常工作;(14)行政事业单位及农村票据管理;(15)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16)农村财源建设;(17)各种财政性周转金及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回收工作;(18)“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及“村务公开”的日常工作;(19)上级财政部门和农经部门布置的其他工作;(20)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各项中心工作等等。大部分工作都是要面向千家万户的,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否则就会有群众上访告状。沉重的工作负担就压在了这些基层财政干部的身上。用富池财政所干部吕伟的话说,现在乡镇财政干部至少要做好四件事,即:既要管做帐,又要管分田,既要管发钱,还要管收钱。“做账”是指管理农村财务,“分田”是指要负责农村的土地承包工作,“发钱”是指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收钱”是指征收新农合基金和排涝水费等。

2、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乡镇财政当前所肩负的工作主要体现了财政服务和监督管理职能,样样关系到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各种项目资金管理以及其他涉农改革等问题上,政策性特别强,业务要求也相当高,稍有马虎,便会好心办坏事,好事变民怨。例如,在涉农补贴发放上必须建立农户基本数据资料并且要张榜公示,必须要加强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政策家喻户晓,资金分配要公平、公开、公正,让农户签字认可,接受群众监督。在资金的发放上折过程中还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否则,信用社便不能及时入帐,有的时候甚至为了核准一项补贴数据要在县信用联社来回跑上好几次,财政所专管员感到疲惫,信用社工作人员还不耐烦,农民群众对资金不能及时进入存折帐户也满怀抱怨。在项目资金以及“以钱养事”资金管理上必须完善合同文书资料,还要进行评估检验与考核,同时做好台账记录及专项财务账。

3、检查多,应酬忙,疲于应付。由于各项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涉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各种检查也层出不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枚针。总之,上面政策要求的各项工作,下面都要面面俱到,随时要接受省、市、县各级的明查暗访。而且检查的单位各有不同,有上级财政部门组织,有各级政府组织的,还有纪检检查机关组织的,还有相关职能主管科室组织的,同一样工作有时候要接受几家单位的检查。例如,综合改革考核检查、各种惠农资金检查、村级财务检查、农民负担检查等等,都是乡镇财经所必须参与的。同时,由于财经所还肩负有镇村两级的财务核算职能,还要配合好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工作,在每次镇村两级干部的离任审计上,财经所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工作配合。就浮屠镇财经所而言,一年内应付检查达30次以上,其中08年接受综合配套改革检查4次,涉农补贴检查6次,水库移民资金检查2次,扶贫、发改项目检查2次,安全饮水资金检查2次,农民负担检查5次,新农村建设检查3次,其他检查若干次。

(二)管理体制不顺,干部思想波动大

1、多头领导,重复劳动,提高效率难。由于基层财经所在体制上归乡镇管理,业务上又接受县财政局以及农经局指导。特别是在有关数据上报上,有时同样的工作,县农村财政管理局要布置一套,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又要布置一套,有时候两边的要求不一致,数据不衔接,造成业务上无所适从,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基层财经所工作职能多,工作内容繁杂,多头管理,要求不一,还导致各种信访和纠纷多,用浮屠镇财经所所长的话说,现在的财经所不叫财经所,成了“扯筋所”,意思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扯皮拉筋”的现象。

2、监管有阻力,职能履行难。由于基层财经所人、财、物下放到乡镇管理,在当前乡镇运转困难(特别是***这样的贫困县)的情形下,受地方本位主义的影响,一些政策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不得不被弱化。例如,在惠农资金发放上,国家政策规定,不得抵扣任何款项,但有些乡镇领导就是强令财政所,要求从惠农资金上抵扣本应从农户手中去征收的排涝水费、森林防火费以及其他以资代劳、一事一议集资等。还有在财务管理上,在代理记账的时候,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票据也不得不勉强入帐,违背了《会计法》的要求。

3、人事流通不畅,缺乏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人事权的下划,乡镇财政干部人事关系成了一潭死水,上下不能进出,平行不能流动,给乡镇财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消极的副面影响。干部没有了上进心和积极性,而且牢骚满腹,不愿工作。为集体的少了,谋私事的多了,想工作的少了,搞副业的多了,有的财政所,除了所长和主办会计,有时候根本就见不着人。用浮屠镇财经所所长张政民的话说,现在财政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服务宗旨不牢的“黑脸包公型”,二是纪律观念不强的“懒惰涣散型”,三是得过且过的“玩玩混混型”,四是方法简单的“固执己见型”,五是好逸恶劳的“利益驱使型”,六是事不关己、好好挂起的“好好先生型”。

