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创新照亮课堂_让和谐之光照亮语文课堂
 

创新照亮课堂_让和谐之光照亮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5:34 影响了:

  深入解读新课标,我们认识到,课堂应是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唯有和谐发展的课堂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实践者,要构建和谐课堂,更新观念,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这是顺应新课改,革新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创设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融洽教学氛围,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中,教师屏除私心杂念,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视为发展的对象,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实现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
  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的语文课堂极具魅力,于教师善于给学生以“安全感”。一上课,他就鼓励学生想说话就直接站起来说,有问题就直接站起来提。在他的鼓励下,学生不再拘谨,提了许多问题,于教师都逐一认真解答。教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正是这样贴近生活的言语交际活动,使孩子们想说,敢说,要说,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于教师的课堂上,没有教师和同学之分,有的只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和一群孩子之间的亲切交谈;在于教师的课堂上,教师会和孩子们同演、同唱,同喜、同悲,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在于教师的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不全身心投入。因为,于教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以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他对学生说:“不错!”“真好!”……在这样一位亲切的教师面前,孩子们怎能不启动心智?怎能不敞开心扉?怎能不畅所欲言?
  二、营造互助合作的生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创设和谐发展的课堂气氛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表演,也不能只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而要靠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教师要着力营造互助合作的生生关系,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要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互相切磋,使不同观点、见解相互碰撞,让课堂真正成为思想交流的场所。
  三、构建公平融洽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中,教师不仅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等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机会,而且还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与质量,注意对他们“言说”的等待与倾听,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共同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形成一个充满爱意和激励的课堂。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发言和提问,我经常会说:“你提的问题教师都没有想到,你很爱动脑筋”“你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你能联系上下文回答,值得大家学习”……这样师生间流淌着一种脉脉的温情,师生关系自然而亲近,每一位学生都能毫不保留的敞开心扉与教师平等地进行知识与智慧的交流,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回答很精彩!”“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你的感受很独特,老师为你高兴!”“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在用心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的“法官”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教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