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粮食安全包括哪些方面【浅议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包括哪些方面【浅议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2:35 影响了:

  [摘 要]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不断转移。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资源配置中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加上世界能源的紧缺,生物能源的发展不以世人意志为转移。粮食紧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为世人所关注。粮食生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保证粮食安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 粮食;风险;安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确保十三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任务十分艰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确立,经济快速发展,生产要素自觉不自觉地由比较效益低的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移,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移。很明显地出现了世界性的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的不断增加不可逆转;耕地的不断减少不可逆转;粮食的消费增加不可逆转。其直接后果将是产粮大国保守主义抬头,将进一步作为战略物资的“硬通货”。世界性的“粮荒”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摆在各国政府和世人面前。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人口众多,中央政府非常关注。笔者认为: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必须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解决有人为农服务,提高家业技术的入户率。
  一、加大投入,提高种粮比效效益
  近年来,中央免除农业税,加大了农机、种粮、良种直补,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种粮生产周期较长,又受自然风险的制约,分散的小农经济劳均占有耕地少,种粮农户所种粮食除自食外,商品量有限。近年粮价虽有上升,但化肥、农药价格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粮价的上升,其结果是种粮的比从事其他行业的比较效益仍然低,导至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弃农务工,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缺乏。传统的精耕细作被束之高阁,更有甚者出现大量的“抛荒”,造成有限的耕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耕地逐年减少。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应出台钢性政策保护耕地,让中央提出的耕地警戒线18亿亩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一是资金的投入。目前国际市场粮价远远高于国内粮价,试想能否将这部份差价拿出40%作为种粮农户的直接补助,即种植面积×产量系数(高产区系数大,广种薄收地区系数小);20%作为规范农资市场(化肥、农药、农机、种子)补贴,对国有大中型农药、化肥、农机生产企业进行原材料补贴,控制价格,种子补贴到种粮农户;40%作为商品粮补贴,40%的资金量除以国家计划每年收购多少粮食量,即为单位商品粮量的补贴金额,这样一来有利于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让种粮劳动力比较效益接近从事二三产业(至少相当或接近外出务工效益),让一部份有头脑,会管理的农村新型农民从城市回流到种粮(油)第一线。二是政策投入。政策的入主要是在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机械化耕作,严格控制耕地,特别是基本粮地上下功夫;三是改善生产条件的投入,要将耕地出让金国家收取部份,全额用于基本农田改造,兴修大中型水利设施上,尽快将粮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二、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单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美国推广杂交玉米,使美国玉米亩产每十年增加100斤;“绿色革命”给人口众多的印度带来了希望,基本解决了印度的“饥荒”;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的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每年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的稻谷达350亿kg(每亩按增产稻谷100kg计),至少可供1亿人口的消费,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全世界主要稻米生产国推广。我国的粮食安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我国人多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要保证粮食的稳定增长,保证粮食安全,将取决于农业科技新的突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新技术推广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目前超级稻已面世,在现有杂交稻的基础上每亩增产100kg已成为现实,正向第二阶段冲剌,即每亩超过1000kg物新品种选育。要集航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等高科技为一体,尽快培育出一大批更具增产潜力的新品种。同时在低耗能化肥,安全有效低残毒农药、除草剂、及省工培技术的研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可以设想,在上述领域谁占有先机,有所突破,谁就可以在世界上最先有发言权,谁就会在世界粮食生产上成为强者,到那里我们才能说保证了我们的粮食安全。
  三、强化服务,稳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将取决家业科技的突破和实用技术在更大范围的普及推广。依靠科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根本战略方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二传手”。笔者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近二十年,目前的状况实在是令人担忧;本世纪初的机构改革,将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上级业务部门只是业务指导,实际上上下已没有多少联系,有言者为“脱钩”了,知识上难以更新,业务中无人管了。加上经费不足,“有钱养兵,无钱打仗”,使基层农技人员无所事事;再者教育制度的改革,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自己求职,农业,特别是分散经营比较效益低下的农业,农业院校毕业生求职难,学生不报农业院校,农业院校生源少,纷纷改行办非农专业;农业中专纷纷停办,这样一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难以接收到新鲜血液。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基本上无农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业推广单位,照此下去,再过十来年谁来推广农业技术?只有让农民“自学成才”!笔者认为,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学子学农;鼓励农业院校“务正业”,招收农学专业;尽快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上级农业技术管理部门挂钩,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有人管,有事做、有经费、,做出业绩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转为公务员得以社会的承认,享受到相应的待遇。让农业技术真正地转化为保证粮食安全的生产力。
  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检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政策支持,各级政论高度重视,全社会高度关注。把政策投入、资金投入落到实处,严惩各种违规行为和挤占挪用发展粮食生产资金。
  参考文献
  [1] 祝滨滨,刘笑然.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9(12)
  [2] 邵鲁.我国粮食供求、价格波动与安全问题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
  [3] 刘铮.世界粮食危机挑战中国粮食安全[J].经济学家,2009(12)
  [4] 彭克强,刘枭. 2020年以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预测与分析[J].经济学家,2009(12)
  [5] 侯力.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资源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8
  [6] 梅燕.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研究:模型构建与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8
  [7] 公茂刚,王学真.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区域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
  [8] 陈波.中国粮食安全成本及其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9] 杨晓智.我国粮食供求与农业开放政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1)
  [10] 张士功.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