4、干部身份混乱,待遇低下,思想波动大。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现在财政所的身份也比较混乱,是事业单位,却担负许多行政职能,也没有事业收入;是国家干部,却不是国家公务员,也没有纳入“参公”范围。成了“三不象”:是所长,但不是干部身份;是正式职工,但年年要签合同;按公务员管理人员套改工资但不是参公人员,还要买养老保险。当前***县乡镇财政干部平均工资待遇在1300元左右,有不少是半边户家庭,根本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和周遍地区无法比较,距全国日平均工资额112元相差甚远,给干部造成了许多低落情绪。大王镇财经所的胡昌丁所长说,现在财经所干部处于一种,政治无地位、经济无实惠、工作无激情、前进无方向的状态,大多数人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被动应付,不求做得好,只求过得去,过一天算一天。

(三)经费保障不稳,工作落实难

1、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公用经费紧缺。乡镇财经所作为乡镇政府的组成单位,既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又有部分执法职能,在经费保障上属于全额拨款单位,应该属于参公单位,而***县却被列入了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却没有事业收入,没有公用经费,经费来源渠道不畅,经费保障非常不稳定。当前***县基层财政所经费来源渠道主要为县财政安排的部门预算内经费。预算内只安排了人员基本支出,而没有安排相应的公用经费和专项支出。平时工作经费只能由各所自筹解决,主要来源是部门预算补助一点,新农合征收费补助一点,政务公开工作补助一点,年终相关科室根据情况安排一点,省、市、县领导解决一点,关系好的地方政府支持一点,但每年都没有固定的数额保障。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保障形式,加上现行体制的关系,县局对下面管理得少,也不便于管理,拿财政局某位局长的话说,现在财政所所长上来找领导,很少有谈工作的,大部分都是谈钱,谈经费怎样紧张和困难,要求局长解决一点。经费来源渠道的不畅,导致乡镇财政所主要领导根本没法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2、经费保障与工作量不相对称。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的增加。现行的乡镇财政所的经费状况与实际工作量远远不相对称,无法保证日常工作需求。例如,在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上,由于是双代管,在与村报帐员的业务来往上日益增多,但大部分农村距离集镇较远,无形中增添了大量的招待费,办公费也大量增加,而上级财政没有在该项工作上给予充足的经费补助,财政所又没有收费职能,属于无偿服务,这样给乡镇财政所既增加了工作上的压力,又增加了经费压力。比如浮屠镇财经所,2008年县财政预算内资金安排68.1万元,年终县局安排科室业务费2.3万元和专项工作经费10.1万元,可用收入来源80.5万元,而08年实际支出88.9万元,分别为:人员基本支出64.3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2.6万元(其中:办公费0.9万元,差旅费1.0万元,水电费0.3万元,邮电费0.2万元,交通费0.2万元,接待费4.2万元,会议费0.8万元,培训费0.1万元,其他费用4.9万元),专项支出12万元(其中:惠农补贴发放支出3.8万元,农村“双代管”支出4.5万元,新农合征收费用2.1万元,“以钱养事”费用1.6万元),当年资金缺口8.4万元,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就龙港镇财经所而言,2008年除开人员基本支出外经费支出 44.5万元,分别为:公用经费支出31万元(其中:办公费3万元,差旅费4万元,水电费2.6万元,邮电费0.5万元,交通费4万元,业务费1.3万元,招待费10万元,会议费1.3万元,宣传费0.8万元,培训费1.5万元,其他费用2万元);专项支出13.5万元(其中:惠农补贴支出4万元,农村“双代管”支出6.5万元,新农合征收费用2万元,“以钱养事”财务监管费1万元)。而2008年可用收入来源29.58万元,其中:预算安排公用经费6.68万元,县财政安排各项工作经费9.9万元,其他途径13万元,资金缺口达14.92万元。各所都是勒紧裤带,拼命压缩公用经费的情形下,才勉强维持工作正常运行。

3、办公条件恶劣,办公设备和办公手段落后。现在乡镇财政所办公楼大部分建于八十年代,加上经费不足,年久失修,只能勉强维持工作需求。***县的半壁山、荆头山、金海开发区等几个财政所由于成立年代较晚,尚且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处于租房办公状态。富池财政所办公楼建于1985年,原来是标准化的财政所,但长期来由于无人关注乡镇财政的自身建设,年久失修,现在房屋上渗水、下起层,白蚁横飞,严重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办公设备上,办公自动化和现代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财政所的电脑都是2004年实行“零户统管”和“税费改革”时候配置的,已经严重老化,有的已经损坏,无法满足现代办公需求。绝大多数财政所除了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配备的针式打印机外,没有一台象样的打印机,也没有复印机。

