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壮族传统体育项目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壮族传统体育项目

发布时间:2019-08-05 09:44:42 影响了:

第12卷第3期

体育科学研究

V01.12.No.32008年7月

SPortsScienceResearch

Ju】..2008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韦丽春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为了探析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调查法,对红水河流域壮族聚居地传统体育的形成及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壮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成不仅与民族的心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壮族的生存环境、宗教祭祀、传统节日、民俗民风结合在一起,且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健身娱乐、表演与竞技、促进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

关键词:红水河流域;壮族;体育文化;历史功能;社会功能中图分类号:G

85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413(2008)03—0038一04

rIkHiStodcalO—gin

andS0cial

F恤60nofZhu锄gNatio眦U锣MtioIlal

Sports(Ⅻture

Weiljchun

(P.E

Dep咖ent

ofHecIli

Couege,Gu蚰gxjYizhou,546300)

Al蝽的n:11Iepapcr

f&哪∞lIi8t谢cal丽百n

and8∞ial

fllIlcti加0f

zIl咖gmdonal畸刚itionBls叫8伽lhl坤inH帅伊huiRjverV丑l】eyto

in-

vc5Ii弘tethefhmation∞dsocial缸ncti∞Witllref研衄∞to

do∞m∞taryaIlaly8is,int刊e啪柚dinv枷g“蛐.h8hmthttIlefbH枷on0ftradi・

ti伽_al

spons

8c6viⅡ鹊i8Ielated

not

ol山totIlcirp宕ycholo口,politi∞,e∞n啪y,cultu坤and8∞ialde"l叩l∞ntbIltal∞to

thcir

religiou8w吣hip,仃aditional

f白tivals,f01k

cust咖蛐dital∞he】p8

to

enIl且Ilcc

n血∞出ty

uni哆锄d酬叩mcmali∞,pror∞te血e协lJr

lifb朗“mnment,

and∞o-

n砌c

devcl叩ment.

I【e"ror凼:Hon铲hui彤vervalley;压u缸gNadonalj哆;印ortsctllnm;thc

lIistoric越耐gi“;8∞融fincti蛐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其上游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在贵州省望漠县蔗香村与北盘江汇合,1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的形成

始称红水河,并自西向东横贯广西中部,至象州县石龙镇与1.1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形成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的基础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红水河干流全长659l【nl,自云贵高原壮族人口约l700多万人,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

的边缘经东风岭、都阳山等山区,流至桂中平原,河床深、个民族,壮族主要居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坡降大、河水湍急、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类型存在着明苗族自治州,少数人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显的区域性差异。其流域包括百色的乐业县,河池地区的天红水河流域壮族约有300多万人,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峨县、南丹县、凤山县、东兰县以及巴马、大化、都安三个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瑶族自治县,南宁地区的马山县,柳州地区的忻城县、来宾础上创制过土俗字,但不规范,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县。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亚热带区域性的气候条件,基础的壮文。其族称始见于南宋,有布壮、布越、布土、布构成了在这一区域生活的壮族人们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红沙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1965年经水河流域壮族长期以来主要聚居在岭南地区,是该地区历史周恩来总理的建议,把“僮族”的“僮”改为。壮”,“僮悠久的土著民族,山重岭叠,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社会发族”一律改称为“壮族”。

展缓慢且不平衡,这些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着长期生活壮族来源于百越集团的西阳、骆越支系,乌浒、俚、僚在这块土地上的壮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宗教是其前身,壮族居住的地方,基本上连成一片,大部分聚居,和民间习俗的形式。红水河流域壮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和汉、瑶、苗、侗、仫佬、毛南、水等族杂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而壮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更是民族文化居,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壮族与各族人民相互交融、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壮族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的体现,也互影响,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壮族文明史,壮族人民爱唱歌,是最富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个性和群体气质的文化领域壮乡被赞誉为“歌的海洋”。瑰丽的壮锦是壮族人民的传统之一。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反映出壮族长期的手工艺品,驰名中外。秦、汉期间壮族先人瓯骆部族及后裔社会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社乌浒人陆续完成的广西左江崖壁画,壁画上有壮族先民所沿会习俗。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传用的环首刀、剑、棍、矛、箭镞、盾牌、头盔等图像,不仅统体育项目,充分挖掘民俗、民间体育的潜力,提供科学的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的现实生活,还展现了古代壮民理论支撑。

