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消息写作指导作文]作文写作技巧
 

[消息写作指导作文]作文写作技巧

发布时间:2019-06-24 16:34:59 影响了:
文章摘要:哪伯它们写得多么好,也不能说是高质量的.第二节 消息必须准确一、对事实的认识要准确.消息写出来难确不准确,首先在于记者对被报道的事实认识得准确不准确,认识不准确,写出来的消息自然也不会准确.要认识,就应当由表及里地作分析.不少消息的……

消 息 写 作 的 四 项 基 本 要 求

第一节 消息必须迅速

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显著特点之—,是它对变动中的客观现实反映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者的事实,向受众提供多方面的新信息.

那么,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快呢?

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快,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在第一章里我们曾经讲过,在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当中,唯独消息可以作为新闻的同义词、代名词,因为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中“新近”二字,就是它的基本特征,我们常说新闻姓“新”不姓“旧”,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怎样才能在传播中把这“新”字体现出来呢?最主要的就是要快写.只有快写,才能够快传播.因此,“必须迅速”成为消息写作的第一条要求.

发达国家的记者,最忌讳“昨天”这个词,不愿意在消息中使用.他们的许多报纸,一天要出三次,因此许多消息都可以当天见报.深夜、凌晨发生的事情,早上就能见报;上午发生的事情,中午就能见报;下午发生的事情,晚上就能见报.反正是在开印之前,只要有更新的消息,就把原来的那条换下来.报纸传递新闻,快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惊人的.

广播和电视,理应比报纸快得多.它们不仅可以把几分钟前的消息播出去,还可以做到与新闻同步,当时就报,即现场报道.

二、快,是消息的竞争条件.

世界处于竞争之中,新闻也不例外,国际间的新闻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而新闻媒体一旦卷入竞争机制,快就必然成为竞争的重要条件.

三、快,是消息的质量体现.

在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世界,消息如果不快,立即就成了“旧闻”,成为过时的东西而不受欢迎.所以,新闻(消息) 被称为“易碎品”.好比一个花瓶,做得确实好.它摔碎了,质量也就没有了.一条消息,你若是慢慢腾腾地写出来,好是好,但它已经过时,没有人再看再听,变成了废品,质量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评价消息的质量,不能不考虑“快”这个因素.前面在讲“快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时所列举的几个实例,哪伯它们写得多么好,也不能说是高质量的.

第二节 消息必须准确

一、对事实的认识要准确.

消息写出来难确不准确,首先在于记者对被报道的事实认识得准确不准确,认识不准确,写出来的消息自然也不会准确.要认识,就应当由表及里地作分析.不少消息的不准确,是由于记者没有动脑筋去分析,因而产生了片面性.请看下列几例:

(一) 某记者采写了某村发展养牛的消息,说:“这个村由于多养了牛,粮食也丰收了.今年和去年相比,这个村牛的存栏数增加338头,粮食亩产增加440斤,总产增加60万斤.”

这是不准确的.粮食能不能增产丰收,有多种原因,如:是否风调雨顺? 有无抗旱排涝能力? 管理是否精心及时? 耕作制度和方法是否科学? 种子如何? 等等.更重要的是,有否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充分调动起全村人的生产积极性?然而,消息却只把增加牛的存栏数,实际上就是增加有机肥料,说成是粮食增产丰收的唯一原因.因此,有读者看到这条消息以后来信指出:光凭多养300多头牛,就能增产60万斤,养一头牛就能增产1000多斤粮食,谁信?

二、对事实的表达要准确.

当记者做了深入的采访调查,掌握了必要的事实,并对这些事实做了认真的分析,取得了准确的认识之后,要把它写成消息传播出去,就必须表达,这种表达也应当是准确的,否则,也会影响消息的真实性.

表达的准确,具体来说就是用以叙述和描绘事实的词句要准确,所反映的事实要与原貌相符合,要非常讲究分寸.在这方面,粗心大意,不加思索,自以为是,往往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有一段相声生动地说明了由于表达不准确而产生的笑话一— 某工厂星期六组织全体职工去博物馆参观,碰巧赶上这一天是大家洗澡的日子,厂里只有一个澡堂,因此不得不男女分开轮流进行,于是,厂有关人士在广播里发布通知:“今天的活动这样安排:上午,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参观;下午,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参观.请注意,参观的时候只许看,不许摸! ”

当然,消息写作中所出现的表达不准确,远不止这段相声所描绘的这么简单,而且,有时容易被人发现,有时则不容易被人发现.

