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关于全球变暖的研究报告】 全球变暖的4大原因
 

【关于全球变暖的研究报告】 全球变暖的4大原因

发布时间:2019-08-02 09:40:23 影响了: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学生研究成果

关于“全球暖化”问题

究报告环境保护协会 化学科技文翻译社团

联合制作

南京师大附中

目 录

课题准备

课题综述………………………………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 研究简介…………………………………….. 关于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的实验探究…..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以建筑和照明节能为例………......

如何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以城市绿化及节约木材(纸张)为例.. 我们的建议…………………………….......... 研究拓展

南京市规划局的回邮………………….......... 环保传单的发放………………………….. 研究后记

我们的感受……………………………..........

研究附录

活动进程记录………………………........... 参考资料……………………………...........

2 3

4

4 12 16 19 20 21 22

23 25

课题综述

● 选题背景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也是一般所为人熟知的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然而,分别在俄罗斯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和海洋学研究所工作的科特利亚科夫和莫宁院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持续增加,但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看到的情景将是,全球气温将进入变冷期。目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其实并非二氧化碳之过。

于是,我们对研究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疑惑。所以,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我们决定以此为我们的研究课题,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争取以我们的微薄之力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帮助。

● 相关研究成果

很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增多,而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所谓的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从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在地球上已经重复多次了,全球变暖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俄“东方”科学站的研究表明,在最近10万年的时间内,全球气候温度的提高总是发生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之前,而不是相反。当大气温度开始下降时,二氧化碳的含量还会持续增长2千年到3千年。 科研人员在分析了5千年、2万年、10万年间大气变化的数据后发现,每一次全球变暖时,大气温度和二氧化碳的表现都是一样的:首先大气温度开始升高,而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则要落后几千年。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速度要比大气温度升高的速度快,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速度就会超过温度提高的速度。当温度开始下降时,二氧化碳的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二氧化碳的含量开始下降时,其下降的速度也会超过大气温度下降的速度。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冻结阶段。 上述的规律性只能在10万年这样很长的时间段内发现。如果在2万年这样比较短的时间内看,就会发现大气温度的提高永远跟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后面。对这种现象,科研人员暂时还不能解释,不知这是数据测量不精确之故,还是自然界本身就是按这种规律运行的。

● 我们对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

1. 科学性、理论性强,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两位权威人士提出了挑战一般所为人共知

的观点的看法。

2. 虽然还没能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但已对传统论点产生冲击,让人不由对此产生关注。 3. 研究未很好的贴近生活,让人感到颇为遥远,于是希望通过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发起一些研究,

使对二氧化碳和全球变暖问题的关系有更深的理会。

研 究 计 划

课题研究

一、 研究简介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生活生平的提高在给人们带来种种方便的同时也给世界环境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研究报告目的在于了解全球暖化的现状,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南京该问题的方法。首先,经过实验对比二氧化碳气体与其它气体性质上的差异,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此问题的重要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确信要想缓解全球暖化问题就必须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接着我们以建筑与路灯节能为例,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角度对如何缓解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我们又以城市绿化及节约木材(纸张)为例,分析得出如何通过种植及保护植物来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最后参考国际上一些先进经验,我们提出了缓解“全球暖化”问题的一些方法与手段。

二、关于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的实验探究

前沿: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二氧化碳对于造成温室效应及全球暖化问题起了主要作用,我们决

定通过试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对于此问题的影响。

猜想:二氧化碳之所以能造成温室效应是与其热容等物理性质有关。 实验思路

通过对比二氧化碳与氧气对于热量的吸收与阻止热量散失等性质,验证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现象的影响。

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器材及药品

仪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酒精灯、铁架台。

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

实验器材连接示意图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吸热与放热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在相同的室温下,对等体积的二氧化碳与空气使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利用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的温度传感器记录气体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 2.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碳与空气使用酒精灯加热到相同温度,在相同的室温下使其自然冷却,

利用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的温度传感器记录气体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

实验器材:

锥形瓶 单孔橡皮塞 DIS温度传感器 铁架台 酒精灯

实验器材连接示意图

做出图线

反思:

我们发现二氧化碳与空气温度变化差别并不是十分明显,难道说二氧化碳并不是全球变暖的主

要原因?