族中形成的打铜鼓、耍飞砣、武术、赛龙舟、青蛙舞等丰富

收稿日期:200r7一11—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6850)

作者简介:韦丽春(1965一),女,壮族,广西宜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体育、体育教学与训练。

万 

方数据

第3期

韦丽春: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39・

多样的体育活动。在宁明花山第一处第18组和岩怀山的画面有比较清楚的渡船图,反映当时人们赛龙船的情景。【11壮族千百年来,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战争和宗教等实践,用自己非凡的智慧,不仅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壮族文化,还创造了壮族人喜闻乐见、具有民族内涵的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了龙舟竞渡、抛绣球、打扁担、舞狮、壮拳等风格独特的壮族传统体育活动。

1.2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

壮族传统体育的许多项目从外形来看,极接近自然,或是劳动的再现,或是技术动作的升华。这是由于壮族先民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生活、劳动,由于求食、自卫的需要,他们必须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并且还要学会攀高、游泳等各种技能。当时这些基本的身体运动,虽然不能算是体育,但却孕育着体育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始体育中的早期体育行为,这种原始体育中的早期体育行为既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又直接地为生产和生活实践服务。古代壮族先民,多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以采集、狞猎为生,他们获取食物的方式几乎和原始体育中的早期体育行为密不可分,这些与获取食物有关的早期体育行为显然是来自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正是由于壮族先民所具有的疾跑、跳跃、攀爬、投掷器物、射击、挥舞刀棍等早期体育行为,他们才得以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时的体育只是萌芽状态,但却是未来体育的起点。例如,由狩猎、采集所用的壮族器具“飞砣”成了传统体育项目投绣球的雏形。“打榔”在唐代时非常盛行,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森<粤西丛载>中记述:。广西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扁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这真实而生动的描述,说明“打榔”源于生产劳动。。打榔”俗称“打扁担”,是壮族民间深为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21

扁担舞,又称打扁担,流行于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表演者有4人、6人、10人、20人不等,均取双数,多是妇女。出场表演时,舞者手持扁担,相向而立,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一起呼喊,于是上下左右相互打击,边打边唱边舞,模拟农事活动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春米等姿势动作。舞者时而2人对打,时而4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错落有致,动作优美自然,整个舞蹈优美清新。1955年,此舞被选参加全国群众业余歌舞观摩大会表演,获优秀奖。扁担舞,至今仍为壮族人民所喜爱。

1.3地理环境与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的形成

一定地域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五彩缤纷,有的激扬着冰山雪域的情怀,有的散发着草原的芳香,有的带有高原的神奇,有的包含有峡谷山地的奥秘,有的荡漾着泽国水乡的欢畅……【33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起源于自然状态的生产劳动、生产习俗、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红水河

流域壮族居住在高山峡谷,河川纵横的地区,山势陡峭,自然条件极为艰险,在同大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壮族先民面临着很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形成生产内容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体育活动自然也就在此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成。如壮族地区,遍布崇山峻岭,深山密林中野兽经常出没,弓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防身武器,又是狩猎工具。游泳和操舟是壮乡人民猎取生活资料的一种技能,壮族地区气候温和,江河众多,水源充足,壮族先民多喜欢沿河而居,而且在原始社会就有渔猎、捕捞螺、蚌、虾、鱼等生活。红水河流域还流行一种叫“跳桌”的体育活动,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原为模仿猴子跳跃的动作,后经演变,又加人了传统民间武术动作,表演者能在八仙桌上模仿猴、鸡、鸭、青蛙、螃蟹、乌鸦、鲤鱼等多种动物的动作,该项目以动作轻捷、形象逼真而闻名HJ。