请看下列几例:

(一) 在一则关于双波长高功率锁模激光系统的消息中,有一段反映该系统功能的话,说:“前不久,使用这套系统时实现了在晨昏朦胧与白天条件下的卫星测距工作.专家认为这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测距水平领先的国家,”

这段话表明,判定双波长高功率锁模激光系统的卫星测距水平是否达到世界领先地位,测距时天它的能见度是个重要条件.所以,它特别强调了是“在晨昏朦胧与白天条件下”,那么,“晨昏朦胧与白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能见度呢?

我们知道,“朦胧”是模糊不清的意思,而“晨昏”指的是早晨和晚上.因此,把这两个词

连接起来,所谓“晨昏朦胧”,指的就是早晨和晚上那一段看起来模糊不清的时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时刻并非一刹那,而是一个由开始模糊不清,到更进一步的模糊不清,到最后完全模糊不清的阶段.显然,这个能够称之为“朦胧”的阶段,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时刻的能见度是不一样的.

再看“白天”.我们知道,“白天”是相对黑夜而言.这个“白天”也有不同的情形,有万里无云的白天,有多云的白天,还有乌云密布的白天.显然,所有这些统称为“白天”的能见度是大不一样的.

由此可见,用“晨昏朦胧与白天”这样笼统的概念,去表达双波长高功率锁模激光系统进行卫星测距时的“条件”,以证明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不准确的.

第三节 消息必须明了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消息写作有两个基本要求:必须迅速和必须准确,这两个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做到了这两点,还不能说是一条好的消息.听以,在消息写作上还有第三个要求——必须明了.

一、消息明了的必要性.

(一)传递的目的决定消息必须明了.

(二) 受众的广泛决定消息必须明了.

(三) 生活的节奏决定消息必须明了.

第四节 消息必须简短

我们讲了消息必须明了,但是,明了不等于必须把篇幅拉长.语不精炼,材料堆砌,始终是消息的大敌.所以,消息写作还有一条基本要求——必须简短.

那么,消息为什么必须简短呢?

一、消息简短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关系上去认识

(—) 简短与新鲜

(二) 简短与迅速

(三) 简短与民主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我们知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息也非简短不可.道理很明白,

因为人们没有时间去读去听很长的消息,公众的期望是只花较少的时间,就能较多地了解到客观世界各种新的变动.

三、消息不能简短的原因

新闻主体观念薄弱,这无疑是个重要原因.不了解新闻写作知识,这自然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此外,最具时代持点的,几乎影响和牵动着每个记者、编辑心灵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以消息的长短论水平.

二是以消息的长短计报酬.

写好消息有窍门

思路点拨

“导”上做文章,“缩”上下工夫

陈诚:老师,您说一篇消息贵在写好导语.可是我认为最难写的就是导语,请您给我讲一讲,好吗?

陆老师:好的.可以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体裁才有导语.从位置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抢先”性,要在正文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就出现;从内容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要开门见山地告知读者最为关键的事实;从时间上看,导语必须具有新闻性,将最新的情况做突出处理,将最重要、最新的信息放在最前边;从作用上看,导语必须具有吸引力,要一下子就能“勾起”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喜欢读,读得懂,记得住;从字数上看,初学者最好把导语的字数控制在30-80个字左右,如果是段落的最好不超过200字.因此,导语是很简短的,做到恰如其分;是很概括的,通常要以关键的新闻要点为基础,集中体现出人们最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是很通俗的,尽量以大众化的语言写作,使人一目了然.总之,一句话,导语就是简练地告诉读者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确切地说,就是读者迫切希望知道的或关心的最重要的事实.

陈诚:明白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文,就是从读者最关心的事实——“北京究竟是否获得了主办权”这一点出发,作者以抒情的笔法开篇,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

张悦:老师,一个好标题,和导语一样,是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消息的关键.如何拟一个好的消息标题呢?

陆老师:其实,标题和导语之间是有“桥梁相通”的.如果把一则消息比作一个人,那么,消息的导语就好比人的一张脸,消息的标题如同长在脸面上的眼睛.可以说,导语是消息的“精华”,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是“精华”中的“精华”.一个简单的标题提炼法,就是把导语部分再概括提炼,是一段话的就把它浓缩为一句话,是一句话的把它浓缩为一个短语,被浓缩的部分就可以作为消息的正标题.标题有时由引题(眉题)、主题(正标题)、副题(副标题)三部分组成,这也是消息标题不同于其它新闻作品和文艺类作品的不同之处.下面仍以《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为例具体谈谈.引题一般是虚题,可以表明消息的意义,如把引题拟为“百年奥运今日梦圆”;可以烘托主题强化气氛,如把引题拟为“赢!赢!赢!”;可以交待新闻实事形成的过程,如把引题拟为“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投票最终结果”.主标题是实题,要让看完主题后的读者一定能够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它的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简洁紧凑,字数一般应控制在6到14个字.如本文主题也可拟写为“北京胜利了”.副题也是实题,主要用来对主标题进行补充说明,如“得票数比

第二名多34票”是这则消息的副标题,补充说明中国得票之多,大获全胜.