4、债务包袱沉重,化债能力差。由于乡镇财政所经费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大部分财政所是负债运行,欠债运转,寅吃卯粮。由于长年得不到解决和化解,导致越积越多、越背越深。目前,***乡镇财经所没有不负债运行的,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据初步统计,全县乡镇财政所2008年末债务累计1324万元,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另外,由于乡镇财政所归乡镇政府管理,乡镇财政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很弱,常常因政府债务陷入诉讼和纠纷的困境之中。例如,浮屠街财政所因政府欠债陷入官司,财政帐户被法院冻结多次。洋港镇财政所也因曾替政府担保农行贷款40余万,被法院判决连本带息应该偿还80余万,多次接受法院的催讨。

(四)队伍建设不够,发展创新难

1、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梯队青黄不接。当前基层财政队伍虽然大专以上学历占有很大比例,但大部分都是迫于形式需要,通过函授方式取得,真正正规学校毕业人员不多,特别是财会类专业人员不多。加上经管站并入和新增人员多为退伍军人,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业务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无法适应当前改革和工作需要。许多财经所的业务工作都压在一两个人身上,业务梯队出现青黄不接状态。例如,大王镇财经所的李远建,既是副所长,又是预算会计,一个人要承担全所50%以上的业务工作量。还有黄颡口财经所所长陈知茂,由于所内人员素质低下,一时找不到能够胜任的会计人员,自己亲自担任预算业务工作。

2、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当前基层财政干部队伍存在严重老龄化现象,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只准出、不准进的政策要求,导致乡镇财政所近年以来,基本上没有补充新生力量,导致队伍老龄化现象相当严重。据统计,全县乡镇财政所在职干部中30岁以下仅41人,仅占13.7%,30-45岁185人,占62.1%,45以上的有72人,占24.2%。

3、对干部的培训教育不够。虽然,近年县局对乡镇财政人员断断续续进行过这样那样的培训,但一般都是为适应相关具体工作而进行的短期培训,对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整体素质起不到推动的作用。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中长期的理论和会计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许多人对财政工作一知半解,对会计业务稀里糊涂,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都不愿学习,没有了自觉学习的风气和氛围,甚至在财政系统内部,对财务会计持证上岗的要求都被淡化,法律意识被淡薄,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强调不够。特别是在农村财务“双代管”上,不少人是赶鸭子上架,勉强顶岗设责,不是持证上岗,不能够起到真正规范财务管理的作用,甚至有些村反映,农村财务被集中代管,不管到好,管起来反而越管越乱,原来的“包包帐”放在村委会,还可以查,现在的“包包帐”包到财政所去了,查起来都不方便了。

(五)管理不规范,责任落实难

1、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摆在当前乡镇财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全省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机制。目前乡镇财政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能,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容易引起各方面的矛盾。为避免政策执行不到位、不落实、甚至欺上瞒下,应该强化制度建设,实现责任到位、思想到位、工作到位。

2、双重领导导致管理“真空”状态。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随着各项工作的政策性越来越强,导致县局在相关问题上想管但管不到,而地方政府能管却不去管,从而导致了对基层财政所管理的“真空”状态,好象都在管,实际上谁都没有管,财政所在业务处理上也无所是从,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参差不齐。例如,在水费及社会抚养费等征收上,有的地方是财政所收缴,有的地方则是由业务部门自行收取,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模式。

3、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强。由于乡镇财政的地方管理体制,在工作上一直都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原来许多省、市、县级的文明单位,都由于没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激励,都不愿维持了,只求把中心工作应付过去,也不求什么先进和文明了。精神不振,上进心缺失在乡镇财政所来说,相当普遍。

三、对策与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规范乡镇财政运行机制

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来看,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乡镇财政的县级垂直管理,从本质上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的尴尬处境和实际问题,是实现乡镇财政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促进工作的角度出发,将乡镇财政上划为县级垂直管理,作为县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规范乡镇财政运行,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1、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提高工作效能。由于“乡财县管”改革,“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以及乡镇国地税的垂管关系,乡镇一级财政实际上没有了自身的财政收入来源,也不具备预算权,实际上也就没有了乡镇一级财政。随着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不断深入,乡镇财政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日益体现在重要的位置上,乡镇财政所所肩负的责任都是县局工作的延伸,把财政所上划县局垂直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更能够理直气壮的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