壮族传统体育是人们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是适应自然的体现。无论是基本的需要还是发展的要求,人们与自然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壮族先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认知,创造了丰富多采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流行于广西武宣县桐岭乡盘龙村的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舞翡翠,相传在200多年前,盘龙村壮族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经过长期观察。发觉翡翠鸟不但羽毛鲜艳,且性格温驯、勤劳善良,为人们所喜爱,于是便做成了翡翠鸟衣,模仿翡翠鸟活泼的动作跳起了翡翠舞,借以表现壮族人民的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激发起人们争取自由,向往美满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1.4宗教祭祀、传统节日与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的形成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文化的其它组成部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人类社会早、中期,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文化的主成分。红水河流域壮族自古相信万物有灵而崇拜多神,在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感到自己渺小无力时,往往幻想通过与神对话,来求得神的强大力量帮助。与神对话时,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宗教幻想,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神交流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产生了祭祀性体育。

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就开始有了宗教信仰的萌芽。早期的壮族社会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疾病横生,野兽众多,壮族先民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为了生存,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征服自然以及获得神灵、祖先的帮助和保佑的心理需要,因此,经常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宗教就渗入壮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壮族宗教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灵魂不死”和。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下,图腾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壮族先民最初的意识形态中普遍存在。壮民们为了祈求生活平安祥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龙舟竞渡活动就是这种形式的绝好体现。壮族的龙舟竞渡就是综合图腾的象征,比如,他们尊崇龙、蛇图腾。壮族民间认为管上界的是雷王。管中界即大地的是布洛陀,管下界的是蛟龙,能呼风唤雨,变化无穷,鸟图腾也是壮人最古老的图腾之一,壮族的原始祖就是。鸟首领”、“鸟酋长”。以打渔为业的壮人,纹身以像龙子,舟船制作成蛇形,画上鸟的眼睛,用鸟羽来装饰,以避“蚊龙之害”,再有壮人自古就有把河流、山岳等作为神圣的东西来崇拜的观念,于是就有了

万方数据 

.40・

体育科学研究第13卷

鸟羽装饰的蛇形舟船用来进行祭祀、祭河等仪式,而在祭祀中,人们为了祈求图腾神的欢心和赐福,便发生了争做第一以祭神的竞争,发展成一种祭神娱乐的民间水上活动,就有了划龙舟竞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龙图腾代替了蛇、鸟图腾,便把舟船制作成龙舟,形成了龙舟竟渡。"1

蚂拐节是每年农历正月间壮族祭祀蛙图腾的传统节日,流传于红水河沿岸的东兰县、风山县等地的壮乡。蚂拐即青蛙。蚂拐节习俗的形成与原始的稻作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举行蚂拐节的目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稻作农业生产中,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水河流域的田地多分布在山岭之间,很多田块沿坡开辟成阶梯状,在过去灌溉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田地主要靠天降雨水浇灌,因此适度的雨水对稻谷的丰收至关重要。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观察,发现蛙鸣与雨水有着密切联系,

“青蛙呱呱叫,

大雨要来到”。由于人们对青蛙的生理特性及其与雨水的关系无法认识,就将之神秘化,认为青蛙与天气、雨水有着神秘的关系,进而认为青蛙是天上主管雨水的“雷公”的女儿,通过青蛙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而把青蛙神化并加以敬奉,于是形成了崇拜青蛙和举行蚂拐节的习俗,并代代相传。【61蚂拐节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民间一个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蚂拐节期间,有找蚂拐、讨蚂拐米、编蚂拐头、煮蚂拐饭、唱蚂拐歌、跳蚂拐舞、埋蚂拐、孝蚂拐、敲锣打鼓等活动。在跳蚂拐舞时,表演的套路各异,刚劲有力,其内容有地方民族武术特色的蚂拐拳、蚂拐刀、蚂拐棍等。又如,流传于红水河流域东兰县隘洞、长乐一带的铜鼓节,是壮族人民在每年正月初一、十五、三十举行祭祀铜鼓的节日,铜鼓是壮族古老的乐器、法器、军鼓和重器,十分贵重,在它身上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节日那天除了祭祀外,主要是赛铜鼓。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相传它四月初八诞生于天上,所以这天是牛王诞日。当初因为陆地岩石裸露,黄土望不到边.尘沙弥漫,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牛王奉命从天上来到人间,播种百草,原定是三步撤把草种,谁知它弄湖涂了,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丛生,侵凌田禾。因此被罚留在人间吃草。但天上并没有忘记它,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安个小矮桌,摆上供品,点香烛,祭祀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唱彩调,欢庆牛的生日。

