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议高中物理的难点教学:高中物理必修一
 

浅议高中物理的难点教学:高中物理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9-06-30 03:57:46 影响了: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正在向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目标前进,为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高中教学必然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难点教学
  新课程要求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分化,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难点没有得到有效的突破,可见处理好教材中难点的教与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及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果教学难点得以突破,那么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方法以及创新能力也必然会得到培养,这时难点就成为了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载体。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成因分析
  1.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教学内容间距离较大,形成的教学难点;学生现有认知能力与教材所要求的认知能力之间有较大距离形成的教学难点;学生智力品质不良,达不到教材所要求的优良程度,形成教学困难。
  2.知识准备不足;日常形成的思维定势带来的影响;概念相似,形式相似,让学生产生模糊的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直观性较差,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造成的难点。
  3.学生头脑中缺乏清晰的物理情景,导致对物理概念,规律难以准确、深刻理解,不善于以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一是因物理概念难以理解、规律难以掌握所产生的畏惧情绪,这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二是因物理知识掌握不牢,引起物理学习能力和水平降低,这主要是知识上的原因。
  二、新课程高中物理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如电磁感应现象、向心加速度、内力的功与系统总动能的关系等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 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1.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教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笔者认为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就以此为例,进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死记太伤脑筋,可以借助规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的方法,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琐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笔者便想出“谐字法”,比如用“幼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幼”音通“右”音,“发”通“发电”,即为右手发电,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学生记得还深刻。
  2.抓关键,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所以,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 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3.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的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拴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作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结果,结论也就自然得出。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4.形象类比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又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用了整整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笔者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具,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具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5.做好铺垫,平稳过渡
  教师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上课前备好学生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研究学生已有知识,做好由初中到高中的平稳过渡,教学循序渐渐,精练习题,在学习中掌握研究物理学的方法。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了解学习物理的兴趣所在,学生尝试到学物理的成功乐趣,增加学好物理的信心。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并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断调节上课节奏,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对于难点的教学更要放慢速度,在难点上要放慢进度,多举实例,有逻辑性地向前推进新课。
  6.重视情境,随时交流
  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创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物理知识,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难点的成因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缺陷、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足等。例如:《静摩擦力》这一课中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可以设计如下的情境,把一张纸夹在一本书中,轻轻地拉起这张白纸,利用白纸就能把一本书提起来,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对书所受到的力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还有一例,可用毛刷在手上用力向左刷,使得毛刷相对手静止,通过毛刷的偏转方向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毛刷相对与手的运动趋势相反。创设情境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可以通过实验、讲故事、讨论交流、设计悬念等各种方式。
  三、结论
  总之,本文针对教学难点存在的原因,提出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期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菊香.谈初中物理知识难点的突破[J].黑河学刊,2009(4):104.
  [2]祁红菊.再现物理情景,突破教学难点[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166-167
  (作者单位:莆田第二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