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6:05 影响了:

  摘 要 当前地方高校推行应用型人才战略,信息素养教育成为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热点。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出发,阐述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其课程标准。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76-02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Course Reform//Sun Xichao, Liu Aiguo
  Abstract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applied talents strateg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ecome a new round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hot spo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 curriculum reform
  Author’s address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Xingtai College, Xingtai, Hebei, China 054001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在一定阶段的任务,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从基础建设转向信息化人才培养,其目的是保证大学生为迎接信息化社会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因此,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得到大家的关注。
  1 问题的提出
  1.1 推行2006—2020国家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世界的深刻变革。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和社会建设者,作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和程度将关乎我国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1.2 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落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指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部“质量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其中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创新精神以及道德情感都有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信息化社会人才的生存素养。
  1.3 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雏形日显,知识增长大大加快,信息传播与日俱增,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做出决策,缺乏信息素养将难以维系生存。其次,适应教育改革。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需求,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查找、评估、利用信息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落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再次,满足自身需要。学生最终是要走进社会的,而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影响,信息化正在深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们生存技能”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各种职业的需要,而不具备好的信息素养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滞后现象。从BASIC语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的一直强调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软件掌握和简单编程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唯一统考过级的课程就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1)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专业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另外,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