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2:34 影响了: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长远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那么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对以后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现在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说穿了就是不会学,有些学生即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也觉得是无从下手,更何况自学是完全脱离开教师、自己独立学习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因此,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觉难之又难,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念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树立自学信念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通过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彻底清除学生学习上的依附性,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最终形成自己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推导证明,自己得出结论,再由小组论证结论的真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动脑,积极思考。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总结,得出所学新知,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真正地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脱离教师引导的时候也能学有所得。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知识的传授不是简单地、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心与心的交流,共同研讨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感的,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学生每时每刻的听课都伴随着学生的情感而完成。学生只有对教师充满无限的热爱与敬佩,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双边互动。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情绪起伏较大,思想不定性,在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十分重要,教师要时刻关注每名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去充分了解每名学生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对自学中思想、方法出现偏差的学生,要及时扶助,因材施教,积极帮助他们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坚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念。教师还应通过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己探索求解的那份满足感。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先去关爱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方面的工作近似于母亲的程度,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批评教育,学生才不会误解你直接爱他的缺点和错误,才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很好的自学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