2、有利于加强财政工作和内部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财政所的垂直管理,更有利于实现全县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财政管理要求。

3、有利于加强人事流动,调动干部积极性。财政所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干部队伍在全县范围内的人事流动,更多的给予了干部人性化的环境选择,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吐故纳新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个地方呆到老的现象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变。

4、有利于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县局统一的业务管理。财政所的垂直管理,更便于全县一盘棋,加强对业务的统一要求和管理,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更便于掌握干部职工的结构构成和思想动态,提高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活力。

5、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激励奖惩机制。财政所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建立全县统一的工作考核机制,实施奖优罚劣,有利于大胆抵制地方政府的一些不良习气和官僚行为,有利于强化乡镇财政的工作责任和大局意识,有利于提高乡镇财政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建立乡镇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

为确保乡镇财政工作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经费保障是关键,建议借鉴公安、司法以及教育等部门,建立乡镇财政运行经费保障机制,要赋予乡镇财政自身一个良好的理财体制,要一心谋事,思考如何管好用好国家资金,而不是一味想着小集体的利益,如何为小单位谋取更多的实惠,滋生官僚主义甚至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良好的经费保障,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单位从不良渠道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改变那种基层干部不是跑官就是要钱的倾向,有利于加强财政内部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

1、必须保障乡镇干部职工的基本利益需求,提高干部职工待遇。只要经费有了保障,干部职工的自身利益才能得到维护,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才能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必须保障各种专项工作经费需求,切实提高财政工作效能。良好的经费保障,有利于提高财政工作效能。经费保障是工作效能的首要条件,没有经费保障,工作效能也就无从谈起。经费保障是落实各项国家专项政策必备条件,因此,必须根据职能大小和管理范围结合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各种专项工作经费,要与工作量相对称,确保各种专项工作落到实处。

3、必须化解乡镇财政债务,提高防范债务风险能力。有了良好的经费保障,才能逐步缓解乡镇财政历年积压的债务矛盾,才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财政所的经费管理,同时可以尝试把乡镇财政所的经费报帐制作为加强乡镇财政所经费管理的重要手段。

4、必须保障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需求,建立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培训教育长效机制。干部培训经费的紧缺也是制约干部职工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把职工培训教育经费列入经费保障的统筹范围。

5、必须改善乡镇财政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财政形象。只要经费有了保障,才能逐步改善办公条件,改变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规范机构设置,明确乡镇财政工作职能

乡镇财政机构设置的不统一,也是导致工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因素之一。

1、分离或合并农经部门职能,应上下协调一致。要给乡镇财政所明确身份,究竟是归财口,还是归农口。因此建议要么剥离农经部门工作职能,将农村经营管理站工作职能归还给乡镇政府,重新成立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作为乡镇政府的一个办公室,或是作为农经局的派出机构,或是将农村经营管理站改为“以钱养事”模式;要么合并县农经局和县农村局,整合农村综合改革管理机构,实行一个口子对下,避免对财政所多头管理现象。建议规范和明确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职能,将财政所的中心工作回归到“管好用好资金”的轨道上来,回归到搞好对资金使用对象的服务上来,加强监督,确保各项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规范或分离农村会计服务职能。财会核算职能严格来说应该是特定的历史时期赋予财政部门的一项探索模式的职能,其发展方向必然会归还给会计主体或社会中介组织。因此,建议将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纳入“以钱养事”的范畴,一种方式是不改变现行体制,将财政所作为“以钱养事”的主体;另一种方式是,将会计服务中心从财政所分离出来,改为社会中介组织,作为“以钱养事”主体,同时可以将其业务向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及中小企业延伸;第三种方式是在在机制完善的情况下,选择适当时候和适当方式,将会计服务中心推向市场和社会。按照财政部《代理记账管理办法》成立规范的会计代理机构,合格一家,登记注册一家,以政府名义或指导各村将会计业务委托该结构代理,财政部门对其进行业务监管和指导。财政部门只加强对政府性、集体性资金的监管,而退出财务核算职能。