红水河流域壮族及其先民以好歌善唱著称。因此壮族号称歌海,歌圩就流行于红水河流域农村的一种群众性歌唱活动,每逢春夜、三月三、中秋等传统佳节都进行。宋元以后,歌圩开始成为文化娱乐与男女恋爱的场所,抛绣球游戏也开始在歌圩上出现。借以传情和定输赢的绣球是壮族姑娘用花布或绸缎包裹豆粟、棉糅、外套丝绒网织而成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菱形、还有动物形状的,大小不等,上端连着一根彩带,下端系着一束一尺多长的彩丝穗子。在歌圩上,小伙子和姑娘们自然分开,先对歌,然后姑娘们将自己的绣球抛给意中人,小伙子们则抓住绣球的飘带回抛过来。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若姑

万 

方数据娘收下,即表示接受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加深感情,或相约到僻静的地方表露心意。传说唐代初年,壮族歌仙刘三姐与阿牛哥在大榕树下定情时,便采用了抛绣球这种方式,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刘三姐绣球”。【列

5军事、尚武与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的形成

战争常常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原始人除与野兽斗争之外,

还与同类斗争,越是原始越是野蛮。早期部落战争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一个直接动力。各民族在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为了民族生存或民族利益,经常发生战争。随着父系社会逐渐确立,私有制的阶级社会产生,部落联盟出现以后的一些氏族首领为了扩充自己的财产和奴隶,经常发生掠夺战争。于是他们把生产劳动中的一些技能运用到战争中,自远古以来便开展了一连串的诸如血亲仇杀、部落械斗、反抗剥削和民族压迫及抵御外来入侵等军事战争,军事需要促进了军事体育的产生。人们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常常采用各种手段训练士兵,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兵器的技能,这些对后代体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由木屐制作而形成的三人板鞋竞技是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瓦氏夫人领旨率兵赴沿海抗倭,为了让士兵步调一致,令三名士兵同穿一双长板鞋齐步跑。长期如此训练,大大提高了士兵的身体素质,士兵斗志高涨,所向披靡,挫败了倭寇,为壮乡人民立了大功。后来,南丹县那地州壮族人民效仿瓦氏夫人练兵法,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开展三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相袭成俗,用于健体强身流传至今。【81民间板鞋竞技表演的形式分两类,一类是以数量或速度判定胜负的趣味对抗比赛形式,如:三人板鞋竞速、穿板鞋抢粽子、板鞋戏水、板鞋采香包(壮族一种吉祥物)、板鞋抛绣球、板鞋踩气球等;另一类是以技巧难度及艺术表现力来判定优劣的,如:板鞋集体舞、板鞋秧歌舞、板鞋扇舞和板鞋拳术等,形式多种多样。在广西花山壁画中有着古代壮族士兵穿着板鞋练兵的雏形,一个个身强体壮,精神饱满,正在等待出征,真实地记录了三人板鞋竞技在壮族军事、体育中的作用。板鞋的竞技演练,既培养了士兵顽强、勇敢、坚毅、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又提高了士兵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项良好运动。板鞋竞技历史悠久,器材简单,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无论在节日或平时,是一项带有浓郁民族特色而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

2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功能

2.1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同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民族社会学家指出:民族文化的一个主要社会功能就是产生和增强一个民族的社会凝聚力。红水河流域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各个村寨分散于崇山峻岭之间,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人们长期劳作在狭小的空间。因此壮族人民只有通过传统体育活动使各族人民欢聚一堂,沟通感情,交流信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感情,促进民族团结。例如蚂拐节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民间一个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蚂拐节中最为隆重和热闹的是唱蚂拐歌和跳蚂拐舞。蚂拐歌会实际是一次民族的聚会,使周

第3期

韦丽春: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41・

围几十里的各兄弟民族有机会欢聚一堂,沟通感情,交流信息,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促进民族的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9’又如铜鼓舞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同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铜鼓舞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具有民族的审美观,适合壮族人民的心理需要。同时节日是民族的重要标志,铜鼓舞巧妙地潜藏于节日中,永世相传。因此,铜鼓舞能烘托和渲染节日气氛,能增强民族凝聚力。2.2具有健身娱乐的功能