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试验,我们发现我们虽然使用了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但制取过程中二氧化碳仍有与水接触的机会,而水与此问题成负相关关系,故其会影响试验结果。且我们收集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并没有检验是否收集满,若锥形瓶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则会影响试验结果。

改进措施:1.在气体发生装置与气体收集装置中间放置干燥管,去除二氧化碳所带的水汽

2.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

做出图线

实验结论

通过对比二氧化碳与空气对于热量的吸收与散失,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情况下温度在加热大约20分钟后都可以产生明显的升高。但二者的末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且将二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呈现,可以发现二者的温度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差别并不十分明显。

短波辐射

我们通过咨询相关老师得知,其实二氧化碳与空气的热容相差并不明显,且我们实验中气体体积太小,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没有外界环境造成得影响大,而且以我们现有的能力,几乎无法从试验操作方式上减小此误差。另外,二氧化碳差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其可以允许短波通过,而吸收长波。有物理知识可知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由我们的试验目的可知我们采用红外线照射可是现象最为明显。针对此问题,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

2.5升可口可乐瓶 红外线灯 DIS温度传感器

实验方法:

1.将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按不同浓度冲入可乐瓶中。

2.利用红外线灯对可乐瓶进行照射,使用DIS温度传感器记录气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实验图线:

实验结论:

通过此实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二氧化碳气体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的气体,温度升高非常有限。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气体温度升高则是十分明显。

模拟实验

另外,我们经过走访物理老师,得知可以采用使用专业软件来模拟此试验。

由于此软件系统无法显示气体温度的变化,所以我们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可知一定物质的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温度成正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试验

我们在左侧的容器中充满约80℃(绝对温度:350K)的混合气体,右侧U形管及点光源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我们将容器内的气体设置为不同的组成

当氧气为0.2,氮气为

0.8

氧气为0.12 氮气为0.38 二氧化碳为

0.5

当二氧化碳为

100%

利用EXCEL对图线进行处理

结论:通过对比几组数据,我们发现在盛有二氧化碳的封闭容器中,热量散失会明显减小,温度降

得较慢,且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此现象也就越明显。

小结: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对造成全球暖化问题造成的影响,我们发现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上

升,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尽管我们使用的气体的体积并不是十分的大(尤其是与全球气体总量进行比较),但在强光照射下仍会出现明显现象,由此可见二氧化碳对全球暖化问题影响之大。于是我们从减少其排量以及增加其吸收量进行了下面的研究。

三、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以建筑和照明节能为例

1.建筑节能

前沿:建筑节能,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

质量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1992年全世界建筑用能的CO2排放量为16亿吨碳,占总用能排放CO2的比例为25%—30%,对地球变暖影响的比率为10%—12%。中国建筑用能所排放的CO2量约为2亿吨碳,约占全世界CO2排放总量的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用能量正在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CO2排放量也在迅速增长。目前,建筑节能是全社会节约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5%,中国建筑用能排放的温室气体正在快速增加(主要有冬季采暖、夏季制冷以及生产高能耗建材所排出的温室气体)。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比例还会不断增长。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建筑门窗和幕墙的节能约占建筑节能的40%左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节能门窗的研发和利用将成为建筑节能的一个重点。我们周边的建筑节能状况如何?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调查。

研究:

一. 校园内的建筑节能状况调查分析

我们首先对校园的用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

表1 2004-2005校园用电情况

表2 2005-2006校园用电情况

图表1

数据初步分析:

通过图表1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办公楼的用电量最高,与教学楼、艺术中心并为用电“三巨头”。经过调查,主要是空调的耗电量太大。这说明整幢建筑的节能性能并不是太好,热量容易散失,需要空调连续的工作。

通过对表2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冬季是用电高峰期,这是由于天气寒冷空调的大规模的使用,这说明我校各建筑的保温性能不是太好。

为什么空调的使用量如此巨大呢?是不是与建筑节能性有关?哪些因素影响最大?这引导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二. 有关玻璃幕墙的研究

