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续篇]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500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续篇]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500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2:14 影响了:

  一  1941年秋,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某部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7连决定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以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人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为了拖住敌人,6班的5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崎岖的山路上,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5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往狼牙山的顶峰棋盘坨,那里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决定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5位壮士攀登上棋盘坨,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子弹、手榴弹打完了,他们就用石头砸向敌人,直到连石头也寻找不到。共产党员马宝玉、葛振林在火线介绍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5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又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臉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身负枪伤的班长马宝玉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都砸碎枪支,昂首挺胸地从容地相继从悬崖上跳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雄壮豪迈的口号声在群山中久久回荡。
  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让他们伤亡上百人的对手,只是5名八路军战士。于是,这些“武士道”的信徒在峰顶排成几列,面对五壮士跳崖处三度折腰,鸣枪致敬。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幸被半山腰树枝挂住,奇迹生还,但均摔成重伤,后经治疗脱险后返回部队。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马宝玉等5人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反“扫荡”胜利后,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晋察冀边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宣读嘉奖令,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为表彰这一壮举,1942年1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坨上建立了“三烈士纪念塔”,该塔1943年9月毁于日军炮火。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聂荣臻元帅亲自题写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的塔名并题词:“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坏,重建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上世纪60年代末再次被毁。1986年,“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第三次修建,保存至今。
  据《易县志》记载:“易县人民将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移葬到易县北娄山烈士陵园。”
  狼牙山五壮士中有4人为河北籍:马宝玉(1920—1941),蔚县下元皂村人,自幼父母双亡,以流浪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牺牲时年仅21岁;葛振林(1917—2005),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享年88岁;胡德林(1922—1941)、胡福才(1923—1941)都是容城县人,两人相差一岁,却是叔侄关系,l940年,他们在完成支前工作后参加了八路军,牺牲时一个19岁,一个18岁。宋学义(1918—1971)是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人,出身贫苦,1940年在讨饭时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享年53岁。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那高呼口号、相继跳崖的身影,已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为悲壮、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成为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标志。1941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文章,这是迄今能够查到的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最早报道。而后,这个英雄事迹屡屡见诸报刊书籍,并被付诸音乐、美术、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邢野、孙福田、和谷岩编剧,史文帜导演,李长华、高保成等主演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成为红色经典。而普及、宣传最力者,莫过于《狼牙山五壮士》这篇千字文章常年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第九册);作者是沈重(浙江桐乡人,1930年生)。在我国,小学教育已经普及多年,可以说12岁以上的中国人都学习过这篇课文,都熟悉这个故事。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教育、激励了中国几代人。
  而跳崖后的五壮士中的两位幸存者,其壮士年华,其英雄续篇,同样教育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二
  1944年,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成为因跳崖致残的宋学义复员转业后的安置地。他在那里生活了3年,任农会主席,并与当地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妻子一起返回河南沁阳北孔村。
  从部队复员到易县当地,再到解放初回故乡务农,宋学义的党组织关系并没有断,他只是从来没有提过自己负伤转业的具体原因。加上长途迁徙和战争年代档案资料不够健全,从1947年到1951年的几年间,复员回乡的宋学义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其时,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宋学义是能够证明自己的经历的;他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完全知道名气意味着什么。但他绝口不提自己的经历,甚至隐姓埋名。他也听过闲话,受过不少委屈,却从来不向任何人抱怨。他辛苦努力地拉扯着一大家子人,却拿着伤残补助周济乡亲,自己拖着伤残之躯爬树,揪树叶补充自家口粮。如果不是1951年的全国寻访英雄活动,人们或许就永远不知道他的下落了。
  1951年10月下旬,当时正在沁阳县政府民政科工作的张贺兆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中央要召开全国老军人、老烈属代表大会,要在全国开展一次寻访英雄活动。根据线索,“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就在沁阳,要尽快找到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