(四)夯实基础工作,规范涉农补贴发放模式

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各种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是当前乡镇财政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农民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一项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的财政部门的整体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当前各种惠农补贴资金中需要财政所去落实和发放的据不完全统计,有二十多种,项目繁多,而各种资金的发放时间和发放要求及管理科室不尽相同。而且采用“一卡通”的发放方式大同小异,只是要不断重复编报农户数据,重复印制发放表格,造成乡镇财政所重复劳动,疲于应付。而不同资金项目在发放以后的检查也不断进行,乡镇财政所更是要一一应对,给乡镇财政所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因此,整合涉农补贴资金,实施一个口子管理,统一发放时间和发放要求,非常必要。也可以避免多头检查,重复管理,重复劳动的现象。

2、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充分论证上级专项补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制定不同地区的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把国家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例如,油菜补贴要按照农户发放下去,根据***的实际情况,人多地少,多的农户补贴几十元钱,少的才补贴几元钱,偏远地区的农户甚至抵不上去银行取钱的来回路费,而财政干部要花费和直补、综合直补等同样的工作量在短暂的时间内将资金发放出去,工作量和工作成本较大不说,农户还不领情,不在意那几元钱。建议良种补贴是不是可以首先要规范种子销售和供应渠道,要种子供应商提供规范的种子销售发票,然后农户凭种子销售发票补贴联及身份证领取补贴。

3、要加强“惠农金财工程”建设,加强惠农补贴动态软件开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资源共享的农户基础资料数据库,并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料与银行并网,实现由银行直接代理发放方式。避免乡镇财政所在各自与银行的交接上出现数据错误,同时减少了工作成本。建立数据库的好处是,可以在源头上发现不规范、不合理,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形成的错误具有不可逃避性和掩饰性。

4、在乡镇财政所设立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窗口,设立窗口会计和出纳,在有关惠农资金发放上,对手续齐备,符合政策要求的农户,实施即时发放或限时办结。同时设立惠农政策咨询接待室,随时接待群众的来访和查询,这项工作当然更需要上级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5、在惠农资金发放上要先举重基础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核定检查,再决定资金发放的数量与规模,而不能先匆促的将资金发放出去,然后举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检查,这样既加大了工作量,又增加了工作成本,而且整改难度大,还形成了基层财政所疲于应付各项检查的“怪圈”。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工作机制

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机制的制度建设对切实做好和推动乡镇财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

1、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例如,建立农业专管员、商贸专管员、经建专管员、社保专管员等,主要职责是进行对口资金的会计记帐处理及台帐登记工作,对对口资金进行跟踪监督和服务,协助相应项目工程验收等。业务上接受县局对口科室指导,规范帐簿设置方式和服务内容,规范资金拨付手续或发放程序,完善专管员管理制度。各类专项资金实施对口管理、对口服务,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2、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包片驻村制度,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按照原农税征管责任制的要求,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包片驻村制度,主要办理所驻村的基础数据资料收集整理、政策落实和监督协调工作,对相应年度内的惠农政策落实承担主要责任。

3、建立派出乡镇财政监督员制度。乡镇设立一名财政监督员,由县监督局派出,人事归县监督局管理,主要负责参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进行跟踪问效,完成监督局分配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等。

4、建立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工作激励奖惩机制。建立有效的工作绩效评价制度,每年应确定一定名额,对政治可靠、作风正派、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的人予以提拔任用或经济奖励。

5、规范乡镇财政所内部经费管理制度,防范乡镇财政债务风险。垂直管理以后,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防范乡镇财政债务风险,按照保障工作需求,总量限额控制的要求,对乡镇财经所实行经费报帐制度,一定数额以上的支出必须报分管局长审批,这样可以防止腐败行为,也可以预防职务犯罪。报帐管理机构可以设在县农村局或县局监察审计科。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

乡镇财政工作的好坏,队伍是关键。加强乡镇财政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充满活力的乡镇财政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加大培训教育力度。要建立中长期培训轮训制度,拟订中长期培训计划,通过多途径、多方式为干部职工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省厅要定一所财经类专科学校作为基层财政干部的培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省乡镇财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2、加强素质评价力度。要借鉴国地税做法,经常性组织全省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大比武、大练兵活动。对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要树标兵、树典型,并自上而下实行重奖。

(六)明确人员身份,提高乡镇财政干部政治和经济待遇

身份不明,待遇不高,也是制约乡镇财政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瓶颈,明确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身份,提高乡镇财政的地位和待遇也十分必要。

1、实行参公管理。要明确乡镇财政队伍人员的身份,实施“参公”管理。

2、提升为副局级单位。要将乡镇财政所提升为副局级单位,建立能上能下的新机制,目前,乡镇国税、地税、工商、国土等部门都为副局级单位,提升乡镇财政的政治地位,也是迫于工作上和形势上的需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