玻璃幕墙是现代化建筑的主要外围护结构之一,其设计不仅要满足建筑美学和建筑功能的要求,而且要更多地考虑热工设计,充分体现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建筑设计三大原则:“开放与交流、舒适与自然、环保与节能。

200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这将从源头上控制建筑能耗。现在很多省市开始采取措施,整治或是限制对玻璃幕墙的使用。这客观上促进了节能玻璃的发展。《标准》对公共建筑的节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30%,玻璃幕墙最多只能占到墙面的70%等。新建建筑中,整面玻璃幕墙不能再建。

据了解,普通玻璃应用于建筑上,有30%的能量是通过玻璃的传导而损失的,在目前全球性能源紧张的今天,建筑师和建筑使用者越来越重视减少玻璃的能量损失。

玻璃幕墙的传热过程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玻璃和铝合金(不锈钢)金属框格的传热:通过单层玻璃的热流传热,通过金属框格传热,通过玻璃的镀膜层减少辐射换热;二是幕墙内表面与室内空气和室内环境间的换热:内表面与室内空气间的对流换热,内表面与室内环境间的辐射换热;三是玻璃幕墙外表面与周围空气和外界环境间的换热;外表面与周围空气间的对流换热,外表面与外界环境间的辐射换热,外表面与空间的各种长波(如电磁波、红外线等产生的长度)辐射换热。四是普通玻璃幕墙采用单层玻璃和铝合金型材的梁柱结构,而节能玻璃幕墙则应从上述三种途径加以考虑:第一种途径(热传导)对节点设计影响最大,针对玻璃的导热性能,设计时采用中空玻璃;针对铝框的导热性能,设计时采用尼龙66等结构塑料,形成“断桥”,可增大热阻,减少热传导,从而设计隔热幕墙。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第二种途径(热对流)和第三种途径(热辐射),在构造上采用双层Low-E玻璃,上下端对流开口,从而设计动态幕墙,达到环保节能的作用。

针对这样一种现状,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社团选修课环境保护社建筑节能课题小组玻璃幕墙分组就此成立,并以此为题,进行了研究。 我国现有建筑门窗的节能现状

1.七、八十年代的钢窗

2.九十年代的铝合金单玻窗和塑钢单玻窗

其保温隔热性能(传热系数)和空气渗透性能(气密性)两项物理性能指标均达不到所在地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部分)》(JGJ26—95)标准。

经调查发现,我校艺术中心楼采用的是普通钢化玻璃,教学楼采用的是普通玻璃。

表3 普通钢化玻璃参数

附:1 玻璃节能评价的主要参数

自然界中热量的传递通常有三种形式:对流、辐射和传导。由于玻璃是透明材料,通过玻璃的传热除上述三种形式外还有太阳能量以光辐射形式的直接透过。衡量通过玻璃进行能量传播的参数有热传导率及K值(在美国称为U值)、太阳能透过率、遮蔽系数、相对热增益等。 1.1 K值

K值表示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热量通过玻璃在单位面积(通常是1m2)、单位温差(通常指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差一般1℃或1K)、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焦耳数。K值的单位通常是W/㎡K。K值是玻璃的传导热、对流热和辐射热的函数,它是这三种热传递方式的综合体现。玻璃的K值越大,它的隔热能力就越差,通过玻璃的能量损失就越多 1.2 太阳能参数

透过玻璃传递的太阳能其实有两部分,一是太阳光直接透过玻璃而通过的能量;二是太阳光在通过玻璃时一部分能量被玻璃吸收转化为热能,该热能中的一部分又进入室内。通常有三个概念来定义: (1)太阳光透射率

太阳光以正常入射角透过玻璃的能量占整个太阳光入射能的百分数。 (2)太阳能总的透过率

太阳光直接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能量与太阳光被玻璃吸收转化为热能后二次进入室内的能量之和占整个太阳光入射能的百分数。 (3)太阳能反射率