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运动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对抗性较突出,有的则偏重趣味性,也有强调技巧的,但它都要求人体直接参与,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伴随一定的身体负荷,从而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的增强,实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功能。如铜鼓舞是以鼓为道具,敲打铜鼓的动作有正面打、抬腿打、翻身打、转身打、具有动作粗犷古朴,情调高昂,滑稽诙谐等特点,体现出壮族人民质朴、强悍的气质和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舞者随着鼓点起舞相伴,时而左旋,时而右旋,动作矫健而豪放,诙谐风趣。因此,打铜鼓跳铜鼓舞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且可以提高人的力量、耐久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使人体各器官、各系统机能得以改善,具有很强的健身娱乐功能。又如壮族的抢花炮运动,其技术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抢截、传递、掩护、集体配合等技术动作组成,因此,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板鞋竞技、抛绣球、青蛙舞等都具有健身娱乐功能。

2.3具有表演与竞技功能

表演性与竞技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得到长期流传并受

到人民喜爱的重要因素。表演性与娱乐性、艺术性是分不开的,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把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一些活动失去了原来的实用目的。演变为表演性和竞技性都很强的体育运动。例如打铜鼓,最先是娱神之器具,通过打铜鼓、跳铜鼓舞来纪念祖先和庆贺丰收,一代传一代,一直流传至今。而摔跤、抛绣球、射驽、板鞋竞技、抢花炮等都具有很强的体育竞技性,早已被定为全国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指定比赛和表演项目,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2.4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

万 

方数据新的增长点,体育与经济相互补充,体育的发展为地区、民族、国家和经济带来繁荣,促进各产业经济的发展。红水河流域壮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发崭新的旅游项目,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在挖掘、寻找主体文物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中外游客在参观主体文物时,不仅直观地欣赏其现存的文化形态,而且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其文化底蕴、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化含量,感受到宝贵的旅游文化价值。在红水河流域的人文景观中,壮族传统体育是最具有吸引力和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它不仅能够满足旅客求奇、求新的文化心理追求,而且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可观赏性、可参与性与健身性,又会使游客情不自禁地产生融入和参与的欲望。同时,红水河流域秀丽的风光,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配以粗犷豪放、刚劲激昂、流畅飘逸的壮族传统体育和民俗舞蹈,就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个资源,开发出别具特色的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就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参考文献

[1]徐玉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40一342.

[2]韦晓康.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社,2003:37—41.

[3]谢妮,陈光玖,马强.地理环境与羌族传统体育的形成[J].体育文

化导刊,2006(10):9l一93.

[4]王俊奇,喻慧荣.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三大因素[J].西安体

育学院学报,2005,22(1):54—57.

[5]韦晓康.原始宗教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

导刊,2004(4):74—76.

[6]覃乃昌,郑超雄,覃德清,等.红水河文化考察与研究[J].广西民族

研究,2000(2):77—79.

[7]张明远.抛绣球与元杂剧[J】.绥化学院学报,2006,26(5):1%一

188.

[8]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7一

189.

[9]覃义生.广西东兰壮族蚂拐节的调查与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

1999(2):69—78.

[责任编辑江国平]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韦丽春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宜州,546300体育科学研究

SPORTS SCIENCES RESEARCHES2008,12(3)1次

参考文献(9条)

1. 覃义生 广西东兰壮族蚂拐节的调查与研究 1999(02)2. 胡小明 民族体育 2005

3. 张明远 抛绣球与元杂剧[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 2006(05)4. 覃乃昌;郑超雄;覃德清 红水河文化考察与研究 2000(02)

5. 韦晓康 原始宗教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 2004(04)6. 王俊奇;喻慧荣 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三大因素[期刊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01)7. 谢妮;陈光玖;马强 地理环境与羌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 2006(10)8. 韦晓康 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20039. 徐玉良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 2005

引证文献(1条)

1. 肖谋远 壮族传统体育与稻作文化探究[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2)

本文链接:.com.cn/Periodical_tykxyj200803014.aspx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