陈诚、张悦:谢谢老师的指点,我们去写作了.老师再见!

消息撷英

滨中学生诗祭汶川罹难群众

——《爱涌巴蜀情系中华》诗歌朗诵会昨晚举行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动情的朗诵回荡全场,学生在柔缓的音乐声中共同为远在天堂的灾区遇难同胞点燃烛光,在烛光中默默哀悼.5月21日晚,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聚集在树蕙楼前,他们用诗歌朗诵的方式,祭悼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晚7点,夜幕落下,学生们纷纷点亮手中的蜡烛,广场中心的学生排成心形,为四川的数以万计的罹难群众默哀,为灾区人民祈祷.活动开始,全体师生首先肃立为罹难同胞默哀3分钟,顿时,偌大的广场鸦雀无声,现场静得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高一年级老师朗诵的诗歌《有一个名字叫希望》最先登台,二十多位青年教师,身着统一的白色t 恤,他们用抑扬顿挫的朗诵颂扬了蓥华镇中学女学生邓清清地震后在被埋在废墟中的情况下,打着手电筒默读课本为自己壮胆,用坚强战胜了死神,赢得了生的希望的动人之举.随后的学生朗诵会上,所有班级演出的同学以《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生死不离》、《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诗歌为载体,用自己的声音,用一片真心和真情传达着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许多同学读着读着就已经泣不成声.这一切无不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1400余名师生.朗诵会期间,在场的学生全体起立齐声喊出“加油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呼喊声响彻校园上空,朗诵会被推向高潮.

学生们胸前的白花、衣襟上的红心、臂膀上的绿丝带都寄托着同学们对在地震重遭受苦难的人们的同情.有的班级参加朗诵的学生组成“心”形,有的班级在地面上用点亮的蜡烛摆出5·12的造型,有的班级的学生依次将写满寄语的纸条有序地在纸板上贴成一个大大的“5·12” 他们用这些独特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悲痛的心情.

【简评】

1. 标题醒目.“滨中学生诗祭汶川罹难群众”是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爱涌巴蜀情系中华》诗歌朗诵会昨晚举行”是副标题,补充说明滨中学生原来用举办“爱涌巴蜀情系中华”的诗歌朗诵的形式来表达对汶川罹难群众的哀悼之情.

2.导语精彩.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先引用《生死不离》的朗诵词开头,感情饱满,引人入胜;接着,“动情的朗诵”“柔缓的音乐”“点燃的烛光”“默默哀悼”,抒情的笔法表达了滨中学生哀悼时刻的场景和心情.

3.主体丰富.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佳作看台

亲情传递 共度难关

--滨海县三中师生为四川灾区捐款

江苏滨海三中 张悦

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5月15日下午, 滨海县三中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 捐款活动.捐款活动前,校长唐于海向全校师生作了“你我携手、亲情传递”的捐款倡议,号召全校师生尽自己之力,用我们诚挚的爱、浓浓的情去关爱和拯救危难中的同胞、协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共筹集爱心款项12752.6元.当日,所捐款额通过县红十字会立即转赠给灾区人民.

【简评】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发出的动员令.本则消息及时真实地报道了校园发生的新事件,反映了消息的“及时真实”的特点.小作者仅用79字就把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了,而且一反陈规,用议论加叙述式导语报道捐款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主体部分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从校长的倡议到全体师生的积极响应再到捐款的数额,过程清晰,真实可信. 写作小贴士

努力把消息稿子写得精炼一些

造成消息不够精炼的主要原因有:

1.过程太详 .叙述一个新闻事实,当然要交代有关过程,否则人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叙述事情的过程,应尽量简洁明了,而不能像记流水账似的,事无巨细地从头讲到尾.

2.聚焦不准.摄影聚焦不准,拍摄出来的影像一片模糊.同样,写稿子也有个“聚焦”问题,“聚焦”不准,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所叙述的事情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因此而造成文字冗长,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3.事迹求全 .无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都是立体的,可以从许多侧面来写.而一篇稿件,特别是一篇短消息,只能集中写一个侧面,围绕这个侧面来选择和报道其事迹.

4.节外生枝.一篇消息从头至尾是一个整体,有其自身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符合稿件自身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者,阅读起来就感到自然流畅、清清爽爽,否则阅读起来就会觉得疙疙瘩瘩、别别扭扭.避免节外生枝的文字,务必搞清稿件内容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与之相符的以叙述清楚为准,与之不相符的根本就避而不谈,毫不涉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