太阳光被所有表面(单层玻璃有两个表面,中空玻璃有四个表面)反射后的能量占入射能的百分数。 1.3 遮蔽系数

遮蔽系数是相对于3mm无色透明玻璃而定义的,它是以3mm无色透明玻璃的总太阳能透过率视为1时(3mm无色透明玻璃的总太阳能透过率是0.87)其他玻璃与其形成的相对值,即玻璃的总太阳能透过率除以0.87。 1.4 相对热增益

用于反映玻璃综合节能的指标,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室内外温度差为15℃时透过单位面积(3mm透明,1㎡)玻璃在地球纬度30O处海平面,直接从太阳接受的热辐射与通过玻璃传入室内的热量之和。也就是室内外温差在15℃时的透过玻璃的传热加上地球纬度为30O时太阳的辐射热630W/㎡与遮蔽系数的积。相对热增益越大,说明在夏季外界进入室内的热量越多,玻璃的节能效果越差。对于玻璃真实的热增益是由建筑所处的地球纬度、季节、玻璃与太阳光所形成的夹角以及玻璃的性能共同决定的。影响热增益的主要因素是玻璃对太阳能的控制能力即遮蔽系数和玻璃的隔热能力。

相对热增益特别适合于衡量低纬度且日照时间较长地区向阳面玻璃的使用情况,因为该指标是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室外热流流向室内且太阳能也同时进入室内的情况下而给定的。 对于不存在太阳能辐射部位使用玻璃时,反映玻璃保温能力的指标只有K值。

小结:经调查发现,我校的玻璃幕墙并没有很好地起到节能作用,只是使外观美观了。

2.路灯耗能

我校晚间灯光明亮,在为我们行走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我们决定在我校的方面进行探究,以求可以在解决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

经过了两个月的调查与数据的收集、计算和整理,我们得到了下列有关我校路灯耗能方面的一些结论与数据的表格整理:

1、 我校在路灯节能方面做得合理到位,全校(即树人与南师附中)境内,所有共

计30盏路灯的使用状况良好,所选用的灯泡均为亮度合理的150W节能灯泡;

2、 路灯每日的开关时间较为合理,符合夏、冬两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即,夏

季,昼长夜短,路灯所需开设照明时间较长;冬季,昼短夜长,路灯所需开设照明时间长;

3、 我校路灯耗能所付电费占我校所付总电费中份额较小(按月计算),我校月耗

能主要是教室耗能、机房耗能、高压水泵耗能等;

4、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若按照一般情况使用250W普通灯泡,耗电情况是现实际状

况的1.5倍左右;

小结:通过此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在校园路灯节能这一方面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学校路灯

位置的设置及灯泡功率的选择均基本符合实际需求,灯泡均采购节能灯泡,且开光的时间安排合理,可以说是校园节能方面的典范。

四、如何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以城市绿化及节约木材(纸张)为例

1. 城市绿化

引言:城市绿化在市民提供一种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在为缓解全球暖化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究:

人们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成两类:

(1) C3植物。C3途径是光合碳代谢中最基本的循环,是所有放氧光合生物所共有的同化CO2的 途径。这类植物的最初产物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这种反应途径称C3途径。C3作物生长在温

度较低环境,主要分布在温带和寒带;C3植物:典型的温带植物,如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烟草、马铃薯、菜豆和菠菜等;现在已经知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木本被子植物都是C3植物;

(2) C4植物。这类植物以草酰乙酸(四碳化合物)为最初产物,所以称这种途径为C4途径,如甘蔗、

玉米、高粱等。一般来说,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其原因可从结构和生理两方面来探讨。C4作物生长在温度较高、光照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C4植物:典型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如玉米、高粱、甘蔗、苋菜等;只有草本被子植物中才有C4植物。

这两种作物类型的生理生态过程及光合作用速率差异明显。结构与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是统一的。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薄壁细胞较大,其中含有许多较大的叶绿体,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维管束鞘的外侧密接一层成环状或近于环状排列的叶肉细胞,组成了“花环型”(Kranz type)结构。这种结构是C4植物的特征。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小,有基粒(图3-28)。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与其邻近的叶肉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相连。C3植物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小,不含或很少叶绿体,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松散(图3-29)

