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胸有全局,比照甄别 全局在胸
 

胸有全局,比照甄别 全局在胸

发布时间:2019-07-17 04:14:50 影响了:

  文言文阅读中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知和筛选,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一般侧重于筛选文中重要的人、事、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文言文中重要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归纳和概括时,要求能够把握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注意文章体裁,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作出综合判断。这一考点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在筛选文中信息的基础上的拓展。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一、 整体理解文意,做到胸有全局
   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归纳、概括题,无论是“筛选文中的信息”,还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都必须以整体把握全文大意为基础。答题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全文,力求了解全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2011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的是苏轼的《陈公弼传》,原文如下: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分析 阅读此文,首先要了解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何理、何情,以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可先梳理文章脉络,从陈公弼的为官经历入手,概括陈公在各个地方任职的事迹,进而分析陈公形象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叙述陈公为官经历时,以地点为线索,长沙、雩都(第一段)——房州(第二段)——淮南(第三段)——庐州(第四段)——京西(第五段),写出了陈公弼的不同事迹,长沙——逮捕海印国师;雩都——宽恕老吏曾腆;房州——操练房州军队,处罚殿侍雷甲;淮南——废除征米;庐州——安抚虎翼军士;京西——平息叛兵。选文通过陈公弼一生的不平常业绩,塑造了一个除暴安良、性情耿直、有胆有识、深受百姓爱戴的良吏形象,表达了苏轼对陈公弼的敬仰和爱戴之情。在具体做题前,如此解读文章,自然可以做到了然于胸。
   二、 “题”“文”对应比照,逐项甄别求证
   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归纳、概括,一般采用选择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将试题各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照。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都必须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点(区),然后对所有信息点逐个进行甄别,看是否与原文有出入,进而判定该选项的“是”与“非”。下面以2011年江苏高考试卷文言文(文本见前文)为例作说明。
   例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 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 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答案 C
   解析 A项答题区域在第一段,介绍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春斋”的情况,叙述与原文一致。B项答题区域在第二段上半部分,叙述陈公弼担任房州知州时防盗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叙述与原文相符。C项相关信息在第三段,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一说与文中“诏复以正民为鄂州”的表述有出入,很显然王正民重新“为鄂州”是朝廷任命的,而不是陈公弼安排的。D选项综述了文中所涉及的有关陈公弼的一些事,看似复杂,如果认真读懂原文,不难判定它是正确的。
   三、 审清题干明概念,扣住文本识主体
   解答信息筛选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准确把握题干中对人物思想、品质、才智的说法,特别是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次要弄清题干的表达方式(全都表现、直接表明、间接表明等)。解题时还要将该选项句纳入选文,分析并对照主、客体,识清谁是当事人,以免主体与对象张冠李戴。
   例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 ①③⑤B. ②④⑥
   C. ②③⑤D. ①④⑥
   答案 D
  
  
  解析 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两个限定筛选范围的短语“严”和“不残”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根据文意,“严”应理解为“严厉”,“不残”应理解为“不残酷”。“全都表现”是说选项叙述的事迹必须表现陈公弼治事的“严”和“不残”两个方面,缺一不可。②写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没有“不残”,故应排除。③写陈公弼训练几百名牢城的士卒以及山民维持治安,使百姓安居,盗贼不敢侵犯,与“严而不残”关系不大。⑤叙述的事非陈公弼所为,排除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