科学研究表明,C3植物和C4植物由于叶片结构有差异,所以两者固定CO2的途径也不一样。 由此可见,C4植物光合作用中的C4途径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场所)内,C3途径发生在维管鞘细胞的叶绿体内,两者共同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

试验

南京的行道树多以法国梧桐树和香樟树为主,起初我们认为是不是将这些绿化植物都换为C4植物会增加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因此我们设计了一项试验,内容如下:

采集行道树树叶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看维管鞘周围是否有叶绿体,但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只要观察叶脉颜色既可知是何种植物,深绿色是C4植物,浅绿色是C3植物。因是冬天,所以没有采集到样本,但根据照片不难得出结论法国梧桐树和香樟树均为C3植物。(材料:C4植物、叶脉周围维管束鞘细胞有花环状结构,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脉颜色深;C3植物小叶脉距离大,可能是因为为了增大光合面积、增加叶肉细胞的分布。因为C3植物的叶脉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后由资料得知,C4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所以建议在绿化时不要只种树,也要在土地上多铺些草坪,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则可增加CO2的消耗量,有助于更新空气。

根据2007年1月1日南京环境监测站的收集的24小时观测数据平均值,可以看出当天空气质量草场门较好,山西路空气质量较差,因为草场门周边住宅、大专院校、机关、公园等为主,绿地较多,绿化较好;山西路以商业为主、交通流量大,绿化不如草场门,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由表可见绿化好的地方,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因此,绿化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好坏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合理绿化,保护森林,保护环境。

2.校园纸张节约

前沿:南京师大附中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名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

以往被忽视的节约问题的影响开始引起注意。随着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的开展,文印室成了校园节约的关注焦点。

调查统计:

2006年1月—12月南京师大附中用纸总量 A4纸:750箱 每箱3000张

B4纸:500箱 每箱2000张(数据来自南京师大附中校务办)

总计:750*3000+500*2000*4/5=30500000张A4纸(5张B4相对4张A4) 相关数据:1棵成年树可制造A4 纸1500张 一棵树可以吸收12磅CO2

计算可得:南京师大附中一年的A4纸用纸量相当于令森林少吸收

30500000/1500*12=244000磅的CO2

经简单统计,每周印发的附中讲义每一学科(共九门)均设有封面。则若每周(一学年40周)每一位同学(约800人)的附中讲义减少各学科封面的印刷则可节省9*800*40=288000张A4纸。则这样一个简单而必要的节省就可以多吸收:288000/1500*12=2304磅的CO2

若是学生的练习本、练习纸、学校不必要的通知印发则可以更多的吸收CO2,这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方法!

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我们惊愕于学校每年如此大的用纸量。经过计算,我们又得出这些所消耗

的树木以及导致树木减少吸收的CO 的量。这些真实的数据不禁让我们感到切切实实的危机感。而本次实验数据仅仅是我们学校一年的用纸量,设想,全国每所学校这么多年的用纸将会消耗多少棵参天大树?将会使它们减少吸收多少温室气体?我们总是说要保护环境,保护树木,但这些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环境问题我们又如何对待?我们组组员做了一个初步计算,发现学校用纸中至少有10%是用

于无必要的复印件上或通知上的,而且我们同学每天草稿纸的用量也是惊人的。所以这次实验更让我们感到节约用纸要从身边做起。比如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节约用纸,要正反两面使用。在学校方面,我们建议学校能尽量节约,能用口头转述的通知尽量不要用纸复印。如果要复印有关作业练习将纸正反两面复印,减少用纸量。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必定能减少大量纸张的使用,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量,使其能够吸收更多的CO 量。

五、我们的建议

根据前一阶段我们对于全球暖化现状的了解以及对于造成该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我们结合自己对于此问题的认识以及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经验,对缓解该问题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 通过节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1建筑物使用节能材料,如节能玻璃

1吸热玻璃 吸热玻璃是在玻璃本体内掺入金属离子使其对太阳能有选择地吸收同时呈现不同的颜色,吸热玻璃的节能是通过太阳光透过玻璃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被玻璃吸收,热能以对流和辐射的形式散发出去从而减少太阳能进入室内。

2镀膜玻璃 镀膜玻璃在建筑上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即热反射玻璃(也称太阳能控制玻璃)、低辐射玻璃。热反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金属、非金属及其氧化物薄膜使其具有一定的反射效果,能将太阳能反射回大气中而达到阻挡太阳能进入室内使太阳能不在室内转化为热能的目的。太阳能进入室内的量越少,空调负荷也就越少;热反射玻璃的反射率越高说明其对太阳能的控制越强,但是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会随着反射率的升高而降低,影响采光效果,太高的玻璃反射率也可能出现光污染问题。 1.2改单一依靠电能为多种能源并行,利用太阳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减少对美、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

1.3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此措施,减少能源使用总量

2. 通过植物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2.1减少纸张使用量,纸张的大量使用直接造成了森林的大面积砍伐,提高纸张利用程度,目前有91.1%的附中学生认为学校下发通知文件至少有60%是不必人手一份的,且绝大多数是单面打印,排版松散,造成浪费。

2.2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合理安排绿化带分布

2.3树立环保意识 增加每年植树节的宣传,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植树等活动之中,在城市大面积扩张的同时不减少绿地面积

活动拓展

为了尽可能的大体现我们此次研究型课程的价值,体现附中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将我们的建议送往了有关部门,并得到了南京市规划局的一封回邮:

我们的传单

尽管南京市规划局在回邮中表示将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考虑我们的意见与建议,但是我们希望此次研究的成果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看得见的效益,我们制作了环保传单,但又考虑到要节约纸张,所以我们将它张贴在教学楼宣传栏中,并在附中论坛进行了发布。 传单设计如下

研究后记

这一期的研究就要告一段落了,但在这次研究过程发生的一点一滴都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首先,我们要感谢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因为它让我们在学习中不再整日忙于做题,被题海所重重包围,而是有了时间去开展研究型课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我们要感谢附中,它精心安排了这一期的研究,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它的培养目标——“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

他们在平时工作的百忙之中仍抽出宝贵的时间给予我们及时的帮助。

在这次研究中,不仅令我们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课外知识,还锻炼了我们团结协作,进行社会实际调查的能力。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甚至不同的年级,我们每周只有不到一小时的交流时间,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了活动,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我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团结,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听取他人意见,表现出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也是这次研究重要的目的。 这次活动我们的题材并不是很新颖,如今命题人总是将死板的知识与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多数的题目也会给出一些实际背景,可是这些和此次研究比起来,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我们组员多次利用课外时间调查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获取了一些信息,发现一些复杂的问题是根本无法用简单的理论知识来解答的。

尽管说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远不如网上一些专家对此问题发表的见解,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比我们更为全面,对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但是我们觉得对于我们来说自己去根据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远比上网下载更加有意义。 研究虽然耗费我们大量时间,而且效果不会迅速反映在自己考试分数的提高上,但研究性学习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我们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做无数题目也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中国在国际上是负责任的大国,十分重视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为此,制订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和《节约能源法》,建设部也制订了《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一些节能标准和规定。只要我们大家都来切实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搞好建筑节能,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保护大自然,减排温室气体,世界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最后祝愿“全球暖化”问题能够早日得以解决。

研究附录

附录一:活动进程记录

1.时间进度

2. 活动记录“全球暖化”问题的研究

社员指导老师韦英俊老师 周琦峰老师知道学生进行研究

学生在进行实验

社团同学进行交流

附录二: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环境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高中地理》必修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中国城市化与环境保护》 浙江大学出版社 [5] 《高中生物》必修一 江苏教育出版社

参考网站

[1] 人民网 (.cn)专题 关注全球变暖

[2] 《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东部将面临淹没危机 》 2006年08月14日 [3] 《科学研究:二氧化硫也可减缓全球变暖》2006年09月22日 [4] 《玻璃幕墙的有关参数》新浪网>>科技

[5]《结合用纸量浅析加强环保意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超负荷交通加剧“温室效应”》 江苏交通广播网协助部门

[1] 南京环境监测站

[2]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总务处

[3]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 化学教研组

(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